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xZuQX7MFr china.huanqiu.comarticle“我一息尚存,就还要干!” 辛育龄用一生践行自己的誓言/e3pmh1nnq/e7tl4e309今天“七一勋章”的获得者,为您介绍我国胸外科开拓者和奠基人,白求恩式的医生辛育龄。 1939年,年仅18岁的辛育龄被派往白求恩医疗队,在炮火连天的前沿阵地,辛育龄和白求恩医疗队争分夺秒地抢救生命。这一年,辛育龄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党龄82年。 “七一勋章”获得者 辛育龄: 1938年参加了抗日战争。1939年入党。 八十多年里,辛育龄始终不忘初心。抗日战争时期,他组建冀中军区制药厂,医治好发生在部队里的疟疾等传染病。解放初期,作为首批公派留学生,辛育龄掌握了当时国内尚属空白的胸外科技术。学成回国后,面对大量重症晚期肺结核患者,他创新手术方式,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 辛育龄女儿 辛晓梅: 我要放假的时候,去他的宿舍,其实他没有宿舍,就是他那个办公室,就这么矮的一个木板床。那时候其实印象很深,那时候得结核的人特别多,手术特别多,经常有几个月都见不着他。 改革开放初期,辛育龄完成了中国首例肺移植手术,随后又历经三年时间,筹建了当时中国最富国际色彩的中日友好医院。医院建成后,他主动辞去院长职务,回到胸外科,专心培养全国胸外科专家,指导40多家医院创建胸外科,搭建中国胸外科教研教学体系。 “七一勋章”获得者 辛育龄: 我是一直在说,白求恩他把生命都为了我们解放事业,都贡献给中国的大地。那么我们多去救治一个病人,那就是我们多尽一点义务,我一息尚存,绝不放弃,我还要干。 辛育龄一直拒绝出特需门诊,只为普通门诊患者服务。直到89岁,他还坚持为患者看病。 辛育龄学生 中日友好医院原大外科主任 刘德若: 工作就跟他的生活融为一体。辛老就一直出门诊,有一天出门诊出到中午的时候,哎呀,站就站不起来了,动不了就找个轮椅推,就工作到这种程度。 救死扶伤平生愿,人生价值是奉献,辛育龄教授用一生的奋斗践行了自己的誓言。 辛育龄学生 中日友好医院原大外科主任 刘德若: 他(辛育龄)要做的事以患者为中心,号召我们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是共产党员的宗旨。 (总台央视记者 张萍 郝亮) 1626404405105责编:韩雯雯央视新闻客户端1626404405105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2c0572eaf8b7bac46f88ecb28d9a894f.jpg{"email":"hanwenwen@huanqiu.com","name":"韩雯雯"}
今天“七一勋章”的获得者,为您介绍我国胸外科开拓者和奠基人,白求恩式的医生辛育龄。 1939年,年仅18岁的辛育龄被派往白求恩医疗队,在炮火连天的前沿阵地,辛育龄和白求恩医疗队争分夺秒地抢救生命。这一年,辛育龄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党龄82年。 “七一勋章”获得者 辛育龄: 1938年参加了抗日战争。1939年入党。 八十多年里,辛育龄始终不忘初心。抗日战争时期,他组建冀中军区制药厂,医治好发生在部队里的疟疾等传染病。解放初期,作为首批公派留学生,辛育龄掌握了当时国内尚属空白的胸外科技术。学成回国后,面对大量重症晚期肺结核患者,他创新手术方式,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 辛育龄女儿 辛晓梅: 我要放假的时候,去他的宿舍,其实他没有宿舍,就是他那个办公室,就这么矮的一个木板床。那时候其实印象很深,那时候得结核的人特别多,手术特别多,经常有几个月都见不着他。 改革开放初期,辛育龄完成了中国首例肺移植手术,随后又历经三年时间,筹建了当时中国最富国际色彩的中日友好医院。医院建成后,他主动辞去院长职务,回到胸外科,专心培养全国胸外科专家,指导40多家医院创建胸外科,搭建中国胸外科教研教学体系。 “七一勋章”获得者 辛育龄: 我是一直在说,白求恩他把生命都为了我们解放事业,都贡献给中国的大地。那么我们多去救治一个病人,那就是我们多尽一点义务,我一息尚存,绝不放弃,我还要干。 辛育龄一直拒绝出特需门诊,只为普通门诊患者服务。直到89岁,他还坚持为患者看病。 辛育龄学生 中日友好医院原大外科主任 刘德若: 工作就跟他的生活融为一体。辛老就一直出门诊,有一天出门诊出到中午的时候,哎呀,站就站不起来了,动不了就找个轮椅推,就工作到这种程度。 救死扶伤平生愿,人生价值是奉献,辛育龄教授用一生的奋斗践行了自己的誓言。 辛育龄学生 中日友好医院原大外科主任 刘德若: 他(辛育龄)要做的事以患者为中心,号召我们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是共产党员的宗旨。 (总台央视记者 张萍 郝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