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uH1o china.huanqiu.comarticle2012国产品牌好感度调查/e3pmh1nnq/e3pmtdr7f中国消费者对民族品牌总体印象变好家电服饰最受欢迎 乳制品“不负众望”遭差评海尔好感度遥遥领先 蒙牛招近三成网友反感伊利奇瑞工商银行等让消费者“爱恨交加”环球网实习记者朱海淼、朱晓磊报道,一个品牌,有时候代表着一个时代,背后凝结着种种故事。中国制造“横行天下”,产品琳琅满目,牌子也数不胜数。在诸多本土系品牌中,你最熟悉的是哪一个?在揭晓“2012外资品牌调查”结果后,环球网现又推出了消费者国产品牌态度调查,以了解消费者的喜好,探讨中国品牌之路。此调查依然由环球网主导发起、联合环球舆情调查中心就国产品牌受欢迎程度的问题邀请网友投票。调查于2012年2月17日-20日通过环球网以在线调查方式展开,共回收有效问卷5235份。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网民对国产品牌的整体印象、网友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国产品牌,以及最近一年来网民对其印象变化情况。此外,我们还将此调查结果与外资品牌调查做了对比。总的来看,近一年来,虽然四成多消费者增加了国产品牌的购买量,然而,国产品牌的口碑却明显低于外资品牌。消费者最喜欢的国产品牌集中在家电厨卫和服饰鞋帽等行业,最不受欢迎的行业主要为乳制品、化妆品和食品饮料等。同样,消费者对国产货也表现出了较大的情感分歧,有些评价呈现出两极分化。超四成网友增购国产品牌 民族情结助总体印象提升该调查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受访者对国产品牌的总体印象,以了解消费者最近一年以来的喜好变化。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您对国产品牌的总体印象与前几年相比有怎样的变化”时,四成半(44.7%)受访者表示“变好了”,36.3%的受访者表示“大体没变”,仅14.3%的受访者对国产品牌的印象“变差了”。在“您最近一年对国产品牌的消费有怎样的变化”这个问题中,四成多(43.4%)受访者表示“增加了”;近四成(39.0%)选择“大体没变”;14.0%“减少了”国产品牌的消费;剩余的3.6%则表示“说不清”。与外资品牌调查对比得知,受访者在实际消费中更偏向于国产品牌,在过去的一年里对国产品牌消费量的提升明显高于外资品牌。总体来说,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有所提升。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中国品牌研究中心主任王齐国告诉记者,消费者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产品的价格和品质,普通人不追求奢侈品,他们更多地关注日常生活必需品,首先考虑的是购买承受能力。“中国产品比进口产品有价格优势,而且消费者对本土品牌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所以国产品牌的销量更大。”从事品牌研究工作的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丁家永也表示,老百姓偏爱物美价廉的东西,如家电、服装、日用品等,国产货质量不亚于进口货,价格又有优势,买国产货物有所值。然而专家们也指出,一般看来,在日常消费行业国产品牌占优势,在奢侈品和高端行业,还是外资品牌唱主角。中国制造认同度明显低于进口货 品牌建设待提升虽然四成多受访者增加了国产品牌的消费量,但是关于“其声誉与实际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质量是否相称”的问题,九成多(94.0%)受访者认为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相称现象。具体来看,44.7%的受访者认为“多数相称,少数不相称”,认为“少数相称,多数不相称”的受访者同样也有四成多(43.0%),还有6.3%的受访者认为“都不相称”。与外资品牌的调查结果相比,在声誉方面,受访网友对国产品牌的评价更低。