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Kb6GN0Mk2 china.huanqiu.comarticle凝心聚力抓改革 砥砺奋进谋新篇兰州新区倾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新高地/e3pmh1nnq/e3pn60p0i近年来,兰州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以“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营商成本最低、创新创业活力最强”为改革目标,强力推进简政放权、投资项目审批、商事制度及“互联网+政务服务”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落地见效,营商环境显著改善,企业和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经济社会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5%,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国家级新区前列,获批2019年度国家唯一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获评“中国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2019年中国领军智慧城区”“2019绿色发展优秀城市”,成为西北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发挥了经济增长新引擎、改革创新新典范、高质量发展新样板作用。兰州新区以获评“2019年中国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为契机,持续加大改革力度,紧扣“经济新区、产业新区、制造新区”定位,坚持统筹规划、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坚持用改革思维、创新举措,在重压之下提升工作主动性、预见性,在危机中抢抓机遇赢得先机。在承担“第一入境点”“省门第一关”疫情防控任务和1500多名境外回国人员集中留观、4100多名国内外中高风险区返甘来甘过渡留观的双重压力下,新区既做到了零扩散、零感染、零负面舆情,又较好地把握利好政策多重叠加、中东部产业加速转移、区域协同快速发展的有利形势,高站位早谋划、勇担当快行动、讲科学重实干,今年一季度GDP实现逆势增长12.3%,二季度同比增长20.15%,上半年同比增长15.2%,得到了各界肯定,展现了甘肃形象。上半年,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捷报频传,三批次投资248亿元的76个项目集中开工,兰洽会签约项目100个、总投资451亿;统筹推进绿色金融、行政审批、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重点领域改革,绿色产业投资增长52%,项目落地建设时间缩短1/5、企业要素成本降幅20%以上,新增常住人口3.3万人,人气商气加速集聚,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快速发展作出了示范,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中央媒体的持续报道和频频点赞。一、提早谋划动员,因企施策,全力保障企业复工复产2月初,兰州新区准确把握疫情防控形势,立足区内防控有力、无病源实际,因势而谋,因地施策,早动员、快行动、敢担当,以独特的敏锐性和警觉性及早谋划部署复工复产工作,制定实施《项目开复工和企业复产专项督查方案》,建立助企联络制度,实行重点行业运行调度专班,精准推出“一行业一标准”“一企业一策略”等措施,主动为企业提供隔离场所、防护用品、餐食配送,帮助企业以最低成本复工,全力助企纾困。疫情初期,面对全国医疗防护物资供应紧张情况,积极引导区内企业拓展业务、扩产转产,开辟医用防护类产品生产项目“绿色通道”,30分钟完成项目备案,25天内投产运行,新增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防护物资生产线27条,有力保障了重点疫区及省内外防疫物资需求。 此外,最早为输出地出具用工证明,给输出地和企业吃下“定心丸”。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收集发布就业岗位2.46万个,申领稳岗返还资金2300余万元,采取“返岗包车”、报销费用等方式快速组织返岗,通过“专人、专车、专线”,运送务工人员823名,协调中川机场开通“复工航班”,架起用工新通途。着眼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实施全域化企业“互保共建”,推动企业产业互联、原料互供、产品循环、员工共享,推动区域产业链协同复工。实施贷款贴息、税费减降、房租减免等举措,加大债券、基金、信贷支持,引导金融机构为授信企业提供14.3亿元续贷、展期业务,对接应急周转基金6.1亿元,开设小微企业一站式信贷服务,线上快贷近2亿元,放款率达100%,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二、提高服务便利化水平,规范监管,提高服务便利化水平出台新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注册登记便利化改革若干措施》,推行“证照分离”“容缺登记”“自主办理”“一照多址”和“工位注册”登记等十项机制,企业开办时限大幅压缩,并推出营业执照和企业电子印章可自助打印服务。新区太一医疗、鹏博士传媒等企业实现营业执照注册、银行开户、印章刻制、社保登记、税务登记等企业开办事项1个工作日办结。企业准入门槛降低,开办时限缩短,监管却不放松。新区推行“双随机一公开”、信用监管、大数据监管、“告知承诺+事中事后监管”等常态化监管模式。不断完善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免于行政处罚的“包容审慎”监管方式,建立“容错”机制,对一般性轻微违法行为跟踪整改、不予处罚。三、推进投资审批改革,优化流程,助力企业高效落地达产在全国率先推行“项目策划+蓝图管控 +容缺受理+区域评估+代办服务+并联审批”综合服务模式,取消修详规审查,企业在取得用地和总平面图后,拿地即可开工,项目落地周期平均缩短1/5以上。投资项目审批全过程推广应用“容缺受理”,即申报项目前期手续时,在核心要件齐全的条件下,其他要件可进行容缺审批,于承诺期内补全其他要件即可,大大方便了企业办理手续,加速了项目落实施工。积极推行“不见面”审批模式,即开展项目线上评审,通过视频会议方式与评估公司、评审专家召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评技术评审会议。充分利用新区并联审批系统、工改系统,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实现网上收件、网上审批和网上出件。同时创新签约方式,利用互联视频确认人员,开展土地挂牌交易。