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pdJ2作者:齐潇涵china.huanqiu.comarticle弱势群体——收入差距加大致国民弱势心理蔓延/e3pmh1nnq/e3pmtdr7f1.有车族、大学教授等纷纷自称为“弱势群体”——收入差距加大的被剥夺感,社会竞争中的不公平感,以及面对权力寻租的无助感,让“弱势心理”蔓延“你觉得自己属于弱势群体吗?”记者问。“是的,我属于。”扛着编织袋的农民工这样回答,大学生、小商贩这样回答,甚至在国企、外企有着固定工作月收入上万元的“白领”、“金领”们也这样回答。“中等收入,下等生活”,“房价菜价一起涨,弱势群体难招架”,“大学教授也是弱势群体”,“医生是绝对的弱势群体”……在互联网的各种论坛里,有关弱势群体的帖子也常常应者云集。 “弱势群体”不是新词汇。早在2002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就正式使用了“弱势群体”一词。之后,社会上一般将“弱势群体”的范围定义为“农村贫困人口和城镇失业、下岗职工”等特定人群。可如今,连开私家车的人都说自己“弱势”,是不是太过矫情?“这些人,光和特别有钱的人比。一个月拿1万多、经常坐飞机,还说弱势!”田林3年前从贵州一家军工企业退休,近40年的工龄,月养老金刚过1500元。“我们厂里好多高工,当年也是复旦、同济毕业的高材生,现在退休了也就拿两三千元。他们还没抱怨,大城市里每月赚1万多的小年轻却天天喊穷,真是可笑。”章德旺不这么认为。他从黑龙江农村老家出来,帮老乡管理一家小建筑公司,年收入10来万。“别看有点钱,我仍然属于弱势群体。”老章说:“每到一个地方,你得先请有关部门的人吃饭。安排到位啥都好办,安排不好就找茬,拿粉尘、噪音说事儿,让你干不下去。一个村委会主任就能把我‘熊’得够呛!不送红包,村里就设路障堵车。更别说为了拿项目盖章、贷款啥的,老难了!”他抱怨“挣点钱,低声下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实指出,界定“弱势群体”主要有三个标准:按经济学标准,弱势群体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较低,徘徊在贫困线边缘;就业不稳定,容易失业;工作条件恶劣;缺乏社会保障,等等。按社会学标准,则包括社会地位、社会融合度等特征,比如一些职业虽然收入高,但缺乏社会尊重或者“难登大雅之堂”,从业者觉得被社会边缘化;再比如很多大城市的“城中村”,居民和外界缺乏沟通,语言、文化等也不相容,心理上有孤绝感。按照政治标准,则涉及个人的权利权益是否得到保障,是否受到社会的歧视等等。如今那么多并不符合上述标准的人认为自己“弱势”,原因何在?“随着经济社会加快转型,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给人们心理带来巨大的冲击。”李实说,近几年,虽然人民群众整体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财富在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很不均衡,收入差距不断加大,面对一掷千金的高收入阶层,普通百姓包括白领阶层普遍感觉经济上受挤压,社会地位快速下滑。“再比如,近几年随着资源向一些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企业集中,小企业的生存开始变得艰难,有遭受排挤的‘不公平’感。此外,个别权力部门的‘寻租’问题还十分突出,使一些经济上获得成功的‘强势’者仍然无助甚至缺乏安全感。”李实说。收入差距加大导致的被剥夺感,社会竞争中的不公平感,以及面对权力寻租的无助感,交织成全社会的“弱势心理”。与其说弱势群体在扩大,不如说“弱势感”正在蔓延。1289435820000责编:佚名人民日报 128943582000011[]{"email":"anonymous@huanqiu.com","name":"佚名"}
1.有车族、大学教授等纷纷自称为“弱势群体”——收入差距加大的被剥夺感,社会竞争中的不公平感,以及面对权力寻租的无助感,让“弱势心理”蔓延“你觉得自己属于弱势群体吗?”记者问。“是的,我属于。”扛着编织袋的农民工这样回答,大学生、小商贩这样回答,甚至在国企、外企有着固定工作月收入上万元的“白领”、“金领”们也这样回答。“中等收入,下等生活”,“房价菜价一起涨,弱势群体难招架”,“大学教授也是弱势群体”,“医生是绝对的弱势群体”……在互联网的各种论坛里,有关弱势群体的帖子也常常应者云集。 “弱势群体”不是新词汇。早在2002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就正式使用了“弱势群体”一词。之后,社会上一般将“弱势群体”的范围定义为“农村贫困人口和城镇失业、下岗职工”等特定人群。可如今,连开私家车的人都说自己“弱势”,是不是太过矫情?“这些人,光和特别有钱的人比。一个月拿1万多、经常坐飞机,还说弱势!”田林3年前从贵州一家军工企业退休,近40年的工龄,月养老金刚过1500元。“我们厂里好多高工,当年也是复旦、同济毕业的高材生,现在退休了也就拿两三千元。他们还没抱怨,大城市里每月赚1万多的小年轻却天天喊穷,真是可笑。”章德旺不这么认为。他从黑龙江农村老家出来,帮老乡管理一家小建筑公司,年收入10来万。“别看有点钱,我仍然属于弱势群体。”老章说:“每到一个地方,你得先请有关部门的人吃饭。安排到位啥都好办,安排不好就找茬,拿粉尘、噪音说事儿,让你干不下去。一个村委会主任就能把我‘熊’得够呛!不送红包,村里就设路障堵车。更别说为了拿项目盖章、贷款啥的,老难了!”他抱怨“挣点钱,低声下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实指出,界定“弱势群体”主要有三个标准:按经济学标准,弱势群体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较低,徘徊在贫困线边缘;就业不稳定,容易失业;工作条件恶劣;缺乏社会保障,等等。按社会学标准,则包括社会地位、社会融合度等特征,比如一些职业虽然收入高,但缺乏社会尊重或者“难登大雅之堂”,从业者觉得被社会边缘化;再比如很多大城市的“城中村”,居民和外界缺乏沟通,语言、文化等也不相容,心理上有孤绝感。按照政治标准,则涉及个人的权利权益是否得到保障,是否受到社会的歧视等等。如今那么多并不符合上述标准的人认为自己“弱势”,原因何在?“随着经济社会加快转型,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给人们心理带来巨大的冲击。”李实说,近几年,虽然人民群众整体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财富在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很不均衡,收入差距不断加大,面对一掷千金的高收入阶层,普通百姓包括白领阶层普遍感觉经济上受挤压,社会地位快速下滑。“再比如,近几年随着资源向一些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企业集中,小企业的生存开始变得艰难,有遭受排挤的‘不公平’感。此外,个别权力部门的‘寻租’问题还十分突出,使一些经济上获得成功的‘强势’者仍然无助甚至缺乏安全感。”李实说。收入差距加大导致的被剥夺感,社会竞争中的不公平感,以及面对权力寻租的无助感,交织成全社会的“弱势心理”。与其说弱势群体在扩大,不如说“弱势感”正在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