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4hx2 china.huanqiu.comarticle绿水常在 库尔勒打造现代化宜居水生态城市/e3pmh1nnq/e3pn60p0i天山网讯(记者耿荣荣摄影报道)仲夏时节,库尔勒孔雀河从两岸高楼大厦间缓缓淌过,一座宜居的水生态城市初见端倪……城市与河流共生共荣,拥有一条穿城而过的河,对一座城市而言,是一种幸运。“水是城市发展的源泉,城市发展必须量‘水’而行。只有做好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做好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城市才可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朱铁臻教授关于城市发展战略思想的“肺腑之言”。为了让“绿水常在”,一份《库尔勒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任务“清单”发出了集结号—— 到2020年,全市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污染地表水体得到有效治理,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水质保持稳定,水生态环境状况继续好转。孔雀河4个监测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标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100%,地下水考核断面水质保持稳定。水源改造·留住一汪碧水一方晴天、一汪碧水,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域宜居生态的底线。每年冬季,都会有千余只野生鸟类飞临库尔勒过冬。近10年来,随着孔雀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天鹅、麻鸭、绿头鸭、银鸥、鸥鹭等野生鸟类陆续前来越冬,数量也逐年增多。冬季到孔雀河边看天鹅,也成了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穿城而过的孔雀河被称之为梨城的“母亲河”。2000年,孔雀河河道改造工程启动,2002年,这项工程被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正是从那时开始,库尔勒开始围绕水资源不断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又相继实施了孔雀河风景旅游带二期工程及杜鹃河、白鹭河等工程。有水才能谈及水生态治理。“把水留住”是梨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步。为了把一汪碧水留在梨城,库尔勒市编制实施了《孔雀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分类施策,精准治污。《规划》指出,建立水陆结合、全面控源的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体系,推行基于控制单元的差别化流域水环境管理政策。对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重金属及其他影响人体健康的污染物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整治力度。争取2020年,孔雀河水质有所改善。截至目前,全市辖区内地表水水质全部达到相应水体环境功能要求,无劣Ⅴ类及黑臭水体,监测河流Ⅰ-Ⅲ类优良水质断面始终保持100℅。这是一份令人满意的数据报告。水源保护·把好一城用水饮用水水源质量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水龙头”。作为国家计委批准立项的自治区重点工程,库尔勒城市供水工程项目彻底解决了全市的工业和生活用水问题。库尔勒城市供水工程项目水源地位于兵团二师21团场部东南至焉耆县查汗其克乡一带的开都河南岸,设计日供水能力一期20万吨;正在建设中的二期规划水源地在开都河北岸乌拉斯台农场一带(日供水20万吨)。水源地现有泵房26座,深井49眼,其中87%的水源井在21团农田内,13%的水源井在焉耆县七个星辖区戈壁滩内。目前,库尔勒市城市供水水源以新疆昌源集团库尔勒银泉供水有限公司开采地下水为主,日供水20万立方米,年开采量7300万立方米,能稳定供水30年。经后期持续水源扩增现供水量为23万吨/日,2015年平均日供水18.8万吨,服务人口78万人。为了把好城市用水质量关,库尔勒市大力推进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依法清理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建筑、排污口。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全部设立了标牌,并委托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对水源地水质39项指标进行专项检测分析,提供监测报告。同时,还成立了水源地管理站,巡查维护水源的生产运行。目前,水源保护区内设置了界桩,一级核心保护区设置了警示牌,一级保护区各泵房安装了视频监控摄像头,进行全天监控。水源地自2002年正式供水以来,水环境良好,未发生水污染事故。主要水质指标中总硬度、硫酸盐和溶解性总固体为Ⅱ类,其他指标均为Ⅰ类,水质级别为优良,饮水水质无超标情况。水源防治·六项工程守住绿水水污染防治必须着眼于整个流域或区域进行综合防治,才能保证水生态环境质量。从城市水污染实际情况出发,《库尔勒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制定的六项重点工程被提上日程:农业农村水污染防治、工业水污染防治、城镇生活水污染治理、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水生态环境保护、水环境监管能力提升。这一项项具体任务,让水污染防治“有的放矢”。自方案实施以来,开展了上户镇、包头湖农场等乡、镇(场)的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确保农村的饮用水安全、生活垃圾和污水得到妥善处理;排查工业企业排污情况,大部分企业正常生产,环保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如期进行上库产业园区水污染集中治理设施建设,园区污水经23KM管沿十八团渠向西排入铁门关市污水处理厂。目前,铁门关市污水处理厂已建设完成,污水外排管网计划2017年10月底完工。同时,2001年9月建成投用的库尔勒老城区污水处理厂经过首次改扩建后,又于2015年初实施了第二次改扩建,目前,每天处理污水约3万吨。位于南市区的污水处理厂及再生水利用项目,目前正在建设中,该项目的近期出水用于杜鹃河四期河道景观用水和周边绿化用水,远期出水将用于下游的湿地和生态林建设。此外,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河湖水生态保护,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继续加大退耕还林、还草、还湿、还水力度;加强滨河(湖)带生态建设,在河道两侧建设植被缓冲带和隔离带;建立应急机制和应急保障体系,加大水源地风险隐患排查力度,重点区域每季度开展一次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与二师、焉耆县的联查联动,共同维护水源地的环境安全。“绿色经济”已成为必然发展方向,“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也已成为政府的主动选择,而水污染治理拉动的投资需求也是“稳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水元素融入城市建设,打造精品亲水平台,使水更好地服务城市发展和百姓生活,才能最终实现人水和谐。1500959477000责编:千帆库尔勒晚报150095947700011[]{"email":"qianfan@huanqiu.com","name":"千帆"}