此外,同样对比两次调查结果,网友对国产品牌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优质性认同度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认为外资品牌“很好,是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代名词”的受访者比例明显多于国产品牌,高出20多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认同度低于外资品牌,这方面难与洋品牌抗衡,品牌建设和口碑还有待加强。那么消费者的这些评价和感受是基于哪些来源呢?调查显示,受访者对国产品牌总体印象主要来自“自己或家人消费的感受”,近七成(69.9%)受访者属于此类;“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的新闻报道”是第二大渠道。而消费者对外资品牌的印象主要依据媒体报道。记者采访的专家也指出,国产品牌因为多以大众需求品为主,使用率高,这些主要依靠口碑,身边人的推荐起到较大作用。家电厨卫和服饰鞋帽受青睐 国产货在日常消费行业占主角在该调查的第二部分,我们将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喜好程度具体到了15个大行业中。根据受访者的选择,首先总结出了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和最不受欢迎的行业及品牌,同时也为每个行业制作出“好评榜”与“差评榜”。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最喜欢的国产品牌在“家电、厨卫”和“服饰、鞋帽”两大行业最为集中,选择这两项的受访者比例分别为44.0%、40.4%。对于国产家电、厨卫产品成为消费者最喜欢的行业,奥维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喻亮星对此表示,这个调查结果比较符合现实。“家电行业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如家电下乡补贴,市场成长非常快,加之国产品牌自身也在不断努力,虽然跟有的国外品牌相比技术还存在些差距,但是差距在逐渐缩小,消费者越来越认同国产货。”值得注意的是,受访者最喜欢的国产品牌和外资品牌在行业分布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数码电子产品”和“汽车”是最受欢迎的外资品牌行业,而在国产品牌调查中,数码电子产品为第三大受欢迎的行业。相比较而言,汽车行业在环球网这两次调查中存在的差异更明显,国产品牌无缘15大行业“前十强”。在外资品牌汽车排行榜中,最受欢迎的前四名,消费者提及率均在10%以上,而受访者最喜欢的国产汽车品牌前四名的好感度提及率只在2%-4%之间。对于这些情况,丁家永告诉记者:“总的来看,很多国产高科技产品还只停留在‘模仿’和‘山寨’层次,像汽车行业,发动机、控制系统及设计等关键技术基本都为西方所控制。也可以看出,我们的工业化道路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不可否认,某些高端行业内,洋品牌的质量相对于国产品牌,更有优势,这也是消费者的选择差异所在。乳制品化妆品食品饮料遭差评 质量问题送其上榜相对而言,受访者最不喜欢的国产品牌主要集中在“乳制品”行业,提及率为47.1%,远远高于其他行业;“护肤品、化妆品、香水”和“食品饮料”行业也招致了较多反感,这两个行业的提及率分别为28.3%和28.1%(此类题为多选,各选项之和大于100%)。通过对比发现,受访者最不喜欢的品牌所属行业,在国产品牌和外资品牌分布上差异性相对较小,两者的不同在于,国产品牌占首位的是“乳制品”,外资品牌占首位的则是“快餐连锁”。相同的是,受访者最不喜欢的国产品牌和外资品牌行业榜中,“护肤品、化妆品、香水”、“食品饮料”和“金融、保险”三大行业均处在第二、第三和第四的位置。环球舆情中心研究人员认为,近年来频繁发生的乳制品质量问题,使受访者对各大国产乳制品品牌的反感度明显高于喜爱度。例如,2011年被曝光的蒙牛牛奶中含强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的消息无疑使其在差评榜中获得了29.31%的提及率,远远高于其他品牌。食品饮料行业上榜的理由也多因产品质量问题所致,例如,2011年的双汇“瘦肉精事件”和思念水饺“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事件”都在消费者中产生了不良影响。王齐国表示,产品质量问题频发,消费者对乳制品和食品行业存有疑虑和恐惧,这两个行业不受欢迎程度有所增加。