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Mp7YFNpnQ china.huanqiu.comarticle以新发展理念为“魂” 以公园城市为“形” 高质量建设空港公园城市示范区/e3pmh1nnq/e3pn60p0i位于成都主城西南方的双流,古称广都,借西晋左思《蜀都赋》“带二江之双流”得名,与古蜀国成都、新都并称“三都”,距今2300多年建城史。作为成都连接全球的“第一站”,以新发展理念为“魂”,以公园城市为“形”,双流高质量建设空港公园城市示范区,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0亿元,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第29位,推动人与自然、人与城市和谐共生。 一、夯实生态本底,为空港公园城市高质量发展塑“形” 城中建园、园中建城、筑景成势、聚人兴业,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打造人与自然相融相生的全域生态空间。 (一)优化生态空间,塑城园相融之“形” “城是一座园,园是一座城”。公园形态和城市空间有机融合,以344公里空港绿道为轴,串联 13211亩环城生态公园双流段、800亩永安湖森林公园、4500 亩空港公园、1.3万亩空港花田等生态资源,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6平方米。打造“人产城”深度融合标杆,天府国际生物城白纸画图形成9平方公里城市框架、天府怡心湖“临湖见景”初具规模、成都芯谷拔地而起,逐步形成“公园+主导产业”“公园+商业消费”的空港公园城市特色场景。城市老区“旧貌换新颜”。近5年改造完成126个老旧院落、24条背街小巷,建成幸福美丽新村22个,将景观与城市功能完美融合,营造“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市民可停留、可参与”的生态空间。 (二)守住城市底色,塑蓝绿交织之“形” 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大气环境持续提升。系统整治餐饮油烟、散乱污企业、渣土运输、工地扬尘等难点问题,2021年空气优良天数相较于2016年增加了120天,城市与雪山同框的天数越来越多,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形象日渐清晰。水环境全面达标。2021年我区5个考核断面及金马河饮用水源水质全部达标,锦江黄龙溪断面水质从劣五类提升至三类,土壤环境日臻优化。严控农业面源污染,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2022年1月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首批省级生态县命名。 (三)“零碳”生活进阶,塑人城和谐之“形” 以“双碳”目标为引领,推动生产生活低碳化。绿色产业引领,中建材为全球建造“墙上发电厂”、助力绿色冬奥,川开电气从源头锁定能耗和碳排约束,通威太阳能推动光伏产业“建圈强链”,为双流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契机。2021年实现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双下降”。绿色交通出行。双流机场作为中国内地第三家、中西部第一家,于2021年通过了国际机场协会(ACI)机场碳排放3级认证、达到优化阶段。轨道交通已建成运营地铁线路6条、站点24个,运营里程达54.6公里、占全市 10%。全省率先实现新能源公交车满覆盖。绿色生活可感。全市率先开展近零碳排放园区和近零碳排放社区试点创建,实施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创新“智慧碳中和生态价值系统”,让循环农业在小区生根,“空中菜园”在高楼“落地”。 二、提升产业动能,为空港公园城市高质量发展蓄“势”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双流立足门户枢纽区位优势,做实做强做优产业支撑,以奋进、开放、协同之势融入城市发展血脉,为空港公园城市聚势赋能。 (一)“建圈强链”做强产业支撑,以奋进之“势”建设中国航空经济之都 抓实航空经济、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2021年产值实现2430亿元。航空经济产业以链主企业聚资源、拓市场,打造4.98km2国际空港经济区空间承载,构建飞机“研—造—营—修—改—拆”产业全景图。促成空客在欧洲外首个全生命周期项目落地,填补我国飞机处置产业空白。引入顺丰航空中国西部总部、顺丰西部航空货运枢纽等项目,提升物流集散能级。推动中商飞示范产业园二期建成投运,共建大飞机学院、大飞机维修人才培训基地,不断完善国产民机产业生态。2021年航空产业规模1211亿元。电子信息产业依托成都芯谷和物联网产业园,聚焦“芯屏软智”产业链高端,吸聚京东方、中国电子、中国网安等大批龙头企业,实现入驻企业160余家,形成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2021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115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依托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深耕生物技术药、新型化学药、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引进赛默飞、先导药物等优质项目170个,总投资超1200亿元,被评为“中国生物医药最佳园区”“中国生物医药最具潜力园区”等。 (二)“客货并举、两业融合”建强枢纽功能,以开放之“势”构建“两场一体”新格局 以做强功能为导向、以项目集群为抓手、以融合发展为路径,打造航空经济发展主承载地和主展示区。泛欧泛亚航空货运枢纽建设提速。2021年以来新开伦敦、圣保罗、列日等国际货运航线9条、总量增至19条,航线网络覆盖亚、欧、美等大洲主要枢纽城市。2021年,双流国际机场实现客运量4011.7万人次、位居全国第2;货邮62.9万吨、位居全国第7。今年1—6月国际货量逆势增长64.3%。精品商务航线枢纽建设加快推进。高水平建成投运成都东站、宽窄巷子等城市候机楼2个,“两场一体”航空服务能力大幅提升。聚焦“快线化、精品化”运营,打造“北上广深拉乌”商务联合快线。引入金鹿、亚联公务机等龙头企业,规划打造世界一流公务机FBO。创新推进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冰鲜水产品“两段准入”通关模式等3项改革案例全国推广,飞机融资租赁、自贸区法庭改革试点实现破冰。“智慧空港”、快件安检前置,让通关效率提升约50%,全省70%口岸监管货值产生在双流,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占全市85%以上。高水平构建“航空+”多式联运体系。聚焦服务南向开放通道,建成投运空铁国际联运港,被评为国家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自2021年9月27日运行至今,已连接俄罗斯等境外10个国家、12个城市,累计开行国际班列100余列,货值近10亿元。 (三)校院企地“共同体”推动创新转化,以协同之“势”深化科创强区 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携手天府新区、高新区、武侯区等,构建“一核两区两走廊”创新布局,加快建设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双流分区。聚集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209个,全社会研发投入和技术合同交易额均突破50亿元。建强创新平台支撑。支持中国电子、中核集团等头部企业与科研院所创新共同体,组建鲲鹏制造生态联盟,布局西部光源等3个大科学装置;共建香港城市大学等5个研究院、电子科大科技园等3个产业园(成都市与高校共建研究院和产业园最多的区县),各类载体建成面积达21万m2,累计入驻科创企业423家,引进高层次人才190人,孵化高价值科技成果481项。建设创新人才梯队。打造“校企双进”“科创菁英汇”校地对接平台,精准服务需求;发布全市首个区级人才资源蓝皮书、白皮书,引导人才按需流动、高效配置;集成22个部门160项服务事项成立人才综合服务中心;设立10亿元人才专项扶持资金赋能人才创新创业。全区人才数量连续5年实现2位数增长,总量超过51.7万,位居全省行政区(市)县第一。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减环节、压流程、优服务,15个部门115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一颗印章管审批”。“市场主体诉求不拒绝”“分级派单”“第三方测评”等机制让企业感受到服务的精细和温情。“企业咖啡时”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化解企业经营难题,诉求办结率99.97%、满意率 98.85%。双流区连续两年(2020、2021年)位列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第14位。 三、营造宜居生活,为空港公园城市高质量发展聚“人”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情况看,双流区管理服务人口189.6万人,户籍人口71.2万人,呈现常住人口多、人口净流入多、市民年轻化、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双流着力打造“儿童友好、青年乐活、老年颐养”的高品质宜居生活,连续2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 (一)人人参与社会治理 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成立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委员会,统筹做实人口资源分析等,加强人口服务管理顶层设计。建强小区管理服务中心功能,整合网格化力量组建小区管理服务队,党建引领网格化精细化治理。坚持党建引领居民自治。抓党建引领、搭共治平台、建融合机制、优民生服务,探索形成“1+211”小区治理模式,着力打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社区样板,东升街道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丰富“市民茶话吧”“有事来协商”等平台功能,规范畅通居民参与社会治理途径。 (二)人人共建美好城市 携手共建文明城市。人人参与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创新推动“两中心一平台”(区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深度融合、一体打造,实现新时代文明中心(所、站)全覆盖。开展文明细胞创建,培育各级文明单位153个,打造“三美”示范村(社区)34个,入选“身边好人”“道德模范”48人。携手共树城市形象。