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lDYL china.huanqiu.comarticle中国“花木兰”为和平出征,这次是扫雷界!/e3pmh1nnq/e3pmh1obd近来好莱坞重拍电影的预告片,又在国际上为中国“花木兰”圈了不少粉。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刀光剑影中扬威——这传诵千年的故事的确够燃!但接下来,给你讲一个更燃的——当代“花木兰”,为和平出征,技能点满满,其中更有一项——扫雷!近日,中国第18批赴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的扫雷官兵,正在执行新一批雷场清排任务。65名扫雷排爆官兵中,3名女扫雷作业手格外抢眼!这是我军首次派出女兵执行国际维和扫雷任务。面对被称为“在刀尖上跳舞”的扫雷行动,这些中国女兵十分坚定:战场不分男女,维和义不容辞!怀着对祖国的忠诚、对和平的热爱,她们以中国女性特有的勇敢坚毅和勤劳善良,在国际维和的战场上传承着“花木兰”的精神。只听组长一声令下,现年23岁的杨怡鑫立即走进安全通道,紧贴着警戒线,小心翼翼探测着前方未知雷区。黎巴嫩南部与以色列之间,长约120公里的临时边境“蓝线”地带山高坡陡,雷区荆棘丛生。锈蚀的隔离铁丝网,红底白骷髅头的警示牌,偶尔可见裸露在地表的地雷,时刻提醒着人们:这是一片死亡地带。在黎巴嫩南部与以色列临时边境“蓝线”上,女扫雷手杨怡鑫(右)第一次进入雷场安全通道作业前,班长提示她如何正确使用小木条标示信号源。新华社发(孙帅摄)“尽管这是雷场内被标示出来的安全通道,我还是第一次感受到了走在路上,下脚需要掂量轻重。”杨怡鑫说。绊线处理、植被割除、信号源定位、全面挖掘、地雷标示……经过了3个月封闭式扫雷专业训练,杨怡鑫已能熟练使用探雷器完成整套扫雷作业。对于“蓝线”扫雷,这名“95后”女士官满脸写着坚毅。“虽有挑战,但也感到无比荣耀,我想排出新雷区的第一颗地雷。”在黎巴嫩南部与以色列临时边境“蓝线”上,女扫雷手杨怡鑫在即将清排的雷区前留影。新华社发(孙帅摄)黎巴嫩夏季炎热,太阳照在脸上,火辣辣的疼。身着厚重防护服,扫雷手们个个汗如雨下。“从参加扫雷训练以来,体重下降了10多斤,脸被晒黑得连亲妈都差点认不出来了。”提起之前训练,同样23岁的女扫雷手张华杰感慨地说。在国内连续3个多月的集训里,她们一周训练6天,每天穿着厚重防护服操作各种器材,手掌磨出血泡是常态。张华杰来自四川内江,有着典型川妹子的泼辣和爽朗。她是到达维和任务区后第一批申请进入雷场的。面对未知危险,这姑娘的无所畏惧令扫雷组长也竖起大拇指。在黎巴嫩南部与以色列临时边境“蓝线”上,女扫雷手张华杰在陡坡上探测石缝中是否有信号源。新华社发(孙帅摄)据记者了解,中国扫雷官兵正在作业的这片雷场年代久远,地雷性能非常不稳定。除了地雷本身很危险,雷场的复杂地势、茂盛植被和炎热天气也给扫雷手带来很多困难。有经验的扫雷骨干介绍说,黎巴嫩边境有很多野狼、豪猪和响尾蛇等野生动物出没,扫雷作业手在聚精会神挖地雷时,最担心小动物从身旁突然窜出。此外,带刺的植被以及蝎子、毒虫的干扰也令人头痛不已。“尽管如此,我们在雷场上绝对不能分心,注意力必须时刻保持高度集中,不能拿生命开玩笑。”24岁的女扫雷手鲁艳红说。作为女兵,为什么选择参加维和,尤其是执行危险性很高的扫雷任务?面对这类问题,鲁艳红的回答很坚定:“战场不分男女,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是每个军人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在位于黎巴嫩南部的中国维和部队营区,女扫雷作业手鲁艳红(右1)与其他扫雷官兵集合准备出发前往“蓝线”雷场。新华社发(孙帅摄)现场扫雷监督员张存宁见证了杨怡鑫、张华杰、鲁艳红这三名首次踏入“蓝线”女扫雷手的成长。张存宁介绍说,集训期间,这些身形瘦弱的女兵一直自我鞭策加压,不断提升训练强度,利用点滴时间学习理论知识,考核时都一次性通过扫雷资质认证,现在她们已经完全具备独立执行扫雷任务的能力。“而且,她们在谨慎细心方面比男兵们更具优势”。在位于黎巴嫩南部的中国维和部队营区,扫雷官兵集合准备出发前往“蓝线”雷场。新华社发(孙帅摄)中国第18批赴黎维和部队指挥长高朝宁说,让女兵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既是让女兵走上一线战斗岗位的实际举措,也是响应联合国让更多女性参与到维和任务中来的呼吁。“每当地雷(销毁)声响起的时候,每一个扫雷作业手就会感到很自豪。因为在此时此刻,我们又给黎巴嫩人民带来多一份平安、多一份和平、多一份安全。”杨怡鑫说。记者:李良勇 孙帅 牛彦澧1563523620000责编:郭姝婷新华国际头条156352362000011["9CaKrnKlDWJ","9CaKrnKlDQD","9CaKrnKlDQA","9CaKrnKlDWA","9CaKrnKlDNB"]//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9/0719/20190719040834638.gif{"email":"guoshuting@huanqiu.com","name":"郭姝婷"}
