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swVW作者:张晓芳china.huanqiu.comarticle美国一直拒绝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计划/e3pmh1nnq/e3pmtdr7f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国际空间站的所有建设工作已经进入尾声,这个以美国、俄罗斯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洲空间局等6个太空机构共16个国家参与研制的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载人空间站已经成为太空探索国际合作的典范。而此时,中国的空间站建设计划才刚刚起步。将来我国的空间站建成以后,无论是在规模还是技术上都不会超过国际空间站,参与国际合作,不仅可以获得更为先进的太空探索技术,还可以降低太空探索的成本。那么,为什么中国不能加入到国际空间站的合作中去呢?“其实,我们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努力,但是中国却一直没有拿到进入国际空间站的门票。”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问题研究人员俞盈帆告诉记者。 早在2000年底,当时的中国科技部长朱丽兰就表示,中国将在第十个五年计划中增加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目标之一就是参加国际空间站计划。“国际空间站虽然由美国和俄罗斯共同主导,但是绝对控制权依旧掌握在美国的手里。目前中国是继美国、俄罗斯之外的世界第三大航天大国,美国对中国航天技术的崛起一直深感忧虑并怀有戒心。为了防止航天技术的扩散,保持美国在太空探索领域中的优势,美国一直拒绝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计划。”俞盈帆说。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告诉记者,并不仅仅是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合作的难度比较大,实际上,中国航天科技的整个发展历程一直都受到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和遏制。近些年来,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了一些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想要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合作,就必须要用自己的实力来证明,掌握一些关键技术和人才。没有实力,一些合作项目就根本参与不进去。“就像美国和俄罗斯,曾经是‘死对头’,现在却走到一起。”上个世纪90年代初前苏联解体以后,因为科研经费的缺乏,俄罗斯的空间站建设陷入困境。但是俄罗斯拥有一流的技术和大量科研人员,为了防止这些技术和人员流落到他国,美国需要俄罗斯把这些技术和人才聚合在一起。另外,在美苏太空争霸的过程中,美国的航天工程仅仅保留了航天飞机项目。要继续进行大量的太空探索,美国也迫切需要俄罗斯的合作。也就是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美国和俄罗斯这两个航天大国走到了一起。至于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洲空间局国家之所以能够加入到国际空间站的合作中去,除了政治制度方面的因素以外,这些国家在太空领域并不是美国的强力竞争者,到目前为止它们还没有独立实施载人航天的能力。而这些国家参与到国际空间站的合作可以大大减轻美国的经济负担。目前,国际空间站的建设费用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其每年的运营费用也超过了900亿美元。如果都由美国来承担这些费用,其就会面临比较大的经济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就要谋求众多的、并且和它没有太空利益冲突的国家参与到国际空间站的合作之中。”2003年,“神舟五号”成功返回后,曾经参与“阿波罗”登月的美国航天界元老奥尔德林呼吁,“美国宇航局应考虑在国际空间站上为中国‘飞人’铺开‘欢迎的地毯’。”俄罗斯航天专家当时也表示,有意邀请中国参加国际空间站的建设,但是,出于种种考虑,美国政府没有允许中国加入到国际空间站的建设计划之中。直到2007年10月,中国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依旧表示,中国期望与美国开展在航天领域的合作,成为国际空间站计划第17位合作伙伴。但是此后还是没有得到美国官方的正式回应。“由于中国无法参与到国际空间站的合作中去,只好独立自主地进行空间站计划。”不过俞盈帆认为,中国自己进行空间站计划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很多人认为中国如果加入国际空间站,建设空间站的费用就可以大幅降低,事实上并非如此。目前,除了美国和俄罗斯以外,其他参与国每年缴纳的“入门费”至少都在1亿美元以上。虽然现在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测控网,但是参与国际合作就必须分担国际空间站所用测控网的费用。