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ZjLE china.huanqiu.comarticle新疆民族乐器向标准化迈出第一步/e3pmh1nnq/e3pn60p0i新疆日报讯(记者高方 甄世新摄影报道)8月25日,《新疆日报》刊发《维吾尔传统乐器六个地方标准通过审定》的消息被多家媒体转载,引来人们广泛关注。由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乌鲁木齐苏甫尔乐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新疆艺术剧院爱乐乐团、新疆艺术学院、自治区标准化研究院、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等单位组成《维吾尔乐器》标准起草编制组,制定了《维吾尔乐器分类与术语》《维吾尔手鼓》《艾捷克》《萨它尔》《独它尔》《喀什噶尔热瓦甫》6项自治区地方标准。标准对乐器的分类、结构部件、产品的质量、材质、音质及各项技术指标的检验方法进行了严谨细致的规范。这是新疆第一次为少数民族传统乐器的生产制作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近日,记者采访了具体参与这项工作的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处处长阿扎提·皮热德吾斯,向他了解了这项工作开展的相关情况。一众所周知,维吾尔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而维吾尔族乐器在维吾尔族的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维吾尔族歌舞的发展和演进中,现存的维吾尔族乐器已有17个品类,37个品种,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演奏体系。这些乐器历经千百年的乐脉传承,其形制、音色、演奏技巧等都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价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受人瞩目的珍贵的民族艺术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乐器中的宝贵财富。 由于新疆地域辽阔,南北疆气候温差不同,同一件乐器,因流传地域和使用者的不同而出现造型和形制上的差异。加之民族乐器的制作过程一直是口口相传,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没有固定标准形式的文字记载。近年来,随着维吾尔族乐器的逐渐推广普及,影响力逐步扩大,新疆的民族音乐演出不再局限于新疆一隅,而是在国内外都有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因为新疆从来没有为民族乐器制定统一标准、行业规范,使得长期以来这些民族乐器在设计、生产、传承、制作流程上无标准可参照,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专业制作人才极其匮乏,核心技术得不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市场上鱼龙混杂等问题,极大地阻碍和制约了维吾尔族乐器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阿扎提说,在这个大背景下,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民族手工艺品的制作技艺,进一步规范生产、销售、检验、培训等环节,为规范维吾尔族乐器的设计、生产、科研、教学、演奏,为传承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维吾尔乐器》地方标准就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二今年4月,兄弟省区内蒙古通过了《蒙古族乐器马头琴》等10项地方标准的技术审查,该标准共制定了马头琴、四胡、托布秀尔等10种蒙古族乐器,从每种乐器的名称到音域、音质进行了严谨细致的规范。新疆作为闻名于世的“歌舞之乡”,长期以来不论是专业演出团体还是民间业余演出者,对民族乐器标准化的呼声和诉求也越来越高。阿扎提说,我们质量技术监督局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对此做出积极响应。2015年5月,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乌鲁木齐苏甫尔乐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新疆艺术剧院爱乐乐团、新疆艺术学院、自治区标准化研究院、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等单位的专业人员组成了标准化起草小组。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经前期调研、走访当地文化馆、大学院校及民族乐器加工企业,与当地多名演奏和制作的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就维吾尔乐器的制作过程、工艺要求等方面进行调研,并派专业人员到杭州学习乐器标准化专业知识,同时收集了相关行业标准、书籍、图鉴等第一手资料,先后编制完成了《维吾尔乐器分类与术语》一项通用标准和《维吾尔手鼓》《艾捷克》《萨它尔》《独它尔》《喀什噶尔热瓦甫》5项地方标准送审稿,今年8月已通过专家审定,近期将向社会公开发布。三阿扎提介绍说,这些标准实施后,维吾尔族乐器的制作上将会分演奏等级、专业等级和大众等级三类,使专业演出团体能够选用音色完美、音质纯正、能够满足演出需要的乐器。新疆爱乐乐团副团长、常任指挥阿不都热合曼·阿尤甫听到这个消息后,喜极而泣。他曾经指挥乐队排练时,因为五个热瓦甫演奏者的琴声总是无法统一和谐令他大伤脑筋。“不是演奏者水平有问题,是这五个热瓦甫来自不同的制作者,音色不一样。”有些民族乐器因为注重收藏者的审美需求,用昂贵的材料进行过度装饰,使其演奏功能大大降低,对此,标准化起草组也在工艺标准上给予了限定。阿扎提说,制定《维吾尔乐器分类与术语》这一通用标准,就是为了在语言文字上规范维吾尔乐器的名称。比如“独它尔”在各类书籍和传播渠道上有“都塔尔”“都它尔”等多种译称和写法,甚至在教科书中也是五花八门,非常不规范,不利于传承和记忆。这次最终确立它的正规名称为“独它尔”,是由于这件乐器在维吾尔乐曲演奏中多是独奏,取其“独”字,加之汉语对物品类的第三人称用“它”,便在音译的基础上确定其为“独它尔”。据了解,目前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已向全疆近1000个小型乐器制作单位推广了五个维吾尔传统乐器的地方标准,接下来将会对制作者们进行标准化培训和引导。这是新疆民族乐器制作向标准化迈出的第一步,参照这个模式,自治区质监局还将对新疆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乐器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阿扎提说:“下一步,我们还要做哈萨克乐器的规范和标准化。最终要建立新疆民族乐器的标准化体系。”1482387339000责编:千帆新疆日报148238733900011[]{"email":"qianfan@huanqiu.com","name":"千帆"}
