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ADMv2p0D6C china.huanqiu.comarticle厚植“营商青岛·共赢之道”城市品牌 全力打造营商环境“青岛品质”——青岛市创新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e3pmh1nnq/e3pn60p0i近年来,青岛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生命线”抓紧抓实,聚焦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四项基本要求,以招商引资质量和市场主体满意度为评判营商环境的主要标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主线,以增强企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根本目的,全力打好营商环境攻坚战,倾力打造“营商青岛•共赢之道”城市营商品牌,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青岛形象”浓厚氛围,推动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2021年,全国工商联发布“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结果,青岛位列第六;今年7月发布的《中国城市政商关系评价报告》中,青岛居全国第七。两次评价除北京外,均排在北方城市第一。截至今年8月,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00.8万户,其中民营经济市场主体197.3万户,占比达98.28%,同比增长5.42%;个体工商户123.6万户,占比达61.55%,同比增长4.59%。 一、创新体制机制,建立“顶格推进”营商环境工作“青岛模式” 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破题,着力完善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体系,推动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高位推进。 升格一个机构。将市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升格为市委议事协调机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对重大营商环境事项实施“顶格倾听、顶格谋划、顶格部署、顶格协调”。实施营商环境“三报告”制度,在市区两级党代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市经济工作报告中写入营商环境专题,并将每年召开营商环境大会确定为常态化制度安排。 配强一个专班。调整组建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由政法委书记和常务副市长两名市委常委担任双组长,统筹协调、督导考核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营商环境专班办公室调整设置在市行政审批局,将营商环境工作由综合协调服务转向专业能力建设。 组建三支队伍。组建营商环境专家委员会、媒体观察员、市场主体体验官三支队伍,面向全球择优选聘首批营商环境专家委员20人、媒体观察员12人、市场主体体验官56人,为营商环境优化提供更加专业化、法治化、市场化支持和保障,夯实“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社会基础。各区(市)也参照市级模式,组建了工作领导小组和专班,凝聚起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强大合力。 二、强化政策供给,推出营商环境制度创新“青岛方案” 坚持“真管用、立得住、叫得响”标准,对标一流,持续推动青岛营商环境的政策创新。2021年,市委市政府出台《青岛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作为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1.0版,推出46条创新突破政策,在全国率先提出服务企业、自然人、项目建设、创新创业“四个全生命周期”。今年,为持续推动青岛营商环境进位争先,研究制定《青岛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规划(2022-2024年)》,升级优化营商环境至2.0版,推出100条创新突破政策,实施“政务服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创新创业环境”四大提升行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城市典范。 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方面,全国率先试点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智能表单”改革新模式,企业登记注册申报一次性通过率提高50%以上。全国首推“国际税收业务”服务模块,提升国际税收业务网上办理率。升级“青岛政策通”平台,设立“免申即享”专区,实现“企业不申报、资金及时到”。 服务自然人全生命周期方面,推行出生婴儿证件线上“一键联办”。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信用就医便捷支付。推行保障性住房“一件事”套餐,简化提取住房公积金偿还公租房租金手续和提取材料,对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发放住房租赁补贴。 服务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方面,深化策划生成、多测合一、“12+N”市政报装主题服务、“6+N”联合验收改革,全面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信息数据平台、审批管理体系、监管方式“四统一”。实施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豁免清单制度。实施不动产登记、交易和缴纳税费“一网通办”,推动不动产登记“跨域通办”。 