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3NXN china.huanqiu.comarticle“马赛克”背后的缉毒英雄/e3pmh1nnq/e3pn60p0i新疆法制报讯(记者陈泽华 通讯员杨源报道)6月14日,一则《一场全屏马赛克的追悼会》消息引起全国网友的关注,缉毒警察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线。他们每天行走在“刀尖上”,用生命捍卫着社会的安宁,他们是现实生活中的缉毒警察。今年6月是自治区第25个“全民禁毒宣传月”。近日,记者走进乌鲁木齐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探秘“马赛克”背后的缉毒英雄。与死神擦肩而过15年前,20多岁的朱Sir进入乌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工作。“从事缉毒工作如同进了一个圈子,圈子里只有3种人:缉毒警、毒贩和瘾君子。” 朱Sir说,15年来,他参与抓获了近800名吸贩毒人员。他们中既有家徒四壁的无业人员,也有资产雄厚的经商者,还有演员、餐厅老板等。 “案件侦查的变数是最大的,谁都预料不到毒贩下一步会干啥,这些都要靠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和应变能力去应对。” 朱Sir说,查办毒品案件很苦,没有白天黑夜,特别是蹲守时,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一刻也不能出差错;抓捕的时候,一点点的疏漏就可能危及自己和战友的生命,可以说缉毒警察是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人。2008年11月的一次抓捕,朱Sir至今难忘,虽然事隔8年多,但对朱Sir来说就像发生在昨天,每一个细节都历历在目。那是一个冬日的凌晨,朱Sir和3名同事驾驶一辆私家车,又搭乘一辆出租车在跟踪一嫌疑车辆时,被犯罪嫌疑人察觉,对方电话召唤来五六名同伙,手持砍刀对民警和出租车司机进行攻击,一名民警和出租车司机受伤。朱Sir鸣枪示警后,犯罪嫌疑人驾车仓皇逃离。一周后,涉案犯罪嫌疑人全部被抓获。这次经历让朱Sir记忆犹新,并时刻提醒自己和新来的战友,在缉毒工作中要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隐秘在“马赛克”背后“毒品犯罪是重罪,贩卖超过50克海洛因就可以判死刑。毒贩一旦被抓住,很可能就是死路一条,所以他们往往拼死反抗。然而,破获毒品犯罪案件最重要的就是人赃俱获,需要与毒贩近距离接触。”朱Sir说。缉毒警察面临的危险,是真真切切的。他们必须有缜密的思维、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这样在侦查时才不会泄露身份。更大的难度与危险,则是缉毒警察必须具有的隐秘性。即使在电视中出镜,脸部都要打“马赛克”,有时甚至全身都要经过技术处理。 朱Sir说,这样的“隐藏”不仅是为了民警的安全,同时也是办案的需要。“我们都在研究揣摩彼此,毒贩也看新闻,记脸、记车号。”朱Sir说,然而,更多的,还是警察们用自己的胆魄和机智,化解了各种“生死危机”。百毒不侵的意志从警7年的马Sir是乌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二大队民警,虽然从事缉毒警只有2年时间,但是5年的特警生涯,让他练就了一身扎实的基本功。今年5月初,二大队民警在工作中得到一条线索,有一批毒品将从四川成都通过快递的方式运到乌鲁木齐。5月28日,民警乔装成快递员按照收货地址,给犯罪嫌疑人送货时,狡猾的犯罪嫌疑人一再变换收货地点。蹲守在附近的民警通过细心观察,发现了毒贩叶某的身影,并将其抓获。在叶某身上,民警发现了一串房门钥匙,判断叶某还有藏毒房间。果不其然,在叶某另外一处租住房内,民警发现了大量的开关,并在开关内查获了300克冰毒。拒不承认犯罪事实的叶某,再三表示要和带队领导单独谈谈。当房间里只有他和缉毒队长时,毒贩压低声音对缉毒队长说,只要放了自己,就给他30万元。这样的情景缉毒队长并非第一次遇到,他早早开启了手机录音,将对方的话一字不漏全部录了下来。在证据面前,毒贩不得不交代了全部事实。“干我们这行,就要经得住诱惑,如果没有‘百毒不侵’的意志,就做不好缉毒工作。” 马Sir说。蹲守是必备功课为了摸清毒贩的活动规律,蹲守是缉毒民警必备的功课。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寒,民警在守候过程中都不敢发动车辆来吹空调或者取暖。因为这样容易暴露,所导致的后果,就是前功尽弃。说到自己的工作环境,马Sir表示自己最看重的就是缉毒民警之间的感情,这种深沉而真挚的感情甚至超过家人。“在抓捕现场,我们之所以都勇于冲在前面,就是因为敢把后背交给战友,相信有战友帮我看着后面,保证我的安全,这是生命之托,这种彼此之间的信任是这支队伍最宝贵的地方。”马Sir说。朱Sir家离单位只有两公里,走路20分钟,开车5分钟时间就可以到家,即便这样,他一周才能回去一次。“我女儿今年9岁,和我说的最多的两句话就是‘爸爸,今天你回不回来?’‘爸爸,你为什么老加班?’有时候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说到孩子,朱Sir有些无奈又有些心酸。这样的经历,禁毒支队每一位民警都深有体会。今年31岁的段Sir, 毕业于中国刑警学院,从警8年,现在是禁毒支队三大队民警。“当缉毒警察的那一天,我就知道家和亲人将是我亏欠最多的。” 段Sir说,每次回到家里,不论多累,他都会多做些家务来减少内心的愧疚。“我相信,这是绝大多数缉毒警察生活的写照。”段Sir说。1498733864000责编:千帆新疆法制报149873386400011[]{"email":"qianfan@huanqiu.com","name":"千帆"}