新疆日报讯(记者高方 甄世新摄影报道)8月25日,《新疆日报》刊发《维吾尔传统乐器六个地方标准通过审定》的消息被多家媒体转载,引来人们广泛关注。由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乌鲁木齐苏甫尔乐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新疆艺术剧院爱乐乐团、新疆艺术学院、自治区标准化研究院、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等单位组成《维吾尔乐器》标准起草编制组,制定了《维吾尔乐器分类与术语》《维吾尔手鼓》《艾捷克》《萨它尔》《独它尔》《喀什噶尔热瓦甫》6项自治区地方标准。标准对乐器的分类、结构部件、产品的质量、材质、音质及各项技术指标的检验方法进行了严谨细致的规范。这是新疆第一次为少数民族传统乐器的生产制作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近日,记者采访了具体参与这项工作的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处处长阿扎提·皮热德吾斯,向他了解了这项工作开展的相关情况。一众所周知,维吾尔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而维吾尔族乐器在维吾尔族的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维吾尔族歌舞的发展和演进中,现存的维吾尔族乐器已有17个品类,37个品种,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演奏体系。这些乐器历经千百年的乐脉传承,其形制、音色、演奏技巧等都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价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受人瞩目的珍贵的民族艺术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乐器中的宝贵财富。 由于新疆地域辽阔,南北疆气候温差不同,同一件乐器,因流传地域和使用者的不同而出现造型和形制上的差异。加之民族乐器的制作过程一直是口口相传,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没有固定标准形式的文字记载。近年来,随着维吾尔族乐器的逐渐推广普及,影响力逐步扩大,新疆的民族音乐演出不再局限于新疆一隅,而是在国内外都有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因为新疆从来没有为民族乐器制定统一标准、行业规范,使得长期以来这些民族乐器在设计、生产、传承、制作流程上无标准可参照,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专业制作人才极其匮乏,核心技术得不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市场上鱼龙混杂等问题,极大地阻碍和制约了维吾尔族乐器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阿扎提说,在这个大背景下,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民族手工艺品的制作技艺,进一步规范生产、销售、检验、培训等环节,为规范维吾尔族乐器的设计、生产、科研、教学、演奏,为传承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维吾尔乐器》地方标准就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二今年4月,兄弟省区内蒙古通过了《蒙古族乐器马头琴》等10项地方标准的技术审查,该标准共制定了马头琴、四胡、托布秀尔等10种蒙古族乐器,从每种乐器的名称到音域、音质进行了严谨细致的规范。新疆作为闻名于世的“歌舞之乡”,长期以来不论是专业演出团体还是民间业余演出者,对民族乐器标准化的呼声和诉求也越来越高。阿扎提说,我们质量技术监督局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对此做出积极响应。2015年5月,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乌鲁木齐苏甫尔乐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新疆艺术剧院爱乐乐团、新疆艺术学院、自治区标准化研究院、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等单位的专业人员组成了标准化起草小组。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经前期调研、走访当地文化馆、大学院校及民族乐器加工企业,与当地多名演奏和制作的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就维吾尔乐器的制作过程、工艺要求等方面进行调研,并派专业人员到杭州学习乐器标准化专业知识,同时收集了相关行业标准、书籍、图鉴等第一手资料,先后编制完成了《维吾尔乐器分类与术语》一项通用标准和《维吾尔手鼓》《艾捷克》《萨它尔》《独它尔》《喀什噶尔热瓦甫》5项地方标准送审稿,今年8月已通过专家审定,近期将向社会公开发布。三阿扎提介绍说,这些标准实施后,维吾尔族乐器的制作上将会分演奏等级、专业等级和大众等级三类,使专业演出团体能够选用音色完美、音质纯正、能够满足演出需要的乐器。新疆爱乐乐团副团长、常任指挥阿不都热合曼·阿尤甫听到这个消息后,喜极而泣。他曾经指挥乐队排练时,因为五个热瓦甫演奏者的琴声总是无法统一和谐令他大伤脑筋。“不是演奏者水平有问题,是这五个热瓦甫来自不同的制作者,音色不一样。”有些民族乐器因为注重收藏者的审美需求,用昂贵的材料进行过度装饰,使其演奏功能大大降低,对此,标准化起草组也在工艺标准上给予了限定。阿扎提说,制定《维吾尔乐器分类与术语》这一通用标准,就是为了在语言文字上规范维吾尔乐器的名称。比如“独它尔”在各类书籍和传播渠道上有“都塔尔”“都它尔”等多种译称和写法,甚至在教科书中也是五花八门,非常不规范,不利于传承和记忆。这次最终确立它的正规名称为“独它尔”,是由于这件乐器在维吾尔乐曲演奏中多是独奏,取其“独”字,加之汉语对物品类的第三人称用“它”,便在音译的基础上确定其为“独它尔”。据了解,目前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已向全疆近1000个小型乐器制作单位推广了五个维吾尔传统乐器的地方标准,接下来将会对制作者们进行标准化培训和引导。这是新疆民族乐器制作向标准化迈出的第一步,参照这个模式,自治区质监局还将对新疆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乐器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阿扎提说:“下一步,我们还要做哈萨克乐器的规范和标准化。最终要建立新疆民族乐器的标准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