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UbZC8F2B4 china.huanqiu.comarticle丰富表现形式、拓宽传播渠道,民乐不断推陈出新 一曲古韵的多彩变奏(护文化遗产 彰时代新义)/e3pmh1nnq/e7tl4e309《齐天乐》剧照。中央民族乐团供图《中国潮音》剧照。《中国潮音》节目组供图自得琴社演出剧照。自得琴社供图核心阅读创新曲目和表现形式、探索贴近现代审美的呈现方式、不断拓宽传播渠道……近年来,民乐不断推陈出新,以好听、好看的年轻化表达赢得更多观众的喜爱。与身处空间站的航天员王亚平连线演奏,让民乐在天地齐鸣;与五千年历史交错,让民乐故事走上舞台;借助XR(扩展现实)等高科技手段,让民乐好听、好看……在今年央视元宵节晚会的舞台上,由中央民族乐团表演的民乐创意节目《齐天乐》令人眼前一亮。近年来,伴随国风国潮掀起的热度,越来越多人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喜爱,以往相对小众的民乐也收获了更多关注,并不断在内容创作、表现形式等方面推陈出新,赢得更多观众的喜爱。融合艺术与技术,拓宽发展路径山水映衬下,琴、阮、箫、笙、鼓依次亮相。背景画面一转,丝路驼铃、西域市集渐现,琵琶、二胡、唢呐、箜篌、羯鼓奏响音律。接下来,在两两“茬琴”中将节目推向高潮,最终,40位演奏家同台展现器乐和鸣之美,为《齐天乐》画上句号。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赵聪介绍:“《齐天乐》的创意和形式都是全新的。”每件乐器可以和一个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每个人物又可以和一个故事联系在一起。诸葛亮抚琴、阮咸拨阮、李凭弹箜篌……《齐天乐》将这些人物一一“复刻”并与器乐演奏结合,在舞台上呈现出一台极具创意的民乐节目。除了节目本身,《齐天乐》还运用XR技术,营造出一个人机交互的虚拟环境,令观众如同置身星空之下、山水之中和敦煌石窟之内,带来震撼的沉浸式体验。《齐天乐》并不是中央民族乐团第一次进行“传统+时尚”的探索。今年1月6日,“相约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暨第二十二届“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开幕式晚会上,中央民族乐团和苏州交响乐团合作,组成了“民乐+交响”的百余人乐队阵容联合演出,通过中国故事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运用虚拟现实、全息影像等舞台技术,实现艺术与技术融合的创新。“观众肯定我们探索的成绩,给了乐团所有人极大的鼓励,也鞭策我们继续把中国故事讲好。”赵聪说,近年来,中央民族乐团不断探索传统民族音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之路,乐团一直大胆地走在新民乐探索之路上,坚持守正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全方位、多维度地引领民族音乐的创造、创新和创意之路,致力于树立民族音乐好听、好看的形象,不断拓展民族音乐的发展路径。贴近时代审美,探索鲜活表达淡黄色的背景如宣纸铺陈,乐师们身着朱红圆领袍、艾绿上衣、藕色绢衫等,或抚古琴,或吹笛箫,或击大鼓……演奏的是中国传统乐器,流淌的乐音却是电影《哈利·波特》主题曲、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青年国风乐团自得琴社的短视频,就像一幅“会动的古画”。不论是唐代胡曲还是宋代雅乐,短短几分钟的视频糅合传统与现代,让人如在画中游。2014年,热爱古琴的朱里钺与朋友一起创办了自得琴社,推广以古琴为主的中国传统乐器。如今,琴社的规模慢慢壮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推出了一系列民乐作品。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但如今为大众所熟悉的旋律却只有数十段。“推广传统艺术时,我们不断探索如何贴近现代审美和欣赏习惯。”朱里钺说,“我们希望表达当代年轻人的理解,让古琴‘活起来’。”为突破古琴独奏相对单调的范式,让大众更容易接受和记住古琴旋律,自得琴社的作品逐渐形成了现有的小合奏模式。它就像一支现代的乐队,有以旋律为主的笛、箫,以和声为主的古筝、中阮,渲染气氛的古琴,还有带来节奏感的打击乐器。除了演奏音乐,他们还通过视觉表达烘托音乐氛围,调动多种感官。2019年,自得琴社把传统乐器演奏与服饰复原结合,拍成国风视频,发布在社交平台上。他们在原曲采用古筝和古琴演奏的基础上加入框鼓、小打、长笛、颂钵,并让乐手穿上传统服饰坐成一排演奏。视频推出后,播放量很快突破百万。这支与众不同的乐队,用“古装配古琴”的模式,弹拨着古老的乐器,改编着传统名曲和现代音乐,探索用现代传播方式带领传统民乐“出圈”。