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HADeEdir9 china.huanqiu.comarticle坚持“三向发力”,全面优化高质量发展环境——浏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做法/e3pmh1nnq/e3pn60p0i近年来,浏阳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摆在事关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坚持抓高位聚力、以改革助力、从帮扶着力,打造顶格服务、顶真支持、顶诚护航的一流营商环境。 一、抓高位聚力,彰显优化营商环境的大力度 (一)健全统筹调度机制。坚持“一把手”抓、多层级推,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指标长”和“月调度、季考核、年测评”常态化调度机制,确保工作推进“一盘棋”。 (二)健全考核考评机制。将营商环境优化工作纳入市委督促检查、绩效考核和季度重点工作讲评,科学设置对乡镇(街道)、市直单位考核细则,建立51个营商环境监测点,聘请28名企业家担任特约监督员,对营商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分析。 (三)健全政企沟通机制。牢固树立无事不扰、无时不在、无微不至的理念,率先建立“企业家接待日”、“领导干部联企业联项目”和“规上企业配备服务专员”等沟通机制,开通政企沟通高速“直通车”。 二、以改革助力,跑出优化营商环境的加速度 (一)政务效能快。全面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和“综合窗”改革,在全省率先实现医保服务智能化便捷化“刷脸办”。截止目前,实现“一件事一次办”330项,累计办件量671万余件。设立“办不成事”专窗,开展“走流程、解难题、优服务”行动,邀请市领导、部门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群众等担任“营商环境体验官”,收集工作意见建议200余条,进一步推动办事流程优化再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政务服务质效提升。 (二)项目审批快。全国首创“三集”审批机制,推行“并联预审、即时办理”服务;工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缩到25.3个工作日,压减23.3%。投资280亿元的惠科光电项目2个月时间内拿到用地批文,1个工作日内办理了权籍调查、不动产登记发证;南昌——长沙特高压项目,20天完成390基杆塔交地,刷新了1000千伏特高压塔基交地的全国纪录,创造了电网特高压建设的“浏阳速度”。 (三)群众办事快。坚持便民利企初心,全力抓好“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推广使用,平台事项接入率达100%。在市民之家建成24小时自助服务区,实现政务服务不打烊。持续打造“政务服务驿站”,建设“15分钟政务服务圈”,构建便利化微政务服务网,实现“就近办”。在全省率先优化“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服务功能,推动与湘赣边区域合作城市42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三、从帮扶着力,提高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效度 (一)贴心服务助企“省心”。将每月18日设为“企业家接待日”,由市委书记、市长等市领导接待企业家,畅通了政企联通渠道。设立75名惠企政策服务专员和就近办责任人,明确35名市级领导、783名干部开展“千企帮扶”行动,靠前服务、着力解决问题。 (二)减税降费助企“省钱”。今年来全市新增退税减税降费7.82亿元,中小微制造业缓税5.59亿元。组织开展金企对接7场,帮助499家企业获得授信71.65亿元;全省县级首个设立低碳金融项目库,降低担保费用,助推企业转型发展。落实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为全市企业减免工伤保险费1189.3万元,失业保险惠及15.3万参保人。 (三)简化流程助企“省事”。上线运行惠企政策精准服务平台,加快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改革,对条件明确、标准清晰、依据充分、范围明确、非竞争性补助扶持的惠企政策,通过政府部门信息共享和联合审查的方式,免予申报直接享受政策,截止目前,共有513家市场主体享受“免申即享”,兑现金额突破4亿元。 1660718449039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崔舒飞环球时报1660718449039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1a04aca0f88ad93c6a887d9e1c196724u5.jpg{"email":"cuishufei@huanqiu.com","name":"崔舒飞"}
近年来,浏阳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摆在事关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坚持抓高位聚力、以改革助力、从帮扶着力,打造顶格服务、顶真支持、顶诚护航的一流营商环境。 一、抓高位聚力,彰显优化营商环境的大力度 (一)健全统筹调度机制。坚持“一把手”抓、多层级推,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指标长”和“月调度、季考核、年测评”常态化调度机制,确保工作推进“一盘棋”。 (二)健全考核考评机制。将营商环境优化工作纳入市委督促检查、绩效考核和季度重点工作讲评,科学设置对乡镇(街道)、市直单位考核细则,建立51个营商环境监测点,聘请28名企业家担任特约监督员,对营商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分析。 (三)健全政企沟通机制。牢固树立无事不扰、无时不在、无微不至的理念,率先建立“企业家接待日”、“领导干部联企业联项目”和“规上企业配备服务专员”等沟通机制,开通政企沟通高速“直通车”。 二、以改革助力,跑出优化营商环境的加速度 (一)政务效能快。全面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和“综合窗”改革,在全省率先实现医保服务智能化便捷化“刷脸办”。截止目前,实现“一件事一次办”330项,累计办件量671万余件。设立“办不成事”专窗,开展“走流程、解难题、优服务”行动,邀请市领导、部门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群众等担任“营商环境体验官”,收集工作意见建议200余条,进一步推动办事流程优化再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政务服务质效提升。 (二)项目审批快。全国首创“三集”审批机制,推行“并联预审、即时办理”服务;工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缩到25.3个工作日,压减23.3%。投资280亿元的惠科光电项目2个月时间内拿到用地批文,1个工作日内办理了权籍调查、不动产登记发证;南昌——长沙特高压项目,20天完成390基杆塔交地,刷新了1000千伏特高压塔基交地的全国纪录,创造了电网特高压建设的“浏阳速度”。 (三)群众办事快。坚持便民利企初心,全力抓好“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推广使用,平台事项接入率达100%。在市民之家建成24小时自助服务区,实现政务服务不打烊。持续打造“政务服务驿站”,建设“15分钟政务服务圈”,构建便利化微政务服务网,实现“就近办”。在全省率先优化“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服务功能,推动与湘赣边区域合作城市42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三、从帮扶着力,提高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效度 (一)贴心服务助企“省心”。将每月18日设为“企业家接待日”,由市委书记、市长等市领导接待企业家,畅通了政企联通渠道。设立75名惠企政策服务专员和就近办责任人,明确35名市级领导、783名干部开展“千企帮扶”行动,靠前服务、着力解决问题。 (二)减税降费助企“省钱”。今年来全市新增退税减税降费7.82亿元,中小微制造业缓税5.59亿元。组织开展金企对接7场,帮助499家企业获得授信71.65亿元;全省县级首个设立低碳金融项目库,降低担保费用,助推企业转型发展。落实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为全市企业减免工伤保险费1189.3万元,失业保险惠及15.3万参保人。 (三)简化流程助企“省事”。上线运行惠企政策精准服务平台,加快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改革,对条件明确、标准清晰、依据充分、范围明确、非竞争性补助扶持的惠企政策,通过政府部门信息共享和联合审查的方式,免予申报直接享受政策,截止目前,共有513家市场主体享受“免申即享”,兑现金额突破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