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0igZ china.huanqiu.comarticle百年老字号叶开泰的家族史/e3pmh1nnq/e3pn60p0i“修合虽无人见,诚心自有天机。”这幅叶开泰店堂的对联相信很多人都会有印象,叶开泰自创立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了,现已发展为一家上市公司,于2004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但是关于叶开泰的创建,尤其是其深厚的家族史,很多消费者不一定很了解,今天,笔者就解密叶开泰背后的家族故事。叶文机,葉開泰药号的创始人,其父是一个民间老中医,号称叶神仙,他从小随父学医,得父亲真传。明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为渡兵荒,1631年叶文机随父行医来到汉阳,在汉阳古琴台摆摊,行医卖药。1637年(明朝崇祯十年),其父去世,叶文机在汉口大夹街第23家买了一座青砖古屋,正式挂出了“葉開泰药号”招牌。取名叶开泰,乃叶神仙之嘱:“叶氏悬壶开号,唯求国泰民安”,以叶氏之姓加開泰之意,便名为葉開泰。尔后不久,又更名为葉開泰药店。从创立之日起,叶文机就为叶开泰药号确立了“心济天下,忧国忧民”的远大抱负且采取了“软硬”兼施的经营战略。“软”即尽力义务救死扶伤,创建口碑信誉,创建一种经营文化。对无钱买药的穷人,葉開泰不仅施舍医药,而且义务到岳阳等地灾民中去义诊,同时在汉口设立施粥棚赈灾救民。所谓“硬”,乃是力争炮制天下第一优质的中药,以“前店后厂”,绝不欺人欺世为办店方针,创造一种社会信得过的必需产品。三百多年来,葉開泰的信誉,几乎从来没有受到过挑战。 历经300余年的葉開泰,历尽沧桑。从第三代叶宏良起,出现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十分注意培养教育好子孙,不少人进人仕途,不少人亦官亦商。到了第四代传人叶松亭,正式通过科举入仕,官至诰授中宪大夫,晋赠光禄大夫、建威将军。这时的葉開泰药号已经在中医药界有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扩充发展,叶松亭回原籍江苏溧水塔山渡,析分祖传家业,回汉后即扩大店面,添置设备,增加雇员,扩大生产业务,同时在汉阳黄陵机购置地皮,建造房屋,将家眷全部迁汉,落籍于湖北汉阳。叶松亭开始雇用经理主持店务,开创了职业经理人制度,也为葉開泰后来的繁荣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五代传人叶继雯,字桐封,号云素,清藏书家。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官至刑科给事中,授内阁中书。朝廷进奉文字,大多出其手,由此为大臣阿桂所赏识,大学士王杰、刘墉皆倚重之。累擢刑部郎中,在北京居住在湖广会馆。所作之诗,纵横跌宕,博学嗜古,收藏有数万卷古籍。著有《谹林馆诗集》、《读礼杂记》、《朱子外纪》等。乾隆嘉庆年间,叶云素、陈诗、喻文鏊并称文坛汉上三杰。第六代传人叶志诜,学者、藏书家、书法家、医药家,嘉庆九年(1804)入翰林院,官至国子监典簿、兵部武选司郎中。学问渊博,游于翁方纲、刘墉门下,长于金石文字之学,能辨其源流,剖析毫芒。收藏金石、古铜器、书画、古今图书甚富。著作主要有《神农本草经赞》、《咏古录》、《识字录》、《金山鼎考》、《寿年录》、《上第录》、《稽古录》、《平安馆诗文集》、《简学斋文集》、《汉阳叶氏丛刻医类七种》(道光年间由叶志琛编撰,中华古文献大辞典等有收载)。第七代传人叶名琛,历史上最为出名。他先任广东布政使,后官至两广总督兼钦差大臣,为南国封疆大员,其后又擢授体仁阁大学士。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英军掳去,带到印度加尔各答,叶名琛在监狱中吃完自带粮食后,至死不吃英军之粟,以表示“士可杀不可辱”的决心,以绝食抗争保持民族气节,被称为“海上苏武”,这也使得葉開泰大大赢得声誉,受到叶名琛事迹的影响,健民·葉開泰声名鹊起,全国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逐渐走向鼎盛。纵观叶氏家族的发展史,可谓门第辉煌,世代簪缨。最高有两广总督叶名琛,最低有河南省确山县长叶蛰斋(第十代)。即使无法科举入仕,族人也会通过其他方式进入仕途。例如叶凤池、叶孟纪、叶仲星三兄弟(第九代),分别捐官至陕西道台、候补与资政大夫,以便保持在政治上的优势。“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是历代仁人志士的崇高追求,叶开泰传人以显赫的成就打破了良相和良医不可兼得的宿命,缔造“既为良相、又为良医”的传奇,为世人所称赞。1486433220000责编:朱马烈中国网148643322000011[]//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7/0207/20170207100820116.gif{"email":"zhumalie@huanqiu.com","name":"朱马烈"}
