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y6BWbB5wUa china.huanqiu.comarticle劳动最光荣 奋斗最幸福丨90后航天人:我们为梦想而生/e3pmh1nnq/e7tl4e309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群年轻人。在今年获奖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中,有一个90后航天的团队,他们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微纳卫星通常指质量小于10千克、具有实际使用功能的卫星。近年来,微纳卫星以体积小、功耗低、开发周期短,可编队组网等优势,在科研、国防和商用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个团队平均年龄24岁,最小的只有20岁。就是这样一群年轻人,已经参与研制发射了多颗卫星,其中就包括世界上首个独立完成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的微卫星“龙江二号”。 去年“龙江二号”拍摄的一张地月合影刷屏网络,登上科学杂志,被誉为“最美地月合影”,受到国际关注。如今,他们已经开始迎接全新的挑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支中国航天最年轻的队伍,走进这群心怀宇宙的年轻人。 受到疫情的影响,学校还没有开学,实验室里也略显冷清。但是韦明川还是一早就来到了实验室。今年2月底,他刚刚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参加完新技术试验卫星E星的发射任务,就马不停蹄地赶回学校,开始了全新的研制工作。 哈尔滨工业大学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负责人 韦明川: 我们在赶一个项目,是微纳双星。计划今年发射,正在抓紧测试。 要发射卫星,这个普通人觉得很遥远的事情,从韦明川口中说出来却显得很平常。年纪轻轻的他已经跟航天打了快十年交道了。 哈尔滨工业大学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负责人 韦明川 :一开始想做卫星的时候,我们是上大二,当时在学校的业余无线电俱乐部,我和几个同学一起提出来,当时我们自己也觉得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为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韦明川和团队成员不分昼夜地查阅文献资料,带病坚持验证测试。有时候为了等待数据分析结果需要通宵,他们就在实验室里打地铺。因为还要兼顾学业,整整五年,他们几乎没有假期,休息的时间也少之又少。 哈尔滨工业大学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成员 吴凡: 有一次我们要对卫星的接收机做外场实收测试。那段时间经常下小雨,一直下到凌晨两点多才停下来。然后等我们测试完都已经凌晨四五点钟了,当天晚上我们就只能在厂房里将就睡了一晚上,第二天大家都冻感冒了。 2015年,韦明川和团队研制的首颗卫星“紫丁香二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也是我国首颗由高校学生自主设计、研制与管控的纳卫星。随后他们又相继发射了多颗卫星,开启了属于他们的太空征程,韦明川也成为了我国最年轻的卫星总师。 原来学生也真的可以发射卫星,这让越来越多有航天梦想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个团队中。从原来的10几个人,到如今涵盖了航空宇航、力学、计算机等9个学科的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这支队伍越发成熟,也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多的出场机会。 2016年,哈工大卫星技术研究所成功赢得了在嫦娥四号“鹊桥”中继星发射任务中进行搭载试验的机会,韦明川和团队成员可以向更远深空发起挑战。 哈尔滨工业大学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负责人 韦明川: 能够参加到咱们国家的探月项目中来,感觉还是很幸运的,但是压力也很大。 此时的韦明川已经从大二的学生成长成了实验室中的“韦老板”,他带着跟他当年一样只有二十岁的学生,开始了更加热血的探索。 2018年5月21日,这颗被命名为“龙江二号”的小卫星随嫦娥四号中继星发射升空。就在团队刚要松口气的时候,卫星却出现了轨控发动机无法关机,甚至面临发射失败的可能。 哈尔滨工业大学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成员 邱实: 我也不知道那天我们几个人是一个怎样的状态,只能说大家满脑子想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必须而且一定要把这个“龙江二号”抢救回来。现场我们发送了快500条指令,每一条指令都非常有效地执行。 经历了各种考验,“龙江二号”终于抵达月球附近,成为世界上首个独立完成环月飞行的微卫星。让团队更加惊喜的是,在卫星传回来的照片中,拍摄到了一张完美的“地月合影”。 这张照片登上了科学杂志,被誉为迄今为止最美的“地月合影”之一,也让这个年轻的团队获得了更多的赞誉。但是他们自己却显得十分冷静,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航天梦才刚刚开始。 哈尔滨工业大学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成员 泰米尔: 我们用自己设计的这款相机拍摄到了月球,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我也会想方设法地给这个相机赋予更多的、更复杂的一些科学任务,让它(相机)代替我们自己的双眼,去看得更遥远,更加清晰,我想这也是一个不断进取、不断去突破的一个探索的过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成员 吴凡: 虽然我们现在已经获得了一些荣誉,但是我清楚我们前面的路还有很长,这只是一个开始。无论是从技术层面还是精神层面,我们都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向我们的前辈们去学习。 