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qp5l china.huanqiu.comarticle专家:中国正处矛盾凸显期 创新社会管理意义重大/e3pmh1nnq/e3pmtdr7f近日,随着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举行和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频现报端的“热词”。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专家认为,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有着重大战略意义。 认清形势——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十分及时、十分重要、十分必要”经过新中国6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从吃不饱肚子发展到总体小康,从一穷二白、受人欺凌的国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绩世界瞩目。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社会矛盾也随之出现。中国社会学研究会会长陆学艺认为,在经济体制改革、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推动下,我国经济结构已经达到了工业化社会中期阶段水平,但社会结构明显滞后于经济结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呈现“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状况。自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我国城乡结构、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介绍,在城市就业总人口中,“单位人”已由过去占95%以上下降到现在的25%左右,原有的单位管理网络弱化,而新的社会管理网络还不够健全。另一方面,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及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呈不断拉大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等领域的社会矛盾易发高发;因劳资关系、医患纠纷、环境污染、城市公共服务管理等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随着人们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预防和处置矛盾的难度明显加大。”事实上,社会管理创新也不是个新鲜词。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就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更是提出要“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等专家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把社会建设摆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十分及时、十分重要、十分必要”的。坚持导向——以人为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为了百姓“生活有保障、未来有希望”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是做群众工作。党和政府历来重视群众路线,尤其是近一个时期在几次重要的场合,中央领导同志反复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2008年7月发生在云南的“孟连事件”,源于当地胶农与橡胶企业的利益纠纷。胶农对原来分配方案的不公开不透明不满,感到利益被侵害,而基层政府没有及时督促企业公布方案。“藏着掖着惹祸端,公之于众得平安。”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常委孟苏铁说。他参加了“孟连事件”后续处置工作,在与胶农对话时,他明确表态,要组成一个有胶农代表参加的联合调查组,对橡胶利益调整算一笔明明白白的账,最后拿出让大多数胶农接受的方案。新的分配方案出来以后,绝大多数胶农感到满意,当地干群关系也渐趋弥合。江苏省南通市委书记罗一民说:“从我们的实践来看,只要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想问题、作决策坚持走群众路线,多从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上去考虑,社会矛盾和问题就会大大减少。”面对开放、动态、信息化条件下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创新社会管理首先要创新理念。全国人大代表张忠厚说:“有些地方的管理工作之所以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甚至引发矛盾冲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管理方式、工作作风方面没有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保护群众、依靠群众。”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各地各部门的管理者应该积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将管理理念由防范、控制型向人性化、服务型转变,从过去的传统管理手段,向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教育等方式的现代管理转变。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叶笃初用8个字概括民生:“衣食住行、喜怒哀乐”。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让他们“生活有保障,未来有希望”。只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稳定的社会秩序、和谐的社会环境、国家的长治久安才能实现。明确任务——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科学发展是包含社会发展在内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议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的目标是: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研讨班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等8点意见。“这些意见涵盖的内容很广。”汪玉凯说,“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各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他表示,在强调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方面,要畅通社会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注意倾听和反映人民群众的社会需求。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以有效的形式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恰当的公平理念和合理的利益诉求对维护社会和谐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公民在体制机制良性运行的同时,通过内在约束自己的行为,守住基本的道德底线,也是实现社会管理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丁元竹说:“任何制度背后都有一套价值体系在支撑,它和制度本身都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在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方面,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进行了有益探索。海曙区实施了“选聘分离制度下的街道与社区参与式合作治理项目”,社区居民自下而上自发地表达自身的需求,社区根据居民需要向街道申报项目,由街道提供项目经费,满足社区的需求,实现了社区秩序井然、社区居民满意“双丰收”。竹立家建议,我国现有的政府职能应该进行有序转移,让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社会治理的职能和作用,让社会组织承担一部分社会治理职能和社会责任,从而实现管理者与社会的“共同治理”。(崔清新 陈菲 周英峰)1298863140000责编:佚名新华网129886314000011[]{"email":"anonymous@huanqiu.com","name":"佚名"}
