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ESAc4hCWa china.huanqiu.comarticle生前最后这段影像令人泪目!今天,缅怀!致敬!/e3pmh1nnq/e7tl4e30910年前的今天2012年5月31日“两弹一星”的重要开拓者林俊德院士因病逝世,享年75岁以下视频来源于央视军事他参与了中国全部的45次核试验任务是中国核试验的前驱者但生前却默默无闻今天,让我们一起缅怀林俊德一个战士最后的冲锋2012年5月4日林俊德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在生命的最后27天时间里他戴着氧气面罩,身上插满管子坚持工作因为在他的电脑里关系国家核心利益的技术文件藏在几万个文件夹中只有他,才能整理还有学生的毕业论文他们快要答辩了他意识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一切都要快,要尽快……5月31日林俊德病情再度恶化他9次请求医生同意自己下床工作家人实在不忍心他最后一个愿望都不被满足他才又坐在了电脑前上午10点已经工作了2个多小时的他颤抖地对女儿说C盘我做完了他的手开始颤得握不住鼠标眼睛也渐渐看不清东西老伴儿说:医生想叫你休息一会儿!他则回答:坐着休息!他接下来说的一句话让在场所有人再一次掩面啜泣:“坐着比躺着好啊我不能躺下躺下了,就起不来了!”12点46分他给妻子黄建琴留下了三句话“后事一切从简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把我埋在马兰”之后,林俊德便陷入了昏迷再也没有醒来走进罗布泊,投身核事业1938年,林俊德出生在福建省永春县一个山村1955年,17岁的他进入浙江大学机械系学习之后进入了国防部第九研究院从事核试验研究的工作随后林俊德受命担任首次核试验冲击波机测仪器研制小组组长扎进戈壁大漠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科研攻关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一声巨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现场总指挥张爱萍将军向周恩来总理报告“怎么证明是核爆成功?”周总理问道现场指挥帐篷里顿时一片肃静此时,程开甲带着26岁的他匆匆赶到林俊德说:“冲击波的数据已拿到从记录的波形和计算的数据证明这次爆炸是核爆炸。”张爱萍激动地拍着林俊德的肩膀说:“你们立了大功!”难以置信的是所用的仪器是林俊德拿自行车和闹钟等用土办法搞成的自主高科技获得了当时证明核爆炸的重要数据之一还拿到了国家发明奖1966年,我国为首次氢弹空投爆炸做最后的准备高空冲击波测量难度更大仪器要在零下60摄氏度低温下工作为了创造低温环境林俊德和同事们背着仪器爬上海拔近3000米的山顶在零下20摄氏度的环境下呆了一夜最终他们赶在试验前研制出了高空压力自记仪为我国飞机投放氢弹安全论证提供了科学依据图中左一为林俊德。图源:人民日报之后几十年间林俊德不断攻坚克难带领团队攀登新的技术高峰创造出了一大批科研成果一生一事,“我很满意”林俊德一辈子被人看作学习狂和工作狂他这样总结成功抓住机遇,然后发狂地工作即使年纪上了七十在他的日程表里搞研究、做实验、带学生……几乎占去所有时间他一年只休息三天大年初一、初二、初三林俊德院士工作照。图源:解放军报在林俊德生命倒数第二天他回首往事时说道:“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核试验,我很满意。”作为院士,他有“三个不”:不是自己研究的领域不轻易发表意见装点门面的学术活动坚决不参加不利于学术研究的事情坚决不干某大学曾邀请他当名誉教授他说:“我们研究领域虽然接近可是距离太远,鞭长莫及的我给不了什么指导这挂名教授我还是别当了”“院士只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不可能样样都懂,样样都精”林俊德院士工作照。图源:解放军报林俊德参加学术会议也有自己的原则只参加和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会议参加了就必须作报告报告内容绝不重复他带过的每位学生都在他的电脑里有属于自己的文件夹住院期间他让学生们将各自的文件夹拷贝走这时学生们才发现从跟他的第一天起他都详细准确地记录下了每个人的成长足迹在妻子黄建琴心中两人虽然相伴45年他去世前住院那一阵子才是他们俩在一起最长的一段时间临终前他用虚弱的话语再三叮嘱:“死后将我埋在马兰。”回到他一辈子战斗生活的那片热土2012年央视感动中国上获奖者林俊德的颁奖词这样写道:“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2018年,中央军委批准增加“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为全军挂像英模2019年,他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今天,深切缅怀林俊德院士这朵在罗布泊上绽放一生的“马兰花”永远盛开在我们的心上致敬!国之脊梁!1653981268745责编:樊羽玮科技日报1653981268745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0230e5c2d3074713895da74d2a1c439d.png{"email":"fanyuwei@huanqiu.com","name":"樊羽玮"}
