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UdSXHcFqG china.huanqiu.comarticle走进红色美丽村庄|走进刘河湾村 看特色产业助力农民脱贫致富/e3pmh1nnq/e3pn60p0i【环球网报道 记者 刘艳君】外地人知道吴起,因为这里是长征的落脚点。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以一场“切尾巴”战斗胜利结束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此以长征胜利落脚点和中国革命胜利出发点而彪炳史册。(又到吴起镇)弘扬“胜利文化”,建设红色试点乡村位于吴起县城西郊、胜利山脚下的刘河湾村,依托红色文化、挖掘民俗文化、兼顾生态文化,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正在建设吴起县全县红色民俗文化村。目前参与在红色旅游产业链上的群众到达187人,其中带动本村就业创业53人。包括3家农家乐,3户民俗变客栈,带动本村黄米馍馍、黄酒、豆腐等作坊6家,民间手工艺品3家,民间艺人12人。待2022年6月全部建成后,将带动村里就业创业300人以上。(红色古镇1978复原景区)刘河湾村境内有红军兵工厂旧址、“切尾巴”战役指挥所、红色古镇1978复原景区等景点,近邻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退耕还林展馆、吴起革命纪念馆等景点。其中红色古镇1978复原景区以上世纪70年代的吴起为背景,复原了“近代吴起”的地标性建筑,老吴起人的人民剧场、影剧院、百货公司等,设置了说书场、钱庄、杂货铺、打铁铺等一系列能反映吴起百姓生活原貌的建筑,满足了居民游客购物休闲的需求。(吴起县百货公司)走进“吴起县百货公司”,柜台里陈列售卖的都是当地土特产小米、香醋、沙棘茶、羊肉和剪纸、刺绣等手工艺品。这里的刺绣商品全是手工绣花,三位老奶奶就坐在窗边绣鞋垫、纳鞋底,一针一线全部手工完成,据介绍,绣好一双纯手工绣花的鞋垫需要2天时间,制作一双布鞋至少需要7天,而花样繁复一些的、陕北姑娘出嫁的“上马鞋”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郝小芹和她的剪纸作品)经营陕北剪纸柜台的是一位当地的退休教师郝小芹。因为热爱剪纸,所以郝大姐才在退休后又参与到村集体经济的建设中来。柜台里的剪纸作品小到窗花,大到年画全是郝大姐自己设计、画图、裁剪出的,每一幅都生动形象、寓意美好。每幅作品也根据大小和制作的复杂程度不同,定价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热情的郝大姐的柜台还为游客提供了免费体验剪纸的活动,记者挑选了一副最简单的生肖鸡的图案,在郝大姐的指导下,从图案中心一点点的向外裁剪,最困难的就是鸡翅膀的部分,要剪出羽毛效果需要极大的耐心,手不能抖,稍不注意可能就功亏一篑。(荒山变青山)退耕还林 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1998年,吴起县积极响应党中央 “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口号,率先在全国实施封山禁牧和退耕还林,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刘河湾村作为吴起县的试点村,率先行动起来,用刘河湾村老支书的话说就是“退耕还林以来,村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荒山变青山,全村林地面积7358亩,经济林果面积1390亩,2020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959元。(刘河湾村的80亩“袖珍苹果”果园)刘河湾村依托当地优势,利用中组部红色村奖补资金,以”村支部主导、党员带头、村民参与”的形式,采取集体和个人入股模式,统一流转土地80亩,建成“袖珍苹果”果园,今年已经挂果,按市场价,袖珍苹果一斤可卖到10元,预计收入达20万元,承包的村民可分得一半。(“袖珍苹果”果园)刘河湾村村民孙军2015年被确定为贫困户,除了种植土豆、荞麦等,还需要打工补贴生活。2018年,孙军将6亩土地流转给“袖珍苹果”果园,现在每亩每年可获得200元流转费(当果树达到结果盛果期土地流转费会涨到500元每亩)”。另外,他还在村里做保洁员,每月可获得600元工资,家里养的三五头猪,一年也能挣一万多元。如今,孙军一家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日子过得越来越宽裕,越来越红火。