服务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方面,打通跨部门、跨区(市)创业数据要素,打造“创业一件事”服务体系。实施新时代“人才强青”计划。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应急转贷体系,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规模。打造小微企业创新创业风险补偿资金服务模式。 三、提升服务质效,创出政务服务“青岛样板” 秉承“人人心中的营商环境才是真正的营商环境”理念,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推动政务服务工作由“提速”向“增效”转变,由“便捷”向“公平”转变,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政务服务中感受到高效便捷和公平正义。 提升“六种服务能力”。围绕提供优质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全市各级各部门着力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数字化、专业化、品牌化“六种服务能力”。如提升法治化服务能力方面,专门出台全市政法机关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法治营商环境25条措施;力行“民告官”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每庭必出”,对侵害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接诉即办”“零延迟处理”。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方面,发挥青岛市相对集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体制优势,建设青岛市智慧审批平台,推动政务服务由“全程网办”迭代升级为“智审慧办”,打造全国领先的数字审批“青岛模式”。截止目前,22个领域、428个政务服务事项已实现随时随地智能办理。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方面,力避政务服务“大锅饭”和盲目追求减材料、减时限的速度比拼,而是针对不同行业的发展规律,精准研究分行业领域的提速增效措施,实现“快”的更有意义。实施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最多70天”改革。推行差异化赋权审批模式,变“单一事项碎片化赋权”为“一整件事完整链条赋权”,赋予区(市)和重点功能区更大改革发展自主权,实现区内事、区内办。在全国率先试行首席审批服务官制度,按程序赋予最专业的人最高效的行政审批权,审批效能提升50%以上。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肖捷给予肯定性评价。 开展定制化服务。从不同产业赛道规律出发,对行业头部企业、上市企业、独角兽企业、小微企业、初创企业等不同类型企业,建立定制化的服务模式,丰满服务层次。如聚焦远程办公、“无接触”配送、无人工厂等新产业新业态,量身定制包容审慎监管制度,建立创新产业“试错”机制,给予市场主体适当包容期。 实施精准化服务。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问卷调查、深入基层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办事群众、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及时推出助企纾困政策“42条”“89条”,开展线上“不打烊”政务服务,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保障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精准服务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推行全方位服务。围绕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建立重点项目审批调度推进机制,建成施工许可审批调度管理平台,对省市两级重点项目和专项债项目实行“并联审批、挂图作战”,真正打通项目立项、审批、建设、验收等全链条,让营商环境成为项目建设助推器。今年以来,全市397个省、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开工率74%。 四、注重标识引领,打造优化营商环境“青岛品牌” 结合青岛城市特质,突出全岛、全域、全民理念,打造“营商青岛•共赢之道”城市营商品牌,策划实施全国首个营商环境领域的主题宣传,推进企业与城市互相成就、合作共赢,助力青岛营商环境制度创新力、传播影响力、产业竞争力、宣传引导力走在全国前列,使青岛营商环境工作更具标识性、标杆性。 招募 “营商公益大使”。面向全球招募百名“青岛营商公益大使”,作为青岛营商环境宣传的发声通道,展现不同身份和角度视角下的青岛营商环境,为青岛营商环境“代言”。 开设 “营商会客厅”。依托青岛国际会客厅、市民中心、重点企业等知名场景,开设“营商会客厅”,举办营商环境高端论坛、沙龙等活动,分享国内外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建言献策,共谋青岛优化营商环境大计。 制作 “营商视听节目”。以有声明信片的形式策划制作营商视听节目——《营商三十六计》,聚焦青岛营商政策落地,打造情景案例类短视频,现场为市场主体和办事群众出谋划策,将政策为百姓讲懂,将难事为百姓办通。 打造营商“青营团”。聚焦青岛营商政策推广,打造青岛营商团队IP——“青营团”,以青年政务服务团为核心,以市营商环境工作专班青年干部为骨干,开展青岛营商政策的宣传推广,通过制作情景案例类短视频、开展沉浸式互动对话等活动让文件里的政策“活起来”,让青岛的营商政策真正走进市场主体、走入人们心中。 组建营商“研究会”。充分发挥智库组织作用,发起组建“黄河流域营商环境研究会”。聚焦营商环境难点和瓶颈,推动建立黄河流域统一大市场,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学术交流等活动。 发布营商金牌榜单。通过线上H5、短视频、有声明信片等多种新媒体作品形式,发布青岛营商环境十大创新案例和十大创新人物两大榜单,作为2022年优化青岛营商环境的重磅展示,全媒体宣发报道。 1666778309998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崔舒飞环球网166677830999811[]{"email":"cuishufei@huanqiu.com","name":"崔舒飞"}
