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HASqqWJBz china.huanqiu.comarticle虞城高新区改革创新强力推动高质量发展/e3pmh1nnq/e3pn60p0i虞城高新区全面坚持创新思维、问题导向和市场化方向,拆壁垒、破坚冰、解痛点、疏堵点,激活内生动能,通过各项创新措施的推进,高新区走向了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快车道。虞城高新区总规划面积24.07平方公里,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和医药制造为主导产业,现已入驻企业293家,其中四上企业22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1家),2021年完成工业产值439.3亿元,其中主导产业占比达到86%,集群效应日益凸现。虞城高新区相继被认定为“国家级工量具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河南省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河南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等,多次荣获“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产业园区”“河南省优秀产业集聚区”“河南十佳发展战略产业集聚区”“河南最具发展潜力开发区”等荣誉称号。 一、推行体制机制改革,激发转型发展新动能 自2017年开始,虞城高新区就探索推行了“管委会+公司”改革,即将原来由高新区管委会独自承担的职能,改由管委会和新组建的国有及国有参股公司共同承担。管委会承担行政审批、经济管理和企业服务等职能,新组建的国有及国有参股公司作为独立法人,负责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各类平台和区中园的开发建设、投融资、招商引资、产业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截至目前,高新区已设立国有公司1家,国有全资子公司5家,国有控股公司5家,国有参股公司1家,合伙企业2家。 二、规划建设十大“区十园”,打造了产业发展新载体 虞城高新区以“集合构建功能、集约利用资源、集中布局企业、集群发展产业”为理念,规划建设了占地4050亩总投资100亿元的五金生态城、占地500亩总投资30亿元的电镀生态园、占地7072亩计划总投资200亿元的食品工业园、占地600亩计划总投资30亿元的彩印包装园、占地1200亩计划总投资50亿元的电商物流园、占地400亩计划总投资20亿元的医疗健康产业园、占地2778亩计划总投资100亿元的高端装备制造园、占地650亩计划总投资26亿元的人力人才园、占地201亩计划总投资12亿元的大虞春秋文化园和占地3000亩的商丘综合保税区等十大“区中园”。各区中园通过集合构建硬件设施,最大程度地减少企业的科研办公、污水处理、仓储分拨、冷链物流等设施的重复建设,减少企业前期投资成本。同时通过集中建设标准厂房、探索设备代购等,使企业拎包入驻轻资产投运成为可能。 目前五金生态城已建成创业中心、展示中心、表面处理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专家公寓和职工生活区等,入驻工业项目29个。电镀生态园一二三期全部建成入驻企业78家。食品工业园一期豆制品产业园部分投产,年底前全部建成投产,8家豆制品相关企业完成入驻。彩印包装园部分建成开始安装设备,协议入驻项目达19家。电商物流园一期韵达、顺丰、极兔三个分拨中心已入驻运营,日分拨能力达500万单。医疗健康产业园基本建成,部分安装设备,年底前可入驻企业18家。高端装备制造园艾泰科技智能洗车机项目、零碳产业园项目已开工建设。人力人才园已入驻商丘工学院虞城校区,基建工程主体全部完工。大虞春秋文化园已开园运营。商丘综合保税区已完成预规划,正在走申报程序等。 三、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构筑了要素支撑新体系 虞城高新区以建设各类要素支撑平台为重点,全面构建了产业支撑体系。相继建成了国家钢卷尺及五金工具质检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双创综合体、保税物流中心、电镀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为虞城县产品检验检测、科技企业孵化、进出口贸易、表面处理、科学技术创新等提供了强力的要素支撑。 四、组建混合所有制公司,开启了开发建设新模式 对区中园等重点项目,高新区采取国有公司控股引入民营公司,组建了5家混合所有制公司,即主导电镀生态园投资运营的商后市海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主导食品工业园投资运营的商丘商东食品工业园开发运营有限公司、主导医疗健康产业园投资运营的河南豫健医疗健康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主导电商物流园投资运营的商丘集川创新产业园开发管理公有限公司、医疗辅材生产制造的华美医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即用有限的政府资本撬动了社会资本投入园区建设,又充分发挥了国有公司融资的优势,开启了园区开发建设新模式。目前共引入社会资本12亿元,累计完成融资35.21亿元,形成了资本招商的基本框架布局。 五、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夯实了提质转型发展新基础 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加大智能化改造、技术改造、绿色化改造力度,不断提升产业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截至目前,区内高新技术企业2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6家,获批专利总量达到15126件。智能化改造对标企业完成63家,创建省级智能工厂1家、省级智能车间1家、省级智能化制造业标杆企业1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市级智能化工厂5家、市级智能车间11家等。同时,与浙江大学河南技术转移中心合作建设了虞城工作站,与郑州轻工业大学合作共建了智能制造方向的郑州轻工业大学院士工作站虞城分站。与河南大学签订了共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虞城县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框架协议。同时,正在积极与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农科院等单位对接,计划筹建食品业科研机构等。 六、由“企业上门要服务”变“政府进门送服务”,实现了精细精准化服务管理 以“万人助万企”为载体,重大项目实行县领导分包制,采取网格化管理,推行服务下沉,由“要服务”变“送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难点、痛点、堵点,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推行联审联批,对高新区293家企业,推行ABC分类施策,A类企业“有求必应,培优做强”,B类企业“定点帮扶,助力攻关”,C类企业“分类施策,依法退出”,实现了企业服务管理的精细精准化,提高了入驻企业的满意度。 1660718860357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崔舒飞环球时报1660718860357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bb327bc3fc05b036d08d7e8dbec8e6fcu5.jpg{"email":"cuishufei@huanqiu.com","name":"崔舒飞"}
