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ct4rC0ulb china.huanqiu.comarticle滕州市营商环境介绍/e3pmh1nnq/e3pn60p0i滕州位于山东省南部,因境内泉水腾涌而得名,总面积1495平方公里,总人口173.16万,城镇人口达101.24万,是山东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拥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中国文化旅游名城”等10余张国家级亮丽名片。滕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距今7300年“北辛文化”的发源地,是“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招贤纳士的孟尝君、勇于自荐的毛遂的故里,古称“善国”。滕州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地处淮海经济区和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中心位置,京沪高铁、京台高速、京沪铁路、104国道和京杭大运河五大交通动脉穿境而过、纵贯南北,是北京、上海连接线的中间点;连接东西向的交通大动脉枣菏高速正在从滕州北部规划实施。滕州风景秀美、宜居宜业,建成3A级以上景区11家,滕州微山湖红荷湿地公园正争创国家5A景区。城乡配套设施完善,城市框架区面积发展到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市。滕州经济开发区晋升国家级开发区进入最后审批阶段。滕州产业繁荣、经济活跃,工业门类齐全,拥有规模以上企业428家,化工新材料、机械机床、玻璃深加工、食品轻工、家居装饰、纺织服装、儿童用品、汽车配套等传统产业集聚壮大,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全国化工新材料及精细化工生产基地,被评为“中国中小机床之都”“中国工艺玻璃之乡”。服务业繁荣活跃,各类专业市场发展到47处,杏花村嘉誉市场是全国著名的干杂海货调味品批发市场。现代农业蓬勃发展,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马铃薯之乡”,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近年来,滕州市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市场主体,成为各方优质生产要素的集聚地、投资兴业的“热土”。(一)优化政务审批流程,激发企业活力动力。自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揭牌成立以来,我市坚持问题导向,实施企业投资承诺制,通过流程再造,最大限度优化流程、简化事项、畅通机制、提升效率、创优服务,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打造滕州的营商环境优势。一是“一枚印章管审批”“一窗受理”深入推进。整合设置了市场准入等5个综合审批服务科室,实行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进一步优化了服务流程,提升了服务效能。二是“放管服”“一次办好”改革不断深化。优化再造审批流程,梳理“一链办理”事项目录清单,100项高频事项由“一事一流程”变为“多事一流程”;营业执照、刻制公章、申领发票3个环节实现并行办理,开办企业2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所有手续办理。除涉及前置许可外,取消名称预先核准;指导企业自主申领电子营业执照,实行食品生产许可全程电子化,推进企业注销便利化,由“最多跑一次”变为“一次不用跑”。在投资建设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实行“权限内投资项目的核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联合审批,提交材料由原19件次减为10件次,办理时限由16天压缩到8天。出台《滕州市开发区入园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模拟审批的实施意见》、《滕州市重大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服务办法》,确保开发区入园工业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3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三是“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成效显著。全市316项行政许可事项和3273项公共服务事项全部上网运行。推动系统平台互联共享和业务协同,逐步实现了省级业务系统与全市政务服务平台行政许可事项对接,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体化在线服务。在省内率先建成运行政务服务自助服务厅,创新启用智能集成打印终端,实现一台终端打印四类六种证照证明,用时不到1分钟,不见面审批、“淘宝式”办理、24小时“不打烊”服务实现新突破。四是防控疫情期间,服务企业“不打烊”。面对“疫情”大考,我市各级部门主动作为、积极履职,大力推行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预约办、快递办,为全市投资企业提供“不打烊”的全流程服务,优质高效地满足企业办事需求。同时组织镇街、经济主管部门、八大产业专班工作人员开展遍访企业“入企五问”行动,聚焦企业面临的难点、痛点、堵点,精准服务,为企业顺利复工复产打通关节。(二)加强投资合法权益保护,营造亲商安商护商氛围。一是严格依法行政。严格落实部门单位必须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加强权力内控机制建设,加大权力运行监督力度,为企业发展多开绿灯、保驾护航。积极解决涉及企业的不规范执法行为,减少对企业的各种干扰,让企业心无旁骛参与市场竞争。二是大力整治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周边环境。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针对投资企业的犯罪活动,严肃查办无理刁难、寻衅滋事、阻碍施工的不法行为。通过加大明查暗访力度、发动企业群众举报反映,着力解决面向基层、面向企业的“三乱”问题。三是坚持公正司法。组织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为企业提供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大力推广阳光审判、阳光执行、阳光警务,依法高效办理各类涉企案件。依法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依法保护投资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确保让守法者得到最大便利,让违法者受到最严惩处。(三)打造一流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是推行事中事后监管。严格审核把关市直各部门(单位)申报的“一单、两库、一细则”,编制完成36个部门(单位)394项随机抽查事项,建立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人员名录库,完善工作细则,有行政执法权的部门开展随机抽查工作,有效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二是不断加大宣传力度。