近年来,青岛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生命线”抓紧抓实,聚焦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四项基本要求,以招商引资质量和市场主体满意度为评判营商环境的主要标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主线,以增强企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根本目的,全力打好营商环境攻坚战,倾力打造“营商青岛•共赢之道”城市营商品牌,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青岛形象”浓厚氛围,推动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2021年,全国工商联发布“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结果,青岛位列第六;今年7月发布的《中国城市政商关系评价报告》中,青岛居全国第七。两次评价除北京外,均排在北方城市第一。截至今年8月,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00.8万户,其中民营经济市场主体197.3万户,占比达98.28%,同比增长5.42%;个体工商户123.6万户,占比达61.55%,同比增长4.59%。 一、创新体制机制,建立“顶格推进”营商环境工作“青岛模式” 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破题,着力完善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体系,推动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高位推进。 升格一个机构。将市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升格为市委议事协调机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对重大营商环境事项实施“顶格倾听、顶格谋划、顶格部署、顶格协调”。实施营商环境“三报告”制度,在市区两级党代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市经济工作报告中写入营商环境专题,并将每年召开营商环境大会确定为常态化制度安排。 配强一个专班。调整组建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由政法委书记和常务副市长两名市委常委担任双组长,统筹协调、督导考核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营商环境专班办公室调整设置在市行政审批局,将营商环境工作由综合协调服务转向专业能力建设。 组建三支队伍。组建营商环境专家委员会、媒体观察员、市场主体体验官三支队伍,面向全球择优选聘首批营商环境专家委员20人、媒体观察员12人、市场主体体验官56人,为营商环境优化提供更加专业化、法治化、市场化支持和保障,夯实“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社会基础。各区(市)也参照市级模式,组建了工作领导小组和专班,凝聚起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强大合力。 二、强化政策供给,推出营商环境制度创新“青岛方案” 坚持“真管用、立得住、叫得响”标准,对标一流,持续推动青岛营商环境的政策创新。2021年,市委市政府出台《青岛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作为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1.0版,推出46条创新突破政策,在全国率先提出服务企业、自然人、项目建设、创新创业“四个全生命周期”。今年,为持续推动青岛营商环境进位争先,研究制定《青岛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规划(2022-2024年)》,升级优化营商环境至2.0版,推出100条创新突破政策,实施“政务服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创新创业环境”四大提升行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城市典范。 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方面,全国率先试点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智能表单”改革新模式,企业登记注册申报一次性通过率提高50%以上。全国首推“国际税收业务”服务模块,提升国际税收业务网上办理率。升级“青岛政策通”平台,设立“免申即享”专区,实现“企业不申报、资金及时到”。 服务自然人全生命周期方面,推行出生婴儿证件线上“一键联办”。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信用就医便捷支付。推行保障性住房“一件事”套餐,简化提取住房公积金偿还公租房租金手续和提取材料,对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发放住房租赁补贴。 服务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方面,深化策划生成、多测合一、“12+N”市政报装主题服务、“6+N”联合验收改革,全面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信息数据平台、审批管理体系、监管方式“四统一”。实施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豁免清单制度。实施不动产登记、交易和缴纳税费“一网通办”,推动不动产登记“跨域通办”。 服务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方面,打通跨部门、跨区(市)创业数据要素,打造“创业一件事”服务体系。