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UffXBMxD china.huanqiu.comarticle百岁老兵寄语百年大党丨胡正先:12岁参加革命的红色“听风者”/e3pmh1nnq/e7tl4e309★ 胡正先 (年龄104岁,党龄83年) 寄语:希望年轻人把我国建设得更好、更富、更强 在长征苦难中成长,在战火纷飞中历练,作为我军早期优秀的通信工作者,老红军胡正先是一位身经百战、以身许国的红色“听风者”。 104岁高龄的胡正先,精神矍铄、思路清晰,清楚地记得自己参加革命的情形。 “我12岁就参加了革命,先加入共青团,为红军放哨,红军部队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后来,他因和驻扎在附近的独山县保卫局特务连官兵相熟,便找到连长提出想参加红军。连长欣然同意他的请求,胡正先怕连长反悔,还同他拉了钩,“红军就是我的家,我就跟着红军走”。跟着红军走,跟着党走,也成为了他一生的追求。 胡正先与二女儿合影(受访者供图)。 由于年纪小,胡正先被安排到后方的看守所去看管犯人。在国民党组织第4次“围剿”时,胡正先又被送到医院当卫生员,在那里他负责照顾伤员。当遭遇国民党军队的围堵时,胡正先被烧开的热水烫伤了双脚,考虑到胡正先年纪小又有伤在身,部队决定让他留下来。倔强的胡正先坚决不肯:“我绝不留在这里,你们要是不让我跟着部队走,我就爬着去。”正是这份真诚与执着,胡正先打动了部队首长,最终他如愿继续跟着红军前行参加长征,先后三次过雪山草地。 后来,胡正先被安排到通江总部去学无线电。1938年春,他来到延安,被调到中央军委担任报务员,来到距离毛主席所住的杨家岭仅5公里的裴庄村报到。这里条件艰苦,只有几台用水煤气和煤作燃料的发电机,但担负的任务非常重要。领导对他说:“你要在这个机关开追悼会,要在这儿干一辈子。”这不仅是由“听风”工作的性质决定的,更体现了报务工作者一辈子甘当党的忠诚哨兵的坚定信念。 胡正先在游泳(受访者供图)。 这一年,胡正先刚满20岁。在无形的战场上,胡正先认识到只有苦练才能技高一筹、战胜敌人。他和战友日夜监控敌台,掌握了敌方联络的波长、时间、声音和手法,即使敌人把波长换了,胡正先也能迅速知道他们是哪个报务员发的报。 解放天津前夕,胡正先值班时偶然听到敌军一个电台里说:“共军司令部驻在杨柳青,房顶上放了一块镜子,明天一早去轰炸。”他和战友对这个电台进行分析研究,确认这是敌人的一个潜伏台,平时深藏不露,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对外联络。他马上向上级报告,当晚前指司令部就撤离了驻地。第二天,敌机果然把那个小村庄炸成了一片废墟,而指挥部却没有一人伤亡。 胡正先曾先后参加了辽沈、平津、解放海南岛等著名战役,负责信息收集工作,每次都能在很短时间内为前指决策指挥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多次得到党和军队领导人的高度赞扬。 胡正先与家人合影(受访者供图)。 新中国成立后,胡正先在无形战场上的革命任务还没有结束。由于特殊的工作性质,他对家人一直以来都疏于照顾。连父亲去世时,胡正先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未能返乡。讲到这里,他的心中满是愧疚和遗憾。 胡正先的一生有两个信念:一个是当红军,跟着红军走;再一个就是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1984年离休后,胡正先也从未丢下学习的念头,坚持读书看报,及时聆听党的声音,读书笔记和剪报加起来有十几大本。近些年,胡正先利用闲暇时间,经常到部队、学校给年轻官兵和学生讲革命传统,教导年轻人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作贡献。 胡正先看报纸学习(受访者供图)。 “充电机要用汽油,没有汽油了用柴油,没有柴油了,在长征路上我们用的是猪油……”今年,胡正先给裕安区石板冲乡明德小学上了开学第一课,他以一名老红军的视角讲述长征中的战斗经历。学校老师听后深情地说:“这一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难不倒胡老和他的战友们。在长征路上,所有的困难都会被信念踩在脚下。”现场不少学生的眼眶都湿润了。 少先队员为胡正先系上红领巾。张军 摄 在谈及家乡六安市的建设发展时,胡正先激动地说:“家乡的变化翻天覆地,人们的生活条件大有改善。”胡正先对家乡的年轻人提出了自己希望,他说:“希望年轻人努力为国家多做点事,把我国建设得更好、更富、更强。” 胡正先(中)与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合影。赵度俊 摄 【人物简介】 胡正先,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人,1918年9月出生。1930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亲历长征,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军委某部中南局办公室主任、总参某部司令部副部长、顾问等职,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海南岛等著名战役战斗,先后被授予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4年离休,现居安徽省六安市。 文字:蔡永连、汤伟 摄影:赵度俊 摄像:江贤余 视频制作:张智程 1639617919946责编:刘艳君中国军网微信163961791994611[]{"email":"cuishufei@huanqiu.com","name":"崔舒飞"}
