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MYofgLxiGl作者:叶蓝china.huanqiu.comarticle“大开眼界”,香港青年到内地实习激增/e3pmh1nnq/e3pn61c2g【环球时报综合报道】香港特区政府近年来力推青年工作,港青到内地、海外交流及实习的机会越来越多。据香港《星岛日报》5月4日报道,香港民政及青年事务局的数据显示,2024/2025年度有超过3.2万名香港青年到内地及海外交流,比上一年度的2.3万人大幅增加;实习方面,已有约4800名青年顺利完成实习项目,比上一年度的2900人大增。有参加内地实习计划的香港学生表示大开眼界,发现内地比想象中先进,还推荐更多同学到内地实习。报道称,民青局今年早前公布本年度的国际、内地青年交流资助计划,该局副局长梁宏正透露,有关计划反应相当好,希望香港青年装备自己、认识国家。各项实习计划的申办机构及申请人数均比上一年增加,如2025/2026年度申请举办青年内地交流资助计划的机构比去年同期多出三成,内地专题实习计划的申请人数比去年增加六成。香港民青局于2022年年底公布《青年发展蓝图》,其中提出进一步加强内地及海外的实习和交流计划的广度和深度,推动香港青年认识国家,支持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据《星岛日报》报道,民青局辖下有多个实习及交流计划,涵盖内地、海外及本地。其中“内地专题实习计划”为香港青年提供到北京故宫、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中国科学院、敦煌石窟实习的机会;联合国义工实习计划更可让青年到联合国相关组织、儿童基金会等实习,并在哈萨克斯坦、尼泊尔等地服务。 梁宏正表示,青年参加实习计划需要长时间离港,认识当地民情和文化,同时也是认识国家、世界发展大势的机会。针对如何筛选申办实习交流的团体,他表示有一系列指引及审批程序,团体带青年到其他地方交流,政府需确保团体“信得过”,同时交流团必须以“交流”为主,观光不能占行程超过一半时间。以海洋公园为例,一般旅客可购票到里面游玩,但交流团则需带年轻人了解园区的运作。梁宏正说,如香港青年到海外交流,可拜访中国驻当地大使馆,并与当地青年交流,“多方面确保是交流团,而非观光团”。民青局青年专员陈瑞纬透露,在衡量计划成效方面,受资助机构须向参与者派发问卷,局方会详细检视回馈,审查交流实习团未来运作。他认为,交流计划申请人数增加,皆因青年向同伴分享实习经验,成功“靠口碑”吸引其他青年。现职社工的邓雪儿曾参与香港青年内地实习资助计划,在天津一个社区任实习社工。她直言,到内地实习后大开眼界,有很多生活化的手机软件,十分方便。她曾分别在内地和香港任实习社工,发现内地主要为小区居民服务,且注重中华文化宣扬,香港则较注重到学校接触青年,工作内容不同。现就读于香港教育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三年级的赖志贤曾在2023年参与“敦煌青年实习计划”,学习莫高窟知识并担任实习讲解员。他表示,中学时期曾参加海事博物馆青年讲解员计划,一直希望了解更多“陆上丝绸之路”的知识,因此参加实习,而计划也令自己变得更自信。他未来希望当中文老师,培养青年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赖志贤还透露,身边很多同学原本觉得内地落后,对到内地实习不感兴趣,但他发现内地并非想象中“不先进”,实习归来后,已成功推荐两名同学报名。全国人大代表、大湾区青年新动力及惠州新动力创会主席楼家强此前透露,在2023/2024年度,新动力顺利开展“百万青年看祖国 万名青年到惠州”“大湾区创未来——青年内地交流计划”“筑梦飞翔——青年内地交流计划”等一系列活动,组织超过1万人次到内地交流。其中“动力启航——香港青年内地实习计划”,组织了200多名香港大专院校学生到天津以及大湾区的惠州、深圳、广州实习。来自九龙真光中学的许佩欣对国家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赞不绝口,在参观惠州市仲恺高新区的中韩产业园及体验无人驾驶巴士时,她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来自东华学院的林伟乐则深入参观惠州多家三甲医院,了解国家医护专业的发展。梁宏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会尽最大努力提供机会让香港年轻人认识国家,今年批出的项目和往年差不多,且部分交流团属特色主题,例如今年是东江水供港60周年,有30个团会去江西、河源、惠州等地交流,加深香港青年对东江水历史的认识。