虞城高新区全面坚持创新思维、问题导向和市场化方向,拆壁垒、破坚冰、解痛点、疏堵点,激活内生动能,通过各项创新措施的推进,高新区走向了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快车道。虞城高新区总规划面积24.07平方公里,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和医药制造为主导产业,现已入驻企业293家,其中四上企业22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1家),2021年完成工业产值439.3亿元,其中主导产业占比达到86%,集群效应日益凸现。虞城高新区相继被认定为“国家级工量具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河南省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河南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等,多次荣获“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产业园区”“河南省优秀产业集聚区”“河南十佳发展战略产业集聚区”“河南最具发展潜力开发区”等荣誉称号。 一、推行体制机制改革,激发转型发展新动能 自2017年开始,虞城高新区就探索推行了“管委会+公司”改革,即将原来由高新区管委会独自承担的职能,改由管委会和新组建的国有及国有参股公司共同承担。管委会承担行政审批、经济管理和企业服务等职能,新组建的国有及国有参股公司作为独立法人,负责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各类平台和区中园的开发建设、投融资、招商引资、产业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截至目前,高新区已设立国有公司1家,国有全资子公司5家,国有控股公司5家,国有参股公司1家,合伙企业2家。 二、规划建设十大“区十园”,打造了产业发展新载体 虞城高新区以“集合构建功能、集约利用资源、集中布局企业、集群发展产业”为理念,规划建设了占地4050亩总投资100亿元的五金生态城、占地500亩总投资30亿元的电镀生态园、占地7072亩计划总投资200亿元的食品工业园、占地600亩计划总投资30亿元的彩印包装园、占地1200亩计划总投资50亿元的电商物流园、占地400亩计划总投资20亿元的医疗健康产业园、占地2778亩计划总投资100亿元的高端装备制造园、占地650亩计划总投资26亿元的人力人才园、占地201亩计划总投资12亿元的大虞春秋文化园和占地3000亩的商丘综合保税区等十大“区中园”。各区中园通过集合构建硬件设施,最大程度地减少企业的科研办公、污水处理、仓储分拨、冷链物流等设施的重复建设,减少企业前期投资成本。同时通过集中建设标准厂房、探索设备代购等,使企业拎包入驻轻资产投运成为可能。 目前五金生态城已建成创业中心、展示中心、表面处理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专家公寓和职工生活区等,入驻工业项目29个。电镀生态园一二三期全部建成入驻企业78家。食品工业园一期豆制品产业园部分投产,年底前全部建成投产,8家豆制品相关企业完成入驻。彩印包装园部分建成开始安装设备,协议入驻项目达19家。电商物流园一期韵达、顺丰、极兔三个分拨中心已入驻运营,日分拨能力达500万单。医疗健康产业园基本建成,部分安装设备,年底前可入驻企业18家。高端装备制造园艾泰科技智能洗车机项目、零碳产业园项目已开工建设。人力人才园已入驻商丘工学院虞城校区,基建工程主体全部完工。大虞春秋文化园已开园运营。商丘综合保税区已完成预规划,正在走申报程序等。 三、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构筑了要素支撑新体系 虞城高新区以建设各类要素支撑平台为重点,全面构建了产业支撑体系。相继建成了国家钢卷尺及五金工具质检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双创综合体、保税物流中心、电镀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为虞城县产品检验检测、科技企业孵化、进出口贸易、表面处理、科学技术创新等提供了强力的要素支撑。 四、组建混合所有制公司,开启了开发建设新模式 对区中园等重点项目,高新区采取国有公司控股引入民营公司,组建了5家混合所有制公司,即主导电镀生态园投资运营的商后市海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主导食品工业园投资运营的商丘商东食品工业园开发运营有限公司、主导医疗健康产业园投资运营的河南豫健医疗健康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主导电商物流园投资运营的商丘集川创新产业园开发管理公有限公司、医疗辅材生产制造的华美医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即用有限的政府资本撬动了社会资本投入园区建设,又充分发挥了国有公司融资的优势,开启了园区开发建设新模式。目前共引入社会资本12亿元,累计完成融资35.21亿元,形成了资本招商的基本框架布局。 五、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夯实了提质转型发展新基础 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加大智能化改造、技术改造、绿色化改造力度,不断提升产业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截至目前,区内高新技术企业2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6家,获批专利总量达到15126件。智能化改造对标企业完成63家,创建省级智能工厂1家、省级智能车间1家、省级智能化制造业标杆企业1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市级智能化工厂5家、市级智能车间11家等。同时,与浙江大学河南技术转移中心合作建设了虞城工作站,与郑州轻工业大学合作共建了智能制造方向的郑州轻工业大学院士工作站虞城分站。与河南大学签订了共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虞城县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框架协议。同时,正在积极与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农科院等单位对接,计划筹建食品业科研机构等。 六、由“企业上门要服务”变“政府进门送服务”,实现了精细精准化服务管理 以“万人助万企”为载体,重大项目实行县领导分包制,采取网格化管理,推行服务下沉,由“要服务”变“送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难点、痛点、堵点,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推行联审联批,对高新区293家企业,推行ABC分类施策,A类企业“有求必应,培优做强”,B类企业“定点帮扶,助力攻关”,C类企业“分类施策,依法退出”,实现了企业服务管理的精细精准化,提高了入驻企业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