丁家永对此指出,我国农产品标准低、监管力度不大,导致消费者对包括乳制品在内的农产品产生质疑,产品本身及流通环节还存在较多问题。“现在人们对食品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停留在吃得饱的层次,还要吃得好。”海尔美的联想获好评 民族品牌喜爱度高达近三成一个品牌的成长往往需要长期的积淀,消费者的评价也是对这个过程的印证。在5000多名网友进行投票之后,我们根据所有品牌消费者提及率的高低,制作了最受欢迎和最不受欢迎品牌榜单,选出了前十名。在中国消费者最喜欢的国产品牌排行榜中,家电、厨卫行业中的海尔夺冠,喜爱度高达28.8%,美的和联想分别以22.77%和20.39%的提及率位列第二和第三。排在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国产品牌第四到第十位的依次为:格力(16.76%)、顺丰(15.81%)、李宁(15.08%)、苏宁电器(13.18%)、申通(10.38%)、国美电器(10.31%)和伊利(9.87%)。跟外资品牌相比,国内最受欢迎的品牌得到的支持率更高。例如,海尔获得的消费者喜爱度提及率高达28.8%,成为最受欢迎的国产品牌,而且这一比例高于外资品牌中最受欢迎的苹果(21.24%)的提及率。通过观察榜单,我们还发现,在好评榜前十名中,家电厨卫、快递行业和连锁超市、大卖场所占名额最多。此外,尤其值得一提的还有,得益于市场需求的增长,快递行业表现出“异军突起”的态势,发展迅猛。具体体现为,顺丰和申通的消费者提及率都在一成以上,而且,从调查数据来看,受访者对各快递品牌的好感度高于反感度,该行业总体比较受欢迎。蒙牛伊利双汇最不受欢迎 差评前十名金融保险业占三成相对而言,最不受中国消费者欢迎的国产品牌前十名中,蒙牛以29.31%的提及率“荣登榜首”,伊利(16.92%)、双汇(10.15%)随其后,分获差评榜“亚军”和“季军”。光明(9.11%)、中国工商银行(8.37%)、三元(6.87%)、中国人寿(6.39%)、比亚迪(5.94%)、丁家宜(5.89%)和中国建设银行(5.8%)分列受访者最不喜欢的品牌第四位到第十位。跟外资品牌相比,在最不受欢迎的榜单中,国产品牌招致的反感也更多一些。蒙牛以29.31%的提及率“夺冠”,远远高于外资品牌中最不受欢迎的肯德基17.06%的提及率,而且,这个比例在环球网2012年所做的外资和国产品牌态度两个调查中是最高的。总的来看,乳制品在差评前十位中占据了四个名额,金融保险行业有三个品牌上榜,这两个行业整体表现欠佳。乳制品获得差评是“众望所归”,金融保险行业的口碑之差也是网友“集中思想的体现”。而且,对于上榜的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寿和中国建设银行,不喜欢这三大品牌的受访者比例明显高于喜欢的比例,该行业招致的反感较多。消费者情感分歧大 对大宝比亚迪工商银行等评价两极分化相对于外资品牌,国产品牌凝聚着较多民族情结,但是消费者对国产品牌同样表现出爱恨交加、欲罢不能的态度,某个品牌往往均在行业好评榜和差评榜中位居前列,出现两极分化。消费者的情感分歧在此调查所涉及的15个大行业中,比比皆是。例如,在国产快餐连锁品牌中,永和豆浆是受访者的最爱,同时招致的反感也最多;受访者最喜欢的国产乳制品品牌前四名与最不喜欢的品牌一致,伊利、蒙牛、光明和三元都在好评榜与差评榜中;海尔和美的位列受访者最喜欢的国产家电、厨卫品牌前两名中,但同时它们也在此行业差评榜前四位中,虽然提及率都很小,均不足2%……这种情况不在少数。对于这种现象,喻亮星表示,那些不受欢迎的品牌,也不一定就代表质量不好或者销量不好,有时候一个产品的销量越大,可能暴露的问题也多。“这种爱恨交加的现象,有时候可能也说明这种产品比较受消费者关注。”不过,虽然同登好评榜与差评榜,相比而言,这些品牌受欢迎的程度却不一样,有些是喜欢该品牌的受访者比例高于不喜欢的比例。在国产快餐连锁品牌中,永和豆浆均在好评榜与差评榜中位于榜首,但是该品牌的受欢迎程度(8.47%)远高于招致的反感度(3.39%);大宝在受访者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国产护肤品、化妆品、香水品牌榜中均排名前四,但是喜欢该品牌的受访者比例(4.54%)比不喜欢的比例(3.85%)高。……当然,还有一些品牌,不受欢迎的程度更大一些。飞亚达同时位居行业好评榜和差评榜前三名,相对来说,不喜欢飞亚达的受访者比例(1.68%)比喜欢的比例(0.83%)更高;比亚迪和奇瑞获得了较高的受访者喜爱度,但在差评榜中也居前两名,且不喜欢这两大品牌的受访者比例明显高于喜欢的比例;中国工商银行获得的消费者喜爱度为5.49%,反感度却为8.37%。