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yt1eR6WKdJ china.huanqiu.comarticle十堰市营商环境建设情况/e3pmh1nnq/e3pn60p0i一、基本情况2019年,十堰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促调惠防保”,经济发展稳中向好,政治生态风清气正,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12.7 亿元,同比增长7.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8%;外贸出口增长46.4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10.5%。 今年以来,全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推进复工复产、达产达效,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目标。1-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下降69%,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36.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35%,4月进出口总额下降31.4%。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近年以来,十堰市市委市政府不断深化营商环境工作,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务服务,推动重点任务落实、重点改革落地,激发市场活力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目前,营商环境呈现出“四降五升”的良好态势(办事环节、要求材料、审批时间、制度性成本等大幅下降,服务质效显著提升,市场监管的审慎度持续提升,市场主体的办事便利度、满意度、获得感提升),部分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有位次。如“登记财产”“办理破产”等工作指标在全省名列前茅,工作经验被省发改委推荐为典型案例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上推介,优化环境“减、放、纾、扩、规”的“五字诀”经验被财政部推广,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被授予“中国十佳优质营商环境产业园区”荣誉称号。 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期间,认真落实各项利企惠企政策,实行了“不见面”审批服务,全市复工复产复营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目前综合排名暂列湖北省第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一)着力打造一流政务环境。1.推进“一网通办”。目前全市电子政务外网已联通110余家市直单位、718家县直单位、130个乡镇(街道)、1895个村(社区),并与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对接。市级认领发布事项4622项(依申请事项1105,依职权事项3099项,公共服务事项418项),可网办事项1519项,可网办率达99.73%,并按照“四级四通”统一标准编制办事指南在湖北政务服务网进行发布。2.开展“一窗通办”。市民服务中心设置分类综合窗口,实现企业开办、社会事务、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项目等业务“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运行模式。县级服务大厅也比照市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窗通办”。3.推广“一事联办”试点。已开展“开理发店、办幼儿园、开餐馆、开便利店”等四大高频事项一事联办场景化试点。同时,在省政务服务网上线企业设立、企业注销、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投资项目审批等“一件事”套餐服务。4.推广线上线下融合。加快建设完成全市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已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月均受理办理网办件达1.7万件。建设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电子证照库,共梳理县市区级政务信息资源目录2257条,汇集数据1.285亿条,汇集证照40.6万件。(二)着力减轻企业运营负担。5.降低生产要素成本。去年,我市各级全面落实土地、水电气、用工等优惠政策,降低企业成本35亿元。今年以来,及时落实国家及省系列优惠政策,出台“支持企业复工复产29条意见”,安排奖励资金3291万元,支持140家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和政策奖补。实施“免征、延期缴、缓缴”社保费政策,减免社保费4.74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239万元。实施灵活水电气价格,为企业减轻成本近1亿元。实施阶段性减税政策,降低企业增值税1亿多元。6.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用好市级财政应急周转金,去年累计为678家企业提供1068笔“过桥”融通服务89.44亿元,降低企业短期融资成本2亿多元。今年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各家金融机构对到期的贷款本金和利息均已做出延期还款处理,不抽贷、不断贷,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争取国家专项金融信贷支持,开展小微企业“百万千亿金惠工程”“首贷专项行动”和“百行进万企”融资对接活动。出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意见》,支持我市企业上市。7.降低企业税费成本。严格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今年 1-5月,全市共计减免税费(不含社保费)25.77亿元。加强中介管理,发布实施《十堰市市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目录(2020版)》,切实减轻市场主体审批成本。开展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专项清理工作,废除、修改影响公平竞争的规范性文件。4月下旬,针对招投标领域存在问题,开展了为期一个月专项整改。定期更新《十堰市实行政府定价管理的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并在网络、政务大厅等进行公示。8.及时出台新政策。近期,市委市政府拟出台《关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落实措施》,提出了营造更加便利的政务环境、营造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营造更加公平的法治环境等三方面23条具体内容,每一条含金量均比较高,将切实解决市场主体办事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三)着力打造清亲的政商环境。9.加大人力支持力度。一是加快转移转化科技成果,制定专项行动计划,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实现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的集约集聚和优化配置。二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市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已初具规模,规上生物医药企业39家,规上装备制造企业近60余家。