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GA5fHfMm1 china.huanqiu.comarticle绍兴市镜湖新区高质量发展创新举措/e3pmh1nnq/e3pn60p0i1.高起点抓好规划定位,完整规划管理体系全面构建形成。以规划为龙头,按照“现代化、国际化、首位度”主题主线,深化完善《镜湖大城市核心区城市设计》各项内容,拉高工作标杆,学习对标一线城市的规划理念、发展路径与品质水准,建立健全了“1(总体设计)+3(发展规划)+1(概念方案)+N(21个专项规划)”完整清晰的规划管理体系,基本实现可开发空间区域控详规编制全覆盖,使镜湖核心区规划得以快速系统性多跨重构,并已在许多制度层面及项目建设中实施,成为开发建设工作的行动纲领和管控导则,做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张蓝图可持续。其中,在全市首创实施了片区规划开发理念,结合“做一年、谋三年”思路节奏,已完成控规编制14.95平方公里,在建片区近8平方公里,规划建设落地速度纵向比年均是历史上的3倍、横向比是同类城市新区的2倍。 2.高强度实施拆改做地,开发建设空间得以高效拓展保障。一是村居拆改规模前所未有。开发办成立以来,已累计完成22个村约261万平方米拆改,区域内剩余3个村(居)拆改计划于2022年完成。四年来,住宅和非住宅拆改总量累计在317万平方米以上,为镜湖历史最大拆改体量,有力拓展了发展空间,彻底改变了城中村面貌。二是做地出地速度前所未有。按照“五个并联统一”标准要求开展清地做地工作,成立四年来已累计完成清地做地约7300亩,完成区域内经营性用地出让45宗计4487亩,累计经营性土地出让金总额631亿元、占全市同期总量近25%,镜湖板块已成为绍兴大城市建设中最有预期的热土。 3.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投资规模超历年累计之总和。一是本级政府(国企)投资项目。形成了“当年规划设计、当年拆迁清地、当年动工建设”的重大项目快速并联推进机制,一大批规划起点高、功能性统筹性强、惠民成效好的项目得以快速实施,已为镜湖大城市核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地位。开发办成立初期高铁站前TOD综合体、镜湖医院、市博物馆新馆、镜湖中心广场(规划馆+美术馆+民间博物馆+市民广场)、镜湖直江景观工程等总投资近160亿元的5个重大项目在一年内同步完成前期工作并分批动建,形成了项目建设的“镜湖速度”。年度本级政府(国企)项目有效投资额4年来年均保持在57亿元以上,其中连续两年保持64亿元以上高位,为全市有效投资增长贡献了镜湖力量,获“2021年绍兴市重点建设项目争先创优立功竞赛活动优秀集体”。二是社会投资项目。及时牵头组织召开项目落地后的前期对接服务专题会议,集中帮助解决项目开工和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力助推社会项目加快建设步伐,高效联动的服务协调机制卓有成效。区内已落地社会投资项目55个、计划总投资近1600亿元,累计已完成投资超1000亿元。开发办成立以来,以年均“本级政府(国企)项目+社会项目”总投资超1000亿元、累计总建筑体量超1100万方的强度与规模推进,现有大小工地100余个,塔吊400余架,塔吊指数全市领先,达到省内中等县(区)年度投资规模,提前步入了“五年基本建成规模”的快车道。 4.高质量开展招商引资(智),招大引强培优成效显著。四年来,积极抢抓发展机遇,立足于城市形态与城市业态同步规划同步集聚的谋划举措,高质量开展招商引资(智)工作,组织参加了在上海、深圳等各大城市举办的“绍兴周”活动,高频次、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宣传推介镜湖。重大牵引性项目招引取得突破,总合计投资超300亿元的绍兴华发国际金融活力城、龙湖天街、元垄美好之城康养综合体等项目陆续引进落地建设,已成为绍兴最具规模、功能复合的片区化综合体项目集中开发区;上海大学绍兴研究院落地三年就已成功创建省博士后工作站和省、市新型研发机构等高能级平台。四年来,“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洽谈一批、落地一批”的项目招引良性机制基本形成,新区已连续两年被评为浙江省高质量发展新区。 5.高水平实践先行先试,多项创新案例树立了镜湖样本。一是实现两个首例。获得了首单土地储备出让预算管理专项债券,成为全国首个成功实施土地储备出让预算管理的一级开发区域。对5个重大建设项目的设计招投标采用了“评定分离”方式,创造了绍兴首例并成为全市高水平开展重大项目规划设计招标的样本。