……综合来看,中国家电、服装和日用品等行业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发展较快,也受到更多的欢迎,品牌知名度也较高。王齐国也表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国际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追求品质已成了中国企业的共识,一些国产品牌的品质在不断变好。不过,他还强调,中国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这方面提升的空间还很大。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高端市场,如钟表首饰、箱包皮具等等,“中国制造”一直缺席,与外资品牌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国产品牌自身建设步伐尚需迈进。附:调查方法及样本说明本次调查使用了专业的互联网在线调查方法,遵循自愿参与的原则,保证了调查过程的科学性、真实性和有效性。首先通过严密的逻辑跳答程序设置,引导受访者填答问卷,而且每个IP地址只能提交一次问卷。此外,还通过“不可后退”填答设置,防止网友填写虚假信息,并且采用了匿名调查的方式消除受访者顾虑。为了提高样本的代表性,调查结果中仅保留了15岁以上受访者填答的有效问卷,并根据最新的中国网民数据,综合年龄结构和性别比对最终数据进行了二维加权分析。男性占此次受访者的55.8%,女性占44.2%。20岁到29岁的受访者约占50%,30到39岁的约占25%,40到49岁之间的约占17%。此外,拥有本科学历的受访者近半,大专学历的约占四分之一。而受访者的收入情况,主要集中1500元-10000元之间,3001-5000元之间所占的比例最大,为31%,1500-3000的占24%,5001-10000元之间的占20.3%。1332462136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张晓芳环球网133246213600011["9CaKrnJk00l","9CaKrnJk29c","9CaKrnJk4Kn","9CaKrnJk5XZ","9CaKrnJka3I","9CaKrnJkbcm","9CaKrnJkebd","9CaKrnJkfmw","9CaKrnJlrpk","9CaKrnJkjM4"]{"email":"zhangxiaofang@huanqiu.com","name":"张晓芳"}
中国消费者对民族品牌总体印象变好家电服饰最受欢迎 乳制品“不负众望”遭差评海尔好感度遥遥领先 蒙牛招近三成网友反感伊利奇瑞工商银行等让消费者“爱恨交加”环球网实习记者朱海淼、朱晓磊报道,一个品牌,有时候代表着一个时代,背后凝结着种种故事。中国制造“横行天下”,产品琳琅满目,牌子也数不胜数。在诸多本土系品牌中,你最熟悉的是哪一个?在揭晓“2012外资品牌调查”结果后,环球网现又推出了消费者国产品牌态度调查,以了解消费者的喜好,探讨中国品牌之路。此调查依然由环球网主导发起、联合环球舆情调查中心就国产品牌受欢迎程度的问题邀请网友投票。调查于2012年2月17日-20日通过环球网以在线调查方式展开,共回收有效问卷5235份。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网民对国产品牌的整体印象、网友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国产品牌,以及最近一年来网民对其印象变化情况。此外,我们还将此调查结果与外资品牌调查做了对比。总的来看,近一年来,虽然四成多消费者增加了国产品牌的购买量,然而,国产品牌的口碑却明显低于外资品牌。消费者最喜欢的国产品牌集中在家电厨卫和服饰鞋帽等行业,最不受欢迎的行业主要为乳制品、化妆品和食品饮料等。同样,消费者对国产货也表现出了较大的情感分歧,有些评价呈现出两极分化。超四成网友增购国产品牌 民族情结助总体印象提升该调查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受访者对国产品牌的总体印象,以了解消费者最近一年以来的喜好变化。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您对国产品牌的总体印象与前几年相比有怎样的变化”时,四成半(44.7%)受访者表示“变好了”,36.3%的受访者表示“大体没变”,仅14.3%的受访者对国产品牌的印象“变差了”。