三是健全人才机制,出台促进人才优先发展实施意见,先后举办了3次北京专家(院士)十堰行活动,柔性引进专家63人次,科技成果转化40余项,解决各行业30多个项目70余个难题,累计开展合作项目120余项,其中国家级 6项,省级重大科技专项11项,开发新产品7个,获授权专利59项。四是加强就业和技能服务,组建40名由法规政策咨询、信息技术服务、创业实践服务三个类别的创业指导专家,开发有针对性的创业项目、创业指导和创业服务。建立了以就业训练中心为主导、以33家就业定点培训机构和各类社会培训为补充的创业培训网络,积极探索有效的创业培训模式。10.加强政企互动。为抓好复工复产工作,市防疫指挥部出台了《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应对新冠肺炎和开工复工的通知》。督促各地各部门加快落实国家、省系列优惠政策,就《湖北省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督办。推进“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全覆盖,帮助市场主体协调解决物流运输、用工需求、金融信贷、权证办理等各种难题,积极为企业发展纾难解困。 11.加强信用环境建设。持续开展信用环境建设,着力推进信用惠民工程,探索建立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推进政务诚信、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等信用机制。已向省信用平台推送信用信息1000多万条。在全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建立了信用查询窗口,提供公共信息查询服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涉金融失信企业等“黑名单”8000多个。在项目申报、财政补贴、融资信贷、乘坐飞机高铁等领域应用信用。积极推进信用修复工作,督促3400多名失信市场主体主动履行了法定义务,恢复了信用。推进“信用+ ”落地,目前,线上“银税互动”为2673户企业授信,贷款金额16.46亿元,贷款余额8.87亿元。12.着力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按照“谁制定、谁审查”原则,加快有关规范性文件立改废释工作、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广泛开展“送法进企业、进商会”活动,去年以来,全市44家律师事务所参与了法治服务民企专项行动,超过300名律师共为220余家企业开展了“法治体检”,开展法治讲座60余场次,审查合同200余件,提出法律建议书110余份。开展打黑除恶等专项行动,维护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四)着力提供坚强保障。13.加强组织领导。在去年成立市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基础上,近期,市委市政府对领导小组进行了升格,由市委书记张维国、市长陈新武任领导小组“双组长”,其他政府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同时,修订完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议事规则。14.开展考核评估。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开展了2019年度全市优化营商考评,对年度考评优秀的5个县市区和市直相关单位以市政府名义发文表彰。目前,正结合省委6号文件制定新的评价方案。15.加强督办问责。去年10月以来,开展专项督办3次,召开市级督办会3次,整改销号突出问题43个。6月以来,组织开展了市场主体反映突出问题核查、问卷调查、暗访等活动,共走访了40多家单位,查证重大线索25条,发放问卷400份。组织开展新闻媒体的暗访,对核查、暗访、问卷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坚持“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原因剖析、追责整改及完善机制。1593655497858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崔舒飞环球时报159365549785810[]//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718daa015239543062d2788e31bbab09u5.jpg{"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一、基本情况2019年,十堰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促调惠防保”,经济发展稳中向好,政治生态风清气正,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12.7 亿元,同比增长7.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8%;外贸出口增长46.4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10.5%。 今年以来,全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推进复工复产、达产达效,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目标。1-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下降69%,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36.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35%,4月进出口总额下降31.4%。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近年以来,十堰市市委市政府不断深化营商环境工作,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务服务,推动重点任务落实、重点改革落地,激发市场活力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目前,营商环境呈现出“四降五升”的良好态势(办事环节、要求材料、审批时间、制度性成本等大幅下降,服务质效显著提升,市场监管的审慎度持续提升,市场主体的办事便利度、满意度、获得感提升),部分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有位次。如“登记财产”“办理破产”等工作指标在全省名列前茅,工作经验被省发改委推荐为典型案例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上推介,优化环境“减、放、纾、扩、规”的“五字诀”经验被财政部推广,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被授予“中国十佳优质营商环境产业园区”荣誉称号。 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期间,认真落实各项利企惠企政策,实行了“不见面”审批服务,全市复工复产复营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目前综合排名暂列湖北省第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一)着力打造一流政务环境。1.推进“一网通办”。目前全市电子政务外网已联通110余家市直单位、718家县直单位、130个乡镇(街道)、1895个村(社区),并与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对接。市级认领发布事项4622项(依申请事项1105,依职权事项3099项,公共服务事项418项),可网办事项1519项,可网办率达99.73%,并按照“四级四通”统一标准编制办事指南在湖北政务服务网进行发布。2.开展“一窗通办”。市民服务中心设置分类综合窗口,实现企业开办、社会事务、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项目等业务“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运行模式。县级服务大厅也比照市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窗通办”。3.推广“一事联办”试点。