大力弘扬“敢为人先、永争一流”的城市精神,创作推出《流的金 流的情》等系列文艺精品;打造何建明书院、李文信美术馆、天府荆溪博物馆等蜀韵人文地标;在承办“相约幸福成都”大运会系列测试赛、国际友城音乐周等国际国内文体赛事中展现了“友善公益之城”的市民担当。携手抗疫共克时艰。一轮轮疫情防控阻击战,离不开一线防疫人员的奉献坚守,离不开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更离不开全体市民最大限度的理解包容、最大力量的支持配合,共同用汗水和心血筑牢蓉城“空中门户”,累计管理服务进港入境航班3371个36363人,完成163.09万人357.05万剂次疫苗接种。 (三)人人共享幸福生活 每个孩子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拥有中小学和幼儿园 253 所、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3所、学位18余万座。区属高中实现省级示范校“全覆盖”,建成首批“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每个市民享有家门口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拥有华西空港医院、区中医医院等三甲医院5家,在全省率先实现区级医院“三甲”全覆盖。“一老一小”享有更优质的社会保障。建成儿童之家107个。建立社区和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将10万余名老人纳入“关爱地图”平台实施动态管理,实现城市、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均达100%。空港新居民享有家的归属。针对全区流动人口占比62%、年均增长18.6%的情况,率先推动103项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全国首创以办大学的理念办社区,与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公教育等院校机构共同创办“空港新居民大学”,服务10万产业工人素质提升。每名群众享有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用好千年古镇黄龙溪、千年古寺应天寺、百年老街彭镇等历史文化本底,大力推进天府旅游名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艺术中心、文物修复中心、欢乐田园等文化场景,创办“航都幸福荟”“空港群音荟”等系列IP活动,年均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300场次。2021年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1661307695932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崔舒飞环球时报16613076959322[]//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140f413c9633d3815605a1e1ea9839b1u5.jpg{"email":"cuishufei@huanqiu.com","name":"崔舒飞"}
位于成都主城西南方的双流,古称广都,借西晋左思《蜀都赋》“带二江之双流”得名,与古蜀国成都、新都并称“三都”,距今2300多年建城史。作为成都连接全球的“第一站”,以新发展理念为“魂”,以公园城市为“形”,双流高质量建设空港公园城市示范区,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0亿元,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第29位,推动人与自然、人与城市和谐共生。 一、夯实生态本底,为空港公园城市高质量发展塑“形” 城中建园、园中建城、筑景成势、聚人兴业,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打造人与自然相融相生的全域生态空间。 (一)优化生态空间,塑城园相融之“形” “城是一座园,园是一座城”。公园形态和城市空间有机融合,以344公里空港绿道为轴,串联 13211亩环城生态公园双流段、800亩永安湖森林公园、4500 亩空港公园、1.3万亩空港花田等生态资源,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6平方米。打造“人产城”深度融合标杆,天府国际生物城白纸画图形成9平方公里城市框架、天府怡心湖“临湖见景”初具规模、成都芯谷拔地而起,逐步形成“公园+主导产业”“公园+商业消费”的空港公园城市特色场景。城市老区“旧貌换新颜”。近5年改造完成126个老旧院落、24条背街小巷,建成幸福美丽新村22个,将景观与城市功能完美融合,营造“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市民可停留、可参与”的生态空间。 (二)守住城市底色,塑蓝绿交织之“形” 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大气环境持续提升。系统整治餐饮油烟、散乱污企业、渣土运输、工地扬尘等难点问题,2021年空气优良天数相较于2016年增加了120天,城市与雪山同框的天数越来越多,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形象日渐清晰。水环境全面达标。2021年我区5个考核断面及金马河饮用水源水质全部达标,锦江黄龙溪断面水质从劣五类提升至三类,土壤环境日臻优化。严控农业面源污染,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2022年1月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首批省级生态县命名。 (三)“零碳”生活进阶,塑人城和谐之“形” 以“双碳”目标为引领,推动生产生活低碳化。绿色产业引领,中建材为全球建造“墙上发电厂”、助力绿色冬奥,川开电气从源头锁定能耗和碳排约束,通威太阳能推动光伏产业“建圈强链”,为双流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契机。2021年实现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双下降”。绿色交通出行。双流机场作为中国内地第三家、中西部第一家,于2021年通过了国际机场协会(ACI)机场碳排放3级认证、达到优化阶段。轨道交通已建成运营地铁线路6条、站点24个,运营里程达54.6公里、占全市 10%。全省率先实现新能源公交车满覆盖。绿色生活可感。全市率先开展近零碳排放园区和近零碳排放社区试点创建,实施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创新“智慧碳中和生态价值系统”,让循环农业在小区生根,“空中菜园”在高楼“落地”。 二、提升产业动能,为空港公园城市高质量发展蓄“势”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双流立足门户枢纽区位优势,做实做强做优产业支撑,以奋进、开放、协同之势融入城市发展血脉,为空港公园城市聚势赋能。 (一)“建圈强链”做强产业支撑,以奋进之“势”建设中国航空经济之都 抓实航空经济、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2021年产值实现2430亿元。航空经济产业以链主企业聚资源、拓市场,打造4.98km2国际空港经济区空间承载,构建飞机“研—造—营—修—改—拆”产业全景图。促成空客在欧洲外首个全生命周期项目落地,填补我国飞机处置产业空白。引入顺丰航空中国西部总部、顺丰西部航空货运枢纽等项目,提升物流集散能级。推动中商飞示范产业园二期建成投运,共建大飞机学院、大飞机维修人才培训基地,不断完善国产民机产业生态。2021年航空产业规模1211亿元。电子信息产业依托成都芯谷和物联网产业园,聚焦“芯屏软智”产业链高端,吸聚京东方、中国电子、中国网安等大批龙头企业,实现入驻企业160余家,形成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2021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115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依托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深耕生物技术药、新型化学药、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引进赛默飞、先导药物等优质项目170个,总投资超1200亿元,被评为“中国生物医药最佳园区”“中国生物医药最具潜力园区”等。 (二)“客货并举、两业融合”建强枢纽功能,以开放之“势”构建“两场一体”新格局 以做强功能为导向、以项目集群为抓手、以融合发展为路径,打造航空经济发展主承载地和主展示区。泛欧泛亚航空货运枢纽建设提速。2021年以来新开伦敦、圣保罗、列日等国际货运航线9条、总量增至19条,航线网络覆盖亚、欧、美等大洲主要枢纽城市。2021年,双流国际机场实现客运量4011.7万人次、位居全国第2;货邮62.9万吨、位居全国第7。今年1—6月国际货量逆势增长64.3%。精品商务航线枢纽建设加快推进。高水平建成投运成都东站、宽窄巷子等城市候机楼2个,“两场一体”航空服务能力大幅提升。聚焦“快线化、精品化”运营,打造“北上广深拉乌”商务联合快线。引入金鹿、亚联公务机等龙头企业,规划打造世界一流公务机FBO。创新推进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冰鲜水产品“两段准入”通关模式等3项改革案例全国推广,飞机融资租赁、自贸区法庭改革试点实现破冰。“智慧空港”、快件安检前置,让通关效率提升约50%,全省70%口岸监管货值产生在双流,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占全市85%以上。高水平构建“航空+”多式联运体系。聚焦服务南向开放通道,建成投运空铁国际联运港,被评为国家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自2021年9月27日运行至今,已连接俄罗斯等境外10个国家、12个城市,累计开行国际班列100余列,货值近10亿元。 (三)校院企地“共同体”推动创新转化,以协同之“势”深化科创强区 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携手天府新区、高新区、武侯区等,构建“一核两区两走廊”创新布局,加快建设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双流分区。聚集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209个,全社会研发投入和技术合同交易额均突破50亿元。建强创新平台支撑。支持中国电子、中核集团等头部企业与科研院所创新共同体,组建鲲鹏制造生态联盟,布局西部光源等3个大科学装置;共建香港城市大学等5个研究院、电子科大科技园等3个产业园(成都市与高校共建研究院和产业园最多的区县),各类载体建成面积达21万m2,累计入驻科创企业423家,引进高层次人才190人,孵化高价值科技成果481项。建设创新人才梯队。打造“校企双进”“科创菁英汇”校地对接平台,精准服务需求;发布全市首个区级人才资源蓝皮书、白皮书,引导人才按需流动、高效配置;集成22个部门160项服务事项成立人才综合服务中心;设立10亿元人才专项扶持资金赋能人才创新创业。