在“您最近一年对国产品牌的消费有怎样的变化”这个问题中,四成多(43.4%)受访者表示“增加了”;近四成(39.0%)选择“大体没变”;14.0%“减少了”国产品牌的消费;剩余的3.6%则表示“说不清”。与外资品牌调查对比得知,受访者在实际消费中更偏向于国产品牌,在过去的一年里对国产品牌消费量的提升明显高于外资品牌。总体来说,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有所提升。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中国品牌研究中心主任王齐国告诉记者,消费者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产品的价格和品质,普通人不追求奢侈品,他们更多地关注日常生活必需品,首先考虑的是购买承受能力。“中国产品比进口产品有价格优势,而且消费者对本土品牌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所以国产品牌的销量更大。”从事品牌研究工作的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丁家永也表示,老百姓偏爱物美价廉的东西,如家电、服装、日用品等,国产货质量不亚于进口货,价格又有优势,买国产货物有所值。然而专家们也指出,一般看来,在日常消费行业国产品牌占优势,在奢侈品和高端行业,还是外资品牌唱主角。中国制造认同度明显低于进口货 品牌建设待提升虽然四成多受访者增加了国产品牌的消费量,但是关于“其声誉与实际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质量是否相称”的问题,九成多(94.0%)受访者认为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相称现象。具体来看,44.7%的受访者认为“多数相称,少数不相称”,认为“少数相称,多数不相称”的受访者同样也有四成多(43.0%),还有6.3%的受访者认为“都不相称”。与外资品牌的调查结果相比,在声誉方面,受访网友对国产品牌的评价更低。此外,同样对比两次调查结果,网友对国产品牌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优质性认同度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认为外资品牌“很好,是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代名词”的受访者比例明显多于国产品牌,高出20多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认同度低于外资品牌,这方面难与洋品牌抗衡,品牌建设和口碑还有待加强。那么消费者的这些评价和感受是基于哪些来源呢?调查显示,受访者对国产品牌总体印象主要来自“自己或家人消费的感受”,近七成(69.9%)受访者属于此类;“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的新闻报道”是第二大渠道。而消费者对外资品牌的印象主要依据媒体报道。记者采访的专家也指出,国产品牌因为多以大众需求品为主,使用率高,这些主要依靠口碑,身边人的推荐起到较大作用。家电厨卫和服饰鞋帽受青睐 国产货在日常消费行业占主角在该调查的第二部分,我们将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喜好程度具体到了15个大行业中。根据受访者的选择,首先总结出了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和最不受欢迎的行业及品牌,同时也为每个行业制作出“好评榜”与“差评榜”。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最喜欢的国产品牌在“家电、厨卫”和“服饰、鞋帽”两大行业最为集中,选择这两项的受访者比例分别为44.0%、40.4%。对于国产家电、厨卫产品成为消费者最喜欢的行业,奥维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喻亮星对此表示,这个调查结果比较符合现实。“家电行业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如家电下乡补贴,市场成长非常快,加之国产品牌自身也在不断努力,虽然跟有的国外品牌相比技术还存在些差距,但是差距在逐渐缩小,消费者越来越认同国产货。”