★ 胡正先 (年龄104岁,党龄83年) 寄语:希望年轻人把我国建设得更好、更富、更强 在长征苦难中成长,在战火纷飞中历练,作为我军早期优秀的通信工作者,老红军胡正先是一位身经百战、以身许国的红色“听风者”。 104岁高龄的胡正先,精神矍铄、思路清晰,清楚地记得自己参加革命的情形。 “我12岁就参加了革命,先加入共青团,为红军放哨,红军部队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后来,他因和驻扎在附近的独山县保卫局特务连官兵相熟,便找到连长提出想参加红军。连长欣然同意他的请求,胡正先怕连长反悔,还同他拉了钩,“红军就是我的家,我就跟着红军走”。跟着红军走,跟着党走,也成为了他一生的追求。 胡正先与二女儿合影(受访者供图)。 由于年纪小,胡正先被安排到后方的看守所去看管犯人。在国民党组织第4次“围剿”时,胡正先又被送到医院当卫生员,在那里他负责照顾伤员。当遭遇国民党军队的围堵时,胡正先被烧开的热水烫伤了双脚,考虑到胡正先年纪小又有伤在身,部队决定让他留下来。倔强的胡正先坚决不肯:“我绝不留在这里,你们要是不让我跟着部队走,我就爬着去。”正是这份真诚与执着,胡正先打动了部队首长,最终他如愿继续跟着红军前行参加长征,先后三次过雪山草地。 后来,胡正先被安排到通江总部去学无线电。1938年春,他来到延安,被调到中央军委担任报务员,来到距离毛主席所住的杨家岭仅5公里的裴庄村报到。这里条件艰苦,只有几台用水煤气和煤作燃料的发电机,但担负的任务非常重要。领导对他说:“你要在这个机关开追悼会,要在这儿干一辈子。”这不仅是由“听风”工作的性质决定的,更体现了报务工作者一辈子甘当党的忠诚哨兵的坚定信念。 胡正先在游泳(受访者供图)。 这一年,胡正先刚满20岁。在无形的战场上,胡正先认识到只有苦练才能技高一筹、战胜敌人。他和战友日夜监控敌台,掌握了敌方联络的波长、时间、声音和手法,即使敌人把波长换了,胡正先也能迅速知道他们是哪个报务员发的报。 解放天津前夕,胡正先值班时偶然听到敌军一个电台里说:“共军司令部驻在杨柳青,房顶上放了一块镜子,明天一早去轰炸。”他和战友对这个电台进行分析研究,确认这是敌人的一个潜伏台,平时深藏不露,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对外联络。他马上向上级报告,当晚前指司令部就撤离了驻地。第二天,敌机果然把那个小村庄炸成了一片废墟,而指挥部却没有一人伤亡。 胡正先曾先后参加了辽沈、平津、解放海南岛等著名战役,负责信息收集工作,每次都能在很短时间内为前指决策指挥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多次得到党和军队领导人的高度赞扬。 胡正先与家人合影(受访者供图)。 新中国成立后,胡正先在无形战场上的革命任务还没有结束。由于特殊的工作性质,他对家人一直以来都疏于照顾。连父亲去世时,胡正先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未能返乡。讲到这里,他的心中满是愧疚和遗憾。 胡正先的一生有两个信念:一个是当红军,跟着红军走;再一个就是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1984年离休后,胡正先也从未丢下学习的念头,坚持读书看报,及时聆听党的声音,读书笔记和剪报加起来有十几大本。近些年,胡正先利用闲暇时间,经常到部队、学校给年轻官兵和学生讲革命传统,教导年轻人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作贡献。 胡正先看报纸学习(受访者供图)。 “充电机要用汽油,没有汽油了用柴油,没有柴油了,在长征路上我们用的是猪油……”今年,胡正先给裕安区石板冲乡明德小学上了开学第一课,他以一名老红军的视角讲述长征中的战斗经历。学校老师听后深情地说:“这一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难不倒胡老和他的战友们。在长征路上,所有的困难都会被信念踩在脚下。”现场不少学生的眼眶都湿润了。 少先队员为胡正先系上红领巾。张军 摄 在谈及家乡六安市的建设发展时,胡正先激动地说:“家乡的变化翻天覆地,人们的生活条件大有改善。”胡正先对家乡的年轻人提出了自己希望,他说:“希望年轻人努力为国家多做点事,把我国建设得更好、更富、更强。” 胡正先(中)与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合影。赵度俊 摄 【人物简介】 胡正先,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人,1918年9月出生。1930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亲历长征,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军委某部中南局办公室主任、总参某部司令部副部长、顾问等职,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海南岛等著名战役战斗,先后被授予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4年离休,现居安徽省六安市。 文字:蔡永连、汤伟 摄影:赵度俊 摄像:江贤余 视频制作:张智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