这对已经具有载人航天能力的中国而言,并不合算。此外,国际空间站的寿命只有15~20年,该项目完成后它们还能否合作是一个未知数。美国在奥巴马政府上台以后,其在太空探索领域的预算和计划已经全面收缩和改变,为了集中精力探测火星,奥巴马已经放弃了重返月球计划。目前美国的航天飞机退役已经进入倒计时,以后,美国人到达国际空间站的唯一途径就是购买俄罗斯“联盟号”飞船的船票。俄罗斯也借此机会不断给船票涨价,前些年,每个座位为2000多万美元,但是目前已经涨到5000多万美元,如果中国参与,自然也要受到俄罗斯国际空间站船票涨价的待遇。近些年来,国际空间站的建设也受到很多的批评。有很多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持反对观点的人认为国际空间站计划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并且抑制了其他更有意义的计划。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列举,花费在国际空间站计划上的上千亿美元和近乎一代人的时间,如果将这些成本用于应用领域的研究,也许对人类更有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还有没有必要搞空间站也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俞盈帆表示,中国搞空间站是很有必要的,虽然短时间内很难看到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但是其在科学方面的价值绝对不可忽视。比如在对地观测方面,空间站比遥感卫星条件更优越。当地球上发生地震、海啸或火山喷发等事件时,在站上的航天员可以及时调整遥感器的各种参数,以获得最佳观测效果;当遥感器等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又可随时维修到正常工作状态。用它对地球大气质量进行监测,可长期预报气候变化,而且陆地资源开发,海洋资源利用等方面也都会从中受益。北京天文馆高级工程师寇文告诉记者,由于受到地球大气层的影响,目前在地球上能够接收到来自宇宙的信息只有可见光和部分无线电波,而大量的电磁波已经被大气层过滤掉了,这使研究和探索宇宙受到很大的限制,而如果在空间站上进行相关的天文研究,就可以排除这些限制。中国的空间站将来建成以后,就可以在空间站上建立专门的天文观测设施,这些都可以进一步推动中国天文学的发展。与其他航天器相比,空间站因为有人参与观测,再加上空间站在太空的活动位置和多方向性,以及机动的观察测定方法,因而可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通过空间站,天文学家不仅能获得宇宙射线,亚原子粒子等重要信息,了解宇宙奥秘,而且还能对影响地球环境的天文事件,如太阳耀斑、暗条爆发等做出快速反应,及时保护地球,保护在太空飞行的航天器及其成员。空间站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可以大力推动空间生物学的发展,其研究成果可直接促进航天医学的发展,例如,通过多种参数来判断重力对航天员身体的影响,可提高对人的大脑、神经、骨骼、及肌肉等方面的研究水平。从遥远的将来来看,空间站的建成和应用,也是向着建造太空工厂、太空发电站,进行太空旅游,建立永久性居住区(太空城堡),向太空其他星球移民等载人航天的远期目标接近了一步。“另外,中国作为美国、俄罗斯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航天大国,也有必要抢占这一高地。”庞之浩表示,在人类的历史上,很多重要的科学研究都是在很多年以后才显示出它巨大的价值,短时间内谁也无法做出准确的评估。但是如果现在有这个条件而不去做,将来就会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中陷入被动状态。针对中国目前难以加入国际空间站合作的现实,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李少军告诉记者,国际空间站的合作不是一般的民用领域,它涉及到很多敏感的高新技术,因此存在政治和军事利益冲突的国家,其合作往往难度比较大。另外,其他载人航天项目和探月、探测火星等宇宙探索领域的合作也是如此。“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现在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希望得到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技术,但是又不把自己的技术给别人。”李少军说,目前国际上存在一些科技方面的合作,其范围都是有限的。不过,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将来高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会变得越来越广泛。在宇宙探索这个领域,只要有条件和机会,中国还是要尽量参与各种合作,这也有助于中国的宇航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中国宇航学会这些年来一直在谋求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我们已经举办了两次大型国际合作论坛,以后我们还会推动中国在宇航事业中参与更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杨俊华说。