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Qexzc作者:china.huanqiu.comgallery从神一到神八:回顾12载神舟飞天路(组图)/e3pmh1nnq/e3pn6eiep1320195308000责编:caoying新华网综合132019530800011["9CaKrnQ6ArF","9CaKrnQ6ACR","9CaKrnQ6AE8","9CaKrnQ6AOn","9CaKrnQ6AWF","9CaKrnQ6Brw","9CaKrnQ6BxF","9CaKrnQ6Kmj","9CaKrnQ6RKF","9CaKrnQ7fHz"]{"gallery":{"members":[{"desc":" 11月1日,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这是飞船内的中国结。 新华社发(视频截图) 新华网甘肃酒泉11月1日电(记者王经国 黎云 田兆运)神舟飞船的每一次飞行,都是一次进步,一次突破: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到多人,从一天到多天,从首次进入太空到出舱行走再到交会对接……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八号,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叠加,更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标志。一代代中国航天人凭借着不懈努力和勇敢气魄,一次次把国家的崭新高度标记在太空。 不管时光如何流逝,中国载人航天中的那些难忘的画面和声音永远不会消退。","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111102\/0f99ffaaf7.jpg"},{"desc":" 11月1日,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这是太阳能帆板展开。 新华社发(视频截图) 神舟一号:中国飞船揭开神秘面纱 〔事件回放〕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中国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升空。 经过21小时飞行,在完成预定的科学试验后成功着陆! 作为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一号考核了飞船重要的5项技术:舱段连接和分离技术、调姿和制动技术、升力控制技术、防热技术和回收着陆技术。 中国第一艘神舟号无人飞船的发射升空,揭开了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新的一页 〔声音〕时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我们的飞船比美、苏晚40年才发射,但飞船技术水平要和他们现在的相当,要体现技术进步,不能照抄,要迎头赶上。短短七八年的时间,中国航天人走完了发达国家三四十年所走过的路。","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111102\/5df5c6d279.jpg"},{"desc":" 11月1日,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这是神舟八号携带的摄像头拍摄到的太阳。 新华社发(视频截图) 神舟二号:第一艘正样飞船全新亮相 〔事件回放〕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神舟二号飞船成功发射。虽然也是无人飞船,但这是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它的各项技术状态和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发射完全是按照载人飞船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的。飞行期间,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取得了大量数据。 〔声音〕时任飞船系统总指挥袁家军:神舟二号飞船飞行试验实现了留轨技术。飞船在弥补神舟一号设计不足方面的基础上,对工程总体和各系统从发射到运行、返回、留轨的全过程进行了全面考核,并且进一步检验了总体技术方案和各系统技术方案的正确性和匹配性。","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111102\/e4e93664e9.jpg"},{"desc":"图表:神舟八号发射:二级关机 新华社记者 高微 编制 神舟三号:搭载“特殊乘客” 〔事件回放〕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成功发射的神舟三号飞船上,搭载了一个特殊乘客——“模拟人”。这套拟人载荷系统可以模拟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时的多种重要生理参数:脉搏、心跳、呼吸、饮食、排泄等等,并随时受到地面指挥中心的监控。 与前两艘飞船相比,神舟三号飞船具备了航天员逃逸和应急救生功能,并对降落伞系统进行了大的改进和完善,确保在回收过程中能够安全着陆。 〔声音〕时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这艘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要进展,为不久的将来把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111102\/339600aace.jpg"},{"desc":"图表:神舟八号发射:发射成功 新华社记者 高微 编制 神舟四号:经受严峻考验 〔事件回放〕神舟四号飞船是神舟飞船在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试验。试验涉及测控与通信、飞船和火箭、发射场、主着陆场和备用着陆场、航天员、陆地和海上应急救生等系统。为了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共设计了8种救生模式,以确保在不同阶段若出现意外都能保证航天员安全返回。 值得一提的是,神舟四号飞船在经受了零下29摄氏度低温的考验后成功发射,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 〔声音〕时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这次发射是在严寒的条件下使飞船顺利升空,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奇迹。这一切证明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已进入成熟期。","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111102\/9da1595930.jpg"},{"desc":" 11月1日6时31分拍摄的北京飞控中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神舟八号飞船已进入预定轨道,发射成功! 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 神舟五号:中国人首次进入太空 〔事件回放〕2003年10月15日注定要载入历史的名册。这一天,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航天员杨利伟也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 当杨利伟经过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返回陆地后,着陆场沸腾了,所有的人都在欢呼。