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obxe china.huanqiu.comarticle内地乳品安全新标准被指一夜间倒退25年/e3pmh1nnq/e3pmtdr7fCFP供图北京消息 据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今年6月1日起,由卫生部批准公布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其中共包括66项具体标准,涉及生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等所有乳类和乳制品。这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对1986年颁布的乳品标准进行的一次重大修订,因此也被称为乳品新国标。然而,正是这个新国标却在行业内外引发了一场激烈争论。争论焦点之一是蛋白质含量,新国标中,蛋白含量每100克含2.8克,这个数字低于国际标准3.0克,也低于1986年旧国标的2.95克;争论焦点之二是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总数,新标准由原来的50万上升到了200万,比美国、欧盟10万的标准高出20倍,被业界惊呼为一夜倒退25年。更有舆论指出,这个乳业新国标让“中国原奶质量降到了全世界最低”。新国标把蛋白质含量降低为2.8%争论第一大焦点是1986年颁布的生鲜牛乳收购标准和2003年卫生部的鲜乳卫生标准,都要求蛋白质含量为2.95%,这已与国际标准有明显差距,而新国标却把蛋白质含量降低为2.8%。 参与这次国标制定的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王加启告诉记者,影响奶蛋白含量的因素很多,饲料是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因素,目前中国奶业76%都是散户养殖,精饲料投入不足,这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奶蛋白含量。而1986年制定标准时,我国以国营农场为主,奶牛数量少,都是集中养殖,2.95的指标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并不高。对中国乳品行业来说,短时间内改变散户养殖占90%的传统模式确实很难,所以很多人认为,新国标如果提高奶蛋白标准,结果只能是纸上谈兵。而反对方的观点是,不能因为发展水平低,就降低标准,以至于整个产业陷入恶行循环,更何况从操作环节看,可以实行优质优价的办法,用市场手段推行高标准。中国农业大学的李胜利教授是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他认为,如果采用原来的国标的话,意味着我们有将近20%多比例的奶,都可能是不合格的,有一些奶农会出现倒奶的可能性。在他看来,过高的标准对提高奶品质量也是有害无益。三聚氰胺在发生之前就是因为奶源过剩,正是因为达不到企业的收购标准,一些人为了把牛奶卖出去,铤而走险添加三聚氰胺。但对于低标准一直持反对态度的曾寿瀛并不认同这个观点。86岁的曾寿瀛是中国奶业协会乳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卫生部原乳品订标组副组长,他告诉记者,把标准降低无法遏制不法分子添加三聚氰胺,而且,他认为低标准也会带来另外一种隐患,奶蛋白含量低会影响牛奶固有的香味和脂气味,难以避免一些企业不用添加剂或者脱水奶粉以次充好。对目前乳业生产状况,两方给出了不同的数据。李胜利称,此前中国农业大学在全国调查,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奶蛋白含量实际上达不到2.95。曾寿瀛认为规范养殖和科学饲喂,达到2.95以上并不困难。记者选择了双方提供的两个奶牛养殖基地进行了调研,一个位于江苏省常州市,一个位于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区。在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区的红旗满族乡,当地的奶牛合作社站长告诉记者,由于饲料连年上涨,奶牛养殖户的利润越来越小,养殖户都喂不起精饲料,从他们收奶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养殖户送来的奶,蛋白含量在2.8-2.9的占50%,2.9以上高指标的奶占50%。