新疆法制报讯(记者陈泽华 通讯员杨源报道)6月14日,一则《一场全屏马赛克的追悼会》消息引起全国网友的关注,缉毒警察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线。他们每天行走在“刀尖上”,用生命捍卫着社会的安宁,他们是现实生活中的缉毒警察。今年6月是自治区第25个“全民禁毒宣传月”。近日,记者走进乌鲁木齐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探秘“马赛克”背后的缉毒英雄。与死神擦肩而过15年前,20多岁的朱Sir进入乌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工作。“从事缉毒工作如同进了一个圈子,圈子里只有3种人:缉毒警、毒贩和瘾君子。” 朱Sir说,15年来,他参与抓获了近800名吸贩毒人员。他们中既有家徒四壁的无业人员,也有资产雄厚的经商者,还有演员、餐厅老板等。 “案件侦查的变数是最大的,谁都预料不到毒贩下一步会干啥,这些都要靠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和应变能力去应对。” 朱Sir说,查办毒品案件很苦,没有白天黑夜,特别是蹲守时,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一刻也不能出差错;抓捕的时候,一点点的疏漏就可能危及自己和战友的生命,可以说缉毒警察是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人。2008年11月的一次抓捕,朱Sir至今难忘,虽然事隔8年多,但对朱Sir来说就像发生在昨天,每一个细节都历历在目。那是一个冬日的凌晨,朱Sir和3名同事驾驶一辆私家车,又搭乘一辆出租车在跟踪一嫌疑车辆时,被犯罪嫌疑人察觉,对方电话召唤来五六名同伙,手持砍刀对民警和出租车司机进行攻击,一名民警和出租车司机受伤。朱Sir鸣枪示警后,犯罪嫌疑人驾车仓皇逃离。一周后,涉案犯罪嫌疑人全部被抓获。这次经历让朱Sir记忆犹新,并时刻提醒自己和新来的战友,在缉毒工作中要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隐秘在“马赛克”背后“毒品犯罪是重罪,贩卖超过50克海洛因就可以判死刑。毒贩一旦被抓住,很可能就是死路一条,所以他们往往拼死反抗。然而,破获毒品犯罪案件最重要的就是人赃俱获,需要与毒贩近距离接触。”朱Sir说。缉毒警察面临的危险,是真真切切的。他们必须有缜密的思维、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这样在侦查时才不会泄露身份。更大的难度与危险,则是缉毒警察必须具有的隐秘性。即使在电视中出镜,脸部都要打“马赛克”,有时甚至全身都要经过技术处理。 朱Sir说,这样的“隐藏”不仅是为了民警的安全,同时也是办案的需要。“我们都在研究揣摩彼此,毒贩也看新闻,记脸、记车号。”朱Sir说,然而,更多的,还是警察们用自己的胆魄和机智,化解了各种“生死危机”。百毒不侵的意志从警7年的马Sir是乌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二大队民警,虽然从事缉毒警只有2年时间,但是5年的特警生涯,让他练就了一身扎实的基本功。今年5月初,二大队民警在工作中得到一条线索,有一批毒品将从四川成都通过快递的方式运到乌鲁木齐。5月28日,民警乔装成快递员按照收货地址,给犯罪嫌疑人送货时,狡猾的犯罪嫌疑人一再变换收货地点。蹲守在附近的民警通过细心观察,发现了毒贩叶某的身影,并将其抓获。在叶某身上,民警发现了一串房门钥匙,判断叶某还有藏毒房间。果不其然,在叶某另外一处租住房内,民警发现了大量的开关,并在开关内查获了300克冰毒。拒不承认犯罪事实的叶某,再三表示要和带队领导单独谈谈。当房间里只有他和缉毒队长时,毒贩压低声音对缉毒队长说,只要放了自己,就给他30万元。这样的情景缉毒队长并非第一次遇到,他早早开启了手机录音,将对方的话一字不漏全部录了下来。在证据面前,毒贩不得不交代了全部事实。“干我们这行,就要经得住诱惑,如果没有‘百毒不侵’的意志,就做不好缉毒工作。” 马Sir说。蹲守是必备功课为了摸清毒贩的活动规律,蹲守是缉毒民警必备的功课。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寒,民警在守候过程中都不敢发动车辆来吹空调或者取暖。因为这样容易暴露,所导致的后果,就是前功尽弃。说到自己的工作环境,马Sir表示自己最看重的就是缉毒民警之间的感情,这种深沉而真挚的感情甚至超过家人。“在抓捕现场,我们之所以都勇于冲在前面,就是因为敢把后背交给战友,相信有战友帮我看着后面,保证我的安全,这是生命之托,这种彼此之间的信任是这支队伍最宝贵的地方。”马Sir说。朱Sir家离单位只有两公里,走路20分钟,开车5分钟时间就可以到家,即便这样,他一周才能回去一次。“我女儿今年9岁,和我说的最多的两句话就是‘爸爸,今天你回不回来?’‘爸爸,你为什么老加班?’有时候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说到孩子,朱Sir有些无奈又有些心酸。这样的经历,禁毒支队每一位民警都深有体会。今年31岁的段Sir, 毕业于中国刑警学院,从警8年,现在是禁毒支队三大队民警。“当缉毒警察的那一天,我就知道家和亲人将是我亏欠最多的。” 段Sir说,每次回到家里,不论多累,他都会多做些家务来减少内心的愧疚。“我相信,这是绝大多数缉毒警察生活的写照。”段Sir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