杨利伟迈出舱门面对欢呼的人群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是祖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也是我生命中最伟大的一天。 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俄、美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声音〕原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我们用了10年时间,完成了一个伟大的历史任务,这是中国航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中国为和平利用空间做出的重大贡献。","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111102\/320943ebf6.jpg"},{"desc":" 11月1日,神舟八号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发射成功。这张拼版照片显示了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过程。 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神舟六号:一个筋斗351公里 〔事件回放〕这是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中国第一次将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飞行中,费俊龙上演了经典的一幕:他半蹲在地上,用双手撑住船舱地上的两个固定物,然后突然向前,完成了中国人在太空的第一个前滚翻。接着,费俊龙又翻了三个筋斗。以神舟六号每秒7.8公里的速度计算,费俊龙的一个筋斗“翻”了大约351公里。可能连费俊龙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个“违规”的动作永久留在人们的记忆。以神舟六号任务的完成为标志,中国已经跨入了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计划。 〔声音〕时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两名航天员从返回舱出来到轨道舱进行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的操作,这实际上是中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111102\/c5fdbd7d33.jpg"},{"desc":" 11月1日5时58分,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新华社记者李刚摄 神舟七号:在太空中留下中国人的足迹 〔事件回放〕又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时刻:像一个从水中慢慢上浮的潜水员,航天员翟志刚头先脚后,出现在太空中。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00秒,航天员翟志刚身穿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从神舟七号进入太空。 “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这一刻,浩瀚太空留下中国人的足迹。从这一刻起,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太空行走的国家。 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共进行了19分35秒。期间,翟志刚与飞船一同飞过9165公里。 实现太空行走,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航天大国,都是历史性的一步。这一刻,无疑是历史性的! 〔声音〕航天员翟志刚: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航天员刘伯明:还记得我出发前说过的一句话——相信中国的航天员是最棒的! 航天员景海鹏:感谢祖国,感谢全国各族人民的关爱!","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111102\/6aa8116501.jpg"},{"desc":"图表:“神一”到“神八” 新华社记者 崔莹 编制 神舟八号/天宫一号:相约在太空 〔事件回放〕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神舟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随后飞船将与9月29日成功发射的天宫一号实施交会对接。 这将是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中第二步突破交会对接技术的关键。在轨飞行两年的天宫一号还将与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实施交会对接。这将为中国2020年左右建立空间站奠定重要的技术基础。 〔声音〕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我们已经掌握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和空间出舱技术,一旦掌握交会对接技术,就具备了建设空间站的基本技术和能力,为开展更大规模的航天活动提供了可能性。","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111102\/9e56898a2f.jpg"},{"desc":" 神舟系列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由13个分系统组成。其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首发,2011年11月初“神州八号”发射升空,12年间,神舟系列飞船共发射了8次。在这12年里中国无数科研人员为此而奋斗不息。","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111102\/f4fe88c0fe.jpg"},{"desc":" 2001年1月10日一时零分三秒,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2号”航天飞船在西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升空。飞船起飞13分后,进入预定轨道。中新社发 图片来源:CNSPHOTO","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111102\/31da024e05.jpg"},{"desc":" 2001年1月10日一时零分三秒,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2号”航天飞船在西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升空。飞船起飞13分后,进入预定轨道。图为飞向太空示意图。中新社发 图片来源:CNSPHOTO","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111102\/457171949d.jpg"},{"desc":" 中国航天事业核心技术人员,10日1时许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监测控制从酒泉发射的“神舟2号”航天飞船的飞行数据。