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IulR4vauv china.huanqiu.comarticle东光县项目、基建、乡村振兴齐头并进 扎实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e3pmh1nnq/e3pn60p0i县域强则国强,县域兴则国兴。东光县强化举措,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聚焦5大特色产业,扎实推进县域经济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 一、发展“专精特新”,激发县域经济活力 (一)培育壮大县域经济,引导企业通过科技创新练“肌肉”、强基础、增动力、添活力。一是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新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市县分别给予10万、5 万等补助。对新认定的科技领军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后补助。高新技术企业等科技企业还可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和研发经费加计扣除优惠政策。我县21家新认定和复审高新技术企业已获省、市、县后补助345万元。二是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上年度入统的研发经费投入600万且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市财政给予最高20万元后补助。截止目前,我县共有三家企业研发经费超过600万且投入强度达到3%,可获得市财政补助。三是支持校企合作研发。对开展校企合作研发的企业给予最高20万元的科技创新券补助。我县铭洋公司已获科技创新券补助15万元。 (二)进一步加大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扶持力度,以重点突破引领县域经济整体提升。创新实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核心技术,“专精特新”企业是县域经济的硬核部分,全县现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企业21家,其中“小巨人”企业1家、拥有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2家、新申报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1个、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共有高新技术企业6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42家。2019年-2021年三年新增培育规上企业105家。2022年纳入培育企业82家,计划新增规上企业32家,到年底全县规上企业达到200家以上。自2019年以来,我县连续两年组织举办“百家院校进东光暨中国·东光产学研合作对接洽谈会”,有103家企业与150余家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已有25家企业研发项目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 二、狠抓项目建设,增强县域经济支撑力 把投资项目紧紧抓在手上,大力破解瓶颈制约,优化营商环境,保障项目建设,增强县域经济支撑力。 (一)突出抓好省、市重点项目建设,以“龙头”项目带动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22年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共35个,总投资105.5亿元,当年计划投资35.4亿元,目前完成投资27.31亿元,投资完成率77.2%。已确定省、市重点前期项目20个,其中:省重点前期项目2个,总投资110亿元;市重点前期项目18个,总投资37.91亿元。 (二)重点抓好产业园区建设,打造项目落地的承接平台。我县河北东光经济开发区于2011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成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22.06平方公里,批复面积7.48平方公里。现有企业198家,其中有25家在建项目,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5亿元,纳税2.3亿元。中心园区包括京沪双高产业示范园、中国包装和装备制造基地(A区)、包装和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园(B区)、京南科技示范园等四个特色产业聚集园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近三年总投资2.4亿元,修建道路13.4公里,雨污分流管网34.6公里,绿化面积126亩,路灯320杆,修建日处理能力7000立方米污水处理厂两座。现有6个托管园区,正在组建各乡镇园区专班,实现全县一区九园专班全覆盖。园区先进的软硬件环境欢迎有志之士来我县投资兴业。 三、增强宜居吸引力、人民幸福感,县城建设提质提速 我县近年来建设了一批城市更新项目,谋划了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一个特色鲜明、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县城悄然出现在人们面前。 (一)以创建活动推动县城宜居水平。一是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确保2022年度综合测评成绩在全省进入前45名,2023年获得省级文明县城荣誉称号。二是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实地暗访。三是创建全省森林城市,年内完成营造林3000亩,2023年申请验收。 (二)以民生工程提升县城硬件环境。目前,全县境内长江水24小时饮用实现了全覆盖和提质降费、24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世界文化遗产谢家坝周边环境提升等一系列工程正在施工,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南运河码头闸改建、新建5座“口袋公园、火车站改造、东光县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等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城市改造提升工程初步实现主要道路“水洗机扫”全覆盖。县城4个游园工程9月底全部完工,已完成足球场、篮球场、健身步道工程的选址工作,70处全民健身路径选址已完成,35场的冰雪赛事活动已开展两场真冰、真雪体验活动、32场次“冰雪大篷车”体验活动累计带动3.5万人参与冰雪体验。 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力度。截至目前,累计出动人工28600余人次,机械1120余台次,共清理垃圾点位4060余处,清理面积23100平方米。建成一个建筑垃圾消纳场,现在正在收集处置。已完成村庄建筑导则印制,指导乡镇、村庄、农村建筑工匠规范建房。今年计划建设4座粪污处理站,目前均已开工建设。 二是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提升工程。建设总里程22.1公里的农村改造、养护大修、“断头路”贯通、危桥改造工程。 三是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工作,2022年新申报15个省级美丽乡村,42个市级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确保年底全部创建完成。截至目前,全县共出动人员42660人次,车辆1万台次,清运垃圾32吨,清理乱堆乱放垃圾点6093个,小广告6243处,拆除残垣断壁900多处;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游园150多个。 四是完成户厕改造1660座,新建公厕15座,问题厕所动态清零;生活垃圾处理体系,覆盖村庄比例100%;已建成美丽庭院594个。 1660900721632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崔舒飞环球时报166090072163211[]{"email":"cuishufei@huanqiu.com","name":"崔舒飞"}
