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qbJV9oQB9 china.huanqiu.comarticle成片良田被撂荒、村民不愿种粮、耕地上违规建住房,原因是……/e3pmh1nnq/e7tl4e309“谷雨时节种谷天,南坡北洼忙种棉。” 谷雨前夕,记者前往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吕村调研,却发现当地有的耕地处于撂荒状态,村民不愿种粮、也不存粮,有的在耕地上违规建住房。 在抽丝剥茧、追根溯源的采访中,三大谜团真相逐步浮出水面。 谜团1:几百户住房是违规占的耕地吗? 记者接到投诉,投诉人反映牧野区和平路街道办事处吕村存在违法占耕地建房问题,记者赶赴吕村调查。 吕村地处平原,离新开发的新乡市市区的高楼大厦不到1公里远。记者围着吕村转了一圈,看到村里排列着几百幢房屋,村周围可见开着黄灿灿油菜花的耕地。在村南头,有几处没有住人的铁皮房、框架房。 数百户村民住房是违规占耕地建的吗? 记者来到吕村村委会,听闻记者来意,吕村老支书赵钢祖、吕村上级管理机构和平路街道办事处主任石治平、牧野区副区长刘方等相继赶到村委会。 新华社记者在吕村村委会采访。(新华社记者 王秋韵 摄) 老支书赵钢祖先说话了:“吕村1992年最后一次给村民批了宅基地,当时批了500多户。到现在快30年了,没有再审批过宅基地。近30年里,各家各户的孩子长大了,没有房子说不上媳妇,村民只能自己在自家的场地上建房,用于孩子结婚。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所谓场地,就是分给村民家用于种菜、晒粮食等用的自留地。 老支书告诉记者,现在的吕村有600多户村民。 如何辨别这些住房中哪些是违建?当地部门找来了专门负责此事的新乡市国土资源局三分局土地监察科科长潘正法。 大家一起前往村南现场,潘正法打开国土部门的摸排速记系统图进行实测,发现记者查看的5处房屋中,有3处建筑属于违建。 新华社记者与当地干部一起查看吕村土地规划图。(新华社记者 林红梅 摄) 潘正法说,吕村侵占耕地违规建房屋不是个别现象。 河南省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工作摸底排查方案规定,2013年以前的建筑视为合法,2013年之后无合法合规用地手续的判定为违法。 按照此标准,该局共认定吕村存量违建住宅类77处,占地38亩。 至此,记者查清,吕村确实存在违规占地建房,事实确凿。 谜团2: 77处乱占耕地建房,怎么解决? 按照国家规定,违规占地建房,需要拆除。对这77处违规村民住房,怎么办?拆除村民住哪里?又一谜团,令记者陷入疑惑。 面对记者的询问,吕村村支书张小康说,确保村民一户一宅,是国家一直执行的政策。吕村村民虽然没有经过审批手续建房属于违规,但几十年不给村民批宅基地,是造成村民违规建房的根源,村民情有可原。 为什么不给村民批宅基地? 村、镇干部也很无奈。因为,吕村批宅基地建房被封停了。 2003年,新乡市出台关于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意见,对市、县城市规划区内的城中村要有计划地进行整体拆迁、改造与组并,不再审批宅基地建独门独院。吕村属于文件通知范围,故不能再审批宅基地。 这纸红头文件,是村民违规建房的原因。记者感到痛心,一纸文件18年,吕村村民等待了18年。但孩子长大、孩子结婚不能等啊。 潘正法说,经初步核查,77处违建均符合农村村民一户一宅的要求。 刘方也感慨地说,看村情,村民有合理之处。 那这些违建怎么办?石治平回应,今年3月,吕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已获新乡市批复。两年内,吕村将全部拆迁,每户补偿新楼房,村民整体住进新房。 在整体拆迁中,77处违建,一起消失。