采取报纸、电视、新闻媒体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扩大公众知晓程度,引导社会多方参与监督,形成事中事后监管新局面,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三是高效科学的行政执法体制。推动行政机关工作重心由规范市场主体活动资格为主向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为主转变,由事前审批为主向事中事后监管为主转变,加快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公众参与的综合监管体系。推进综合执法改革,整合规范执法主体,组建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推动执法重心下移,着力解决了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问题,基本构建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四)加强生产要素保障,解决企业发展难题。一是积极破解融资难题。用足用活上级有关金融政策,简化贷款审批程序,坚决杜绝利率之外附加的任何收费和贷款限制条款。金融机构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重点项目建设、中小微企业、涉农企业和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信贷投放力度。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逐步扩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引导担保机构规范运作,切实防范金融风险,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二是不断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深入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土地复垦整理和增减挂钩,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保障工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大力推行节约集约用地,完善“亩产论英雄”考核评价体系,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厂房,提高投资强度。三是着力强化人才保障。深入实施“滕州英才”计划,先后引进北航、北理工、中科院等高校院所人才140余人,4名高技能人才入选“齐鲁首席技师”。(五)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构建营商环境坚强堡垒。留住企业、留住人才,这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也是党建工作施展身手的重要抓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发挥党建示范带动作用,对照国际标准找差距、明方向、补短板,推进高质量政务服务环境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集中整治和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腐败问题工作,营造了崇尚廉洁奉公、办事高效的社会氛围,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1598430283392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崔舒飞环球时报159843028339210[]//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0452d620d48e69c1a9a941865ed88504u5.jpg
滕州位于山东省南部,因境内泉水腾涌而得名,总面积1495平方公里,总人口173.16万,城镇人口达101.24万,是山东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拥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中国文化旅游名城”等10余张国家级亮丽名片。滕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距今7300年“北辛文化”的发源地,是“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招贤纳士的孟尝君、勇于自荐的毛遂的故里,古称“善国”。滕州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地处淮海经济区和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中心位置,京沪高铁、京台高速、京沪铁路、104国道和京杭大运河五大交通动脉穿境而过、纵贯南北,是北京、上海连接线的中间点;连接东西向的交通大动脉枣菏高速正在从滕州北部规划实施。滕州风景秀美、宜居宜业,建成3A级以上景区11家,滕州微山湖红荷湿地公园正争创国家5A景区。城乡配套设施完善,城市框架区面积发展到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市。滕州经济开发区晋升国家级开发区进入最后审批阶段。滕州产业繁荣、经济活跃,工业门类齐全,拥有规模以上企业428家,化工新材料、机械机床、玻璃深加工、食品轻工、家居装饰、纺织服装、儿童用品、汽车配套等传统产业集聚壮大,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全国化工新材料及精细化工生产基地,被评为“中国中小机床之都”“中国工艺玻璃之乡”。服务业繁荣活跃,各类专业市场发展到47处,杏花村嘉誉市场是全国著名的干杂海货调味品批发市场。现代农业蓬勃发展,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马铃薯之乡”,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近年来,滕州市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市场主体,成为各方优质生产要素的集聚地、投资兴业的“热土”。(一)优化政务审批流程,激发企业活力动力。自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揭牌成立以来,我市坚持问题导向,实施企业投资承诺制,通过流程再造,最大限度优化流程、简化事项、畅通机制、提升效率、创优服务,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打造滕州的营商环境优势。一是“一枚印章管审批”“一窗受理”深入推进。整合设置了市场准入等5个综合审批服务科室,实行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进一步优化了服务流程,提升了服务效能。二是“放管服”“一次办好”改革不断深化。优化再造审批流程,梳理“一链办理”事项目录清单,100项高频事项由“一事一流程”变为“多事一流程”;营业执照、刻制公章、申领发票3个环节实现并行办理,开办企业2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所有手续办理。除涉及前置许可外,取消名称预先核准;指导企业自主申领电子营业执照,实行食品生产许可全程电子化,推进企业注销便利化,由“最多跑一次”变为“一次不用跑”。