值得注意的是,受访者最喜欢的国产品牌和外资品牌在行业分布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数码电子产品”和“汽车”是最受欢迎的外资品牌行业,而在国产品牌调查中,数码电子产品为第三大受欢迎的行业。相比较而言,汽车行业在环球网这两次调查中存在的差异更明显,国产品牌无缘15大行业“前十强”。在外资品牌汽车排行榜中,最受欢迎的前四名,消费者提及率均在10%以上,而受访者最喜欢的国产汽车品牌前四名的好感度提及率只在2%-4%之间。对于这些情况,丁家永告诉记者:“总的来看,很多国产高科技产品还只停留在‘模仿’和‘山寨’层次,像汽车行业,发动机、控制系统及设计等关键技术基本都为西方所控制。也可以看出,我们的工业化道路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不可否认,某些高端行业内,洋品牌的质量相对于国产品牌,更有优势,这也是消费者的选择差异所在。乳制品化妆品食品饮料遭差评 质量问题送其上榜相对而言,受访者最不喜欢的国产品牌主要集中在“乳制品”行业,提及率为47.1%,远远高于其他行业;“护肤品、化妆品、香水”和“食品饮料”行业也招致了较多反感,这两个行业的提及率分别为28.3%和28.1%(此类题为多选,各选项之和大于100%)。通过对比发现,受访者最不喜欢的品牌所属行业,在国产品牌和外资品牌分布上差异性相对较小,两者的不同在于,国产品牌占首位的是“乳制品”,外资品牌占首位的则是“快餐连锁”。相同的是,受访者最不喜欢的国产品牌和外资品牌行业榜中,“护肤品、化妆品、香水”、“食品饮料”和“金融、保险”三大行业均处在第二、第三和第四的位置。环球舆情中心研究人员认为,近年来频繁发生的乳制品质量问题,使受访者对各大国产乳制品品牌的反感度明显高于喜爱度。例如,2011年被曝光的蒙牛牛奶中含强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的消息无疑使其在差评榜中获得了29.31%的提及率,远远高于其他品牌。食品饮料行业上榜的理由也多因产品质量问题所致,例如,2011年的双汇“瘦肉精事件”和思念水饺“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事件”都在消费者中产生了不良影响。王齐国表示,产品质量问题频发,消费者对乳制品和食品行业存有疑虑和恐惧,这两个行业不受欢迎程度有所增加。丁家永对此指出,我国农产品标准低、监管力度不大,导致消费者对包括乳制品在内的农产品产生质疑,产品本身及流通环节还存在较多问题。“现在人们对食品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停留在吃得饱的层次,还要吃得好。”海尔美的联想获好评 民族品牌喜爱度高达近三成一个品牌的成长往往需要长期的积淀,消费者的评价也是对这个过程的印证。在5000多名网友进行投票之后,我们根据所有品牌消费者提及率的高低,制作了最受欢迎和最不受欢迎品牌榜单,选出了前十名。在中国消费者最喜欢的国产品牌排行榜中,家电、厨卫行业中的海尔夺冠,喜爱度高达28.8%,美的和联想分别以22.77%和20.39%的提及率位列第二和第三。排在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国产品牌第四到第十位的依次为:格力(16.76%)、顺丰(15.81%)、李宁(15.08%)、苏宁电器(13.18%)、申通(10.38%)、国美电器(10.31%)和伊利(9.87%)。跟外资品牌相比,国内最受欢迎的品牌得到的支持率更高。例如,海尔获得的消费者喜爱度提及率高达28.8%,成为最受欢迎的国产品牌,而且这一比例高于外资品牌中最受欢迎的苹果(21.24%)的提及率。通过观察榜单,我们还发现,在好评榜前十名中,家电厨卫、快递行业和连锁超市、大卖场所占名额最多。此外,尤其值得一提的还有,得益于市场需求的增长,快递行业表现出“异军突起”的态势,发展迅猛。具体体现为,顺丰和申通的消费者提及率都在一成以上,而且,从调查数据来看,受访者对各快递品牌的好感度高于反感度,该行业总体比较受欢迎。蒙牛伊利双汇最不受欢迎 差评前十名金融保险业占三成相对而言,最不受中国消费者欢迎的国产品牌前十名中,蒙牛以29.31%的提及率“荣登榜首”,伊利(16.92%)、双汇(10.15%)随其后,分获差评榜“亚军”和“季军”。光明(9.11%)、中国工商银行(8.37%)、三元(6.87%)、中国人寿(6.39%)、比亚迪(5.94%)、丁家宜(5.89%)和中国建设银行(5.8%)分列受访者最不喜欢的品牌第四位到第十位。