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OOgfL8Inc china.huanqiu.comarticle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视野有多大,格局就有多大”:香港电影的融合之路/e3pmh1nnq/e3pn61c2g2021年7月1日,悬挂国旗、区旗的渔船在维港巡游。新华社记者 卢炳辉 摄新华社香港6月11日电题:“视野有多大,格局就有多大”:香港电影的融合之路新华社记者黄茜恬作为20世纪华语电影的先驱者,香港电影的流金岁月成绩斐然,为广大影迷津津乐道。回归祖国25年来,越来越多香港电影人融入内地文化,在内地市场中探寻实现艺术的更多可能性。“在与内地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香港电影获得了更广阔视野。随着了解不断深入,香港电影人作品中的国家意识也表现得愈发突出。”香港文联会长马逢国说,香港与内地电影产业正从单向传播到互动融合,继而合力推动中国电影更好走向国际。视野有多大,电影格局就有多大20世纪七八十年代,得益于电影人才集中、文化包容多元和亚洲电影市场庞大,香港电影在产量、票房以及质量与艺术性上,创造了惊人奇迹,更赢得了“东方好莱坞”的美誉。“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元素很丰富,创作人才不断涌现,他们能把电影拍得很动感、很有吸引力。”香港演员任达华说。进入90年代,香港电影市场和行业日渐式微。在金融危机与行业内部问题等多重困境下,香港电影从业人员从80年代的2万余人,下降到2003年的不足5000人。马逢国说,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为内地和香港电影行业进一步交流提供了现实基础。“一些香港电影人逐渐意识到,要想觅得新的发展机遇,就必须把目光放到内地市场。”2003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签署,为香港电影获得了打入内地市场的“新引擎”,大批香港影人顺势“北上”探寻发展之路。视野有多大,电影格局就有多大。“内地电影发展正迎来最好时代,飞速发展的电影工业、丰富的社会题材,都为香港电影人提供了尝试挑战的机会与空间。”香港电影人田启文说,不断追求进步的香港电影人,在融入国家发展过程中,发挥的空间也将越来越大。香港影人挖掘内地题材 讲好中国故事香港导演与内地公司及制作人合作执导主旋律电影,是近年中国电影的热门创作模式,吸收了香港成功商业电影元素的电影制作,也令“中国故事”的讲述获得更为丰富的角度。从《智取威虎山》到《烈火英雄》《中国机长》《长津湖》等影片的不俗表现,不难看出香港电影人立足自身优势,用商业化、类型化、工业化的手法和叙事节奏,演绎家国情怀,让主旋律电影“叫好又叫座”。2021年11月15日,在香港尖沙咀一家电影院,电影《长津湖》的广告板摆放在影院的显著位置。 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讲中国故事带给我成就感和幸福感。”香港导演林超贤说,《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长津湖》这些振奋人心的故事都是在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中创作出来的。当他真正用身体和心灵去接触这些历史时,每一次都能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冲击,从而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和创作冲动。“香港电影人之所以能在内地干得风生水起,除了充分发挥香港电影工业的优势,更关键的是香港电影人认同内地的主旋律与价值观。”马逢国说。2021年11月,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长津湖》登陆香港院线。上映首日,近40家影院排片149场,一些场次一票难求。田启文表示,《长津湖》在港热映,正反映出香港民众的国家身份认同感在不断提升,渴望从电影中了解国家的发展。电影作为一种内容产品,未来可以进一步促进香港与内地同胞在情感上的交融,帮助香港市民更好了解国家。紧抓融合发展机遇 合力提升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这是国家对当前香港文化发展需求的积极回应,帮助香港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持续推动香港与内地的文化交流,这对香港和内地影视界的融合发展来说,无疑是强劲的推力。”马逢国说。区域融合,文化先行。粤港澳大湾区具备电影产业融合发展的区域优势。湾区城市同属岭南文化圈,在语言、文化和习俗等方面接近。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文化被视作促进整体发展的纽带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充分发挥香港影视人才优势,推动粤港澳影视合作,加强电影投资合作和人才交流,支持香港成为电影电视博览枢纽。曾培养了众多知名艺人的香港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今年首次在香港与内地同步招生。作为训练班曾经的艺员,任达华说,要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健康发展,电影人才的培养也是重要一环。他说:“随着香港与内地影视人才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加,相信在幅员辽阔、风物各异的祖国大地上,将会有更多艺术精品涌现,推动中国电影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1655016547039责编:任鑫恚新华社165501654703911[]{"email":"renxinhui@huanqiu.com","name":"任鑫恚"}