二是开展四项试点。5G网络率先试点,规划建设1100余座基站,已建成629座,将成为全省5G应用的先行示范区。完成区域内集中供冷供热专项规划编制,已在4个重大项目和湖东01单元中率先试点建设。“海绵城市”率先试点,重点打造16.7平方公里“海绵”示范区,已完工项目36个。启动“群众方便+环境舒适+食品安全+菜价惠民”智慧便民邻里中心试点工作,目前已有2个建成并投入使用。三是创新安置模式。全市唯一全面推行“全货币补偿”和“一套房+货币补偿”并行的拆改安置政策,保障了被征收人的多元化诉求;其中,对回购安置房“定价格、定品质”+“村民定位置”的市场化、民主化、标准化开发回购安置新模式和全流程管理工作机制,得到属地街道、村居、被征收安置户的普遍认可。 6.高效能落实各类保障,各项工作推进得到有力支撑。一是资金保障。国企平台公司改造和融资渠道创新成效明显,有力保障了高强度开发建设与拆迁征收工作的顺利开展。开发集团主体信用等级获评AA+后又成功获评AAA,助力我市成为全省第三个拥有三家AAA等级国有平台企业的地级市。二是用地保障。完成规划落地和项目实施所需土地征收报批约7580亩。三是服务保障。全面承接履行了市级授权与越城区委托的99个审批服务事项,累计受办各类行政审批事项等3000余件并全部按时办结,投资审批服务和行业监管服务制度不断创新完善。四是安全生产保障。努力克服建设项目工地多、管理技术人员严重短缺的实际困难,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完善规范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强化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从严从紧抓好工地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新区建设工程整体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形势总体保持稳定有序。五是机制保障。以专班化、机制化保障,落实重点难点工作。 1660614119688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崔舒飞环球时报1660614119688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ea0ccb4e8e46c6821aee62f3438d7168u5.jpg{"email":"cuishufei@huanqiu.com","name":"崔舒飞"}
1.高起点抓好规划定位,完整规划管理体系全面构建形成。以规划为龙头,按照“现代化、国际化、首位度”主题主线,深化完善《镜湖大城市核心区城市设计》各项内容,拉高工作标杆,学习对标一线城市的规划理念、发展路径与品质水准,建立健全了“1(总体设计)+3(发展规划)+1(概念方案)+N(21个专项规划)”完整清晰的规划管理体系,基本实现可开发空间区域控详规编制全覆盖,使镜湖核心区规划得以快速系统性多跨重构,并已在许多制度层面及项目建设中实施,成为开发建设工作的行动纲领和管控导则,做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张蓝图可持续。其中,在全市首创实施了片区规划开发理念,结合“做一年、谋三年”思路节奏,已完成控规编制14.95平方公里,在建片区近8平方公里,规划建设落地速度纵向比年均是历史上的3倍、横向比是同类城市新区的2倍。 2.高强度实施拆改做地,开发建设空间得以高效拓展保障。一是村居拆改规模前所未有。开发办成立以来,已累计完成22个村约261万平方米拆改,区域内剩余3个村(居)拆改计划于2022年完成。四年来,住宅和非住宅拆改总量累计在317万平方米以上,为镜湖历史最大拆改体量,有力拓展了发展空间,彻底改变了城中村面貌。二是做地出地速度前所未有。按照“五个并联统一”标准要求开展清地做地工作,成立四年来已累计完成清地做地约7300亩,完成区域内经营性用地出让45宗计4487亩,累计经营性土地出让金总额631亿元、占全市同期总量近25%,镜湖板块已成为绍兴大城市建设中最有预期的热土。 3.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投资规模超历年累计之总和。一是本级政府(国企)投资项目。形成了“当年规划设计、当年拆迁清地、当年动工建设”的重大项目快速并联推进机制,一大批规划起点高、功能性统筹性强、惠民成效好的项目得以快速实施,已为镜湖大城市核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地位。