实施新时代“人才强青”计划。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应急转贷体系,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规模。打造小微企业创新创业风险补偿资金服务模式。 三、提升服务质效,创出政务服务“青岛样板” 秉承“人人心中的营商环境才是真正的营商环境”理念,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推动政务服务工作由“提速”向“增效”转变,由“便捷”向“公平”转变,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政务服务中感受到高效便捷和公平正义。 提升“六种服务能力”。围绕提供优质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全市各级各部门着力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数字化、专业化、品牌化“六种服务能力”。如提升法治化服务能力方面,专门出台全市政法机关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法治营商环境25条措施;力行“民告官”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每庭必出”,对侵害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接诉即办”“零延迟处理”。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方面,发挥青岛市相对集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体制优势,建设青岛市智慧审批平台,推动政务服务由“全程网办”迭代升级为“智审慧办”,打造全国领先的数字审批“青岛模式”。截止目前,22个领域、428个政务服务事项已实现随时随地智能办理。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方面,力避政务服务“大锅饭”和盲目追求减材料、减时限的速度比拼,而是针对不同行业的发展规律,精准研究分行业领域的提速增效措施,实现“快”的更有意义。实施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最多70天”改革。推行差异化赋权审批模式,变“单一事项碎片化赋权”为“一整件事完整链条赋权”,赋予区(市)和重点功能区更大改革发展自主权,实现区内事、区内办。在全国率先试行首席审批服务官制度,按程序赋予最专业的人最高效的行政审批权,审批效能提升50%以上。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肖捷给予肯定性评价。 开展定制化服务。从不同产业赛道规律出发,对行业头部企业、上市企业、独角兽企业、小微企业、初创企业等不同类型企业,建立定制化的服务模式,丰满服务层次。如聚焦远程办公、“无接触”配送、无人工厂等新产业新业态,量身定制包容审慎监管制度,建立创新产业“试错”机制,给予市场主体适当包容期。 实施精准化服务。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问卷调查、深入基层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办事群众、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及时推出助企纾困政策“42条”“89条”,开展线上“不打烊”政务服务,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保障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精准服务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推行全方位服务。围绕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建立重点项目审批调度推进机制,建成施工许可审批调度管理平台,对省市两级重点项目和专项债项目实行“并联审批、挂图作战”,真正打通项目立项、审批、建设、验收等全链条,让营商环境成为项目建设助推器。今年以来,全市397个省、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开工率74%。 四、注重标识引领,打造优化营商环境“青岛品牌” 结合青岛城市特质,突出全岛、全域、全民理念,打造“营商青岛•共赢之道”城市营商品牌,策划实施全国首个营商环境领域的主题宣传,推进企业与城市互相成就、合作共赢,助力青岛营商环境制度创新力、传播影响力、产业竞争力、宣传引导力走在全国前列,使青岛营商环境工作更具标识性、标杆性。 招募 “营商公益大使”。面向全球招募百名“青岛营商公益大使”,作为青岛营商环境宣传的发声通道,展现不同身份和角度视角下的青岛营商环境,为青岛营商环境“代言”。 开设 “营商会客厅”。依托青岛国际会客厅、市民中心、重点企业等知名场景,开设“营商会客厅”,举办营商环境高端论坛、沙龙等活动,分享国内外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建言献策,共谋青岛优化营商环境大计。 制作 “营商视听节目”。以有声明信片的形式策划制作营商视听节目——《营商三十六计》,聚焦青岛营商政策落地,打造情景案例类短视频,现场为市场主体和办事群众出谋划策,将政策为百姓讲懂,将难事为百姓办通。 打造营商“青营团”。聚焦青岛营商政策推广,打造青岛营商团队IP——“青营团”,以青年政务服务团为核心,以市营商环境工作专班青年干部为骨干,开展青岛营商政策的宣传推广,通过制作情景案例类短视频、开展沉浸式互动对话等活动让文件里的政策“活起来”,让青岛的营商政策真正走进市场主体、走入人们心中。 组建营商“研究会”。充分发挥智库组织作用,发起组建“黄河流域营商环境研究会”。聚焦营商环境难点和瓶颈,推动建立黄河流域统一大市场,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学术交流等活动。 发布营商金牌榜单。通过线上H5、短视频、有声明信片等多种新媒体作品形式,发布青岛营商环境十大创新案例和十大创新人物两大榜单,作为2022年优化青岛营商环境的重磅展示,全媒体宣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