“修合虽无人见,诚心自有天机。”这幅叶开泰店堂的对联相信很多人都会有印象,叶开泰自创立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了,现已发展为一家上市公司,于2004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但是关于叶开泰的创建,尤其是其深厚的家族史,很多消费者不一定很了解,今天,笔者就解密叶开泰背后的家族故事。叶文机,葉開泰药号的创始人,其父是一个民间老中医,号称叶神仙,他从小随父学医,得父亲真传。明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为渡兵荒,1631年叶文机随父行医来到汉阳,在汉阳古琴台摆摊,行医卖药。1637年(明朝崇祯十年),其父去世,叶文机在汉口大夹街第23家买了一座青砖古屋,正式挂出了“葉開泰药号”招牌。取名叶开泰,乃叶神仙之嘱:“叶氏悬壶开号,唯求国泰民安”,以叶氏之姓加開泰之意,便名为葉開泰。尔后不久,又更名为葉開泰药店。从创立之日起,叶文机就为叶开泰药号确立了“心济天下,忧国忧民”的远大抱负且采取了“软硬”兼施的经营战略。“软”即尽力义务救死扶伤,创建口碑信誉,创建一种经营文化。对无钱买药的穷人,葉開泰不仅施舍医药,而且义务到岳阳等地灾民中去义诊,同时在汉口设立施粥棚赈灾救民。所谓“硬”,乃是力争炮制天下第一优质的中药,以“前店后厂”,绝不欺人欺世为办店方针,创造一种社会信得过的必需产品。三百多年来,葉開泰的信誉,几乎从来没有受到过挑战。 历经300余年的葉開泰,历尽沧桑。从第三代叶宏良起,出现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十分注意培养教育好子孙,不少人进人仕途,不少人亦官亦商。到了第四代传人叶松亭,正式通过科举入仕,官至诰授中宪大夫,晋赠光禄大夫、建威将军。这时的葉開泰药号已经在中医药界有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扩充发展,叶松亭回原籍江苏溧水塔山渡,析分祖传家业,回汉后即扩大店面,添置设备,增加雇员,扩大生产业务,同时在汉阳黄陵机购置地皮,建造房屋,将家眷全部迁汉,落籍于湖北汉阳。叶松亭开始雇用经理主持店务,开创了职业经理人制度,也为葉開泰后来的繁荣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五代传人叶继雯,字桐封,号云素,清藏书家。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官至刑科给事中,授内阁中书。朝廷进奉文字,大多出其手,由此为大臣阿桂所赏识,大学士王杰、刘墉皆倚重之。累擢刑部郎中,在北京居住在湖广会馆。所作之诗,纵横跌宕,博学嗜古,收藏有数万卷古籍。著有《谹林馆诗集》、《读礼杂记》、《朱子外纪》等。乾隆嘉庆年间,叶云素、陈诗、喻文鏊并称文坛汉上三杰。第六代传人叶志诜,学者、藏书家、书法家、医药家,嘉庆九年(1804)入翰林院,官至国子监典簿、兵部武选司郎中。学问渊博,游于翁方纲、刘墉门下,长于金石文字之学,能辨其源流,剖析毫芒。收藏金石、古铜器、书画、古今图书甚富。著作主要有《神农本草经赞》、《咏古录》、《识字录》、《金山鼎考》、《寿年录》、《上第录》、《稽古录》、《平安馆诗文集》、《简学斋文集》、《汉阳叶氏丛刻医类七种》(道光年间由叶志琛编撰,中华古文献大辞典等有收载)。第七代传人叶名琛,历史上最为出名。他先任广东布政使,后官至两广总督兼钦差大臣,为南国封疆大员,其后又擢授体仁阁大学士。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英军掳去,带到印度加尔各答,叶名琛在监狱中吃完自带粮食后,至死不吃英军之粟,以表示“士可杀不可辱”的决心,以绝食抗争保持民族气节,被称为“海上苏武”,这也使得葉開泰大大赢得声誉,受到叶名琛事迹的影响,健民·葉開泰声名鹊起,全国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逐渐走向鼎盛。纵观叶氏家族的发展史,可谓门第辉煌,世代簪缨。最高有两广总督叶名琛,最低有河南省确山县长叶蛰斋(第十代)。即使无法科举入仕,族人也会通过其他方式进入仕途。例如叶凤池、叶孟纪、叶仲星三兄弟(第九代),分别捐官至陕西道台、候补与资政大夫,以便保持在政治上的优势。“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是历代仁人志士的崇高追求,叶开泰传人以显赫的成就打破了良相和良医不可兼得的宿命,缔造“既为良相、又为良医”的传奇,为世人所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