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lOPmtiTqC china.huanqiu.comarticle跨越130年,悬疑推理中的女性创作者——专访《摩天大楼》原著作者与制片人/e3pmh1nnq/e3pn60p0i130年前的今天,英国德文郡托尔奎降生了一个女孩,或许没有人能想到,这个热爱阅读的女孩将会颠覆由男性主导的推理世界,书写她开创性的传奇一生。在80余年的人生中,她创作了80部侦探小说和短篇故事集,而作为人类史上最畅销的著书作家,只有圣经与莎士比亚著作的总销售量在她之上。她的独创精神、精妙设计、推理逻辑,以及让人拍案叫绝的真相揭晓,都为后世留下了不尽的推理素材和文学宝藏。她就是英国女侦探小说家,三大推理文学宗师之一,被英国女王授予”侦探女王”桂冠的阿加莎·克里斯蒂。130年,时光轮转,在亚欧大陆的东边——中国的悬疑推理创作者,也借由悬疑短剧的盛行,走入观众的视野。而近期,在始终由男性创作者占据主流的悬疑推理领域,《摩天大楼》《白色月光》等女性创作者的作品,为观众带来多元视角的同时,也收获了收视率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这些作品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引起多位“乘风破浪姐姐”的关注与共鸣,以女性话题引爆舆论的《摩天大楼》。这部从女性视角探讨社会与挖掘人性的作品是由怎样的作者所书写? 时值阿加莎诞辰130周年,我们与《摩天大楼》的原著作者陈雪和制片人郭锦巍探讨了关于阿加莎、女性创作者、作家生存状态、中国悬疑推理的未来等话题。用后世的感悟纪念永恒的“侦探女王”,用当代的视野发觉女性悬疑的力量。Capture1. 创作的开端阿加莎是悬疑推理创作者绕不开的名字,对于陈雪也是这样,虽读阿加莎作品不多,她却从中获取很多灵感。她认为,《东方快车谋杀案》虽以男性侦探为主要视角,但其中各个人物之间的联系、杀人动机,以及乘客背后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极具女性思维,即在小说中尽可能展现人性的各种层面,并且思索感情给予人的影响,包括犯罪、复仇、正义、怜悯等,都有很深刻的辩证。《东方快车谋杀案》作为阿加莎的代表作之一,是无法被模仿,更难以被超越的作品。不论是将火车这一移动却密闭的空间作为故事舞台,亦或是震撼的结局揭秘,甚至法律与道德的探讨,都成为这部作品得以流传至今的重要因素。但正因这些因素带给读者的强烈震撼,小说中对人物和人物关系的精心描写便容易被忽略。陈雪则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事实上,阿加莎的小说总是以惊人的细腻,将故事中的场景、人物、证词等要素立体地展示给读者,并严丝合缝地互相关联。正如陈雪所说,这正是女性思维写作带来的独特观感。如果说阿加莎为陈雪带来创作灵感,那么真正引导陈雪开始创作犯罪小说的,是美国冷硬派侦探小说大师——劳伦斯·布洛克。他被称为“纽约犯罪风景的行吟诗人”,《八百万种死法》是他的代表作。在他的笔下,人无论高低贵贱,都在生活的洪流中诗意地挣扎。本来对本格推理兴趣不足的陈雪,因为布洛克笔下那些形形色色、独特生动的人物而开始尝试悬疑元素。“他的笔法诗意,对于生与死、罪与罚的思索非常独特,他对纽约的街道、夜生活、各种阶级及职业的人的描写极其生动,是他的作品让我想在小说里加入犯罪元素”。Capture2. 独特的身份阿加莎成为传奇的另一个原因是她的女性作家身份。在始终以男性为主导的悬疑推理领域中,她作为女性作家却颠覆了无数男性定立的规则。事实上,推理题材作品的女性创作者稀缺,而男性居多是全球性现象,这不仅反映在知名推理小说家以男性为主,也可以反映在大众的阅读习惯中。以中国读者为例,豆瓣读书的“推理”标签下,作品综合排序TOP300中,作者为男性的作品占81%,而作者为女性的仅占19%。