县域强则国强,县域兴则国兴。东光县强化举措,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聚焦5大特色产业,扎实推进县域经济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 一、发展“专精特新”,激发县域经济活力 (一)培育壮大县域经济,引导企业通过科技创新练“肌肉”、强基础、增动力、添活力。一是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新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市县分别给予10万、5 万等补助。对新认定的科技领军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后补助。高新技术企业等科技企业还可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和研发经费加计扣除优惠政策。我县21家新认定和复审高新技术企业已获省、市、县后补助345万元。二是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上年度入统的研发经费投入600万且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市财政给予最高20万元后补助。截止目前,我县共有三家企业研发经费超过600万且投入强度达到3%,可获得市财政补助。三是支持校企合作研发。对开展校企合作研发的企业给予最高20万元的科技创新券补助。我县铭洋公司已获科技创新券补助15万元。 (二)进一步加大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扶持力度,以重点突破引领县域经济整体提升。创新实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核心技术,“专精特新”企业是县域经济的硬核部分,全县现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企业21家,其中“小巨人”企业1家、拥有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2家、新申报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1个、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共有高新技术企业6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42家。2019年-2021年三年新增培育规上企业105家。2022年纳入培育企业82家,计划新增规上企业32家,到年底全县规上企业达到200家以上。自2019年以来,我县连续两年组织举办“百家院校进东光暨中国·东光产学研合作对接洽谈会”,有103家企业与150余家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已有25家企业研发项目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 二、狠抓项目建设,增强县域经济支撑力 把投资项目紧紧抓在手上,大力破解瓶颈制约,优化营商环境,保障项目建设,增强县域经济支撑力。 (一)突出抓好省、市重点项目建设,以“龙头”项目带动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22年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共35个,总投资105.5亿元,当年计划投资35.4亿元,目前完成投资27.31亿元,投资完成率77.2%。已确定省、市重点前期项目20个,其中:省重点前期项目2个,总投资110亿元;市重点前期项目18个,总投资37.91亿元。 (二)重点抓好产业园区建设,打造项目落地的承接平台。我县河北东光经济开发区于2011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成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22.06平方公里,批复面积7.48平方公里。现有企业198家,其中有25家在建项目,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5亿元,纳税2.3亿元。中心园区包括京沪双高产业示范园、中国包装和装备制造基地(A区)、包装和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园(B区)、京南科技示范园等四个特色产业聚集园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近三年总投资2.4亿元,修建道路13.4公里,雨污分流管网34.6公里,绿化面积126亩,路灯320杆,修建日处理能力7000立方米污水处理厂两座。现有6个托管园区,正在组建各乡镇园区专班,实现全县一区九园专班全覆盖。园区先进的软硬件环境欢迎有志之士来我县投资兴业。 三、增强宜居吸引力、人民幸福感,县城建设提质提速 我县近年来建设了一批城市更新项目,谋划了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一个特色鲜明、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县城悄然出现在人们面前。 (一)以创建活动推动县城宜居水平。一是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确保2022年度综合测评成绩在全省进入前45名,2023年获得省级文明县城荣誉称号。二是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实地暗访。三是创建全省森林城市,年内完成营造林3000亩,2023年申请验收。 (二)以民生工程提升县城硬件环境。目前,全县境内长江水24小时饮用实现了全覆盖和提质降费、24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世界文化遗产谢家坝周边环境提升等一系列工程正在施工,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南运河码头闸改建、新建5座“口袋公园、火车站改造、东光县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等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城市改造提升工程初步实现主要道路“水洗机扫”全覆盖。县城4个游园工程9月底全部完工,已完成足球场、篮球场、健身步道工程的选址工作,70处全民健身路径选址已完成,35场的冰雪赛事活动已开展两场真冰、真雪体验活动、32场次“冰雪大篷车”体验活动累计带动3.5万人参与冰雪体验。 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力度。截至目前,累计出动人工28600余人次,机械1120余台次,共清理垃圾点位4060余处,清理面积23100平方米。建成一个建筑垃圾消纳场,现在正在收集处置。已完成村庄建筑导则印制,指导乡镇、村庄、农村建筑工匠规范建房。今年计划建设4座粪污处理站,目前均已开工建设。 二是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提升工程。建设总里程22.1公里的农村改造、养护大修、“断头路”贯通、危桥改造工程。 三是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工作,2022年新申报15个省级美丽乡村,42个市级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确保年底全部创建完成。截至目前,全县共出动人员42660人次,车辆1万台次,清运垃圾32吨,清理乱堆乱放垃圾点6093个,小广告6243处,拆除残垣断壁900多处;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游园150多个。 四是完成户厕改造1660座,新建公厕15座,问题厕所动态清零;生活垃圾处理体系,覆盖村庄比例100%;已建成美丽庭院59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