这个出路,令记者心头一松。 采访中,记者深感基层纠纷的复杂、基层干部的不易和无奈。上级部门应对基层干部多一些俯下身子的倾听、多一份换位思考的理解,及时回应百姓相关问题、调整相应政策。 新华社记者孙清清在吕村村民家采访。(新华社记者 王秋韵 摄) 谜团3:耕地变城市,粮食哪里来? 吕村原来一共有2000多亩耕地。老支书说,村里自2000年到现在,被省里征收了近千亩耕地,用于建监狱、电子科技城等,现在村里还剩近1600亩地。 这1600亩耕地,随着城中村改造,未来会变成城市的道路、高楼大厦……唯独不会再长出粮食。 当地村民说,几十年前,吕村这里是大片的耕地,种着小麦。 吕村耕地上被拆掉的违建房屋。(摄影:王秋韵) 记者采访的主题是保护耕地。但在吕村,记者发现,村民不愿意种地,等着拆迁分新房;各级政府等着城市面貌改善,等着土地开发的收益。 耕地在大家的眼里是“钱”…… 村民张子根有一小块地,他正在田里松土,准备谷雨种植。记者走到田里,与他聊了起来。 张子根给记者算了笔账:他家有1亩左右的耕地,今年准备种些芝麻,一季的收成可以卖约2000元。但如果去附近城里打工,找一份“看大门”的工作,一个月就能赚1500至2500元。 吕村耕地上被拆掉的违建房屋。(摄影:任卓如) 当地有“外出打工三个月,超过种地三年半”的说法。“现在出去打工和建房租赁都比种地挣得多,”张子根说。 村民表示,现在买粮食吃非常方便,不需要家家种粮了,村民家家都是买粮食吃,家里都没有存粮。 粮食只能在耕地上长出来。都买着吃,总要有耕地能种出粮食。未来吕村变成城市后,将消失掉大批耕地。这些耕地,到哪里找补回来? 刘方表示,新乡市将购买土地占补平衡指标。 村民占地建房是耕地消失的小头,大规模占地、使耕地整片消失的,是政府征地、城市扩张。 记者心里最想知道的,是未来补充吕村被占耕地的新增耕地,在哪里?是粮田吗?种什么? 记者:王秋韵、孙清清 1619222988866责编:李昔诺新华视点1619222988866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dc051763ac5c52025b5048b92a5b8e34.png{"email":"renxinhui@huanqiu.com","name":"任鑫恚"}
“谷雨时节种谷天,南坡北洼忙种棉。” 谷雨前夕,记者前往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吕村调研,却发现当地有的耕地处于撂荒状态,村民不愿种粮、也不存粮,有的在耕地上违规建住房。 在抽丝剥茧、追根溯源的采访中,三大谜团真相逐步浮出水面。 谜团1:几百户住房是违规占的耕地吗? 记者接到投诉,投诉人反映牧野区和平路街道办事处吕村存在违法占耕地建房问题,记者赶赴吕村调查。 吕村地处平原,离新开发的新乡市市区的高楼大厦不到1公里远。记者围着吕村转了一圈,看到村里排列着几百幢房屋,村周围可见开着黄灿灿油菜花的耕地。在村南头,有几处没有住人的铁皮房、框架房。 数百户村民住房是违规占耕地建的吗? 记者来到吕村村委会,听闻记者来意,吕村老支书赵钢祖、吕村上级管理机构和平路街道办事处主任石治平、牧野区副区长刘方等相继赶到村委会。 新华社记者在吕村村委会采访。(新华社记者 王秋韵 摄) 老支书赵钢祖先说话了:“吕村1992年最后一次给村民批了宅基地,当时批了500多户。到现在快30年了,没有再审批过宅基地。近30年里,各家各户的孩子长大了,没有房子说不上媳妇,村民只能自己在自家的场地上建房,用于孩子结婚。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所谓场地,就是分给村民家用于种菜、晒粮食等用的自留地。 老支书告诉记者,现在的吕村有600多户村民。 如何辨别这些住房中哪些是违建?当地部门找来了专门负责此事的新乡市国土资源局三分局土地监察科科长潘正法。 大家一起前往村南现场,潘正法打开国土部门的摸排速记系统图进行实测,发现记者查看的5处房屋中,有3处建筑属于违建。 