1588570556852责编:李莹莹央视新闻客户端158857055685210[]//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39e9784fe7dd3d8071d89a9c82c0c08a.jpg{"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群年轻人。在今年获奖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中,有一个90后航天的团队,他们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微纳卫星通常指质量小于10千克、具有实际使用功能的卫星。近年来,微纳卫星以体积小、功耗低、开发周期短,可编队组网等优势,在科研、国防和商用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个团队平均年龄24岁,最小的只有20岁。就是这样一群年轻人,已经参与研制发射了多颗卫星,其中就包括世界上首个独立完成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的微卫星“龙江二号”。 去年“龙江二号”拍摄的一张地月合影刷屏网络,登上科学杂志,被誉为“最美地月合影”,受到国际关注。如今,他们已经开始迎接全新的挑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支中国航天最年轻的队伍,走进这群心怀宇宙的年轻人。 受到疫情的影响,学校还没有开学,实验室里也略显冷清。但是韦明川还是一早就来到了实验室。今年2月底,他刚刚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参加完新技术试验卫星E星的发射任务,就马不停蹄地赶回学校,开始了全新的研制工作。 哈尔滨工业大学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负责人 韦明川: 我们在赶一个项目,是微纳双星。计划今年发射,正在抓紧测试。 要发射卫星,这个普通人觉得很遥远的事情,从韦明川口中说出来却显得很平常。年纪轻轻的他已经跟航天打了快十年交道了。 哈尔滨工业大学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负责人 韦明川 :一开始想做卫星的时候,我们是上大二,当时在学校的业余无线电俱乐部,我和几个同学一起提出来,当时我们自己也觉得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为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韦明川和团队成员不分昼夜地查阅文献资料,带病坚持验证测试。有时候为了等待数据分析结果需要通宵,他们就在实验室里打地铺。因为还要兼顾学业,整整五年,他们几乎没有假期,休息的时间也少之又少。 哈尔滨工业大学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成员 吴凡: 有一次我们要对卫星的接收机做外场实收测试。那段时间经常下小雨,一直下到凌晨两点多才停下来。然后等我们测试完都已经凌晨四五点钟了,当天晚上我们就只能在厂房里将就睡了一晚上,第二天大家都冻感冒了。 2015年,韦明川和团队研制的首颗卫星“紫丁香二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也是我国首颗由高校学生自主设计、研制与管控的纳卫星。随后他们又相继发射了多颗卫星,开启了属于他们的太空征程,韦明川也成为了我国最年轻的卫星总师。 原来学生也真的可以发射卫星,这让越来越多有航天梦想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个团队中。从原来的10几个人,到如今涵盖了航空宇航、力学、计算机等9个学科的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这支队伍越发成熟,也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多的出场机会。 2016年,哈工大卫星技术研究所成功赢得了在嫦娥四号“鹊桥”中继星发射任务中进行搭载试验的机会,韦明川和团队成员可以向更远深空发起挑战。 哈尔滨工业大学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负责人 韦明川: 能够参加到咱们国家的探月项目中来,感觉还是很幸运的,但是压力也很大。 此时的韦明川已经从大二的学生成长成了实验室中的“韦老板”,他带着跟他当年一样只有二十岁的学生,开始了更加热血的探索。 2018年5月21日,这颗被命名为“龙江二号”的小卫星随嫦娥四号中继星发射升空。就在团队刚要松口气的时候,卫星却出现了轨控发动机无法关机,甚至面临发射失败的可能。 哈尔滨工业大学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成员 邱实: 我也不知道那天我们几个人是一个怎样的状态,只能说大家满脑子想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必须而且一定要把这个“龙江二号”抢救回来。现场我们发送了快500条指令,每一条指令都非常有效地执行。 经历了各种考验,“龙江二号”终于抵达月球附近,成为世界上首个独立完成环月飞行的微卫星。让团队更加惊喜的是,在卫星传回来的照片中,拍摄到了一张完美的“地月合影”。 这张照片登上了科学杂志,被誉为迄今为止最美的“地月合影”之一,也让这个年轻的团队获得了更多的赞誉。但是他们自己却显得十分冷静,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航天梦才刚刚开始。 哈尔滨工业大学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成员 泰米尔: 我们用自己设计的这款相机拍摄到了月球,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我也会想方设法地给这个相机赋予更多的、更复杂的一些科学任务,让它(相机)代替我们自己的双眼,去看得更遥远,更加清晰,我想这也是一个不断进取、不断去突破的一个探索的过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成员 吴凡: 虽然我们现在已经获得了一些荣誉,但是我清楚我们前面的路还有很长,这只是一个开始。无论是从技术层面还是精神层面,我们都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向我们的前辈们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