1623391099047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任鑫恚环球网162339109904711[]{"email":"renxinhui@huanqiu.com","name":"任鑫恚"}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刘艳君】外地人知道吴起,因为这里是长征的落脚点。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以一场“切尾巴”战斗胜利结束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此以长征胜利落脚点和中国革命胜利出发点而彪炳史册。(又到吴起镇)弘扬“胜利文化”,建设红色试点乡村位于吴起县城西郊、胜利山脚下的刘河湾村,依托红色文化、挖掘民俗文化、兼顾生态文化,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正在建设吴起县全县红色民俗文化村。目前参与在红色旅游产业链上的群众到达187人,其中带动本村就业创业53人。包括3家农家乐,3户民俗变客栈,带动本村黄米馍馍、黄酒、豆腐等作坊6家,民间手工艺品3家,民间艺人12人。待2022年6月全部建成后,将带动村里就业创业300人以上。(红色古镇1978复原景区)刘河湾村境内有红军兵工厂旧址、“切尾巴”战役指挥所、红色古镇1978复原景区等景点,近邻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退耕还林展馆、吴起革命纪念馆等景点。其中红色古镇1978复原景区以上世纪70年代的吴起为背景,复原了“近代吴起”的地标性建筑,老吴起人的人民剧场、影剧院、百货公司等,设置了说书场、钱庄、杂货铺、打铁铺等一系列能反映吴起百姓生活原貌的建筑,满足了居民游客购物休闲的需求。(吴起县百货公司)走进“吴起县百货公司”,柜台里陈列售卖的都是当地土特产小米、香醋、沙棘茶、羊肉和剪纸、刺绣等手工艺品。这里的刺绣商品全是手工绣花,三位老奶奶就坐在窗边绣鞋垫、纳鞋底,一针一线全部手工完成,据介绍,绣好一双纯手工绣花的鞋垫需要2天时间,制作一双布鞋至少需要7天,而花样繁复一些的、陕北姑娘出嫁的“上马鞋”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郝小芹和她的剪纸作品)经营陕北剪纸柜台的是一位当地的退休教师郝小芹。因为热爱剪纸,所以郝大姐才在退休后又参与到村集体经济的建设中来。柜台里的剪纸作品小到窗花,大到年画全是郝大姐自己设计、画图、裁剪出的,每一幅都生动形象、寓意美好。每幅作品也根据大小和制作的复杂程度不同,定价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热情的郝大姐的柜台还为游客提供了免费体验剪纸的活动,记者挑选了一副最简单的生肖鸡的图案,在郝大姐的指导下,从图案中心一点点的向外裁剪,最困难的就是鸡翅膀的部分,要剪出羽毛效果需要极大的耐心,手不能抖,稍不注意可能就功亏一篑。(荒山变青山)退耕还林 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1998年,吴起县积极响应党中央 “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口号,率先在全国实施封山禁牧和退耕还林,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刘河湾村作为吴起县的试点村,率先行动起来,用刘河湾村老支书的话说就是“退耕还林以来,村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荒山变青山,全村林地面积7358亩,经济林果面积1390亩,2020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959元。(刘河湾村的80亩“袖珍苹果”果园)刘河湾村依托当地优势,利用中组部红色村奖补资金,以”村支部主导、党员带头、村民参与”的形式,采取集体和个人入股模式,统一流转土地80亩,建成“袖珍苹果”果园,今年已经挂果,按市场价,袖珍苹果一斤可卖到10元,预计收入达20万元,承包的村民可分得一半。(“袖珍苹果”果园)刘河湾村村民孙军2015年被确定为贫困户,除了种植土豆、荞麦等,还需要打工补贴生活。2018年,孙军将6亩土地流转给“袖珍苹果”果园,现在每亩每年可获得200元流转费(当果树达到结果盛果期土地流转费会涨到500元每亩)”。另外,他还在村里做保洁员,每月可获得600元工资,家里养的三五头猪,一年也能挣一万多元。如今,孙军一家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日子过得越来越宽裕,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