据不完全统计,自得琴社各视频全网播放量过亿,这群年轻人正在用民族乐器吸引着世界的目光。“这是我们期待看到的”,朱里钺说,“只有让这些古老的乐器步入生活,它们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丰富传播方式,触达更多观众中阮演奏家冯满天、箜篌演奏家崔君芝分别与选手合作,不同乐器相遇激发出别样效果;80后小伙杨博文将尺八与电音结合,观众用刷屏的弹幕表达喜爱……民乐以新颖的样貌展现在公众面前,在音乐综艺节目《中国潮音》中,类似的“名场面”还有不少。近年来,民乐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荧屏上。从以民乐为主角的晚会《新民乐 国风夜》展现民乐与舞狮、戏曲、诗词等的跨界融合,再到已播出四季的综艺节目《国乐大典》,仍不断翻新形式、热度不减,综艺节目及各类晚会日益成为民乐“破圈”传播的新方式。走出剧场和舞台,民乐以更多样的形态、更丰富的渠道触达观众。越来越多的节目呈现民乐与多种文化元素的碰撞融合,探索民乐的年轻化表达。例如《国乐大典》通过改编流行乐曲、创作新国风音乐、引入场景化的器乐剧等,不断尝试民乐新的呈现方式和叙事结构。《中国潮音》中,阮、大鼓、竹笛、古筝、编钟、唢呐、尺八等民族乐器轮番亮相,并与电音、流行、民谣、说唱、戏曲等多种元素结合。《中国潮音》总监制孟庆光表示,希望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时下最流行的音乐表达手段,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期待年轻人在面对传统曲目和乐器时,能够产生新的感受并与之对话。”在带来视听享受的基础上,节目还设置了专门环节,为观众科普传统乐器相关知识,“我们希望打破圈层的界限,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够被更多观众看到。”孟庆光说。“过去的音乐类节目大部分基于流行音乐审美,如今涌现的以民乐等经典音乐为题材的节目带给观众耳目一新之感。”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影视艺术专委会副秘书长何天平认为,此类节目创造性地对经典进行当代演绎,通过音乐人的新表达、音乐态度的新诠释、视听技术的新呈现,让传统与经典流行起来。“只要找到对接当下的恰当形式,民乐的魅力就能历久弥新。” 何天平说。1649207864563责编:韩雯雯人民日报16492078645632[]{"email":"hanwenwen@huanqiu.com","name":"韩雯雯"}
《齐天乐》剧照。中央民族乐团供图《中国潮音》剧照。《中国潮音》节目组供图自得琴社演出剧照。自得琴社供图核心阅读创新曲目和表现形式、探索贴近现代审美的呈现方式、不断拓宽传播渠道……近年来,民乐不断推陈出新,以好听、好看的年轻化表达赢得更多观众的喜爱。与身处空间站的航天员王亚平连线演奏,让民乐在天地齐鸣;与五千年历史交错,让民乐故事走上舞台;借助XR(扩展现实)等高科技手段,让民乐好听、好看……在今年央视元宵节晚会的舞台上,由中央民族乐团表演的民乐创意节目《齐天乐》令人眼前一亮。近年来,伴随国风国潮掀起的热度,越来越多人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喜爱,以往相对小众的民乐也收获了更多关注,并不断在内容创作、表现形式等方面推陈出新,赢得更多观众的喜爱。融合艺术与技术,拓宽发展路径山水映衬下,琴、阮、箫、笙、鼓依次亮相。背景画面一转,丝路驼铃、西域市集渐现,琵琶、二胡、唢呐、箜篌、羯鼓奏响音律。接下来,在两两“茬琴”中将节目推向高潮,最终,40位演奏家同台展现器乐和鸣之美,为《齐天乐》画上句号。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赵聪介绍:“《齐天乐》的创意和形式都是全新的。”每件乐器可以和一个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每个人物又可以和一个故事联系在一起。诸葛亮抚琴、阮咸拨阮、李凭弹箜篌……《齐天乐》将这些人物一一“复刻”并与器乐演奏结合,在舞台上呈现出一台极具创意的民乐节目。除了节目本身,《齐天乐》还运用XR技术,营造出一个人机交互的虚拟环境,令观众如同置身星空之下、山水之中和敦煌石窟之内,带来震撼的沉浸式体验。《齐天乐》并不是中央民族乐团第一次进行“传统+时尚”的探索。今年1月6日,“相约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暨第二十二届“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开幕式晚会上,中央民族乐团和苏州交响乐团合作,组成了“民乐+交响”的百余人乐队阵容联合演出,通过中国故事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运用虚拟现实、全息影像等舞台技术,实现艺术与技术融合的创新。