而同样是“推理”标签下,从作品综合排序TOP300的作者所占作品数量来看,作品数量TOP20的作者中,仅有阿加莎与侧侧轻寒两位女性作者。但这种“稀缺”却恰好突出了阿加莎的地位。“阿加莎一个人的作品几乎可以涵盖整个悬疑推理的范畴,她开创了无数推理里的典律,她的创造力跟开创性,我觉得是超越性别与国界的”。同为在悬疑推理领域“稀缺”的女性创作者,陈雪的作品不同于阿加莎超越性别与国界的文字,她更关注女性生存状态的探讨,以及女性间的互助,在女性主义不断被提及的当下显得格外突出。如果说阿加莎确定了推理范式,陈雪则挑战了男性主导的架构。而这种“她”视角也在被不断印证着——女性在悬疑推理题材创作中的独特性。女性创作者在这一领域的优势是对于人物的同情与理解,并且可以多元地创造角色,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如《摩天大楼》的保洁阿姨、保安等,这类“小人物”并不常出现在小说中。而从表现方式来说,女性创作者也会有更多非典型的叙述方式与结构方式,例如凑佳苗的独白体,以及陈雪在《摩天大楼》中所采用的章节体。陈雪认为“她”视角是必要的,“这样才能真正展现世界的全貌”。“以往我们会检讨受害者,甚至去审核这个受害者是否够典型,足以被同情。但当女性主义抬头,更多的女性视角加入悬疑推理作品中,我们会去更多元地思考女性可以如何展现自己的能力、美貌、身体、工作能力等等,当这些不再被当做女性引人遐想或引起批评的原因,我们可以更清楚地指出什么是犯罪”。女性视角虽然带来了多元的思考,但也存在“盲区”。陈雪坦言,“像是纯粹的暴力,尤其是性暴力,或者连环杀人案,处理起来比较会有限制。以我自己为例,《摩天大楼》中的颜永原就对他人施加了身体与性的暴力,但我总会想要去让加害者身上也有不为人知的痛苦,希望去理解暴力伤害他人的人是否也受过伤”。是源于基因的“恶”,亦或在社会建构下产生的“恶”,颜永原的动机在陈雪的笔下成为了迷。或许给予留白,比赋予解释更能让人感悟人性之复杂。这是“她”视角的“盲区”,却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韵味。Capture3. 作家的生活一个成功的作家是否会有一个成功的人生?阿加莎的第三个传奇之处就是她的生活,著名的“阿加莎失踪事件”是绕不开的话题。1926年12月3日晚,阿加莎神秘失踪。事件迅速轰动全国,伦敦的报纸上充斥着“阿加莎·克里斯蒂人间蒸发”、“女小说家失踪之谜”等大字标题。1926年12月14日,阿加莎被发现栖身于哈罗盖特的海卓酒店,安然无恙。她化名特丽莎·尼尔(用了他丈夫情人的姓氏)登记入住。她宣称自己曾短暂失忆,并将不会泄露有关她离奇失踪的任何消息。这段11天的离奇经历,时至今日,真相仍未有定论。这或许也是传奇的推理小说家阿加莎留给后世最具争议的谜题之一,而她的写作经历和感情生活也成为推理迷津津乐道的话题。百年后的今天,作家们的生存状态又是如何的?《摩天大楼》中的吴明月就是一位作家,她的生存状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作家群体所面临的困境。孤独感、自闭环境、社交恐惧症,这些是否是他们真实面对的呢?“一个作家从开始训练写作,到可以出版,甚至成名,需要一段蛰伏的过程,而无论知名与否,往往面临的都是日复一日漫长的写作状态,作家必须接受独处,甚至喜爱独处”。陈雪表示,每个小说家的生活状态不同,但因为写作需要时常在书桌前,旷日持久地工作,因而让人减少社交。随着写作时间变长,甚至可能影响家庭或感情生活。但陈雪希望自己不论如何忙碌,都能保持对社会的敏感性,“书写时将自己融入书中,而书完后则让眼光望向世界,我希望我总是留意着,好奇着,观察着这世间种种,并将之化为我的作品。面对世界,展现现实,并且运用想象力超越现实,表达难以被陈述的人性”。Capture 4. “中国悬疑”的未来2020年,是属于悬疑推理的一年。