在投资建设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实行“权限内投资项目的核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联合审批,提交材料由原19件次减为10件次,办理时限由16天压缩到8天。出台《滕州市开发区入园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模拟审批的实施意见》、《滕州市重大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服务办法》,确保开发区入园工业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3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三是“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成效显著。全市316项行政许可事项和3273项公共服务事项全部上网运行。推动系统平台互联共享和业务协同,逐步实现了省级业务系统与全市政务服务平台行政许可事项对接,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体化在线服务。在省内率先建成运行政务服务自助服务厅,创新启用智能集成打印终端,实现一台终端打印四类六种证照证明,用时不到1分钟,不见面审批、“淘宝式”办理、24小时“不打烊”服务实现新突破。四是防控疫情期间,服务企业“不打烊”。面对“疫情”大考,我市各级部门主动作为、积极履职,大力推行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预约办、快递办,为全市投资企业提供“不打烊”的全流程服务,优质高效地满足企业办事需求。同时组织镇街、经济主管部门、八大产业专班工作人员开展遍访企业“入企五问”行动,聚焦企业面临的难点、痛点、堵点,精准服务,为企业顺利复工复产打通关节。(二)加强投资合法权益保护,营造亲商安商护商氛围。一是严格依法行政。严格落实部门单位必须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加强权力内控机制建设,加大权力运行监督力度,为企业发展多开绿灯、保驾护航。积极解决涉及企业的不规范执法行为,减少对企业的各种干扰,让企业心无旁骛参与市场竞争。二是大力整治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周边环境。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针对投资企业的犯罪活动,严肃查办无理刁难、寻衅滋事、阻碍施工的不法行为。通过加大明查暗访力度、发动企业群众举报反映,着力解决面向基层、面向企业的“三乱”问题。三是坚持公正司法。组织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为企业提供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大力推广阳光审判、阳光执行、阳光警务,依法高效办理各类涉企案件。依法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依法保护投资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确保让守法者得到最大便利,让违法者受到最严惩处。(三)打造一流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是推行事中事后监管。严格审核把关市直各部门(单位)申报的“一单、两库、一细则”,编制完成36个部门(单位)394项随机抽查事项,建立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人员名录库,完善工作细则,有行政执法权的部门开展随机抽查工作,有效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二是不断加大宣传力度。采取报纸、电视、新闻媒体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扩大公众知晓程度,引导社会多方参与监督,形成事中事后监管新局面,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三是高效科学的行政执法体制。推动行政机关工作重心由规范市场主体活动资格为主向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为主转变,由事前审批为主向事中事后监管为主转变,加快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公众参与的综合监管体系。推进综合执法改革,整合规范执法主体,组建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推动执法重心下移,着力解决了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问题,基本构建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四)加强生产要素保障,解决企业发展难题。一是积极破解融资难题。用足用活上级有关金融政策,简化贷款审批程序,坚决杜绝利率之外附加的任何收费和贷款限制条款。金融机构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重点项目建设、中小微企业、涉农企业和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信贷投放力度。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逐步扩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引导担保机构规范运作,切实防范金融风险,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二是不断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深入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土地复垦整理和增减挂钩,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保障工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大力推行节约集约用地,完善“亩产论英雄”考核评价体系,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厂房,提高投资强度。三是着力强化人才保障。深入实施“滕州英才”计划,先后引进北航、北理工、中科院等高校院所人才140余人,4名高技能人才入选“齐鲁首席技师”。(五)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构建营商环境坚强堡垒。留住企业、留住人才,这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也是党建工作施展身手的重要抓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发挥党建示范带动作用,对照国际标准找差距、明方向、补短板,推进高质量政务服务环境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集中整治和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腐败问题工作,营造了崇尚廉洁奉公、办事高效的社会氛围,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