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grOxkn7Fm china.huanqiu.comarticle涉及到8000万人,职称改革都改了啥?/e3pmh1nnq/e7tl4e309专业技术人才 是国家人才队伍的骨干和中坚 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今年 《关于深化实验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印发 27个职称系列的改革指导意见全部出台 历时5年的职称制度改革 重点任务已完成 这是现行职称制度实施30多年来 首次进行的全面系统改革 涉及约8000万专业技术人才 到底改了什么? 一起来看看吧! 快递工程技术人员也可以评职称了 13个专业加入职称评审 各地增设特色评审专业113个 “快递工程技术人员也可以评职称了!”虽然相关政策2019年已出台,可只要有人往群里发相关的内容,王应泉和他的伙伴们依旧很兴奋,每次都讨论热烈。 “我们作为快递小哥,现在还不能直接参与评职称,但却给了我们一个未来发展的方向。”王应泉说,快递员毕竟是“青春饭”,自己将快递工程技术人员列为转型方向。 本次职称制度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将新兴职业不断纳入职称评价范围。截至目前,共在相应职称系列中新增艺术创意设计、动漫游戏、运动防护师、快递工程等13个评审专业,各地增设特色评审专业113个。 会计人员也有机会评上正高级职称 增设11个系列的正高级 所有职称系列均设置到正高级 “从未想到自己这辈子还有机会评上正高级职称。”作为公司的老会计,蒋雪梅早早就评上了副高职称。可按照过去的规定,就算她再如何“精打细算”,也只能止步于副高。 2019年,《关于深化会计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提出要完善会计人员职称层级,增设会计人员正高级职称。有了打破职称“天花板”的机会,蒋雪梅再次踌躇满志,“生活有了新目标,工作就更有动力,获评后也更有成就感。” 不仅仅是会计师,本次职称制度改革的另一大亮点,就是将所有职称系列均设置到正高级。“具体而言,增设工程、经济、会计等11个系列的正高级,惠及近3000万专业技术人员。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说,5年间,11个首次设置到正高级职称的系列新增正高级职称6.6万人, 有效增加了我国高层次人才供给。 没有发表一篇论文,也有机会被评为教授 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 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 没有发表一篇论文,南京林业大学教师蒋华松依然被评为教授。他所凭借的是出色的教学工作业绩。 蒋华松的个人经历,体现的正是本次职称制度改革的重点——让职称评价标准回归岗位需求和实际贡献。 标准是人才发展的风向标,评价一个人才,就是树立一个标杆。有好的标准,人才就会充分涌流。长期以来,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存在着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等问题。 “本次职称制度改革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着重解决评价标准简单量化、‘一刀切’等问题,充分发挥人才评价的‘指挥棒’作用。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说。 破除唯学历论,主要比拼能力水平 会计、经济等系列将起点学历放宽至高中。在工程、农业等系列中,不具备学历要求的,由行业内2名以上专家推荐即可参加职称评审。翻译、演员、计算机软件等系列或专业对学历没有要求。“应该说,学历问题已不再是参加职称评审的障碍。”这名负责人说。 不再只数年头,以实绩论英雄 对科研人员主要看研究成果能否“顶天立地”;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主要突出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把能看病、会看病、看好病作为临床医务人员职称评价的主要内容;对各类教师主要突出教育教学能力和业绩,把教学质量作为主要标准。 论文不设“硬杠杠”,破除唯论文论 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资金数量作为人才评价标准的做法。对高校教师不再以SCI、SSCI等论文指标作为参评前置条件和判断的直接依据;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设计与临床实践相关的评价指标,临床病案、手术视频、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等成果形式均可替代论文要求。 此外 为了让职称评价更加科学 改革细化了职称分类 实行分类评价 通过改革,将高校教师划分成教学为主型和教学科研并重型,其中,教学为主型对论文不做硬性要求。“本次改革,以职业属性和岗位需求为基础,细化人才专业分类,实行分类评价,从而确保评价标准的科学、有效。”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说。 同时 改革还进一步打破 户籍、地域、身份、档案等制约 扩大职称评价人员范围 畅通各类人才职称申报渠道 1637573836225责编:秦璐敏掌上张家界163757383622511[]{"email":"qinlumin@huanqiu.com","name":"秦璐敏"}
