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2KSI china.huanqiu.comarticle给力“一带一路”,人民日报是这样“刷报”的/e3pmh1nnq/e3pmh1obd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临近,无论是报纸、广电、网络,还是“两微一端”,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报道可谓空前。“每逢大事看大报”,《人民日报》这张中国的大报一直是世界读懂中国的重要窗口。煮酒话媒工作室为您捋一捋它的版面上关于“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预热报道,也为拉开大幕的论坛加加油、助助威。一个月前就有动作这回“刷报”UP了借用现下流行的“刷屏”的说法,《人民日报》关于“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预热报道可谓“刷报”了。如果您关注高峰论坛报道,可以发现,早就有大动作。4月14日,《人民日报》一口气新开两个专栏和一个专版,聚焦“一带一路”。栏目分别是头版的“一带一路·合作共赢”和3版的“行走一带一路”,专版是23版的“一带一路·权威有话说”。这一举动,宣告《人民日报》“一带一路”预热报道正式启动,《别开生面的云端讨论》等报道在网上可是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下面几张图就裁自当天的版面。高峰论坛刚好倒计时一个月,此时预热,仪式感UP UP!您要是再细心点,会感到预热有一个升温的过程。《人民日报》这次预热报道,有一个重要节点——5月9日。那天,“一带一路”上了头版头条(见下图),而且幅面是相当的大,以“栏头+红框”的形式突出处理,自此报道力度加大,主题更加集中。5月11日,有关“一带一路”的报道就有36篇,占当天所有报道篇数的近四分之一,有3个整版为“一带一路”的内容。如此热度,用“刷报”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多个栏目打开立体“窗口”预热报道的话题很多,针对不同内容定位开设专栏,可以为报道分门别类,各自精彩呈现。近段时间,《人民日报》多个专栏推出大量报道,展示“一带一路”建设成就,讲述来自“一带一路”的动人故事。[“一带一路”·合作共赢]专栏,好似“发言人”——梳理成绩有章法,传播理念谋蓝图。这个栏目承载丝路精神,展现“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效和意义。主要在头版推出,多篇报道集中呈现,内容厚重,文图并茂,突出合作共赢、包容普惠理念。专栏首期两篇报道,《泉州 再续丝路情缘》和《西港特区 共享联动红利》,选取的两个地方可不一般,很有代表性。前一篇选的是中国泉州,联合国目前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曾经的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一头连着历史,一头牵着未来;后一篇选的是柬埔寨的西港特区,两年多前,这里还以贫困著称,借道“一带一路”,如今已成为当地民众的饭碗,用中国驻柬埔寨大使熊波的话说,“堪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共赢的‘友谊之城’”。这个专栏讲述所见所闻,呈现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脉动。新闻贵在求真,为了展示“一带一路”建设的真相,人民日报也是蛮拼的!不仅要有图有真相,还把标准提高一个档次——用全媒体报道。在“一带一路”上行走的,是报社专门派出的四路人马。这里需要敲黑板了,他们不是普通的记者,而是组成全媒体采访组,以融合报道方式,记录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故事和丰硕成果。就拿4月17日来说,该专栏推出报道《“盼望习主席来瓜达尔港看一看”》,就来自赴巴基斯坦的采访组。9天里,采访组经历12次起飞、降落,先后前往伊斯兰堡、卡洛特等多地策划、采访、写稿、拍摄、剪辑。您可以看图文报道,还可以扫二维码,跟着视频去看看瓜达尔港的变化。有了这样的“见证者”,一报在手,多端呈现,“一带一路”的真实脉动不禁令人心动。通过这个专栏说话的人,多是国内外政府、机构、院校的专家学者,对全球发展问题有较多思考,对“一带一路”很有发言权。解读文章,充满思辨色彩。报道的体量很大,多是整版。尤以5月11日和12日推出的“国际人士寄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下篇最为突出:来自巴基斯坦、德国、荷兰、法国、俄罗斯等国的10多位国际人士,表达了他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同,代表了国际舆论对“一带一路”的积极评价。煮酒话媒工作室也特别留意到,在刊登寄语的同时,版面上还配发了人物照片和手写签名。要知道同意刊发签名就很不易,国际人士对《人民日报》的信任由此可见一斑。除了以上专栏,4月16日起陆续推出的系列高端访谈也是亮点。目前已刊发近20篇,被访嘉宾中名人可不少,有中国财政部部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越南国家主席、白俄罗斯总统、法国前总理等。这些耳熟能详的重量级人物,说出的话就有分量。奏响交响乐评论君们发出强音每遇大事,《人民日报》的评论从来不会缺位。“一带一路”全球合作高峰论坛,是一个盛况空前的国际会议,对如此高规格的要闻,评论君们可没闲着。首先是“国纪平”。