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ADMfW1cCEt china.huanqiu.comarticle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助力济宁高质量发展/e3pmh1nnq/e3pn60p0i近年来,济宁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聚焦企业和群众所需所盼,锚定“全国一流、省内领先”奋斗目标,系统推进营商环境全领域改革,形成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比如,主动靠前服务,推行“静默认证”惠民补贴实现“免审即享”被国务院简报刊发,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已在全省范围推广;创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开工前“零收费”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一网通办”被国务院简报刊发;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改革纳入全国试点,其中,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做法,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批示肯定;工程建设项目“一码通”改革试点获住建部推广;深化“区块链+电子证照”应用、打造“1234”优化获得电力工作法、工程建设项目推行“码上全通”实现“码上就办”被《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简报》刊发;“市县同权”“秒批秒办”被中央电视台报道;从“开工那些事”到“开工一件事”被山东新闻联播栏目头条播报。营商环境评价方面,济宁市2019年、2020年综合成绩均位居全省前3位;2020年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营商环境评价,总成绩位居全国第24位,在地级市中位列第8位,成为全国标杆城市;2021年省营商环境建设成效考核,与济南、青岛等6市并列全省考核第一档次。 (一)坚持顶格推进,打造集成型工作体系。市委、市政府成立优化营商环境指挥部,由书记、市长担任总指挥,亲自挂帅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建立“分管市领导+指标牵头部门+指标责任部门”的“1+1+N”工作推进机制,按照18个评价指标健全完善了“1+19+18”即1个专班、19个专项工作推进组、18个专家团队的协调推进体系。大力营造优化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利用政府门户网站开设优化营商环境政策集成专栏,动态发布政策文件、政策解读、经验交流等信息。组织开设市、县两级政府部门营商环境官网专栏专窗、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等官方宣传账号135个,已累计对外发布政策信息15万条次。(二)坚持改革引领,打造活力型市场环境。着力打造开办企业“一站式”服务体系,实现企业开办“一表申请”所有事项,“一窗领取”所有办事结果,仅需1个环节、0成本、常态化半天办结。省内率先开展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改革,助力小微企业、“三农”主体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截至2022年8月末,市担保集团在保余额153.79亿元,居全省第2位,惠及企业2.5万余家。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2022年1-8月,我市中小微企业授予合同金额在政府采购合同金额中占比达到92.99%,位于全省第2位。(三)坚持宽严相济,打造公平型法治环境。智慧法院建设稳步推进,互联网庭审案件数量不断提升,文书电子送达率达99%以上。深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实现了简案快速审理、难案精细审理,快审案件数量占二审案件总数的60%以上。推行“标签式”监管,按照不同的信用风险等级进行抽查,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进一步提高了监管的靶向性、精准性。多渠道归集监管数据79万余条,实现监管事项全覆盖、监管业务数据全归集。在全省范围内首次将海关纳入“双随机、一公开”成员单位,已完成部门联合检查任务245次。(四)坚持靠前服务,打造宽松型投资环境。扎实开展“千企百展”行动,先后组织200多家企业参加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点展会,指导企业深耕欧美日韩等发达市场,力拓东欧、中亚、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积极帮助企业拓市场、接订单、扩出口。在全省率先建立起外商服务大使制度,选配68名外商投资服务大使对300余家外资生产企业实行服务全覆盖,推动534家外资企业全部注册省“双稳”平台,帮助31家企业解决用工、用地、外汇管理等问题。全面实施干部“助企攀登”工程,我市1560余名干部与原单位脱钩,服务于863家企业,助力企业发展。(五)强化数据赋能,打造便捷型政务环境。全面普及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电子发票、扫码办事、刷脸办事、无感审批数字化应用,身份证、营业执照等466种电子证照在办理700余项高频事项时免提交,率先推出医疗广告审查、图书期刊印刷委托备案、超限车辆通行等119项智能审批服务,“建筑业企业资质简单变更”“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变更”等20个事项实现“秒批秒办”。主动靠前服务,推行“静默认证”惠民补贴实现“免审即享”被国务院简报刊发推广,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高龄老人补贴等15类223.98万人次认证,静默认证率达到97.3%。济宁市坚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全市营商环境”,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检验作风、提升能力的“试金石”,敢于思想破冰、敢于改革创新、敢于担当作为,努力将济宁打造成投资热土、创新沃土、人才乐土。1666777890189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崔舒飞环球网1666777890189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e62bd54200be162d27d29071716fe3d0u5.jpg{"email":"cuishufei@huanqiu.com","name":"崔舒飞"}