专业技术人才 是国家人才队伍的骨干和中坚 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今年 《关于深化实验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印发 27个职称系列的改革指导意见全部出台 历时5年的职称制度改革 重点任务已完成 这是现行职称制度实施30多年来 首次进行的全面系统改革 涉及约8000万专业技术人才 到底改了什么? 一起来看看吧! 快递工程技术人员也可以评职称了 13个专业加入职称评审 各地增设特色评审专业113个 “快递工程技术人员也可以评职称了!”虽然相关政策2019年已出台,可只要有人往群里发相关的内容,王应泉和他的伙伴们依旧很兴奋,每次都讨论热烈。 “我们作为快递小哥,现在还不能直接参与评职称,但却给了我们一个未来发展的方向。”王应泉说,快递员毕竟是“青春饭”,自己将快递工程技术人员列为转型方向。 本次职称制度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将新兴职业不断纳入职称评价范围。截至目前,共在相应职称系列中新增艺术创意设计、动漫游戏、运动防护师、快递工程等13个评审专业,各地增设特色评审专业113个。 会计人员也有机会评上正高级职称 增设11个系列的正高级 所有职称系列均设置到正高级 “从未想到自己这辈子还有机会评上正高级职称。”作为公司的老会计,蒋雪梅早早就评上了副高职称。可按照过去的规定,就算她再如何“精打细算”,也只能止步于副高。 2019年,《关于深化会计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提出要完善会计人员职称层级,增设会计人员正高级职称。有了打破职称“天花板”的机会,蒋雪梅再次踌躇满志,“生活有了新目标,工作就更有动力,获评后也更有成就感。” 不仅仅是会计师,本次职称制度改革的另一大亮点,就是将所有职称系列均设置到正高级。“具体而言,增设工程、经济、会计等11个系列的正高级,惠及近3000万专业技术人员。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说,5年间,11个首次设置到正高级职称的系列新增正高级职称6.6万人, 有效增加了我国高层次人才供给。 没有发表一篇论文,也有机会被评为教授 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 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 没有发表一篇论文,南京林业大学教师蒋华松依然被评为教授。他所凭借的是出色的教学工作业绩。 蒋华松的个人经历,体现的正是本次职称制度改革的重点——让职称评价标准回归岗位需求和实际贡献。 标准是人才发展的风向标,评价一个人才,就是树立一个标杆。有好的标准,人才就会充分涌流。长期以来,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存在着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等问题。 “本次职称制度改革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着重解决评价标准简单量化、‘一刀切’等问题,充分发挥人才评价的‘指挥棒’作用。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说。 破除唯学历论,主要比拼能力水平 会计、经济等系列将起点学历放宽至高中。在工程、农业等系列中,不具备学历要求的,由行业内2名以上专家推荐即可参加职称评审。翻译、演员、计算机软件等系列或专业对学历没有要求。“应该说,学历问题已不再是参加职称评审的障碍。”这名负责人说。 不再只数年头,以实绩论英雄 对科研人员主要看研究成果能否“顶天立地”;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主要突出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把能看病、会看病、看好病作为临床医务人员职称评价的主要内容;对各类教师主要突出教育教学能力和业绩,把教学质量作为主要标准。 论文不设“硬杠杠”,破除唯论文论 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资金数量作为人才评价标准的做法。对高校教师不再以SCI、SSCI等论文指标作为参评前置条件和判断的直接依据;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设计与临床实践相关的评价指标,临床病案、手术视频、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等成果形式均可替代论文要求。 此外 为了让职称评价更加科学 改革细化了职称分类 实行分类评价 通过改革,将高校教师划分成教学为主型和教学科研并重型,其中,教学为主型对论文不做硬性要求。“本次改革,以职业属性和岗位需求为基础,细化人才专业分类,实行分类评价,从而确保评价标准的科学、有效。”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说。 同时 改革还进一步打破 户籍、地域、身份、档案等制约 扩大职称评价人员范围 畅通各类人才职称申报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