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4xnl china.huanqiu.comarticle新疆尉犁县:一位民间艺人的胡杨根雕情结/e3pmh1nnq/e3pn60p0i天山网讯(记者李伶 通讯员张金晨报道)他有一双“慧眼”,普通人眼里奇形怪状、只能作为燃料的丑陋树根,在他的眼中都是宝贝。经过一双巧手修饰,或变浮雕挂件、挂画,或成落地式茶几、桌上茶盘。一块块缺乏生命力的枯根,在他的创作下,成为一件件极富灵气的艺术作品,他化腐朽为神奇,将四处“寻根”视为人生中的一大乐事。7月29日,走进位于新疆尉犁县团结镇孔畔村张擂的胡杨艺雕工作室,仿佛进入了一间胡杨根雕艺术馆:笔筒、笔架、茶座、花架等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胡杨根雕作品,让人眼花缭乱。你很难想象,这些艺术品的“前身”竟是一块块腐朽的胡杨树根。“胡杨树根刚捡回来时上面都是土,也看不出形状,经过清洗、打磨、修饰才有了现在的样子。”张擂介绍说,从事胡杨根雕创作8年来,他几乎寻遍了尉犁有胡杨的角角落落。 张擂今年41岁,焉耆人,中专毕业后,向往丰富多彩艺术世界的他,选择了从事冰雕、苯板雕刻行业。从19岁拿起刻刀起,他再没舍得放下,如今,雕刻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与胡杨根雕结缘,还要从2009年的一天说起。“当时想要做一个茶座,就到尉犁寻找材料,无意中寻到一块胡杨木,就拿来用了。”张擂说,胡杨素有“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的美誉,一块块虽枯槁但却造型各异的胡杨树根不正象征着顽强不屈的胡杨精神吗?为什么不能用胡杨木作为雕刻材料,把雕刻技艺发扬光大?主意打定,2009年秋,张擂在尉犁县团结镇孔畔村的一间普通农家小院里开办了自己的胡杨艺雕室。“制作出好的胡杨根雕作品,最重要的是原材料,有时为了寻找到适合的胡杨木,常常一个人在各乡镇到处逛。”张擂说,从事胡杨根雕创作,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很多普通人眼里毫无形状规则的木疙瘩,在他眼里都是宝贝。“院子里堆的这些胡杨木,都是这些年积攒的,有的是从老乡柴火堆里拾的,也有在路边、河边捡的。”张擂说,他仍清晰地记得从一户牧民火炉中抢下一块胡杨根抱石的经历。“胡杨木中包裹着石头本就比较少见,而且它的树瘤造型也比较独特,捡它时虽已在炉子里烧了一半,但带回家,经过清洗、抛光、打磨,就又成了一件非常好看的艺术品。”张擂说。张擂介绍说,从一块不起眼的胡杨木疙瘩到胡杨根雕艺术品,要经历去皮、造型、细加工、喷砂、喷漆等层层环节,为了让每一块“淘”回来的胡杨都能重现光芒,多年来,他也一直在不断研究琢磨雕刻技艺。从事胡杨根雕创作八年来,张擂的胡杨根雕作品在尉犁、巴州乃至全疆都小有名气。在2012年举行的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上,张擂的胡杨木雕系列作品,荣获“2012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铜奖。如今,在自治区旅游局打造的新疆旅游商品专属品牌“新疆礼物”网站上,张擂的胡杨根雕作品被摆在了显眼的位置。“胡杨是新疆的一张名片,胡杨精神是新疆各族儿女团结一心、生生不息建设家乡精神的写照,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胡杨根雕作品,让更多来新疆旅游的内地游客了解新疆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进而爱上这里。”张擂说。1502095496000责编:千帆巴音郭楞日报150209549600011[]{"email":"qianfan@huanqiu.com","name":"千帆"}
天山网讯(记者李伶 通讯员张金晨报道)他有一双“慧眼”,普通人眼里奇形怪状、只能作为燃料的丑陋树根,在他的眼中都是宝贝。经过一双巧手修饰,或变浮雕挂件、挂画,或成落地式茶几、桌上茶盘。一块块缺乏生命力的枯根,在他的创作下,成为一件件极富灵气的艺术作品,他化腐朽为神奇,将四处“寻根”视为人生中的一大乐事。7月29日,走进位于新疆尉犁县团结镇孔畔村张擂的胡杨艺雕工作室,仿佛进入了一间胡杨根雕艺术馆:笔筒、笔架、茶座、花架等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胡杨根雕作品,让人眼花缭乱。你很难想象,这些艺术品的“前身”竟是一块块腐朽的胡杨树根。“胡杨树根刚捡回来时上面都是土,也看不出形状,经过清洗、打磨、修饰才有了现在的样子。”张擂介绍说,从事胡杨根雕创作8年来,他几乎寻遍了尉犁有胡杨的角角落落。 张擂今年41岁,焉耆人,中专毕业后,向往丰富多彩艺术世界的他,选择了从事冰雕、苯板雕刻行业。从19岁拿起刻刀起,他再没舍得放下,如今,雕刻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与胡杨根雕结缘,还要从2009年的一天说起。“当时想要做一个茶座,就到尉犁寻找材料,无意中寻到一块胡杨木,就拿来用了。”张擂说,胡杨素有“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的美誉,一块块虽枯槁但却造型各异的胡杨树根不正象征着顽强不屈的胡杨精神吗?为什么不能用胡杨木作为雕刻材料,把雕刻技艺发扬光大?主意打定,2009年秋,张擂在尉犁县团结镇孔畔村的一间普通农家小院里开办了自己的胡杨艺雕室。“制作出好的胡杨根雕作品,最重要的是原材料,有时为了寻找到适合的胡杨木,常常一个人在各乡镇到处逛。”张擂说,从事胡杨根雕创作,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很多普通人眼里毫无形状规则的木疙瘩,在他眼里都是宝贝。“院子里堆的这些胡杨木,都是这些年积攒的,有的是从老乡柴火堆里拾的,也有在路边、河边捡的。”张擂说,他仍清晰地记得从一户牧民火炉中抢下一块胡杨根抱石的经历。“胡杨木中包裹着石头本就比较少见,而且它的树瘤造型也比较独特,捡它时虽已在炉子里烧了一半,但带回家,经过清洗、抛光、打磨,就又成了一件非常好看的艺术品。”张擂说。张擂介绍说,从一块不起眼的胡杨木疙瘩到胡杨根雕艺术品,要经历去皮、造型、细加工、喷砂、喷漆等层层环节,为了让每一块“淘”回来的胡杨都能重现光芒,多年来,他也一直在不断研究琢磨雕刻技艺。从事胡杨根雕创作八年来,张擂的胡杨根雕作品在尉犁、巴州乃至全疆都小有名气。在2012年举行的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上,张擂的胡杨木雕系列作品,荣获“2012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铜奖。如今,在自治区旅游局打造的新疆旅游商品专属品牌“新疆礼物”网站上,张擂的胡杨根雕作品被摆在了显眼的位置。“胡杨是新疆的一张名片,胡杨精神是新疆各族儿女团结一心、生生不息建设家乡精神的写照,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胡杨根雕作品,让更多来新疆旅游的内地游客了解新疆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进而爱上这里。”张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