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DE37ZNKAS china.huanqiu.comarticle助力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这家企业将在2025年初步建成数字化工厂/e3pmh1nnq/e3pn60p0i【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郭媛丹】《环球时报》记者近日从渤海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渤船集团)获悉,该厂投入资金建成多条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计划到2025年初步建成数字化工厂,将继续为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近日,中国船舶集团举办国企开放日活动,记者有机会走进新中国第一造船厂的渤船集团,体验新老车间的创新变革,见证大国重器的硬核力量。中国船舶集团是我国海军武器装备科研、设计、建造、试验、保障的主体力量,承担以航母、核潜艇、大型驱逐舰、两栖攻击舰为代表的我国海军全部主战装备科研生产任务,为建设世界一流海军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船舶集团下属的渤船集团同样为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进入渤船集团的智能制造装配与机器人焊接样机车间,与印象中传统厂房内轰鸣的机械声不同,厂房里的噪音并不高,并不需要撕破喉咙喊着说话,而且偌大的厂房里少见工人来来往往的身影。根据介绍,这一切都得益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比如双面双弧焊接机器人的应用使得工作效率大为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了300%”;同时大幅精简不必要工序,产品生产工期缩短;工作人员得以缩减,劳动强度也极大降低。焊接技术是船舶工业的主要关键工艺技术之一,集团公司首席技师陈凯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打一个比方,焊接技术就好比在衣服上穿针走线,将不同的部位缝制在一起,但焊接技术工艺要求极高,可以说是“使用绣花针来缝制麻袋”,根本看不出有针线痕迹,也就是说焊接技术不但对精度要求极高,对强度要求也非常高,这直接关系到产品性能指标。 其中,船舶设备双金属密封面加工是长期困扰施工人员的难点问题,由于该项施工的光洁度、精度要求极高,传统施工方法只能采用手工精磨来保证技术要求,增加了施工难度和周期。为了有效解决这一施工难题,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张子元对机械加工设备进行了深入的改进,利用气动砂轮研磨原理制作了铣磨工装,通过实践证明完全达到了工艺要求,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检验一次交验合格,该项问题的解决攻克了国家双金属材料密封装置加工的瓶颈。船舶的焊接技术并不是说有了自动焊接机器人就万事大吉,很多环节仍然需要高级焊工手工焊接。焊接工人王知远曾多次代表集团公司参加国际、国家等各类焊接大赛,焊接技术非常过硬。在施工空间狭小的舱室里,不管是躺着还是趴着,只要是手能触及到的焊接位置,王知远都能做到一次报验合格率100%、一次探伤合格率100%。 此外,渤船集团还开展40项科研攻关,攻克了多项技术,有力保证了重大节点实现,持续优化工艺工序,努力缩短后续产品建造周期,彻底实现模块装调与船台建造从串行作业到并行建造的根本转变。根据介绍,该厂目前建成多条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部分生产线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在行业内率先实现数字化协同设计和互联互通,推动数字化设计向数字化制造、数字化检验和智能制造延伸。集团制定“十四五”数字发展专项规划,计划到2025年初步建成数字化工厂。记者了解到,当前渤船集团正朝着“全面建成军工核心突出、涉核体系完备、质量效率领先、创新能力强劲、服务保障高效的世界一流海基战略装备基地”的战略目标努力奋斗。1660308429727责编:王怡环球时报-环球网166030842972712[]{"email":"wangyi@huanqiu.com","name":"王怡"}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郭媛丹】《环球时报》记者近日从渤海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渤船集团)获悉,该厂投入资金建成多条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计划到2025年初步建成数字化工厂,将继续为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近日,中国船舶集团举办国企开放日活动,记者有机会走进新中国第一造船厂的渤船集团,体验新老车间的创新变革,见证大国重器的硬核力量。中国船舶集团是我国海军武器装备科研、设计、建造、试验、保障的主体力量,承担以航母、核潜艇、大型驱逐舰、两栖攻击舰为代表的我国海军全部主战装备科研生产任务,为建设世界一流海军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船舶集团下属的渤船集团同样为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进入渤船集团的智能制造装配与机器人焊接样机车间,与印象中传统厂房内轰鸣的机械声不同,厂房里的噪音并不高,并不需要撕破喉咙喊着说话,而且偌大的厂房里少见工人来来往往的身影。根据介绍,这一切都得益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比如双面双弧焊接机器人的应用使得工作效率大为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了300%”;同时大幅精简不必要工序,产品生产工期缩短;工作人员得以缩减,劳动强度也极大降低。焊接技术是船舶工业的主要关键工艺技术之一,集团公司首席技师陈凯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打一个比方,焊接技术就好比在衣服上穿针走线,将不同的部位缝制在一起,但焊接技术工艺要求极高,可以说是“使用绣花针来缝制麻袋”,根本看不出有针线痕迹,也就是说焊接技术不但对精度要求极高,对强度要求也非常高,这直接关系到产品性能指标。 其中,船舶设备双金属密封面加工是长期困扰施工人员的难点问题,由于该项施工的光洁度、精度要求极高,传统施工方法只能采用手工精磨来保证技术要求,增加了施工难度和周期。为了有效解决这一施工难题,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张子元对机械加工设备进行了深入的改进,利用气动砂轮研磨原理制作了铣磨工装,通过实践证明完全达到了工艺要求,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检验一次交验合格,该项问题的解决攻克了国家双金属材料密封装置加工的瓶颈。船舶的焊接技术并不是说有了自动焊接机器人就万事大吉,很多环节仍然需要高级焊工手工焊接。焊接工人王知远曾多次代表集团公司参加国际、国家等各类焊接大赛,焊接技术非常过硬。在施工空间狭小的舱室里,不管是躺着还是趴着,只要是手能触及到的焊接位置,王知远都能做到一次报验合格率100%、一次探伤合格率100%。 此外,渤船集团还开展40项科研攻关,攻克了多项技术,有力保证了重大节点实现,持续优化工艺工序,努力缩短后续产品建造周期,彻底实现模块装调与船台建造从串行作业到并行建造的根本转变。根据介绍,该厂目前建成多条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部分生产线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在行业内率先实现数字化协同设计和互联互通,推动数字化设计向数字化制造、数字化检验和智能制造延伸。集团制定“十四五”数字发展专项规划,计划到2025年初步建成数字化工厂。记者了解到,当前渤船集团正朝着“全面建成军工核心突出、涉核体系完备、质量效率领先、创新能力强劲、服务保障高效的世界一流海基战略装备基地”的战略目标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