广泛应用“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开展“多规合一、多审合一、多测合一”改革,推行工程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从策划生成到项目储备,再到四个阶段审批全程网上流转办理,有效提升企业开办投产效率。四、破解数据对接瓶颈,信息共享,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依托智慧城市政务一体化服务平台,开展部门间数据对接、信息共享、协同办公,着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建立企业云档案,推行电子证照、电子文件、电子印章等应用,实现审批“无纸化”。目前共归集6.48万个电子证照、12.84万个电子文件信息。为方便群众办事,打造“指尖办”品牌,实现政务服务APP与新区各类政务服务平台应接尽接,企业生产、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保障、不动产登记、公积金、医疗教育等领域9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手机申办。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群众对政务服务人员办事效率及态度进行“好评”“差评”打分,评分结果作为政务服务人员进行评先选优、选拔任用、职称晋升、奖励表彰的重要参考依据,政务人员以“五星级”“店小二”式的精心服务推进项目落地见效,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有了明显增强。五、创新招商引商方式,兑现政策,提振企业投资信心坚持把拉动项目投资作为对冲疫情影响的主抓手,创新招商模式,主动邀请客商考察洽谈,兰洽会签约项目100个、总投资451亿,已开工76个、总投资248亿元,新储备92个、总投资410亿元。为使召来的企业引得来、留得住、落得下、建得快、发展好,与时俱进出台实施产业发展扶持及奖励等政策,实行各类奖励“不来即享”,确保政策不落空、企业得实惠,累计兑现奖励资金51亿元以上。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全国首批推行“标准地”出让,土地弹性出让、租赁或先租后让,挂牌时限压至21天,实行片区地价基础上分功能、分用途差异化供地价格;大数据电价0.28元/度、大工业电价0.35元/度等政策落地实施,优惠幅度全国领先;全面减低企业水、电、气、暖、运、住、用工、创新、社保、税费等生产经营成本,1-5月新增减税降费2.38亿元,企业市场主体增速达30%以上。高标准建设150平方公里千亿级绿色高端化工产业园,引进产业项目122个、已开工73个,总投资超150亿,落地产品达326种,创造了单园区、单产业一年落地项目数量、吸引高科技企业和产品数量等多项甘肃新纪录,产业项目建设周期之短刷新全国行业纪录。新材料产业实现突破,超薄铜箔,正威高铁导线新材料、高轻铝合金新材料、高分子防水新材料等十多个项目建成投产。大数据产业加速集聚,电信、移动数据中心和大数据产业园一期等15个项目上网运行,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总投资239亿元的24个现代农业项目全面建设,技术国际领先的36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实现花卉四季不间断种植、供应,现代农业示范园认证成为供港澳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350万头生猪、百万只羊、万头奶牛、50万吨有机肥加工等项目快速推进,150万吨饲料加工、200万头生猪屠宰、100万只肉羊精细分割等项目加快建设,计划省内最大“种养加、产供销”全链循环基地年内建成。六、抢抓政策优势机遇,学习先进,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充分把握中央和国家部委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出台机遇,有效放大财政金融联动效应,发挥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兰白科技改革创新试验区等“金字招牌”带动作用,积极推动省政府《兰州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方案》落地,创新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政策、机制、产品、服务,建立风险补偿、创新奖励、人才吸引扶持政策,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学习推广先进典型经验,集成放大自由贸易试验区域第五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区效应,着力打造国家向西开放重要战略平台,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外向型经济树立新标杆、提供新示范。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最大机遇,深度融入国际贸易新通道,全力推进向西开放,依托综合保税区、国际航空口岸、铁路口岸“一区一港一口岸”等开放平台,中欧班列、木材分拨中心、粮食口岸常态化运营,有色金属交割库、汽车分拨、保税仓储、金融仓储等专业物流园运营,汽车、肉类、棉纱等进口业务不断扩大,“新区造”钻机、铜材、线缆、板材、中成药远销28个国家,今年上半年跨境电商企业进出口额增长100%,铁路口岸货运量增长245.6%,获批首批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面向中西亚、南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物流集散枢纽和多式联运中心。电解铝期货交割库即将获批。下一步,兰州新区将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紧盯“极、地、台、区”四大战略定位,抢抓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兰西城市群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机遇,用足用好支持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建设等利好政策,借助甘肃支持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20条意见,深化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推进产业聚集、城乡建设、生态修复一体融合,掀起改革提速、发展跨越新浪潮,把打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工作持续推向深入。