4Bjprtx1yL5 china.huanqiu.comarticle聊聊《深海》里的那些温暖和别扭/e3pmh1nnq/e3pn60p0i文 | 九九 在日前落下帷幕的春节档中,一部带着“导演光环”上映的动画电影《深海》 收获了两极分化的评价,这个讲述小女孩参宿在海中奇幻世界发现自我的心灵故事,并没有达到导演前作《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口碑及票房。 有人说《深海》内涵丰富,让人感同身受,自己得到了治愈;也有人说它视效大于内容,太过空泛……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影片也都有自己的理解,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深海》为什么会有争议。 01 关注儿童内心,聚焦社会话题 小女孩参宿父母感情不和,母亲出走后,原本幸福的家庭支离破碎。父亲重组家庭后又有了孩子,参宿变成不被在意的那一个,久而久之参宿把一切问题归咎于自身,她开始变得不爱跟人接触、不爱笑。 学校老师发现了参宿的异常,可参宿爸爸理解不了参宿的抑郁情绪,他只希望女儿能多笑笑,于是,懂事的参宿学会了用微笑掩藏真实的自己。 为了庆祝弟弟入学,参宿和家人们登上六天七夜的旅行邮轮,看海是参宿期待已久的,因为小时候妈妈常常给她讲海精灵的故事,大海仿佛有着母亲留给她的回忆。离大海越近,参宿对母亲的思念就越强,她甚至一度产生了幻觉。找寻母亲途中,参宿意外落水,醒来之时,她便进入了一个奇幻世界,深海大饭店中,海洋动物化身客人、服务员、厨师、船员……如现实生活中的人类一般;来到大饭店的客人都在等待一碗海精灵熬出的疙瘩汤,因为它能让客人看见期待的幻象,参宿也在这里结识了船长南河。可惜的是,在这个奇幻世界,参宿依旧不受欢迎。参宿放出海精灵搅得深海大饭店不得安宁,客人心生不快,因参宿心中郁郁引来的丧气鬼也威胁着客人的安全。看着自我怀疑的参宿,船长南河终究有些不忍心,他给参宿讲笑话希望她能够真心地笑;在丧气鬼追赶参宿的时候,南河冒着危险将她救回了船上;是他告诉参宿,“不想笑就不笑,想哭就大声哭出来,不用再讨好别人,不用为别人活着”。 为了解开参宿对海精灵的执念,南河带着参宿向深海驶去。丧气鬼袭来,船身开始破裂,参宿脑中响起了两个声音,她一面想着南河说的“坚持,不能逃”,一面想着众人的指责,几经挣扎后,船只终于挣脱黑暗,丧气鬼化为绚烂的光圈,这也暗示着参宿与自己的和解。 《深海》前情介绍不多,主要用三分之二的篇幅来描绘发生在奇幻海世界的故事,随后镜头一转,监护仪的声音响起,观众才恍然大悟,原来刚才的华丽都是一场梦,这些都是参宿落海被救后昏迷中的自我挣扎,而南河为了救她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奇幻世界中,南河参宿聊起家乡雪天的寒冷,实际上是他们在海水中逐渐失温的映射。父母哭喊和监护仪的声音也暗示着参宿正在生死边缘徘徊,奇幻世界中一次次的自我拉扯也是参宿在努力摆脱过去那个自己,她渴望走出内心的桎梏。 南河是参宿的救赎,把绝望的参宿带回了现实世界,只是他从这个世界消失了。影片最后长大的参宿去了南河的家乡,露出了真心的笑容,好像在跟南河说,我有好好长大、善待自己。02 走出困境靠自己还是他人? 不难看出,无论梦境内外,南河都对参宿的改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深海》想要表现关于 “成长”与“和解”的主题, 参宿对妈妈的思念、对自己的质疑让她一直想要找到海精灵,情感是推动参宿行为的本源,同样也是构成叙事的内在逻辑。然而该片对于南河为什么想要拯救参宿的描写则显得过于单薄,南河就像一个从天而降的高光人物,只是为了将参宿拉出沼泽,他的情感动机是模糊不清的,叙事也缺少合理的推动契机。在南河的鼓励下,参宿想要改变,可外界的压力会让她常常会陷入无法自控的境地,参宿的一次次自我怀疑也源于此。在参宿走出痛苦的过程中,始终是南河在拉着她往前,她最终挣脱黑暗、接纳自己的转折点是南河的死亡,参宿在强化个人意识的过程中是缺失的。 成长型的人物缺乏个人意识,影片的内核便会有些模糊,这也是很多观众认为故事线不够清晰的原因。虽然影片前面的大半段伏笔暗藏,但最后半小时的解密略显薄弱,多少会有不知所云之感。 