近日,随着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举行和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频现报端的“热词”。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专家认为,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有着重大战略意义。 认清形势——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十分及时、十分重要、十分必要”经过新中国6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从吃不饱肚子发展到总体小康,从一穷二白、受人欺凌的国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绩世界瞩目。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社会矛盾也随之出现。中国社会学研究会会长陆学艺认为,在经济体制改革、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推动下,我国经济结构已经达到了工业化社会中期阶段水平,但社会结构明显滞后于经济结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呈现“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状况。自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我国城乡结构、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介绍,在城市就业总人口中,“单位人”已由过去占95%以上下降到现在的25%左右,原有的单位管理网络弱化,而新的社会管理网络还不够健全。另一方面,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及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呈不断拉大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等领域的社会矛盾易发高发;因劳资关系、医患纠纷、环境污染、城市公共服务管理等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随着人们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预防和处置矛盾的难度明显加大。”事实上,社会管理创新也不是个新鲜词。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就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更是提出要“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等专家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把社会建设摆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十分及时、十分重要、十分必要”的。坚持导向——以人为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为了百姓“生活有保障、未来有希望”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是做群众工作。党和政府历来重视群众路线,尤其是近一个时期在几次重要的场合,中央领导同志反复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2008年7月发生在云南的“孟连事件”,源于当地胶农与橡胶企业的利益纠纷。胶农对原来分配方案的不公开不透明不满,感到利益被侵害,而基层政府没有及时督促企业公布方案。“藏着掖着惹祸端,公之于众得平安。”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常委孟苏铁说。他参加了“孟连事件”后续处置工作,在与胶农对话时,他明确表态,要组成一个有胶农代表参加的联合调查组,对橡胶利益调整算一笔明明白白的账,最后拿出让大多数胶农接受的方案。新的分配方案出来以后,绝大多数胶农感到满意,当地干群关系也渐趋弥合。江苏省南通市委书记罗一民说:“从我们的实践来看,只要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想问题、作决策坚持走群众路线,多从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上去考虑,社会矛盾和问题就会大大减少。”面对开放、动态、信息化条件下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创新社会管理首先要创新理念。全国人大代表张忠厚说:“有些地方的管理工作之所以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甚至引发矛盾冲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管理方式、工作作风方面没有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保护群众、依靠群众。”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各地各部门的管理者应该积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将管理理念由防范、控制型向人性化、服务型转变,从过去的传统管理手段,向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教育等方式的现代管理转变。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叶笃初用8个字概括民生:“衣食住行、喜怒哀乐”。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让他们“生活有保障,未来有希望”。只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稳定的社会秩序、和谐的社会环境、国家的长治久安才能实现。明确任务——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科学发展是包含社会发展在内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议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的目标是: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研讨班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等8点意见。“这些意见涵盖的内容很广。”汪玉凯说,“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各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他表示,在强调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方面,要畅通社会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注意倾听和反映人民群众的社会需求。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以有效的形式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恰当的公平理念和合理的利益诉求对维护社会和谐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公民在体制机制良性运行的同时,通过内在约束自己的行为,守住基本的道德底线,也是实现社会管理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丁元竹说:“任何制度背后都有一套价值体系在支撑,它和制度本身都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在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方面,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进行了有益探索。海曙区实施了“选聘分离制度下的街道与社区参与式合作治理项目”,社区居民自下而上自发地表达自身的需求,社区根据居民需要向街道申报项目,由街道提供项目经费,满足社区的需求,实现了社区秩序井然、社区居民满意“双丰收”。竹立家建议,我国现有的政府职能应该进行有序转移,让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社会治理的职能和作用,让社会组织承担一部分社会治理职能和社会责任,从而实现管理者与社会的“共同治理”。(崔清新 陈菲 周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