已开展“开理发店、办幼儿园、开餐馆、开便利店”等四大高频事项一事联办场景化试点。同时,在省政务服务网上线企业设立、企业注销、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投资项目审批等“一件事”套餐服务。4.推广线上线下融合。加快建设完成全市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已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月均受理办理网办件达1.7万件。建设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电子证照库,共梳理县市区级政务信息资源目录2257条,汇集数据1.285亿条,汇集证照40.6万件。(二)着力减轻企业运营负担。5.降低生产要素成本。去年,我市各级全面落实土地、水电气、用工等优惠政策,降低企业成本35亿元。今年以来,及时落实国家及省系列优惠政策,出台“支持企业复工复产29条意见”,安排奖励资金3291万元,支持140家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和政策奖补。实施“免征、延期缴、缓缴”社保费政策,减免社保费4.74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239万元。实施灵活水电气价格,为企业减轻成本近1亿元。实施阶段性减税政策,降低企业增值税1亿多元。6.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用好市级财政应急周转金,去年累计为678家企业提供1068笔“过桥”融通服务89.44亿元,降低企业短期融资成本2亿多元。今年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各家金融机构对到期的贷款本金和利息均已做出延期还款处理,不抽贷、不断贷,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争取国家专项金融信贷支持,开展小微企业“百万千亿金惠工程”“首贷专项行动”和“百行进万企”融资对接活动。出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意见》,支持我市企业上市。7.降低企业税费成本。严格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今年 1-5月,全市共计减免税费(不含社保费)25.77亿元。加强中介管理,发布实施《十堰市市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目录(2020版)》,切实减轻市场主体审批成本。开展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专项清理工作,废除、修改影响公平竞争的规范性文件。4月下旬,针对招投标领域存在问题,开展了为期一个月专项整改。定期更新《十堰市实行政府定价管理的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并在网络、政务大厅等进行公示。8.及时出台新政策。近期,市委市政府拟出台《关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落实措施》,提出了营造更加便利的政务环境、营造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营造更加公平的法治环境等三方面23条具体内容,每一条含金量均比较高,将切实解决市场主体办事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三)着力打造清亲的政商环境。9.加大人力支持力度。一是加快转移转化科技成果,制定专项行动计划,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实现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的集约集聚和优化配置。二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市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已初具规模,规上生物医药企业39家,规上装备制造企业近60余家。三是健全人才机制,出台促进人才优先发展实施意见,先后举办了3次北京专家(院士)十堰行活动,柔性引进专家63人次,科技成果转化40余项,解决各行业30多个项目70余个难题,累计开展合作项目120余项,其中国家级 6项,省级重大科技专项11项,开发新产品7个,获授权专利59项。四是加强就业和技能服务,组建40名由法规政策咨询、信息技术服务、创业实践服务三个类别的创业指导专家,开发有针对性的创业项目、创业指导和创业服务。建立了以就业训练中心为主导、以33家就业定点培训机构和各类社会培训为补充的创业培训网络,积极探索有效的创业培训模式。10.加强政企互动。为抓好复工复产工作,市防疫指挥部出台了《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应对新冠肺炎和开工复工的通知》。督促各地各部门加快落实国家、省系列优惠政策,就《湖北省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督办。推进“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全覆盖,帮助市场主体协调解决物流运输、用工需求、金融信贷、权证办理等各种难题,积极为企业发展纾难解困。 11.加强信用环境建设。持续开展信用环境建设,着力推进信用惠民工程,探索建立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推进政务诚信、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等信用机制。已向省信用平台推送信用信息1000多万条。在全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建立了信用查询窗口,提供公共信息查询服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涉金融失信企业等“黑名单”8000多个。在项目申报、财政补贴、融资信贷、乘坐飞机高铁等领域应用信用。积极推进信用修复工作,督促3400多名失信市场主体主动履行了法定义务,恢复了信用。推进“信用+ ”落地,目前,线上“银税互动”为2673户企业授信,贷款金额16.46亿元,贷款余额8.87亿元。12.着力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按照“谁制定、谁审查”原则,加快有关规范性文件立改废释工作、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广泛开展“送法进企业、进商会”活动,去年以来,全市44家律师事务所参与了法治服务民企专项行动,超过300名律师共为220余家企业开展了“法治体检”,开展法治讲座60余场次,审查合同200余件,提出法律建议书110余份。开展打黑除恶等专项行动,维护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四)着力提供坚强保障。13.加强组织领导。在去年成立市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基础上,近期,市委市政府对领导小组进行了升格,由市委书记张维国、市长陈新武任领导小组“双组长”,其他政府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同时,修订完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议事规则。14.开展考核评估。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开展了2019年度全市优化营商考评,对年度考评优秀的5个县市区和市直相关单位以市政府名义发文表彰。目前,正结合省委6号文件制定新的评价方案。15.加强督办问责。去年10月以来,开展专项督办3次,召开市级督办会3次,整改销号突出问题43个。6月以来,组织开展了市场主体反映突出问题核查、问卷调查、暗访等活动,共走访了40多家单位,查证重大线索25条,发放问卷400份。组织开展新闻媒体的暗访,对核查、暗访、问卷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坚持“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原因剖析、追责整改及完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