无论是电影或短剧都在不断加深观众对悬疑推理的了解。不仅是阿加莎这类闻名世界的传奇作家,在小说改编剧集的推动下,更多像陈雪一样的优秀悬疑推理创作者也将被大众所看到。《摩天大楼》的制片人郭锦巍认为,今年悬疑题材突出的原因,一是此前悬疑爆款作品的成功带动更多创作者不断探索、创新,形成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受欧美、日本悬疑剧的影响,读者和观众的口味也在发生变化,希望看到更多制作精良、电影质感、题材多元的悬疑剧,这些综合因素造就了悬疑推理的“大年”。作为女性制片人,女性话题自然成为郭锦巍的一个重要关注点。“总体看,女性视角的悬疑作品还是偏少,开发陈雪老师《摩天大楼》这本小说的时候,大概在2017年底,当时国内网剧市场女性悬疑题材还比较稀缺,但欧美地区相对成熟,比如说2017年的美剧《大小谎言》,是非常典型的围绕女性觉醒的悬疑情感剧,披着悬疑的外壳,探讨的是女性困惑和女性成长的问题”。而事实上,在目前的舆论环境下,女性悬疑在中国同样有市场,郭锦巍认为“我们去挖掘当下这个时代的女性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并通过《摩天大楼》这样的作品帮助女性找到自我,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希望能给更多女性带来帮助和力量”。不仅是女性话题,我们也期待,中国未来的悬疑推理题材作品可以打破更多规则和桎梏,像百年前的阿加莎一样,拓展视野的界限,容纳更多元的主题和类型,给观者带来全新的体验。同时我们也期望,中国悬疑可以走出自己的独特道路,像郭锦巍所期待的一样,“希望(中国悬疑推理剧集)可以与美剧、英剧一样,能逐渐建立起‘中剧’的认知标签”。160577079391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崔舒飞环球时报1605770793910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c074b7dc2c4d3e26524b73ad77f2327cu1.png{"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130年前的今天,英国德文郡托尔奎降生了一个女孩,或许没有人能想到,这个热爱阅读的女孩将会颠覆由男性主导的推理世界,书写她开创性的传奇一生。在80余年的人生中,她创作了80部侦探小说和短篇故事集,而作为人类史上最畅销的著书作家,只有圣经与莎士比亚著作的总销售量在她之上。她的独创精神、精妙设计、推理逻辑,以及让人拍案叫绝的真相揭晓,都为后世留下了不尽的推理素材和文学宝藏。她就是英国女侦探小说家,三大推理文学宗师之一,被英国女王授予”侦探女王”桂冠的阿加莎·克里斯蒂。130年,时光轮转,在亚欧大陆的东边——中国的悬疑推理创作者,也借由悬疑短剧的盛行,走入观众的视野。而近期,在始终由男性创作者占据主流的悬疑推理领域,《摩天大楼》《白色月光》等女性创作者的作品,为观众带来多元视角的同时,也收获了收视率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这些作品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引起多位“乘风破浪姐姐”的关注与共鸣,以女性话题引爆舆论的《摩天大楼》。这部从女性视角探讨社会与挖掘人性的作品是由怎样的作者所书写? 时值阿加莎诞辰130周年,我们与《摩天大楼》的原著作者陈雪和制片人郭锦巍探讨了关于阿加莎、女性创作者、作家生存状态、中国悬疑推理的未来等话题。用后世的感悟纪念永恒的“侦探女王”,用当代的视野发觉女性悬疑的力量。Capture1. 创作的开端阿加莎是悬疑推理创作者绕不开的名字,对于陈雪也是这样,虽读阿加莎作品不多,她却从中获取很多灵感。