1596526067056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崔舒飞环球时报159652606705610[]//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0527c4bf5731d5c130bd5676c1a91bdfu5.jpg{"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近年来,兰州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以“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营商成本最低、创新创业活力最强”为改革目标,强力推进简政放权、投资项目审批、商事制度及“互联网+政务服务”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落地见效,营商环境显著改善,企业和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经济社会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5%,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国家级新区前列,获批2019年度国家唯一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获评“中国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2019年中国领军智慧城区”“2019绿色发展优秀城市”,成为西北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发挥了经济增长新引擎、改革创新新典范、高质量发展新样板作用。兰州新区以获评“2019年中国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为契机,持续加大改革力度,紧扣“经济新区、产业新区、制造新区”定位,坚持统筹规划、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坚持用改革思维、创新举措,在重压之下提升工作主动性、预见性,在危机中抢抓机遇赢得先机。在承担“第一入境点”“省门第一关”疫情防控任务和1500多名境外回国人员集中留观、4100多名国内外中高风险区返甘来甘过渡留观的双重压力下,新区既做到了零扩散、零感染、零负面舆情,又较好地把握利好政策多重叠加、中东部产业加速转移、区域协同快速发展的有利形势,高站位早谋划、勇担当快行动、讲科学重实干,今年一季度GDP实现逆势增长12.3%,二季度同比增长20.15%,上半年同比增长15.2%,得到了各界肯定,展现了甘肃形象。上半年,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捷报频传,三批次投资248亿元的76个项目集中开工,兰洽会签约项目100个、总投资451亿;统筹推进绿色金融、行政审批、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重点领域改革,绿色产业投资增长52%,项目落地建设时间缩短1/5、企业要素成本降幅20%以上,新增常住人口3.3万人,人气商气加速集聚,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快速发展作出了示范,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中央媒体的持续报道和频频点赞。一、提早谋划动员,因企施策,全力保障企业复工复产2月初,兰州新区准确把握疫情防控形势,立足区内防控有力、无病源实际,因势而谋,因地施策,早动员、快行动、敢担当,以独特的敏锐性和警觉性及早谋划部署复工复产工作,制定实施《项目开复工和企业复产专项督查方案》,建立助企联络制度,实行重点行业运行调度专班,精准推出“一行业一标准”“一企业一策略”等措施,主动为企业提供隔离场所、防护用品、餐食配送,帮助企业以最低成本复工,全力助企纾困。疫情初期,面对全国医疗防护物资供应紧张情况,积极引导区内企业拓展业务、扩产转产,开辟医用防护类产品生产项目“绿色通道”,30分钟完成项目备案,25天内投产运行,新增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防护物资生产线27条,有力保障了重点疫区及省内外防疫物资需求。 此外,最早为输出地出具用工证明,给输出地和企业吃下“定心丸”。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收集发布就业岗位2.46万个,申领稳岗返还资金2300余万元,采取“返岗包车”、报销费用等方式快速组织返岗,通过“专人、专车、专线”,运送务工人员823名,协调中川机场开通“复工航班”,架起用工新通途。着眼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实施全域化企业“互保共建”,推动企业产业互联、原料互供、产品循环、员工共享,推动区域产业链协同复工。实施贷款贴息、税费减降、房租减免等举措,加大债券、基金、信贷支持,引导金融机构为授信企业提供14.3亿元续贷、展期业务,对接应急周转基金6.1亿元,开设小微企业一站式信贷服务,线上快贷近2亿元,放款率达100%,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二、提高服务便利化水平,规范监管,提高服务便利化水平出台新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注册登记便利化改革若干措施》,推行“证照分离”“容缺登记”“自主办理”“一照多址”和“工位注册”登记等十项机制,企业开办时限大幅压缩,并推出营业执照和企业电子印章可自助打印服务。新区太一医疗、鹏博士传媒等企业实现营业执照注册、银行开户、印章刻制、社保登记、税务登记等企业开办事项1个工作日办结。企业准入门槛降低,开办时限缩短,监管却不放松。新区推行“双随机一公开”、信用监管、大数据监管、“告知承诺+事中事后监管”等常态化监管模式。不断完善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免于行政处罚的“包容审慎”监管方式,建立“容错”机制,对一般性轻微违法行为跟踪整改、不予处罚。三、推进投资审批改革,优化流程,助力企业高效落地达产在全国率先推行“项目策划+蓝图管控 +容缺受理+区域评估+代办服务+并联审批”综合服务模式,取消修详规审查,企业在取得用地和总平面图后,拿地即可开工,项目落地周期平均缩短1/5以上。投资项目审批全过程推广应用“容缺受理”,即申报项目前期手续时,在核心要件齐全的条件下,其他要件可进行容缺审批,于承诺期内补全其他要件即可,大大方便了企业办理手续,加速了项目落实施工。积极推行“不见面”审批模式,即开展项目线上评审,通过视频会议方式与评估公司、评审专家召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评技术评审会议。充分利用新区并联审批系统、工改系统,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实现网上收件、网上审批和网上出件。同时创新签约方式,利用互联视频确认人员,开展土地挂牌交易。