“国纪平”并非真人,从名字来看,用的是谐音——“国际评论”。主要是围绕重大的国际问题,阐释中国的立场和观点。由于站位高端、评得在理,“国纪平”在舆论场上可称大拿, 5月11日,它再次“现身”于头版,以《奏响共同发展的交响乐》为主题(见下图),从历史维度回望丝路精神传承,从国际视野解读“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和合作共赢的重要理念,增进人们对“一带一路”建设从概念到行动、从倡议到落实的认识和理解。第二是“钟声”。主要是阐释中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主张,发出中国声音。它出现的频率要比“国纪平”多得多,近些年每年“钟声”专栏的文章都会结集出版。一个月以来,“钟声”就“一带一路”话题多次发声。直接围绕“一带一路”4月14日的《期待“一带一路”新航程》、4月19日的《开启“一带一路”建设新篇章》(见下图)、5月5日的《以“未来”视角观察历史潮流》等,文章都不长,但观点都很明确,有启发思考的价值。另有两篇文章虽不直接讲“一带一路”,但有配合意味。一篇是4月21日的《矛盾交织的世界需要稳定器》,古镜今鉴,提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主张;另一篇是4月25日的《贸易保护主义是“增长之敌”》,针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现象,倡导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伙伴精神。还有评论版的系列评论和理论版的文章。5月10日起,评论版推出“唱响一带一路时代和声”系列,结合现实案例,解读“一带一路”的时代意义,起到的是释疑解惑的作用。这段时间,理论版开设了“一带一路论坛”,针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作出解读。认真阅读这些评论理论文章,相信您对“一带一路”的诸多疑问会立马迎刃而解。说了这么多,还远不能把《人民日报》上关于“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预热报道概括周全。《人民日报》这次“刷报”形成了规模和声势,消息、通讯、言论、专访、图片等形式相互配合,要闻、理论、周刊、专版等版面凝聚合力,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加油鼓呼。如今,盛会大幕已经开启,媒体大戏将再上演。一切就绪!We are ready!(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煮酒话媒工作室 王向令 )1494731160000责编:何卓谦人民日报中央厨房14947311600002["9CaKrnK2KLG","9CaKrnK2DO9","9CaKrnK2DCe","9CaKrnK2CM6","9CaKrnK2B4E"]//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7/0514/11/14/20170514111449238.png{"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临近,无论是报纸、广电、网络,还是“两微一端”,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报道可谓空前。“每逢大事看大报”,《人民日报》这张中国的大报一直是世界读懂中国的重要窗口。煮酒话媒工作室为您捋一捋它的版面上关于“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预热报道,也为拉开大幕的论坛加加油、助助威。一个月前就有动作这回“刷报”UP了借用现下流行的“刷屏”的说法,《人民日报》关于“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预热报道可谓“刷报”了。如果您关注高峰论坛报道,可以发现,早就有大动作。4月14日,《人民日报》一口气新开两个专栏和一个专版,聚焦“一带一路”。栏目分别是头版的“一带一路·合作共赢”和3版的“行走一带一路”,专版是23版的“一带一路·权威有话说”。这一举动,宣告《人民日报》“一带一路”预热报道正式启动,《别开生面的云端讨论》等报道在网上可是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下面几张图就裁自当天的版面。高峰论坛刚好倒计时一个月,此时预热,仪式感UP UP!您要是再细心点,会感到预热有一个升温的过程。《人民日报》这次预热报道,有一个重要节点——5月9日。那天,“一带一路”上了头版头条(见下图),而且幅面是相当的大,以“栏头+红框”的形式突出处理,自此报道力度加大,主题更加集中。5月11日,有关“一带一路”的报道就有36篇,占当天所有报道篇数的近四分之一,有3个整版为“一带一路”的内容。如此热度,用“刷报”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多个栏目打开立体“窗口”预热报道的话题很多,针对不同内容定位开设专栏,可以为报道分门别类,各自精彩呈现。近段时间,《人民日报》多个专栏推出大量报道,展示“一带一路”建设成就,讲述来自“一带一路”的动人故事。[“一带一路”·合作共赢]专栏,好似“发言人”——梳理成绩有章法,传播理念谋蓝图。这个栏目承载丝路精神,展现“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效和意义。主要在头版推出,多篇报道集中呈现,内容厚重,文图并茂,突出合作共赢、包容普惠理念。专栏首期两篇报道,《泉州 再续丝路情缘》和《西港特区 共享联动红利》,选取的两个地方可不一般,很有代表性。