她认为,《东方快车谋杀案》虽以男性侦探为主要视角,但其中各个人物之间的联系、杀人动机,以及乘客背后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极具女性思维,即在小说中尽可能展现人性的各种层面,并且思索感情给予人的影响,包括犯罪、复仇、正义、怜悯等,都有很深刻的辩证。《东方快车谋杀案》作为阿加莎的代表作之一,是无法被模仿,更难以被超越的作品。不论是将火车这一移动却密闭的空间作为故事舞台,亦或是震撼的结局揭秘,甚至法律与道德的探讨,都成为这部作品得以流传至今的重要因素。但正因这些因素带给读者的强烈震撼,小说中对人物和人物关系的精心描写便容易被忽略。陈雪则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事实上,阿加莎的小说总是以惊人的细腻,将故事中的场景、人物、证词等要素立体地展示给读者,并严丝合缝地互相关联。正如陈雪所说,这正是女性思维写作带来的独特观感。如果说阿加莎为陈雪带来创作灵感,那么真正引导陈雪开始创作犯罪小说的,是美国冷硬派侦探小说大师——劳伦斯·布洛克。他被称为“纽约犯罪风景的行吟诗人”,《八百万种死法》是他的代表作。在他的笔下,人无论高低贵贱,都在生活的洪流中诗意地挣扎。本来对本格推理兴趣不足的陈雪,因为布洛克笔下那些形形色色、独特生动的人物而开始尝试悬疑元素。“他的笔法诗意,对于生与死、罪与罚的思索非常独特,他对纽约的街道、夜生活、各种阶级及职业的人的描写极其生动,是他的作品让我想在小说里加入犯罪元素”。Capture2. 独特的身份阿加莎成为传奇的另一个原因是她的女性作家身份。在始终以男性为主导的悬疑推理领域中,她作为女性作家却颠覆了无数男性定立的规则。事实上,推理题材作品的女性创作者稀缺,而男性居多是全球性现象,这不仅反映在知名推理小说家以男性为主,也可以反映在大众的阅读习惯中。以中国读者为例,豆瓣读书的“推理”标签下,作品综合排序TOP300中,作者为男性的作品占81%,而作者为女性的仅占19%。而同样是“推理”标签下,从作品综合排序TOP300的作者所占作品数量来看,作品数量TOP20的作者中,仅有阿加莎与侧侧轻寒两位女性作者。但这种“稀缺”却恰好突出了阿加莎的地位。“阿加莎一个人的作品几乎可以涵盖整个悬疑推理的范畴,她开创了无数推理里的典律,她的创造力跟开创性,我觉得是超越性别与国界的”。同为在悬疑推理领域“稀缺”的女性创作者,陈雪的作品不同于阿加莎超越性别与国界的文字,她更关注女性生存状态的探讨,以及女性间的互助,在女性主义不断被提及的当下显得格外突出。如果说阿加莎确定了推理范式,陈雪则挑战了男性主导的架构。而这种“她”视角也在被不断印证着——女性在悬疑推理题材创作中的独特性。女性创作者在这一领域的优势是对于人物的同情与理解,并且可以多元地创造角色,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如《摩天大楼》的保洁阿姨、保安等,这类“小人物”并不常出现在小说中。而从表现方式来说,女性创作者也会有更多非典型的叙述方式与结构方式,例如凑佳苗的独白体,以及陈雪在《摩天大楼》中所采用的章节体。陈雪认为“她”视角是必要的,“这样才能真正展现世界的全貌”。“以往我们会检讨受害者,甚至去审核这个受害者是否够典型,足以被同情。但当女性主义抬头,更多的女性视角加入悬疑推理作品中,我们会去更多元地思考女性可以如何展现自己的能力、美貌、身体、工作能力等等,当这些不再被当做女性引人遐想或引起批评的原因,我们可以更清楚地指出什么是犯罪”。女性视角虽然带来了多元的思考,但也存在“盲区”。陈雪坦言,“像是纯粹的暴力,尤其是性暴力,或者连环杀人案,处理起来比较会有限制。以我自己为例,《摩天大楼》中的颜永原就对他人施加了身体与性的暴力,但我总会想要去让加害者身上也有不为人知的痛苦,希望去理解暴力伤害他人的人是否也受过伤”。是源于基因的“恶”,亦或在社会建构下产生的“恶”,颜永原的动机在陈雪的笔下成为了迷。