责任编辑:张晓芳1316923380000责编:佚名《北京科技报》131692338000011[]{"email":"anonymous@huanqiu.com","name":"佚名"}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国际空间站的所有建设工作已经进入尾声,这个以美国、俄罗斯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洲空间局等6个太空机构共16个国家参与研制的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载人空间站已经成为太空探索国际合作的典范。而此时,中国的空间站建设计划才刚刚起步。将来我国的空间站建成以后,无论是在规模还是技术上都不会超过国际空间站,参与国际合作,不仅可以获得更为先进的太空探索技术,还可以降低太空探索的成本。那么,为什么中国不能加入到国际空间站的合作中去呢?“其实,我们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努力,但是中国却一直没有拿到进入国际空间站的门票。”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问题研究人员俞盈帆告诉记者。 早在2000年底,当时的中国科技部长朱丽兰就表示,中国将在第十个五年计划中增加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目标之一就是参加国际空间站计划。“国际空间站虽然由美国和俄罗斯共同主导,但是绝对控制权依旧掌握在美国的手里。目前中国是继美国、俄罗斯之外的世界第三大航天大国,美国对中国航天技术的崛起一直深感忧虑并怀有戒心。为了防止航天技术的扩散,保持美国在太空探索领域中的优势,美国一直拒绝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计划。”俞盈帆说。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告诉记者,并不仅仅是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合作的难度比较大,实际上,中国航天科技的整个发展历程一直都受到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和遏制。近些年来,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了一些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想要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合作,就必须要用自己的实力来证明,掌握一些关键技术和人才。没有实力,一些合作项目就根本参与不进去。“就像美国和俄罗斯,曾经是‘死对头’,现在却走到一起。”上个世纪90年代初前苏联解体以后,因为科研经费的缺乏,俄罗斯的空间站建设陷入困境。但是俄罗斯拥有一流的技术和大量科研人员,为了防止这些技术和人员流落到他国,美国需要俄罗斯把这些技术和人才聚合在一起。另外,在美苏太空争霸的过程中,美国的航天工程仅仅保留了航天飞机项目。要继续进行大量的太空探索,美国也迫切需要俄罗斯的合作。也就是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美国和俄罗斯这两个航天大国走到了一起。至于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洲空间局国家之所以能够加入到国际空间站的合作中去,除了政治制度方面的因素以外,这些国家在太空领域并不是美国的强力竞争者,到目前为止它们还没有独立实施载人航天的能力。而这些国家参与到国际空间站的合作可以大大减轻美国的经济负担。目前,国际空间站的建设费用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其每年的运营费用也超过了900亿美元。如果都由美国来承担这些费用,其就会面临比较大的经济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就要谋求众多的、并且和它没有太空利益冲突的国家参与到国际空间站的合作之中。”2003年,“神舟五号”成功返回后,曾经参与“阿波罗”登月的美国航天界元老奥尔德林呼吁,“美国宇航局应考虑在国际空间站上为中国‘飞人’铺开‘欢迎的地毯’。”俄罗斯航天专家当时也表示,有意邀请中国参加国际空间站的建设,但是,出于种种考虑,美国政府没有允许中国加入到国际空间站的建设计划之中。直到2007年10月,中国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依旧表示,中国期望与美国开展在航天领域的合作,成为国际空间站计划第17位合作伙伴。但是此后还是没有得到美国官方的正式回应。“由于中国无法参与到国际空间站的合作中去,只好独立自主地进行空间站计划。”不过俞盈帆认为,中国自己进行空间站计划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很多人认为中国如果加入国际空间站,建设空间站的费用就可以大幅降低,事实上并非如此。目前,除了美国和俄罗斯以外,其他参与国每年缴纳的“入门费”至少都在1亿美元以上。虽然现在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测控网,但是参与国际合作就必须分担国际空间站所用测控网的费用。这对已经具有载人航天能力的中国而言,并不合算。此外,国际空间站的寿命只有15~20年,该项目完成后它们还能否合作是一个未知数。