观众M表示,可以理解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很难消解,需要从别处找寻慰藉,但抑郁最终还是要靠自己走出来,南河不仅付出了生命救人,还用几句话和几个无关的故事治愈了参宿的心病,多少有些牵强。豆瓣网友T认为,《深海》的画面真的很美,但人物核心目的出现了偏差,参宿一直要去找母亲,但整个故事却和寻母没什么关系,对寻母也没有帮助。到底是想写关爱抑郁还是寻母?总觉得创作动机不明。对于这些犀利评价,导演田晓鹏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在他看来,《深海》是一部感受型的电影,非常个人化,部分情节的表达也比较主观。《深海》的叙事方式确实跟以往作品有所不同,多了很多体验感。 不仅仅是观众,他本人在状态不同的时候观看电影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可能自己讲故事的方式不太容易被大家接受,但这不是题材的问题。这大概也是影片评价反差较大的原因,一部分观众觉得不明就里,另一部分观众则能够感知影片的情绪,产生共鸣。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称,虽然《深海》有两极分化的声音,但网友们的讨论、研究、消化构成了作品的完整。 《深海》在虚幻与现实之间,通过参宿的内心世界传递出了对于儿童抑郁、亲子关系等社会问题的思考,给观众以启示。 诚如片中南河所说,“我知道这个世界有时候是灰色的,没那么五彩斑斓,但总有一些美好的瞬间值得你好好活下去”。导演田晓鹏希望该片可以让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生活常常会让我们感到无能为力,但总有一些闪亮温暖的瞬间,可以带给人们继续下去的力量,我们也要学着找寻生活中的光亮,即使艰难,也要不断向前。1676613514585责编:崔舒飞环球时报娱评1676613514585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2a574cdc73efb145a2e33c2c2ad3e0c6.png{"email":"cuishufei@huanqiu.com","name":"崔舒飞"}
文 | 九九 在日前落下帷幕的春节档中,一部带着“导演光环”上映的动画电影《深海》 收获了两极分化的评价,这个讲述小女孩参宿在海中奇幻世界发现自我的心灵故事,并没有达到导演前作《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口碑及票房。 有人说《深海》内涵丰富,让人感同身受,自己得到了治愈;也有人说它视效大于内容,太过空泛……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影片也都有自己的理解,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深海》为什么会有争议。 01 关注儿童内心,聚焦社会话题 小女孩参宿父母感情不和,母亲出走后,原本幸福的家庭支离破碎。父亲重组家庭后又有了孩子,参宿变成不被在意的那一个,久而久之参宿把一切问题归咎于自身,她开始变得不爱跟人接触、不爱笑。 学校老师发现了参宿的异常,可参宿爸爸理解不了参宿的抑郁情绪,他只希望女儿能多笑笑,于是,懂事的参宿学会了用微笑掩藏真实的自己。 为了庆祝弟弟入学,参宿和家人们登上六天七夜的旅行邮轮,看海是参宿期待已久的,因为小时候妈妈常常给她讲海精灵的故事,大海仿佛有着母亲留给她的回忆。离大海越近,参宿对母亲的思念就越强,她甚至一度产生了幻觉。找寻母亲途中,参宿意外落水,醒来之时,她便进入了一个奇幻世界,深海大饭店中,海洋动物化身客人、服务员、厨师、船员……如现实生活中的人类一般;来到大饭店的客人都在等待一碗海精灵熬出的疙瘩汤,因为它能让客人看见期待的幻象,参宿也在这里结识了船长南河。可惜的是,在这个奇幻世界,参宿依旧不受欢迎。参宿放出海精灵搅得深海大饭店不得安宁,客人心生不快,因参宿心中郁郁引来的丧气鬼也威胁着客人的安全。