开发办成立初期高铁站前TOD综合体、镜湖医院、市博物馆新馆、镜湖中心广场(规划馆+美术馆+民间博物馆+市民广场)、镜湖直江景观工程等总投资近160亿元的5个重大项目在一年内同步完成前期工作并分批动建,形成了项目建设的“镜湖速度”。年度本级政府(国企)项目有效投资额4年来年均保持在57亿元以上,其中连续两年保持64亿元以上高位,为全市有效投资增长贡献了镜湖力量,获“2021年绍兴市重点建设项目争先创优立功竞赛活动优秀集体”。二是社会投资项目。及时牵头组织召开项目落地后的前期对接服务专题会议,集中帮助解决项目开工和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力助推社会项目加快建设步伐,高效联动的服务协调机制卓有成效。区内已落地社会投资项目55个、计划总投资近1600亿元,累计已完成投资超1000亿元。开发办成立以来,以年均“本级政府(国企)项目+社会项目”总投资超1000亿元、累计总建筑体量超1100万方的强度与规模推进,现有大小工地100余个,塔吊400余架,塔吊指数全市领先,达到省内中等县(区)年度投资规模,提前步入了“五年基本建成规模”的快车道。 4.高质量开展招商引资(智),招大引强培优成效显著。四年来,积极抢抓发展机遇,立足于城市形态与城市业态同步规划同步集聚的谋划举措,高质量开展招商引资(智)工作,组织参加了在上海、深圳等各大城市举办的“绍兴周”活动,高频次、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宣传推介镜湖。重大牵引性项目招引取得突破,总合计投资超300亿元的绍兴华发国际金融活力城、龙湖天街、元垄美好之城康养综合体等项目陆续引进落地建设,已成为绍兴最具规模、功能复合的片区化综合体项目集中开发区;上海大学绍兴研究院落地三年就已成功创建省博士后工作站和省、市新型研发机构等高能级平台。四年来,“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洽谈一批、落地一批”的项目招引良性机制基本形成,新区已连续两年被评为浙江省高质量发展新区。 5.高水平实践先行先试,多项创新案例树立了镜湖样本。一是实现两个首例。获得了首单土地储备出让预算管理专项债券,成为全国首个成功实施土地储备出让预算管理的一级开发区域。对5个重大建设项目的设计招投标采用了“评定分离”方式,创造了绍兴首例并成为全市高水平开展重大项目规划设计招标的样本。二是开展四项试点。5G网络率先试点,规划建设1100余座基站,已建成629座,将成为全省5G应用的先行示范区。完成区域内集中供冷供热专项规划编制,已在4个重大项目和湖东01单元中率先试点建设。“海绵城市”率先试点,重点打造16.7平方公里“海绵”示范区,已完工项目36个。启动“群众方便+环境舒适+食品安全+菜价惠民”智慧便民邻里中心试点工作,目前已有2个建成并投入使用。三是创新安置模式。全市唯一全面推行“全货币补偿”和“一套房+货币补偿”并行的拆改安置政策,保障了被征收人的多元化诉求;其中,对回购安置房“定价格、定品质”+“村民定位置”的市场化、民主化、标准化开发回购安置新模式和全流程管理工作机制,得到属地街道、村居、被征收安置户的普遍认可。 6.高效能落实各类保障,各项工作推进得到有力支撑。一是资金保障。国企平台公司改造和融资渠道创新成效明显,有力保障了高强度开发建设与拆迁征收工作的顺利开展。开发集团主体信用等级获评AA+后又成功获评AAA,助力我市成为全省第三个拥有三家AAA等级国有平台企业的地级市。二是用地保障。完成规划落地和项目实施所需土地征收报批约7580亩。三是服务保障。全面承接履行了市级授权与越城区委托的99个审批服务事项,累计受办各类行政审批事项等3000余件并全部按时办结,投资审批服务和行业监管服务制度不断创新完善。四是安全生产保障。努力克服建设项目工地多、管理技术人员严重短缺的实际困难,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完善规范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强化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从严从紧抓好工地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新区建设工程整体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形势总体保持稳定有序。五是机制保障。以专班化、机制化保障,落实重点难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