新华社记者与当地干部一起查看吕村土地规划图。(新华社记者 林红梅 摄) 潘正法说,吕村侵占耕地违规建房屋不是个别现象。 河南省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工作摸底排查方案规定,2013年以前的建筑视为合法,2013年之后无合法合规用地手续的判定为违法。 按照此标准,该局共认定吕村存量违建住宅类77处,占地38亩。 至此,记者查清,吕村确实存在违规占地建房,事实确凿。 谜团2: 77处乱占耕地建房,怎么解决? 按照国家规定,违规占地建房,需要拆除。对这77处违规村民住房,怎么办?拆除村民住哪里?又一谜团,令记者陷入疑惑。 面对记者的询问,吕村村支书张小康说,确保村民一户一宅,是国家一直执行的政策。吕村村民虽然没有经过审批手续建房属于违规,但几十年不给村民批宅基地,是造成村民违规建房的根源,村民情有可原。 为什么不给村民批宅基地? 村、镇干部也很无奈。因为,吕村批宅基地建房被封停了。 2003年,新乡市出台关于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意见,对市、县城市规划区内的城中村要有计划地进行整体拆迁、改造与组并,不再审批宅基地建独门独院。吕村属于文件通知范围,故不能再审批宅基地。 这纸红头文件,是村民违规建房的原因。记者感到痛心,一纸文件18年,吕村村民等待了18年。但孩子长大、孩子结婚不能等啊。 潘正法说,经初步核查,77处违建均符合农村村民一户一宅的要求。 刘方也感慨地说,看村情,村民有合理之处。 那这些违建怎么办?石治平回应,今年3月,吕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已获新乡市批复。两年内,吕村将全部拆迁,每户补偿新楼房,村民整体住进新房。 在整体拆迁中,77处违建,一起消失。这个出路,令记者心头一松。 采访中,记者深感基层纠纷的复杂、基层干部的不易和无奈。上级部门应对基层干部多一些俯下身子的倾听、多一份换位思考的理解,及时回应百姓相关问题、调整相应政策。 新华社记者孙清清在吕村村民家采访。(新华社记者 王秋韵 摄) 谜团3:耕地变城市,粮食哪里来? 吕村原来一共有2000多亩耕地。老支书说,村里自2000年到现在,被省里征收了近千亩耕地,用于建监狱、电子科技城等,现在村里还剩近1600亩地。 这1600亩耕地,随着城中村改造,未来会变成城市的道路、高楼大厦……唯独不会再长出粮食。 当地村民说,几十年前,吕村这里是大片的耕地,种着小麦。 吕村耕地上被拆掉的违建房屋。(摄影:王秋韵) 记者采访的主题是保护耕地。但在吕村,记者发现,村民不愿意种地,等着拆迁分新房;各级政府等着城市面貌改善,等着土地开发的收益。 耕地在大家的眼里是“钱”…… 村民张子根有一小块地,他正在田里松土,准备谷雨种植。记者走到田里,与他聊了起来。 张子根给记者算了笔账:他家有1亩左右的耕地,今年准备种些芝麻,一季的收成可以卖约2000元。但如果去附近城里打工,找一份“看大门”的工作,一个月就能赚1500至2500元。 吕村耕地上被拆掉的违建房屋。(摄影:任卓如) 当地有“外出打工三个月,超过种地三年半”的说法。“现在出去打工和建房租赁都比种地挣得多,”张子根说。 村民表示,现在买粮食吃非常方便,不需要家家种粮了,村民家家都是买粮食吃,家里都没有存粮。 粮食只能在耕地上长出来。都买着吃,总要有耕地能种出粮食。未来吕村变成城市后,将消失掉大批耕地。这些耕地,到哪里找补回来? 刘方表示,新乡市将购买土地占补平衡指标。 村民占地建房是耕地消失的小头,大规模占地、使耕地整片消失的,是政府征地、城市扩张。 记者心里最想知道的,是未来补充吕村被占耕地的新增耕地,在哪里?是粮田吗?种什么? 记者:王秋韵、孙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