2021年7月1日,悬挂国旗、区旗的渔船在维港巡游。新华社记者 卢炳辉 摄新华社香港6月11日电题:“视野有多大,格局就有多大”:香港电影的融合之路新华社记者黄茜恬作为20世纪华语电影的先驱者,香港电影的流金岁月成绩斐然,为广大影迷津津乐道。回归祖国25年来,越来越多香港电影人融入内地文化,在内地市场中探寻实现艺术的更多可能性。“在与内地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香港电影获得了更广阔视野。随着了解不断深入,香港电影人作品中的国家意识也表现得愈发突出。”香港文联会长马逢国说,香港与内地电影产业正从单向传播到互动融合,继而合力推动中国电影更好走向国际。视野有多大,电影格局就有多大20世纪七八十年代,得益于电影人才集中、文化包容多元和亚洲电影市场庞大,香港电影在产量、票房以及质量与艺术性上,创造了惊人奇迹,更赢得了“东方好莱坞”的美誉。“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元素很丰富,创作人才不断涌现,他们能把电影拍得很动感、很有吸引力。”香港演员任达华说。进入90年代,香港电影市场和行业日渐式微。在金融危机与行业内部问题等多重困境下,香港电影从业人员从80年代的2万余人,下降到2003年的不足5000人。马逢国说,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为内地和香港电影行业进一步交流提供了现实基础。“一些香港电影人逐渐意识到,要想觅得新的发展机遇,就必须把目光放到内地市场。”2003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签署,为香港电影获得了打入内地市场的“新引擎”,大批香港影人顺势“北上”探寻发展之路。视野有多大,电影格局就有多大。“内地电影发展正迎来最好时代,飞速发展的电影工业、丰富的社会题材,都为香港电影人提供了尝试挑战的机会与空间。”香港电影人田启文说,不断追求进步的香港电影人,在融入国家发展过程中,发挥的空间也将越来越大。香港影人挖掘内地题材 讲好中国故事香港导演与内地公司及制作人合作执导主旋律电影,是近年中国电影的热门创作模式,吸收了香港成功商业电影元素的电影制作,也令“中国故事”的讲述获得更为丰富的角度。从《智取威虎山》到《烈火英雄》《中国机长》《长津湖》等影片的不俗表现,不难看出香港电影人立足自身优势,用商业化、类型化、工业化的手法和叙事节奏,演绎家国情怀,让主旋律电影“叫好又叫座”。2021年11月15日,在香港尖沙咀一家电影院,电影《长津湖》的广告板摆放在影院的显著位置。 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讲中国故事带给我成就感和幸福感。”香港导演林超贤说,《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长津湖》这些振奋人心的故事都是在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中创作出来的。当他真正用身体和心灵去接触这些历史时,每一次都能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冲击,从而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和创作冲动。“香港电影人之所以能在内地干得风生水起,除了充分发挥香港电影工业的优势,更关键的是香港电影人认同内地的主旋律与价值观。”马逢国说。2021年11月,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长津湖》登陆香港院线。上映首日,近40家影院排片149场,一些场次一票难求。田启文表示,《长津湖》在港热映,正反映出香港民众的国家身份认同感在不断提升,渴望从电影中了解国家的发展。电影作为一种内容产品,未来可以进一步促进香港与内地同胞在情感上的交融,帮助香港市民更好了解国家。紧抓融合发展机遇 合力提升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这是国家对当前香港文化发展需求的积极回应,帮助香港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持续推动香港与内地的文化交流,这对香港和内地影视界的融合发展来说,无疑是强劲的推力。”马逢国说。区域融合,文化先行。粤港澳大湾区具备电影产业融合发展的区域优势。湾区城市同属岭南文化圈,在语言、文化和习俗等方面接近。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文化被视作促进整体发展的纽带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充分发挥香港影视人才优势,推动粤港澳影视合作,加强电影投资合作和人才交流,支持香港成为电影电视博览枢纽。曾培养了众多知名艺人的香港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今年首次在香港与内地同步招生。作为训练班曾经的艺员,任达华说,要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健康发展,电影人才的培养也是重要一环。他说:“随着香港与内地影视人才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加,相信在幅员辽阔、风物各异的祖国大地上,将会有更多艺术精品涌现,推动中国电影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