近来好莱坞重拍电影的预告片,又在国际上为中国“花木兰”圈了不少粉。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刀光剑影中扬威——这传诵千年的故事的确够燃!但接下来,给你讲一个更燃的——当代“花木兰”,为和平出征,技能点满满,其中更有一项——扫雷!近日,中国第18批赴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的扫雷官兵,正在执行新一批雷场清排任务。65名扫雷排爆官兵中,3名女扫雷作业手格外抢眼!这是我军首次派出女兵执行国际维和扫雷任务。面对被称为“在刀尖上跳舞”的扫雷行动,这些中国女兵十分坚定:战场不分男女,维和义不容辞!怀着对祖国的忠诚、对和平的热爱,她们以中国女性特有的勇敢坚毅和勤劳善良,在国际维和的战场上传承着“花木兰”的精神。只听组长一声令下,现年23岁的杨怡鑫立即走进安全通道,紧贴着警戒线,小心翼翼探测着前方未知雷区。黎巴嫩南部与以色列之间,长约120公里的临时边境“蓝线”地带山高坡陡,雷区荆棘丛生。锈蚀的隔离铁丝网,红底白骷髅头的警示牌,偶尔可见裸露在地表的地雷,时刻提醒着人们:这是一片死亡地带。在黎巴嫩南部与以色列临时边境“蓝线”上,女扫雷手杨怡鑫(右)第一次进入雷场安全通道作业前,班长提示她如何正确使用小木条标示信号源。新华社发(孙帅摄)“尽管这是雷场内被标示出来的安全通道,我还是第一次感受到了走在路上,下脚需要掂量轻重。”杨怡鑫说。绊线处理、植被割除、信号源定位、全面挖掘、地雷标示……经过了3个月封闭式扫雷专业训练,杨怡鑫已能熟练使用探雷器完成整套扫雷作业。对于“蓝线”扫雷,这名“95后”女士官满脸写着坚毅。“虽有挑战,但也感到无比荣耀,我想排出新雷区的第一颗地雷。”在黎巴嫩南部与以色列临时边境“蓝线”上,女扫雷手杨怡鑫在即将清排的雷区前留影。新华社发(孙帅摄)黎巴嫩夏季炎热,太阳照在脸上,火辣辣的疼。身着厚重防护服,扫雷手们个个汗如雨下。“从参加扫雷训练以来,体重下降了10多斤,脸被晒黑得连亲妈都差点认不出来了。”提起之前训练,同样23岁的女扫雷手张华杰感慨地说。在国内连续3个多月的集训里,她们一周训练6天,每天穿着厚重防护服操作各种器材,手掌磨出血泡是常态。张华杰来自四川内江,有着典型川妹子的泼辣和爽朗。她是到达维和任务区后第一批申请进入雷场的。面对未知危险,这姑娘的无所畏惧令扫雷组长也竖起大拇指。在黎巴嫩南部与以色列临时边境“蓝线”上,女扫雷手张华杰在陡坡上探测石缝中是否有信号源。新华社发(孙帅摄)据记者了解,中国扫雷官兵正在作业的这片雷场年代久远,地雷性能非常不稳定。除了地雷本身很危险,雷场的复杂地势、茂盛植被和炎热天气也给扫雷手带来很多困难。有经验的扫雷骨干介绍说,黎巴嫩边境有很多野狼、豪猪和响尾蛇等野生动物出没,扫雷作业手在聚精会神挖地雷时,最担心小动物从身旁突然窜出。此外,带刺的植被以及蝎子、毒虫的干扰也令人头痛不已。“尽管如此,我们在雷场上绝对不能分心,注意力必须时刻保持高度集中,不能拿生命开玩笑。”24岁的女扫雷手鲁艳红说。作为女兵,为什么选择参加维和,尤其是执行危险性很高的扫雷任务?面对这类问题,鲁艳红的回答很坚定:“战场不分男女,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是每个军人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在位于黎巴嫩南部的中国维和部队营区,女扫雷作业手鲁艳红(右1)与其他扫雷官兵集合准备出发前往“蓝线”雷场。新华社发(孙帅摄)现场扫雷监督员张存宁见证了杨怡鑫、张华杰、鲁艳红这三名首次踏入“蓝线”女扫雷手的成长。张存宁介绍说,集训期间,这些身形瘦弱的女兵一直自我鞭策加压,不断提升训练强度,利用点滴时间学习理论知识,考核时都一次性通过扫雷资质认证,现在她们已经完全具备独立执行扫雷任务的能力。“而且,她们在谨慎细心方面比男兵们更具优势”。在位于黎巴嫩南部的中国维和部队营区,扫雷官兵集合准备出发前往“蓝线”雷场。新华社发(孙帅摄)中国第18批赴黎维和部队指挥长高朝宁说,让女兵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既是让女兵走上一线战斗岗位的实际举措,也是响应联合国让更多女性参与到维和任务中来的呼吁。“每当地雷(销毁)声响起的时候,每一个扫雷作业手就会感到很自豪。因为在此时此刻,我们又给黎巴嫩人民带来多一份平安、多一份和平、多一份安全。”杨怡鑫说。记者:李良勇 孙帅 牛彦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