在江苏常州横山镇,苏农奶牛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建国告诉记者,按他们计算,蛋白含量每提高0.1个百分点,喂饲料成本就得相应增加五块钱左右。因此,他们实行按质论价,每一公斤奶,蛋白含量2.95要比2.8多卖1.23元左右。实行按质论价后,牛奶蛋白达到2.95的比例占95%以上。焦点二菌落总数的标准调高到200万围绕乳品新国标的争论的另一个焦点是菌落总数。新标准由原来的50万调高到了200万,比美国、欧盟10万的标准高出了20倍,被业界惊呼为一夜倒退25年。王加启告诉我们菌落总数定在200万的原因:在1986年的标准里面分了四级,一级是50万,二级是100万,三级是200万,四级是400万,新标准相当于原来标准的三级标准。他认为,依照中国目前的养殖现状菌落总数如设置在50万,会有一半牛奶被拒之门外。菌落值在50万和200万对安全性的影响有多大呢?国家疾控中心负责营养与食品安全的王竹天副所长则认为菌落微生物不是致病菌,不会影响乳品安全。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室主任王俊博士认为,菌群数量不同,对乳品的安全性有一定的影响,王俊说:“菌落值在50万,奶站应该比较干净。菌落值在200万的话则是比较脏的条件,基本上来说夏天苍蝇满处飞,会有一些残余的牛奶散落在地面上,卫生设备,有时会闻到一种异味。”有20年乳品安全生产经验的王炎场长也称:“肯定是影响的,只能说不能够给人致病,但是它的新鲜感、口感肯定是要受影响的。菌落总数体现出牛奶生产的卫生状况,同时也影响着奶制品的保质期。”尽管对此次乳业新国标的一直是支持态度的,但王加启认为,现行乳业新标准确实偏低,他认为这个标准会在一两年的时间内协调改进,而优质优价体系势在必行。作为卫生部原乳品订标组副组长,曾寿瀛一直坚持用高标准引领行业发展,他告诉我们,乳蛋白含量指标定在2.8,菌落总数定在200万的低标准严重制约了我国乳业的发展。中国乳业发展可以借鉴新西兰,建立第三方检测机构。新西兰拥有全球领先的乳品第三方检测机构-SAITL乳品检测中心。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的建立可以为奶户和乳制品企业提供公正的交易平台,与按质论价价格体系相结合,保障奶农与企业利益的均衡,促使奶农主动提高生鲜乳质量。调查1281337380000责编:佚名羊城晚报128133738000011[]{"email":"anonymous@huanqiu.com","name":"佚名"}
CFP供图北京消息 据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今年6月1日起,由卫生部批准公布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其中共包括66项具体标准,涉及生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等所有乳类和乳制品。这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对1986年颁布的乳品标准进行的一次重大修订,因此也被称为乳品新国标。然而,正是这个新国标却在行业内外引发了一场激烈争论。争论焦点之一是蛋白质含量,新国标中,蛋白含量每100克含2.8克,这个数字低于国际标准3.0克,也低于1986年旧国标的2.95克;争论焦点之二是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总数,新标准由原来的50万上升到了200万,比美国、欧盟10万的标准高出20倍,被业界惊呼为一夜倒退25年。更有舆论指出,这个乳业新国标让“中国原奶质量降到了全世界最低”。新国标把蛋白质含量降低为2.8%争论第一大焦点是1986年颁布的生鲜牛乳收购标准和2003年卫生部的鲜乳卫生标准,都要求蛋白质含量为2.95%,这已与国际标准有明显差距,而新国标却把蛋白质含量降低为2.8%。 参与这次国标制定的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王加启告诉记者,影响奶蛋白含量的因素很多,饲料是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因素,目前中国奶业76%都是散户养殖,精饲料投入不足,这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奶蛋白含量。而1986年制定标准时,我国以国营农场为主,奶牛数量少,都是集中养殖,2.95的指标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并不高。