10年前的今天2012年5月31日“两弹一星”的重要开拓者林俊德院士因病逝世,享年75岁以下视频来源于央视军事他参与了中国全部的45次核试验任务是中国核试验的前驱者但生前却默默无闻今天,让我们一起缅怀林俊德一个战士最后的冲锋2012年5月4日林俊德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在生命的最后27天时间里他戴着氧气面罩,身上插满管子坚持工作因为在他的电脑里关系国家核心利益的技术文件藏在几万个文件夹中只有他,才能整理还有学生的毕业论文他们快要答辩了他意识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一切都要快,要尽快……5月31日林俊德病情再度恶化他9次请求医生同意自己下床工作家人实在不忍心他最后一个愿望都不被满足他才又坐在了电脑前上午10点已经工作了2个多小时的他颤抖地对女儿说C盘我做完了他的手开始颤得握不住鼠标眼睛也渐渐看不清东西老伴儿说:医生想叫你休息一会儿!他则回答:坐着休息!他接下来说的一句话让在场所有人再一次掩面啜泣:“坐着比躺着好啊我不能躺下躺下了,就起不来了!”12点46分他给妻子黄建琴留下了三句话“后事一切从简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把我埋在马兰”之后,林俊德便陷入了昏迷再也没有醒来走进罗布泊,投身核事业1938年,林俊德出生在福建省永春县一个山村1955年,17岁的他进入浙江大学机械系学习之后进入了国防部第九研究院从事核试验研究的工作随后林俊德受命担任首次核试验冲击波机测仪器研制小组组长扎进戈壁大漠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科研攻关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一声巨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现场总指挥张爱萍将军向周恩来总理报告“怎么证明是核爆成功?”周总理问道现场指挥帐篷里顿时一片肃静此时,程开甲带着26岁的他匆匆赶到林俊德说:“冲击波的数据已拿到从记录的波形和计算的数据证明这次爆炸是核爆炸。”张爱萍激动地拍着林俊德的肩膀说:“你们立了大功!”难以置信的是所用的仪器是林俊德拿自行车和闹钟等用土办法搞成的自主高科技获得了当时证明核爆炸的重要数据之一还拿到了国家发明奖1966年,我国为首次氢弹空投爆炸做最后的准备高空冲击波测量难度更大仪器要在零下60摄氏度低温下工作为了创造低温环境林俊德和同事们背着仪器爬上海拔近3000米的山顶在零下20摄氏度的环境下呆了一夜最终他们赶在试验前研制出了高空压力自记仪为我国飞机投放氢弹安全论证提供了科学依据图中左一为林俊德。图源:人民日报之后几十年间林俊德不断攻坚克难带领团队攀登新的技术高峰创造出了一大批科研成果一生一事,“我很满意”林俊德一辈子被人看作学习狂和工作狂他这样总结成功抓住机遇,然后发狂地工作即使年纪上了七十在他的日程表里搞研究、做实验、带学生……几乎占去所有时间他一年只休息三天大年初一、初二、初三林俊德院士工作照。图源:解放军报在林俊德生命倒数第二天他回首往事时说道:“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核试验,我很满意。”作为院士,他有“三个不”:不是自己研究的领域不轻易发表意见装点门面的学术活动坚决不参加不利于学术研究的事情坚决不干某大学曾邀请他当名誉教授他说:“我们研究领域虽然接近可是距离太远,鞭长莫及的我给不了什么指导这挂名教授我还是别当了”“院士只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不可能样样都懂,样样都精”林俊德院士工作照。图源:解放军报林俊德参加学术会议也有自己的原则只参加和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会议参加了就必须作报告报告内容绝不重复他带过的每位学生都在他的电脑里有属于自己的文件夹住院期间他让学生们将各自的文件夹拷贝走这时学生们才发现从跟他的第一天起他都详细准确地记录下了每个人的成长足迹在妻子黄建琴心中两人虽然相伴45年他去世前住院那一阵子才是他们俩在一起最长的一段时间临终前他用虚弱的话语再三叮嘱:“死后将我埋在马兰。”回到他一辈子战斗生活的那片热土2012年央视感动中国上获奖者林俊德的颁奖词这样写道:“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2018年,中央军委批准增加“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为全军挂像英模2019年,他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今天,深切缅怀林俊德院士这朵在罗布泊上绽放一生的“马兰花”永远盛开在我们的心上致敬!国之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