全区人才数量连续5年实现2位数增长,总量超过51.7万,位居全省行政区(市)县第一。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减环节、压流程、优服务,15个部门115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一颗印章管审批”。“市场主体诉求不拒绝”“分级派单”“第三方测评”等机制让企业感受到服务的精细和温情。“企业咖啡时”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化解企业经营难题,诉求办结率99.97%、满意率 98.85%。双流区连续两年(2020、2021年)位列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第14位。 三、营造宜居生活,为空港公园城市高质量发展聚“人”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情况看,双流区管理服务人口189.6万人,户籍人口71.2万人,呈现常住人口多、人口净流入多、市民年轻化、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双流着力打造“儿童友好、青年乐活、老年颐养”的高品质宜居生活,连续2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 (一)人人参与社会治理 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成立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委员会,统筹做实人口资源分析等,加强人口服务管理顶层设计。建强小区管理服务中心功能,整合网格化力量组建小区管理服务队,党建引领网格化精细化治理。坚持党建引领居民自治。抓党建引领、搭共治平台、建融合机制、优民生服务,探索形成“1+211”小区治理模式,着力打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社区样板,东升街道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丰富“市民茶话吧”“有事来协商”等平台功能,规范畅通居民参与社会治理途径。 (二)人人共建美好城市 携手共建文明城市。人人参与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创新推动“两中心一平台”(区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深度融合、一体打造,实现新时代文明中心(所、站)全覆盖。开展文明细胞创建,培育各级文明单位153个,打造“三美”示范村(社区)34个,入选“身边好人”“道德模范”48人。携手共树城市形象。大力弘扬“敢为人先、永争一流”的城市精神,创作推出《流的金 流的情》等系列文艺精品;打造何建明书院、李文信美术馆、天府荆溪博物馆等蜀韵人文地标;在承办“相约幸福成都”大运会系列测试赛、国际友城音乐周等国际国内文体赛事中展现了“友善公益之城”的市民担当。携手抗疫共克时艰。一轮轮疫情防控阻击战,离不开一线防疫人员的奉献坚守,离不开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更离不开全体市民最大限度的理解包容、最大力量的支持配合,共同用汗水和心血筑牢蓉城“空中门户”,累计管理服务进港入境航班3371个36363人,完成163.09万人357.05万剂次疫苗接种。 (三)人人共享幸福生活 每个孩子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拥有中小学和幼儿园 253 所、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3所、学位18余万座。区属高中实现省级示范校“全覆盖”,建成首批“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每个市民享有家门口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拥有华西空港医院、区中医医院等三甲医院5家,在全省率先实现区级医院“三甲”全覆盖。“一老一小”享有更优质的社会保障。建成儿童之家107个。建立社区和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将10万余名老人纳入“关爱地图”平台实施动态管理,实现城市、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均达100%。空港新居民享有家的归属。针对全区流动人口占比62%、年均增长18.6%的情况,率先推动103项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全国首创以办大学的理念办社区,与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公教育等院校机构共同创办“空港新居民大学”,服务10万产业工人素质提升。每名群众享有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用好千年古镇黄龙溪、千年古寺应天寺、百年老街彭镇等历史文化本底,大力推进天府旅游名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艺术中心、文物修复中心、欢乐田园等文化场景,创办“航都幸福荟”“空港群音荟”等系列IP活动,年均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300场次。2021年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