(叶蓝)1746471109312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肖山环球时报174648522839311[]{"email":"xiaoshan@huanqiu.com","name":"肖山"}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香港特区政府近年来力推青年工作,港青到内地、海外交流及实习的机会越来越多。据香港《星岛日报》5月4日报道,香港民政及青年事务局的数据显示,2024/2025年度有超过3.2万名香港青年到内地及海外交流,比上一年度的2.3万人大幅增加;实习方面,已有约4800名青年顺利完成实习项目,比上一年度的2900人大增。有参加内地实习计划的香港学生表示大开眼界,发现内地比想象中先进,还推荐更多同学到内地实习。报道称,民青局今年早前公布本年度的国际、内地青年交流资助计划,该局副局长梁宏正透露,有关计划反应相当好,希望香港青年装备自己、认识国家。各项实习计划的申办机构及申请人数均比上一年增加,如2025/2026年度申请举办青年内地交流资助计划的机构比去年同期多出三成,内地专题实习计划的申请人数比去年增加六成。香港民青局于2022年年底公布《青年发展蓝图》,其中提出进一步加强内地及海外的实习和交流计划的广度和深度,推动香港青年认识国家,支持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据《星岛日报》报道,民青局辖下有多个实习及交流计划,涵盖内地、海外及本地。其中“内地专题实习计划”为香港青年提供到北京故宫、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中国科学院、敦煌石窟实习的机会;联合国义工实习计划更可让青年到联合国相关组织、儿童基金会等实习,并在哈萨克斯坦、尼泊尔等地服务。 梁宏正表示,青年参加实习计划需要长时间离港,认识当地民情和文化,同时也是认识国家、世界发展大势的机会。针对如何筛选申办实习交流的团体,他表示有一系列指引及审批程序,团体带青年到其他地方交流,政府需确保团体“信得过”,同时交流团必须以“交流”为主,观光不能占行程超过一半时间。以海洋公园为例,一般旅客可购票到里面游玩,但交流团则需带年轻人了解园区的运作。梁宏正说,如香港青年到海外交流,可拜访中国驻当地大使馆,并与当地青年交流,“多方面确保是交流团,而非观光团”。民青局青年专员陈瑞纬透露,在衡量计划成效方面,受资助机构须向参与者派发问卷,局方会详细检视回馈,审查交流实习团未来运作。他认为,交流计划申请人数增加,皆因青年向同伴分享实习经验,成功“靠口碑”吸引其他青年。现职社工的邓雪儿曾参与香港青年内地实习资助计划,在天津一个社区任实习社工。她直言,到内地实习后大开眼界,有很多生活化的手机软件,十分方便。她曾分别在内地和香港任实习社工,发现内地主要为小区居民服务,且注重中华文化宣扬,香港则较注重到学校接触青年,工作内容不同。现就读于香港教育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三年级的赖志贤曾在2023年参与“敦煌青年实习计划”,学习莫高窟知识并担任实习讲解员。他表示,中学时期曾参加海事博物馆青年讲解员计划,一直希望了解更多“陆上丝绸之路”的知识,因此参加实习,而计划也令自己变得更自信。他未来希望当中文老师,培养青年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赖志贤还透露,身边很多同学原本觉得内地落后,对到内地实习不感兴趣,但他发现内地并非想象中“不先进”,实习归来后,已成功推荐两名同学报名。全国人大代表、大湾区青年新动力及惠州新动力创会主席楼家强此前透露,在2023/2024年度,新动力顺利开展“百万青年看祖国 万名青年到惠州”“大湾区创未来——青年内地交流计划”“筑梦飞翔——青年内地交流计划”等一系列活动,组织超过1万人次到内地交流。其中“动力启航——香港青年内地实习计划”,组织了200多名香港大专院校学生到天津以及大湾区的惠州、深圳、广州实习。来自九龙真光中学的许佩欣对国家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赞不绝口,在参观惠州市仲恺高新区的中韩产业园及体验无人驾驶巴士时,她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来自东华学院的林伟乐则深入参观惠州多家三甲医院,了解国家医护专业的发展。梁宏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会尽最大努力提供机会让香港年轻人认识国家,今年批出的项目和往年差不多,且部分交流团属特色主题,例如今年是东江水供港60周年,有30个团会去江西、河源、惠州等地交流,加深香港青年对东江水历史的认识。(叶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