“观众肯定我们探索的成绩,给了乐团所有人极大的鼓励,也鞭策我们继续把中国故事讲好。”赵聪说,近年来,中央民族乐团不断探索传统民族音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之路,乐团一直大胆地走在新民乐探索之路上,坚持守正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全方位、多维度地引领民族音乐的创造、创新和创意之路,致力于树立民族音乐好听、好看的形象,不断拓展民族音乐的发展路径。贴近时代审美,探索鲜活表达淡黄色的背景如宣纸铺陈,乐师们身着朱红圆领袍、艾绿上衣、藕色绢衫等,或抚古琴,或吹笛箫,或击大鼓……演奏的是中国传统乐器,流淌的乐音却是电影《哈利·波特》主题曲、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青年国风乐团自得琴社的短视频,就像一幅“会动的古画”。不论是唐代胡曲还是宋代雅乐,短短几分钟的视频糅合传统与现代,让人如在画中游。2014年,热爱古琴的朱里钺与朋友一起创办了自得琴社,推广以古琴为主的中国传统乐器。如今,琴社的规模慢慢壮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推出了一系列民乐作品。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但如今为大众所熟悉的旋律却只有数十段。“推广传统艺术时,我们不断探索如何贴近现代审美和欣赏习惯。”朱里钺说,“我们希望表达当代年轻人的理解,让古琴‘活起来’。”为突破古琴独奏相对单调的范式,让大众更容易接受和记住古琴旋律,自得琴社的作品逐渐形成了现有的小合奏模式。它就像一支现代的乐队,有以旋律为主的笛、箫,以和声为主的古筝、中阮,渲染气氛的古琴,还有带来节奏感的打击乐器。除了演奏音乐,他们还通过视觉表达烘托音乐氛围,调动多种感官。2019年,自得琴社把传统乐器演奏与服饰复原结合,拍成国风视频,发布在社交平台上。他们在原曲采用古筝和古琴演奏的基础上加入框鼓、小打、长笛、颂钵,并让乐手穿上传统服饰坐成一排演奏。视频推出后,播放量很快突破百万。这支与众不同的乐队,用“古装配古琴”的模式,弹拨着古老的乐器,改编着传统名曲和现代音乐,探索用现代传播方式带领传统民乐“出圈”。据不完全统计,自得琴社各视频全网播放量过亿,这群年轻人正在用民族乐器吸引着世界的目光。“这是我们期待看到的”,朱里钺说,“只有让这些古老的乐器步入生活,它们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丰富传播方式,触达更多观众中阮演奏家冯满天、箜篌演奏家崔君芝分别与选手合作,不同乐器相遇激发出别样效果;80后小伙杨博文将尺八与电音结合,观众用刷屏的弹幕表达喜爱……民乐以新颖的样貌展现在公众面前,在音乐综艺节目《中国潮音》中,类似的“名场面”还有不少。近年来,民乐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荧屏上。从以民乐为主角的晚会《新民乐 国风夜》展现民乐与舞狮、戏曲、诗词等的跨界融合,再到已播出四季的综艺节目《国乐大典》,仍不断翻新形式、热度不减,综艺节目及各类晚会日益成为民乐“破圈”传播的新方式。走出剧场和舞台,民乐以更多样的形态、更丰富的渠道触达观众。越来越多的节目呈现民乐与多种文化元素的碰撞融合,探索民乐的年轻化表达。例如《国乐大典》通过改编流行乐曲、创作新国风音乐、引入场景化的器乐剧等,不断尝试民乐新的呈现方式和叙事结构。《中国潮音》中,阮、大鼓、竹笛、古筝、编钟、唢呐、尺八等民族乐器轮番亮相,并与电音、流行、民谣、说唱、戏曲等多种元素结合。《中国潮音》总监制孟庆光表示,希望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时下最流行的音乐表达手段,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期待年轻人在面对传统曲目和乐器时,能够产生新的感受并与之对话。”在带来视听享受的基础上,节目还设置了专门环节,为观众科普传统乐器相关知识,“我们希望打破圈层的界限,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够被更多观众看到。”孟庆光说。“过去的音乐类节目大部分基于流行音乐审美,如今涌现的以民乐等经典音乐为题材的节目带给观众耳目一新之感。”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影视艺术专委会副秘书长何天平认为,此类节目创造性地对经典进行当代演绎,通过音乐人的新表达、音乐态度的新诠释、视听技术的新呈现,让传统与经典流行起来。“只要找到对接当下的恰当形式,民乐的魅力就能历久弥新。” 何天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