看着自我怀疑的参宿,船长南河终究有些不忍心,他给参宿讲笑话希望她能够真心地笑;在丧气鬼追赶参宿的时候,南河冒着危险将她救回了船上;是他告诉参宿,“不想笑就不笑,想哭就大声哭出来,不用再讨好别人,不用为别人活着”。 为了解开参宿对海精灵的执念,南河带着参宿向深海驶去。丧气鬼袭来,船身开始破裂,参宿脑中响起了两个声音,她一面想着南河说的“坚持,不能逃”,一面想着众人的指责,几经挣扎后,船只终于挣脱黑暗,丧气鬼化为绚烂的光圈,这也暗示着参宿与自己的和解。 《深海》前情介绍不多,主要用三分之二的篇幅来描绘发生在奇幻海世界的故事,随后镜头一转,监护仪的声音响起,观众才恍然大悟,原来刚才的华丽都是一场梦,这些都是参宿落海被救后昏迷中的自我挣扎,而南河为了救她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奇幻世界中,南河参宿聊起家乡雪天的寒冷,实际上是他们在海水中逐渐失温的映射。父母哭喊和监护仪的声音也暗示着参宿正在生死边缘徘徊,奇幻世界中一次次的自我拉扯也是参宿在努力摆脱过去那个自己,她渴望走出内心的桎梏。 南河是参宿的救赎,把绝望的参宿带回了现实世界,只是他从这个世界消失了。影片最后长大的参宿去了南河的家乡,露出了真心的笑容,好像在跟南河说,我有好好长大、善待自己。02 走出困境靠自己还是他人? 不难看出,无论梦境内外,南河都对参宿的改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深海》想要表现关于 “成长”与“和解”的主题, 参宿对妈妈的思念、对自己的质疑让她一直想要找到海精灵,情感是推动参宿行为的本源,同样也是构成叙事的内在逻辑。然而该片对于南河为什么想要拯救参宿的描写则显得过于单薄,南河就像一个从天而降的高光人物,只是为了将参宿拉出沼泽,他的情感动机是模糊不清的,叙事也缺少合理的推动契机。在南河的鼓励下,参宿想要改变,可外界的压力会让她常常会陷入无法自控的境地,参宿的一次次自我怀疑也源于此。在参宿走出痛苦的过程中,始终是南河在拉着她往前,她最终挣脱黑暗、接纳自己的转折点是南河的死亡,参宿在强化个人意识的过程中是缺失的。 成长型的人物缺乏个人意识,影片的内核便会有些模糊,这也是很多观众认为故事线不够清晰的原因。虽然影片前面的大半段伏笔暗藏,但最后半小时的解密略显薄弱,多少会有不知所云之感。 观众M表示,可以理解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很难消解,需要从别处找寻慰藉,但抑郁最终还是要靠自己走出来,南河不仅付出了生命救人,还用几句话和几个无关的故事治愈了参宿的心病,多少有些牵强。豆瓣网友T认为,《深海》的画面真的很美,但人物核心目的出现了偏差,参宿一直要去找母亲,但整个故事却和寻母没什么关系,对寻母也没有帮助。到底是想写关爱抑郁还是寻母?总觉得创作动机不明。对于这些犀利评价,导演田晓鹏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在他看来,《深海》是一部感受型的电影,非常个人化,部分情节的表达也比较主观。《深海》的叙事方式确实跟以往作品有所不同,多了很多体验感。 不仅仅是观众,他本人在状态不同的时候观看电影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可能自己讲故事的方式不太容易被大家接受,但这不是题材的问题。这大概也是影片评价反差较大的原因,一部分观众觉得不明就里,另一部分观众则能够感知影片的情绪,产生共鸣。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称,虽然《深海》有两极分化的声音,但网友们的讨论、研究、消化构成了作品的完整。 《深海》在虚幻与现实之间,通过参宿的内心世界传递出了对于儿童抑郁、亲子关系等社会问题的思考,给观众以启示。 诚如片中南河所说,“我知道这个世界有时候是灰色的,没那么五彩斑斓,但总有一些美好的瞬间值得你好好活下去”。导演田晓鹏希望该片可以让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生活常常会让我们感到无能为力,但总有一些闪亮温暖的瞬间,可以带给人们继续下去的力量,我们也要学着找寻生活中的光亮,即使艰难,也要不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