近年来,济宁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聚焦企业和群众所需所盼,锚定“全国一流、省内领先”奋斗目标,系统推进营商环境全领域改革,形成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比如,主动靠前服务,推行“静默认证”惠民补贴实现“免审即享”被国务院简报刊发,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已在全省范围推广;创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开工前“零收费”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一网通办”被国务院简报刊发;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改革纳入全国试点,其中,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做法,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批示肯定;工程建设项目“一码通”改革试点获住建部推广;深化“区块链+电子证照”应用、打造“1234”优化获得电力工作法、工程建设项目推行“码上全通”实现“码上就办”被《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简报》刊发;“市县同权”“秒批秒办”被中央电视台报道;从“开工那些事”到“开工一件事”被山东新闻联播栏目头条播报。营商环境评价方面,济宁市2019年、2020年综合成绩均位居全省前3位;2020年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营商环境评价,总成绩位居全国第24位,在地级市中位列第8位,成为全国标杆城市;2021年省营商环境建设成效考核,与济南、青岛等6市并列全省考核第一档次。 (一)坚持顶格推进,打造集成型工作体系。市委、市政府成立优化营商环境指挥部,由书记、市长担任总指挥,亲自挂帅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建立“分管市领导+指标牵头部门+指标责任部门”的“1+1+N”工作推进机制,按照18个评价指标健全完善了“1+19+18”即1个专班、19个专项工作推进组、18个专家团队的协调推进体系。大力营造优化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利用政府门户网站开设优化营商环境政策集成专栏,动态发布政策文件、政策解读、经验交流等信息。组织开设市、县两级政府部门营商环境官网专栏专窗、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等官方宣传账号135个,已累计对外发布政策信息15万条次。(二)坚持改革引领,打造活力型市场环境。着力打造开办企业“一站式”服务体系,实现企业开办“一表申请”所有事项,“一窗领取”所有办事结果,仅需1个环节、0成本、常态化半天办结。省内率先开展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改革,助力小微企业、“三农”主体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截至2022年8月末,市担保集团在保余额153.79亿元,居全省第2位,惠及企业2.5万余家。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2022年1-8月,我市中小微企业授予合同金额在政府采购合同金额中占比达到92.99%,位于全省第2位。(三)坚持宽严相济,打造公平型法治环境。智慧法院建设稳步推进,互联网庭审案件数量不断提升,文书电子送达率达99%以上。深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实现了简案快速审理、难案精细审理,快审案件数量占二审案件总数的60%以上。推行“标签式”监管,按照不同的信用风险等级进行抽查,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进一步提高了监管的靶向性、精准性。多渠道归集监管数据79万余条,实现监管事项全覆盖、监管业务数据全归集。在全省范围内首次将海关纳入“双随机、一公开”成员单位,已完成部门联合检查任务245次。(四)坚持靠前服务,打造宽松型投资环境。扎实开展“千企百展”行动,先后组织200多家企业参加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点展会,指导企业深耕欧美日韩等发达市场,力拓东欧、中亚、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积极帮助企业拓市场、接订单、扩出口。在全省率先建立起外商服务大使制度,选配68名外商投资服务大使对300余家外资生产企业实行服务全覆盖,推动534家外资企业全部注册省“双稳”平台,帮助31家企业解决用工、用地、外汇管理等问题。全面实施干部“助企攀登”工程,我市1560余名干部与原单位脱钩,服务于863家企业,助力企业发展。(五)强化数据赋能,打造便捷型政务环境。全面普及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电子发票、扫码办事、刷脸办事、无感审批数字化应用,身份证、营业执照等466种电子证照在办理700余项高频事项时免提交,率先推出医疗广告审查、图书期刊印刷委托备案、超限车辆通行等119项智能审批服务,“建筑业企业资质简单变更”“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变更”等20个事项实现“秒批秒办”。主动靠前服务,推行“静默认证”惠民补贴实现“免审即享”被国务院简报刊发推广,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高龄老人补贴等15类223.98万人次认证,静默认证率达到97.3%。济宁市坚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全市营商环境”,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检验作风、提升能力的“试金石”,敢于思想破冰、敢于改革创新、敢于担当作为,努力将济宁打造成投资热土、创新沃土、人才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