对中国乳品行业来说,短时间内改变散户养殖占90%的传统模式确实很难,所以很多人认为,新国标如果提高奶蛋白标准,结果只能是纸上谈兵。而反对方的观点是,不能因为发展水平低,就降低标准,以至于整个产业陷入恶行循环,更何况从操作环节看,可以实行优质优价的办法,用市场手段推行高标准。中国农业大学的李胜利教授是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他认为,如果采用原来的国标的话,意味着我们有将近20%多比例的奶,都可能是不合格的,有一些奶农会出现倒奶的可能性。在他看来,过高的标准对提高奶品质量也是有害无益。三聚氰胺在发生之前就是因为奶源过剩,正是因为达不到企业的收购标准,一些人为了把牛奶卖出去,铤而走险添加三聚氰胺。但对于低标准一直持反对态度的曾寿瀛并不认同这个观点。86岁的曾寿瀛是中国奶业协会乳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卫生部原乳品订标组副组长,他告诉记者,把标准降低无法遏制不法分子添加三聚氰胺,而且,他认为低标准也会带来另外一种隐患,奶蛋白含量低会影响牛奶固有的香味和脂气味,难以避免一些企业不用添加剂或者脱水奶粉以次充好。对目前乳业生产状况,两方给出了不同的数据。李胜利称,此前中国农业大学在全国调查,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奶蛋白含量实际上达不到2.95。曾寿瀛认为规范养殖和科学饲喂,达到2.95以上并不困难。记者选择了双方提供的两个奶牛养殖基地进行了调研,一个位于江苏省常州市,一个位于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区。在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区的红旗满族乡,当地的奶牛合作社站长告诉记者,由于饲料连年上涨,奶牛养殖户的利润越来越小,养殖户都喂不起精饲料,从他们收奶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养殖户送来的奶,蛋白含量在2.8-2.9的占50%,2.9以上高指标的奶占50%。在江苏常州横山镇,苏农奶牛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建国告诉记者,按他们计算,蛋白含量每提高0.1个百分点,喂饲料成本就得相应增加五块钱左右。因此,他们实行按质论价,每一公斤奶,蛋白含量2.95要比2.8多卖1.23元左右。实行按质论价后,牛奶蛋白达到2.95的比例占95%以上。焦点二菌落总数的标准调高到200万围绕乳品新国标的争论的另一个焦点是菌落总数。新标准由原来的50万调高到了200万,比美国、欧盟10万的标准高出了20倍,被业界惊呼为一夜倒退25年。王加启告诉我们菌落总数定在200万的原因:在1986年的标准里面分了四级,一级是50万,二级是100万,三级是200万,四级是400万,新标准相当于原来标准的三级标准。他认为,依照中国目前的养殖现状菌落总数如设置在50万,会有一半牛奶被拒之门外。菌落值在50万和200万对安全性的影响有多大呢?国家疾控中心负责营养与食品安全的王竹天副所长则认为菌落微生物不是致病菌,不会影响乳品安全。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室主任王俊博士认为,菌群数量不同,对乳品的安全性有一定的影响,王俊说:“菌落值在50万,奶站应该比较干净。菌落值在200万的话则是比较脏的条件,基本上来说夏天苍蝇满处飞,会有一些残余的牛奶散落在地面上,卫生设备,有时会闻到一种异味。”有20年乳品安全生产经验的王炎场长也称:“肯定是影响的,只能说不能够给人致病,但是它的新鲜感、口感肯定是要受影响的。菌落总数体现出牛奶生产的卫生状况,同时也影响着奶制品的保质期。”尽管对此次乳业新国标的一直是支持态度的,但王加启认为,现行乳业新标准确实偏低,他认为这个标准会在一两年的时间内协调改进,而优质优价体系势在必行。作为卫生部原乳品订标组副组长,曾寿瀛一直坚持用高标准引领行业发展,他告诉我们,乳蛋白含量指标定在2.8,菌落总数定在200万的低标准严重制约了我国乳业的发展。中国乳业发展可以借鉴新西兰,建立第三方检测机构。新西兰拥有全球领先的乳品第三方检测机构-SAITL乳品检测中心。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的建立可以为奶户和乳制品企业提供公正的交易平台,与按质论价价格体系相结合,保障奶农与企业利益的均衡,促使奶农主动提高生鲜乳质量。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