广泛应用“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开展“多规合一、多审合一、多测合一”改革,推行工程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从策划生成到项目储备,再到四个阶段审批全程网上流转办理,有效提升企业开办投产效率。四、破解数据对接瓶颈,信息共享,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依托智慧城市政务一体化服务平台,开展部门间数据对接、信息共享、协同办公,着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建立企业云档案,推行电子证照、电子文件、电子印章等应用,实现审批“无纸化”。目前共归集6.48万个电子证照、12.84万个电子文件信息。为方便群众办事,打造“指尖办”品牌,实现政务服务APP与新区各类政务服务平台应接尽接,企业生产、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保障、不动产登记、公积金、医疗教育等领域9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手机申办。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群众对政务服务人员办事效率及态度进行“好评”“差评”打分,评分结果作为政务服务人员进行评先选优、选拔任用、职称晋升、奖励表彰的重要参考依据,政务人员以“五星级”“店小二”式的精心服务推进项目落地见效,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有了明显增强。五、创新招商引商方式,兑现政策,提振企业投资信心坚持把拉动项目投资作为对冲疫情影响的主抓手,创新招商模式,主动邀请客商考察洽谈,兰洽会签约项目100个、总投资451亿,已开工76个、总投资248亿元,新储备92个、总投资410亿元。为使召来的企业引得来、留得住、落得下、建得快、发展好,与时俱进出台实施产业发展扶持及奖励等政策,实行各类奖励“不来即享”,确保政策不落空、企业得实惠,累计兑现奖励资金51亿元以上。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全国首批推行“标准地”出让,土地弹性出让、租赁或先租后让,挂牌时限压至21天,实行片区地价基础上分功能、分用途差异化供地价格;大数据电价0.28元/度、大工业电价0.35元/度等政策落地实施,优惠幅度全国领先;全面减低企业水、电、气、暖、运、住、用工、创新、社保、税费等生产经营成本,1-5月新增减税降费2.38亿元,企业市场主体增速达30%以上。高标准建设150平方公里千亿级绿色高端化工产业园,引进产业项目122个、已开工73个,总投资超150亿,落地产品达326种,创造了单园区、单产业一年落地项目数量、吸引高科技企业和产品数量等多项甘肃新纪录,产业项目建设周期之短刷新全国行业纪录。新材料产业实现突破,超薄铜箔,正威高铁导线新材料、高轻铝合金新材料、高分子防水新材料等十多个项目建成投产。大数据产业加速集聚,电信、移动数据中心和大数据产业园一期等15个项目上网运行,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总投资239亿元的24个现代农业项目全面建设,技术国际领先的36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实现花卉四季不间断种植、供应,现代农业示范园认证成为供港澳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350万头生猪、百万只羊、万头奶牛、50万吨有机肥加工等项目快速推进,150万吨饲料加工、200万头生猪屠宰、100万只肉羊精细分割等项目加快建设,计划省内最大“种养加、产供销”全链循环基地年内建成。六、抢抓政策优势机遇,学习先进,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充分把握中央和国家部委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出台机遇,有效放大财政金融联动效应,发挥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兰白科技改革创新试验区等“金字招牌”带动作用,积极推动省政府《兰州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方案》落地,创新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政策、机制、产品、服务,建立风险补偿、创新奖励、人才吸引扶持政策,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学习推广先进典型经验,集成放大自由贸易试验区域第五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区效应,着力打造国家向西开放重要战略平台,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外向型经济树立新标杆、提供新示范。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最大机遇,深度融入国际贸易新通道,全力推进向西开放,依托综合保税区、国际航空口岸、铁路口岸“一区一港一口岸”等开放平台,中欧班列、木材分拨中心、粮食口岸常态化运营,有色金属交割库、汽车分拨、保税仓储、金融仓储等专业物流园运营,汽车、肉类、棉纱等进口业务不断扩大,“新区造”钻机、铜材、线缆、板材、中成药远销28个国家,今年上半年跨境电商企业进出口额增长100%,铁路口岸货运量增长245.6%,获批首批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面向中西亚、南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物流集散枢纽和多式联运中心。电解铝期货交割库即将获批。下一步,兰州新区将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紧盯“极、地、台、区”四大战略定位,抢抓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兰西城市群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机遇,用足用好支持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建设等利好政策,借助甘肃支持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20条意见,深化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推进产业聚集、城乡建设、生态修复一体融合,掀起改革提速、发展跨越新浪潮,把打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工作持续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