前一篇选的是中国泉州,联合国目前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曾经的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一头连着历史,一头牵着未来;后一篇选的是柬埔寨的西港特区,两年多前,这里还以贫困著称,借道“一带一路”,如今已成为当地民众的饭碗,用中国驻柬埔寨大使熊波的话说,“堪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共赢的‘友谊之城’”。这个专栏讲述所见所闻,呈现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脉动。新闻贵在求真,为了展示“一带一路”建设的真相,人民日报也是蛮拼的!不仅要有图有真相,还把标准提高一个档次——用全媒体报道。在“一带一路”上行走的,是报社专门派出的四路人马。这里需要敲黑板了,他们不是普通的记者,而是组成全媒体采访组,以融合报道方式,记录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故事和丰硕成果。就拿4月17日来说,该专栏推出报道《“盼望习主席来瓜达尔港看一看”》,就来自赴巴基斯坦的采访组。9天里,采访组经历12次起飞、降落,先后前往伊斯兰堡、卡洛特等多地策划、采访、写稿、拍摄、剪辑。您可以看图文报道,还可以扫二维码,跟着视频去看看瓜达尔港的变化。有了这样的“见证者”,一报在手,多端呈现,“一带一路”的真实脉动不禁令人心动。通过这个专栏说话的人,多是国内外政府、机构、院校的专家学者,对全球发展问题有较多思考,对“一带一路”很有发言权。解读文章,充满思辨色彩。报道的体量很大,多是整版。尤以5月11日和12日推出的“国际人士寄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下篇最为突出:来自巴基斯坦、德国、荷兰、法国、俄罗斯等国的10多位国际人士,表达了他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同,代表了国际舆论对“一带一路”的积极评价。煮酒话媒工作室也特别留意到,在刊登寄语的同时,版面上还配发了人物照片和手写签名。要知道同意刊发签名就很不易,国际人士对《人民日报》的信任由此可见一斑。除了以上专栏,4月16日起陆续推出的系列高端访谈也是亮点。目前已刊发近20篇,被访嘉宾中名人可不少,有中国财政部部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越南国家主席、白俄罗斯总统、法国前总理等。这些耳熟能详的重量级人物,说出的话就有分量。奏响交响乐评论君们发出强音每遇大事,《人民日报》的评论从来不会缺位。“一带一路”全球合作高峰论坛,是一个盛况空前的国际会议,对如此高规格的要闻,评论君们可没闲着。首先是“国纪平”。“国纪平”并非真人,从名字来看,用的是谐音——“国际评论”。主要是围绕重大的国际问题,阐释中国的立场和观点。由于站位高端、评得在理,“国纪平”在舆论场上可称大拿, 5月11日,它再次“现身”于头版,以《奏响共同发展的交响乐》为主题(见下图),从历史维度回望丝路精神传承,从国际视野解读“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和合作共赢的重要理念,增进人们对“一带一路”建设从概念到行动、从倡议到落实的认识和理解。第二是“钟声”。主要是阐释中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主张,发出中国声音。它出现的频率要比“国纪平”多得多,近些年每年“钟声”专栏的文章都会结集出版。一个月以来,“钟声”就“一带一路”话题多次发声。直接围绕“一带一路”4月14日的《期待“一带一路”新航程》、4月19日的《开启“一带一路”建设新篇章》(见下图)、5月5日的《以“未来”视角观察历史潮流》等,文章都不长,但观点都很明确,有启发思考的价值。另有两篇文章虽不直接讲“一带一路”,但有配合意味。一篇是4月21日的《矛盾交织的世界需要稳定器》,古镜今鉴,提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主张;另一篇是4月25日的《贸易保护主义是“增长之敌”》,针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现象,倡导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伙伴精神。还有评论版的系列评论和理论版的文章。5月10日起,评论版推出“唱响一带一路时代和声”系列,结合现实案例,解读“一带一路”的时代意义,起到的是释疑解惑的作用。这段时间,理论版开设了“一带一路论坛”,针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作出解读。认真阅读这些评论理论文章,相信您对“一带一路”的诸多疑问会立马迎刃而解。说了这么多,还远不能把《人民日报》上关于“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预热报道概括周全。《人民日报》这次“刷报”形成了规模和声势,消息、通讯、言论、专访、图片等形式相互配合,要闻、理论、周刊、专版等版面凝聚合力,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加油鼓呼。如今,盛会大幕已经开启,媒体大戏将再上演。一切就绪!We are ready!(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煮酒话媒工作室 王向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