美国在奥巴马政府上台以后,其在太空探索领域的预算和计划已经全面收缩和改变,为了集中精力探测火星,奥巴马已经放弃了重返月球计划。目前美国的航天飞机退役已经进入倒计时,以后,美国人到达国际空间站的唯一途径就是购买俄罗斯“联盟号”飞船的船票。俄罗斯也借此机会不断给船票涨价,前些年,每个座位为2000多万美元,但是目前已经涨到5000多万美元,如果中国参与,自然也要受到俄罗斯国际空间站船票涨价的待遇。近些年来,国际空间站的建设也受到很多的批评。有很多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持反对观点的人认为国际空间站计划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并且抑制了其他更有意义的计划。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列举,花费在国际空间站计划上的上千亿美元和近乎一代人的时间,如果将这些成本用于应用领域的研究,也许对人类更有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还有没有必要搞空间站也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俞盈帆表示,中国搞空间站是很有必要的,虽然短时间内很难看到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但是其在科学方面的价值绝对不可忽视。比如在对地观测方面,空间站比遥感卫星条件更优越。当地球上发生地震、海啸或火山喷发等事件时,在站上的航天员可以及时调整遥感器的各种参数,以获得最佳观测效果;当遥感器等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又可随时维修到正常工作状态。用它对地球大气质量进行监测,可长期预报气候变化,而且陆地资源开发,海洋资源利用等方面也都会从中受益。北京天文馆高级工程师寇文告诉记者,由于受到地球大气层的影响,目前在地球上能够接收到来自宇宙的信息只有可见光和部分无线电波,而大量的电磁波已经被大气层过滤掉了,这使研究和探索宇宙受到很大的限制,而如果在空间站上进行相关的天文研究,就可以排除这些限制。中国的空间站将来建成以后,就可以在空间站上建立专门的天文观测设施,这些都可以进一步推动中国天文学的发展。与其他航天器相比,空间站因为有人参与观测,再加上空间站在太空的活动位置和多方向性,以及机动的观察测定方法,因而可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通过空间站,天文学家不仅能获得宇宙射线,亚原子粒子等重要信息,了解宇宙奥秘,而且还能对影响地球环境的天文事件,如太阳耀斑、暗条爆发等做出快速反应,及时保护地球,保护在太空飞行的航天器及其成员。空间站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可以大力推动空间生物学的发展,其研究成果可直接促进航天医学的发展,例如,通过多种参数来判断重力对航天员身体的影响,可提高对人的大脑、神经、骨骼、及肌肉等方面的研究水平。从遥远的将来来看,空间站的建成和应用,也是向着建造太空工厂、太空发电站,进行太空旅游,建立永久性居住区(太空城堡),向太空其他星球移民等载人航天的远期目标接近了一步。“另外,中国作为美国、俄罗斯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航天大国,也有必要抢占这一高地。”庞之浩表示,在人类的历史上,很多重要的科学研究都是在很多年以后才显示出它巨大的价值,短时间内谁也无法做出准确的评估。但是如果现在有这个条件而不去做,将来就会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中陷入被动状态。针对中国目前难以加入国际空间站合作的现实,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李少军告诉记者,国际空间站的合作不是一般的民用领域,它涉及到很多敏感的高新技术,因此存在政治和军事利益冲突的国家,其合作往往难度比较大。另外,其他载人航天项目和探月、探测火星等宇宙探索领域的合作也是如此。“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现在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希望得到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技术,但是又不把自己的技术给别人。”李少军说,目前国际上存在一些科技方面的合作,其范围都是有限的。不过,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将来高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会变得越来越广泛。在宇宙探索这个领域,只要有条件和机会,中国还是要尽量参与各种合作,这也有助于中国的宇航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中国宇航学会这些年来一直在谋求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我们已经举办了两次大型国际合作论坛,以后我们还会推动中国在宇航事业中参与更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杨俊华说。责任编辑:张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