或许给予留白,比赋予解释更能让人感悟人性之复杂。这是“她”视角的“盲区”,却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韵味。Capture3. 作家的生活一个成功的作家是否会有一个成功的人生?阿加莎的第三个传奇之处就是她的生活,著名的“阿加莎失踪事件”是绕不开的话题。1926年12月3日晚,阿加莎神秘失踪。事件迅速轰动全国,伦敦的报纸上充斥着“阿加莎·克里斯蒂人间蒸发”、“女小说家失踪之谜”等大字标题。1926年12月14日,阿加莎被发现栖身于哈罗盖特的海卓酒店,安然无恙。她化名特丽莎·尼尔(用了他丈夫情人的姓氏)登记入住。她宣称自己曾短暂失忆,并将不会泄露有关她离奇失踪的任何消息。这段11天的离奇经历,时至今日,真相仍未有定论。这或许也是传奇的推理小说家阿加莎留给后世最具争议的谜题之一,而她的写作经历和感情生活也成为推理迷津津乐道的话题。百年后的今天,作家们的生存状态又是如何的?《摩天大楼》中的吴明月就是一位作家,她的生存状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作家群体所面临的困境。孤独感、自闭环境、社交恐惧症,这些是否是他们真实面对的呢?“一个作家从开始训练写作,到可以出版,甚至成名,需要一段蛰伏的过程,而无论知名与否,往往面临的都是日复一日漫长的写作状态,作家必须接受独处,甚至喜爱独处”。陈雪表示,每个小说家的生活状态不同,但因为写作需要时常在书桌前,旷日持久地工作,因而让人减少社交。随着写作时间变长,甚至可能影响家庭或感情生活。但陈雪希望自己不论如何忙碌,都能保持对社会的敏感性,“书写时将自己融入书中,而书完后则让眼光望向世界,我希望我总是留意着,好奇着,观察着这世间种种,并将之化为我的作品。面对世界,展现现实,并且运用想象力超越现实,表达难以被陈述的人性”。Capture 4. “中国悬疑”的未来2020年,是属于悬疑推理的一年。无论是电影或短剧都在不断加深观众对悬疑推理的了解。不仅是阿加莎这类闻名世界的传奇作家,在小说改编剧集的推动下,更多像陈雪一样的优秀悬疑推理创作者也将被大众所看到。《摩天大楼》的制片人郭锦巍认为,今年悬疑题材突出的原因,一是此前悬疑爆款作品的成功带动更多创作者不断探索、创新,形成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受欧美、日本悬疑剧的影响,读者和观众的口味也在发生变化,希望看到更多制作精良、电影质感、题材多元的悬疑剧,这些综合因素造就了悬疑推理的“大年”。作为女性制片人,女性话题自然成为郭锦巍的一个重要关注点。“总体看,女性视角的悬疑作品还是偏少,开发陈雪老师《摩天大楼》这本小说的时候,大概在2017年底,当时国内网剧市场女性悬疑题材还比较稀缺,但欧美地区相对成熟,比如说2017年的美剧《大小谎言》,是非常典型的围绕女性觉醒的悬疑情感剧,披着悬疑的外壳,探讨的是女性困惑和女性成长的问题”。而事实上,在目前的舆论环境下,女性悬疑在中国同样有市场,郭锦巍认为“我们去挖掘当下这个时代的女性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并通过《摩天大楼》这样的作品帮助女性找到自我,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希望能给更多女性带来帮助和力量”。不仅是女性话题,我们也期待,中国未来的悬疑推理题材作品可以打破更多规则和桎梏,像百年前的阿加莎一样,拓展视野的界限,容纳更多元的主题和类型,给观者带来全新的体验。同时我们也期望,中国悬疑可以走出自己的独特道路,像郭锦巍所期待的一样,“希望(中国悬疑推理剧集)可以与美剧、英剧一样,能逐渐建立起‘中剧’的认知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