中新社发 刘红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111102\/45d2cd976d.jpg"},{"desc":" 2002年4月1日16时51分,“神舟3号”飞船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中国载人航天第三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中新社发 图片来源:CNSPHOTO","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111102\/61a91e7eef.jpg"},{"desc":" 2002年4月1日16时51分,“神舟3号”飞船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中国载人航天第三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111102\/9f1bb2ebec.jpg"},{"desc":" 2002年4月1日16时51分,“神舟3号”飞船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中国载人航天第三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图为工作人员在检查“模拟宇航员”。中新社发 图片来源:CNSPHOTO","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111102\/373bc0842b.jpg"},{"desc":" 2002年12月30日零时四十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四次飞行试验。图为“神舟四号”无人飞船模拟太空运行图。","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111102\/66a9becbbc.jpg"},{"desc":" 2002年12月30日零时四十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四次飞行试验。图为“神舟四号”无人飞船点火发射示意图。 中新社发 图片来源:CNSPHOTO","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111102\/1264405d97.jpg"},{"desc":" 2003年1月5日,“神舟四号”飞船将完成七天的太空翱翔后“回家”。图为“神舟四号”飞船全貌。中新社发 梁生树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111102\/66383dc370.jpg"},{"desc":" 2003年1月8日上午,“神舟四号”飞船返回舱开舱仪式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举行。在太空中遨游了七天的神秘“太空乘客”一一回家。图为工作人员正在摆放用于衡量飞船舱内空气流动状况的彩球。中新社发 张炜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111102\/dfcc15db5b.jpg"},{"desc":"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搭乘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111102\/996f7c180b.jpg"},{"desc":"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搭乘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图为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景象。中新社发 贾国荣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111102\/69013207ee.jpg"},{"desc":" 2005年5月27日,两个女孩在河南科技馆观看“神舟一号”飞船。此次飞船抵运抵郑州是为了参加“科学发展观”全国巡展的河南省展览。在郑州的展览结束后,“神舟一号”还将陆续在河南省各地市巡展。神舟一号试验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之门从此被叩开。中新社发 慎重 摄","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111102\/c3870df0cc.jpg"},{"desc":" 2005年10月12日晨,“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航天员费俊龙(左)、聂海胜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广场受命出征太空。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111102\/0ca5546181.jpg"},{"desc":" 2005年10月12日15:54,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发出指令,启动“神舟”六号轨控发动机,对飞船实施了变轨控制。航天员飞行乘组报告和地面监测表明,飞船变轨获得成功,由椭圆轨道顺利进入圆工作轨道。中新社发 齐彬 摄","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111102\/b34dc9c8ae.jpg"},{"desc":" 截至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6日13:10,“神舟六号”飞船已经安全飞行一百小时,环绕地球六十七圈,飞行里程大约二百八十万公里。图为航天员在记录飞行笔记。中新社发 齐彬 摄","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111102\/2b0e9073a6.jpg"},{"desc":" 2006年4月13日,中国航天、文物、集邮三大领域合作推出用“神舟六号”搭载的文物邮票为核心创作的当代文物级纪年典藏品——“太和之宝·飞天宝玺”公开发行,全球限量发行九百九十九套。宝玺形制参照清代开国宝玺 “天子之宝”创意造型,采用新疆碧玉,以纯金纯银铸交龙纽,配合“神舟六号”所搭载的飞天珍邮,表达和平利用太空的当代主题。图为“飞天珍邮”或以水晶护屏秘藏,或以航天试管封装。中新社发 徐曦弋 摄","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111102\/7d27d168a8.jpg"},{"desc":" 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许,中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111102\/a806053850.jpg"},{"desc":" 2008年9月25日晚,中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图为“神舟七号”航天员出征前训练图片。中新社发 秦宪安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111102\/51a5665cfb.jpg"},{"desc":" 北京时间2008年9月27日16:59,“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出舱,实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图为翟志刚在太空中展示国旗。(摄于电视屏幕)中新社发 武仲林 摄","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111102\/f53907332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