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RKnZ作者:王博china.huanqiu.comarticle年福忠:变“取一瓢水”为“引一道渠”/e3pmh1nnq/e3pn60p0i新华网兰州11月25日电(记者王博)房间温度可以根据体感控制、百叶窗可以根据光线明暗自动开合,甚至花草都可以根据土壤湿度定时浇灌……这不是比尔盖茨的“未来屋”,这是中国西北内陆一所大学的建筑节能控制实验室。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教学楼一楼走廊深处,就是这间实验室所在。实验室看上去同其他教室无异。但仔细观察,你会在屋顶、百叶窗、暖气等设施旁边,发现一些并不引人注意的小“机关”。这些“机关”就是整间实验室的核心——智能传感器。通过传感器,连接一台外观形似笔记本电脑的服务器,再加上手机APP应用,就构成了整座建筑节能控制实验室。通过手机应用,你可以向服务器“抱怨”房间的温度,服务器“采纳”屋内多人的“意见”后,博弈形成较为“中立”的结果,再反馈至传感器,进行调节。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教授年福忠是这间实验室的引入者和负责人。作为中组部资助的甘肃省第9批“西部之光”访问学者,2012年9月,年福忠进入清华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研修。正是这次访学经历,搭建起了两所高校在这一领域交流互通的桥梁。 这间不起眼的实验室价值不容小觑,此前,国内只有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为数不多的几家研究机构拥有。在清华大学,年福忠的合作导师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智能与网络化系统中心教授赵千川。在他的指导下,年福忠参与了清华大学-UTC(美国联合技术公司)的国际合作项目“建筑节能、舒适、安全综合控制系统研究”。坚持每天都到实验室工作学习,探索本领域的国际前沿,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在实验室、在食堂,甚至在楼下的咖啡室,年福忠总是抓紧一切时间跟导师请教、探讨。访学期间,年福忠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SCI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其中2篇发表在SCI一区的顶级期刊上,部分研究成果还在清华大学做了专题报告,他的研究也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但访学的“一短一少”颇让年福忠苦恼。访学时间只有一年,从做学问而言,时间远远不够,而访学人数整个甘肃不过寥寥20人。“访学不能只培养个别人”,于是,变“取一瓢水”为“引一道渠”,让优质资源能够“顺渠”流淌到西部地区来,成为年福忠在访学期间为自己订立的特殊目标。尽力把项目组交给他的任务做到最好,同时主动展示本校和本区域优势,年福忠获得了清华大学和美国UTC的好评和信任,并最终与清华大学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由清华大学和美国UTC全额出资,在兰州理工大学建成一个建筑节能智能控制实验室,这也是兰州理工大学与清华大学建立的第一个联合实验室。2013年6月实验室建成,并实现与清华大学远程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目前,实验室除了承担清华大学与UTC的项目之外,还承担了国际合作项目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多个项目。如今,在年福忠的申请协调下,兰州理工大学与清华大学智能与网络化系统中心达成了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合作协议。自2013年开始,每年从兰州理工大学选派1至2名研究生前往清华大学学习,相关费用也都由清华大学智能与网络化系统中心资助。目前,已经选派了4名研究生到清华大学访问学习。年福忠认为,国家对西部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在逐步加大,“西部之光”培养政策的初衷,绝不只是让个人得到短时间的培养。“我们这些得到资助的人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机会,把高水平的项目引入西部,与高层次的科学家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使更多的人在更长的时间里受益。”年福忠说。1448437424000责编:千帆新华网144843742400011[]{"email":"qianfan@huanqiu.com","name":"千帆"}
新华网兰州11月25日电(记者王博)房间温度可以根据体感控制、百叶窗可以根据光线明暗自动开合,甚至花草都可以根据土壤湿度定时浇灌……这不是比尔盖茨的“未来屋”,这是中国西北内陆一所大学的建筑节能控制实验室。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教学楼一楼走廊深处,就是这间实验室所在。实验室看上去同其他教室无异。但仔细观察,你会在屋顶、百叶窗、暖气等设施旁边,发现一些并不引人注意的小“机关”。这些“机关”就是整间实验室的核心——智能传感器。通过传感器,连接一台外观形似笔记本电脑的服务器,再加上手机APP应用,就构成了整座建筑节能控制实验室。通过手机应用,你可以向服务器“抱怨”房间的温度,服务器“采纳”屋内多人的“意见”后,博弈形成较为“中立”的结果,再反馈至传感器,进行调节。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教授年福忠是这间实验室的引入者和负责人。作为中组部资助的甘肃省第9批“西部之光”访问学者,2012年9月,年福忠进入清华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研修。正是这次访学经历,搭建起了两所高校在这一领域交流互通的桥梁。 这间不起眼的实验室价值不容小觑,此前,国内只有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为数不多的几家研究机构拥有。在清华大学,年福忠的合作导师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智能与网络化系统中心教授赵千川。在他的指导下,年福忠参与了清华大学-UTC(美国联合技术公司)的国际合作项目“建筑节能、舒适、安全综合控制系统研究”。坚持每天都到实验室工作学习,探索本领域的国际前沿,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在实验室、在食堂,甚至在楼下的咖啡室,年福忠总是抓紧一切时间跟导师请教、探讨。访学期间,年福忠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SCI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其中2篇发表在SCI一区的顶级期刊上,部分研究成果还在清华大学做了专题报告,他的研究也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但访学的“一短一少”颇让年福忠苦恼。访学时间只有一年,从做学问而言,时间远远不够,而访学人数整个甘肃不过寥寥20人。“访学不能只培养个别人”,于是,变“取一瓢水”为“引一道渠”,让优质资源能够“顺渠”流淌到西部地区来,成为年福忠在访学期间为自己订立的特殊目标。尽力把项目组交给他的任务做到最好,同时主动展示本校和本区域优势,年福忠获得了清华大学和美国UTC的好评和信任,并最终与清华大学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由清华大学和美国UTC全额出资,在兰州理工大学建成一个建筑节能智能控制实验室,这也是兰州理工大学与清华大学建立的第一个联合实验室。2013年6月实验室建成,并实现与清华大学远程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目前,实验室除了承担清华大学与UTC的项目之外,还承担了国际合作项目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多个项目。如今,在年福忠的申请协调下,兰州理工大学与清华大学智能与网络化系统中心达成了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合作协议。自2013年开始,每年从兰州理工大学选派1至2名研究生前往清华大学学习,相关费用也都由清华大学智能与网络化系统中心资助。目前,已经选派了4名研究生到清华大学访问学习。年福忠认为,国家对西部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在逐步加大,“西部之光”培养政策的初衷,绝不只是让个人得到短时间的培养。“我们这些得到资助的人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机会,把高水平的项目引入西部,与高层次的科学家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使更多的人在更长的时间里受益。”年福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