天山网讯(记者耿荣荣摄影报道)仲夏时节,库尔勒孔雀河从两岸高楼大厦间缓缓淌过,一座宜居的水生态城市初见端倪……城市与河流共生共荣,拥有一条穿城而过的河,对一座城市而言,是一种幸运。“水是城市发展的源泉,城市发展必须量‘水’而行。只有做好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做好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城市才可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朱铁臻教授关于城市发展战略思想的“肺腑之言”。为了让“绿水常在”,一份《库尔勒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任务“清单”发出了集结号—— 到2020年,全市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污染地表水体得到有效治理,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水质保持稳定,水生态环境状况继续好转。孔雀河4个监测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标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100%,地下水考核断面水质保持稳定。水源改造·留住一汪碧水一方晴天、一汪碧水,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域宜居生态的底线。每年冬季,都会有千余只野生鸟类飞临库尔勒过冬。近10年来,随着孔雀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天鹅、麻鸭、绿头鸭、银鸥、鸥鹭等野生鸟类陆续前来越冬,数量也逐年增多。冬季到孔雀河边看天鹅,也成了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穿城而过的孔雀河被称之为梨城的“母亲河”。2000年,孔雀河河道改造工程启动,2002年,这项工程被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正是从那时开始,库尔勒开始围绕水资源不断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又相继实施了孔雀河风景旅游带二期工程及杜鹃河、白鹭河等工程。有水才能谈及水生态治理。“把水留住”是梨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步。为了把一汪碧水留在梨城,库尔勒市编制实施了《孔雀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分类施策,精准治污。《规划》指出,建立水陆结合、全面控源的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体系,推行基于控制单元的差别化流域水环境管理政策。对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重金属及其他影响人体健康的污染物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整治力度。争取2020年,孔雀河水质有所改善。截至目前,全市辖区内地表水水质全部达到相应水体环境功能要求,无劣Ⅴ类及黑臭水体,监测河流Ⅰ-Ⅲ类优良水质断面始终保持100℅。这是一份令人满意的数据报告。水源保护·把好一城用水饮用水水源质量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水龙头”。作为国家计委批准立项的自治区重点工程,库尔勒城市供水工程项目彻底解决了全市的工业和生活用水问题。库尔勒城市供水工程项目水源地位于兵团二师21团场部东南至焉耆县查汗其克乡一带的开都河南岸,设计日供水能力一期20万吨;正在建设中的二期规划水源地在开都河北岸乌拉斯台农场一带(日供水20万吨)。水源地现有泵房26座,深井49眼,其中87%的水源井在21团农田内,13%的水源井在焉耆县七个星辖区戈壁滩内。目前,库尔勒市城市供水水源以新疆昌源集团库尔勒银泉供水有限公司开采地下水为主,日供水20万立方米,年开采量7300万立方米,能稳定供水30年。经后期持续水源扩增现供水量为23万吨/日,2015年平均日供水18.8万吨,服务人口78万人。为了把好城市用水质量关,库尔勒市大力推进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依法清理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建筑、排污口。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全部设立了标牌,并委托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对水源地水质39项指标进行专项检测分析,提供监测报告。同时,还成立了水源地管理站,巡查维护水源的生产运行。目前,水源保护区内设置了界桩,一级核心保护区设置了警示牌,一级保护区各泵房安装了视频监控摄像头,进行全天监控。水源地自2002年正式供水以来,水环境良好,未发生水污染事故。主要水质指标中总硬度、硫酸盐和溶解性总固体为Ⅱ类,其他指标均为Ⅰ类,水质级别为优良,饮水水质无超标情况。水源防治·六项工程守住绿水水污染防治必须着眼于整个流域或区域进行综合防治,才能保证水生态环境质量。从城市水污染实际情况出发,《库尔勒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制定的六项重点工程被提上日程:农业农村水污染防治、工业水污染防治、城镇生活水污染治理、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水生态环境保护、水环境监管能力提升。这一项项具体任务,让水污染防治“有的放矢”。自方案实施以来,开展了上户镇、包头湖农场等乡、镇(场)的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确保农村的饮用水安全、生活垃圾和污水得到妥善处理;排查工业企业排污情况,大部分企业正常生产,环保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如期进行上库产业园区水污染集中治理设施建设,园区污水经23KM管沿十八团渠向西排入铁门关市污水处理厂。目前,铁门关市污水处理厂已建设完成,污水外排管网计划2017年10月底完工。同时,2001年9月建成投用的库尔勒老城区污水处理厂经过首次改扩建后,又于2015年初实施了第二次改扩建,目前,每天处理污水约3万吨。位于南市区的污水处理厂及再生水利用项目,目前正在建设中,该项目的近期出水用于杜鹃河四期河道景观用水和周边绿化用水,远期出水将用于下游的湿地和生态林建设。此外,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河湖水生态保护,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继续加大退耕还林、还草、还湿、还水力度;加强滨河(湖)带生态建设,在河道两侧建设植被缓冲带和隔离带;建立应急机制和应急保障体系,加大水源地风险隐患排查力度,重点区域每季度开展一次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与二师、焉耆县的联查联动,共同维护水源地的环境安全。“绿色经济”已成为必然发展方向,“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也已成为政府的主动选择,而水污染治理拉动的投资需求也是“稳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水元素融入城市建设,打造精品亲水平台,使水更好地服务城市发展和百姓生活,才能最终实现人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