跟外资品牌相比,在最不受欢迎的榜单中,国产品牌招致的反感也更多一些。蒙牛以29.31%的提及率“夺冠”,远远高于外资品牌中最不受欢迎的肯德基17.06%的提及率,而且,这个比例在环球网2012年所做的外资和国产品牌态度两个调查中是最高的。总的来看,乳制品在差评前十位中占据了四个名额,金融保险行业有三个品牌上榜,这两个行业整体表现欠佳。乳制品获得差评是“众望所归”,金融保险行业的口碑之差也是网友“集中思想的体现”。而且,对于上榜的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寿和中国建设银行,不喜欢这三大品牌的受访者比例明显高于喜欢的比例,该行业招致的反感较多。消费者情感分歧大 对大宝比亚迪工商银行等评价两极分化相对于外资品牌,国产品牌凝聚着较多民族情结,但是消费者对国产品牌同样表现出爱恨交加、欲罢不能的态度,某个品牌往往均在行业好评榜和差评榜中位居前列,出现两极分化。消费者的情感分歧在此调查所涉及的15个大行业中,比比皆是。例如,在国产快餐连锁品牌中,永和豆浆是受访者的最爱,同时招致的反感也最多;受访者最喜欢的国产乳制品品牌前四名与最不喜欢的品牌一致,伊利、蒙牛、光明和三元都在好评榜与差评榜中;海尔和美的位列受访者最喜欢的国产家电、厨卫品牌前两名中,但同时它们也在此行业差评榜前四位中,虽然提及率都很小,均不足2%……这种情况不在少数。对于这种现象,喻亮星表示,那些不受欢迎的品牌,也不一定就代表质量不好或者销量不好,有时候一个产品的销量越大,可能暴露的问题也多。“这种爱恨交加的现象,有时候可能也说明这种产品比较受消费者关注。”不过,虽然同登好评榜与差评榜,相比而言,这些品牌受欢迎的程度却不一样,有些是喜欢该品牌的受访者比例高于不喜欢的比例。在国产快餐连锁品牌中,永和豆浆均在好评榜与差评榜中位于榜首,但是该品牌的受欢迎程度(8.47%)远高于招致的反感度(3.39%);大宝在受访者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国产护肤品、化妆品、香水品牌榜中均排名前四,但是喜欢该品牌的受访者比例(4.54%)比不喜欢的比例(3.85%)高。……当然,还有一些品牌,不受欢迎的程度更大一些。飞亚达同时位居行业好评榜和差评榜前三名,相对来说,不喜欢飞亚达的受访者比例(1.68%)比喜欢的比例(0.83%)更高;比亚迪和奇瑞获得了较高的受访者喜爱度,但在差评榜中也居前两名,且不喜欢这两大品牌的受访者比例明显高于喜欢的比例;中国工商银行获得的消费者喜爱度为5.49%,反感度却为8.37%。……综合来看,中国家电、服装和日用品等行业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发展较快,也受到更多的欢迎,品牌知名度也较高。王齐国也表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国际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追求品质已成了中国企业的共识,一些国产品牌的品质在不断变好。不过,他还强调,中国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这方面提升的空间还很大。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高端市场,如钟表首饰、箱包皮具等等,“中国制造”一直缺席,与外资品牌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国产品牌自身建设步伐尚需迈进。附:调查方法及样本说明本次调查使用了专业的互联网在线调查方法,遵循自愿参与的原则,保证了调查过程的科学性、真实性和有效性。首先通过严密的逻辑跳答程序设置,引导受访者填答问卷,而且每个IP地址只能提交一次问卷。此外,还通过“不可后退”填答设置,防止网友填写虚假信息,并且采用了匿名调查的方式消除受访者顾虑。为了提高样本的代表性,调查结果中仅保留了15岁以上受访者填答的有效问卷,并根据最新的中国网民数据,综合年龄结构和性别比对最终数据进行了二维加权分析。男性占此次受访者的55.8%,女性占44.2%。20岁到29岁的受访者约占50%,30到39岁的约占25%,40到49岁之间的约占17%。此外,拥有本科学历的受访者近半,大专学历的约占四分之一。而受访者的收入情况,主要集中1500元-10000元之间,3001-5000元之间所占的比例最大,为31%,1500-3000的占24%,5001-10000元之间的占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