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FfjtJUQ9K china.huanqiu.comarticle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情况简介/e3pmh1nnq/e3pn60p0i2020年9月,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批,涵盖长沙、岳阳、郴州三个片区,其中长沙片区总面积79.98平方公里,定位打造“一基地、一中心、一先行区、一增长极”(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内陆地区高端现代服务业中心、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和中部地区崛起增长极)。 自获批以来,长沙片区牢记“为国家试制度 为地方谋发展”使命任务,坚持“大胆试 大胆闯 自主改”,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外资外贸方面。2021年,实现进出口总额948.94亿元,同比增长25.07%,占全省和全市的比重分别为15.8%、34.1%。实际使用外资1.86亿美元,同比增长54.7%。今年1至6月,长沙片区实现进出口总额590.21亿元,同比增长35.22%。实际使用外资1.28亿美元,同比增长90.03%。市场主体方面。2021年,新设立企业6978家,同比增长117.7%,新增金融机构42家。今年1-6月,新设立企业3826家,较去年同期增长81.84%,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6家。新落户湘银担保等金融机构18家,其中星城融资租赁联合山河智能顺利完成“融资租赁+工程机械设备出口”试点业务。制度创新方面。长沙片区承接省实施方案的113项改革任务,实施率达94.69%,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47项,33项入选省级第一批制度创新成果,16项拟作为省级复制推广经验,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等4项拟申报国家级复制推广经验。“邮快跨”集约发展新模式获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第25期)刊发,成为湖南自贸试验区获批以来首个国家级案例。招商引资方面。2021年,长沙片区新引进项目72个,总投资额1071.57亿元,其中广汽菲克品牌振兴、怡亚通供应链中南地区区域总部等“三类500强”项目10个。2022年1-6月,新引进项目64个,总投资额539.4亿元,其中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苏宁易购平台华南运营总部等“三类500强”项目11个。长沙片区现有储备项目162个,预计总投资额超1400亿元,其中北汽福田汽车南方基地、博世新能源电动压缩机等重点项目76个。 一、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 长沙是世界第三大工程机械产业集聚地,被誉为“工程机械之都”,形成三一集团、铁建重工、山河智能、中联工起等世界50强工程机械企业齐聚的“世界级”产业现象;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总产值连续第11年稳居全国第一;中国智能制造50强企业占全国十分之一,居全国第一。长沙片区以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为核心,持续增强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和国际竞争力。比如,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通过签订创新协议、制定示范场景、引进创新平台、建立专业智库等方式,共培育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示范企业140个,智能制造企业对规模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达85%,获批5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长沙片区工程机械行业规模实现了从800亿到1600亿的历史性跨越式发展。比如,探索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2021年,全球工程机械贸易额高达100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全球工程机械二手设备交易规模将超过100万台,新机和二手设备交易比将达到1:1,全球交易规模将达到4000亿美元。长沙片区通过组建率先制定工程机械二手设备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安全评估标准,探索出口退税规则,构建售后服务体系,破解中国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系统性难题,推动工程机械过剩产能转移。 二、打造内陆地区高端现代服务业中心 长沙片区以扩大规模、树立亮点、强化赋能为思路,构建临空经济、跨境电商、会展经济、种业科技、标准服务为主导的高端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临空经济方面,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入选2021年全球百大最佳机场,是中部首家千万级“四星级国际机场”,通航国内外近150个城市,年旅客吞吐量达2600万人次,四小时航空经济圈覆盖全球1/3的人口。跨境电商方面,率先全国建立跨境电商人才评价体系,每年培训输送专业人才3000人以上;实现国际邮件、国际快件、跨境电商三种业务一站通关,日均处理能力由5万件提升至30万件。2021年,长沙片区跨境电商同比增长71.74%。会展经济方面,建成中部地区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会展中心、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博鳌亚洲论坛经安会、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世界计算大会等国际性展会,每年举办的展览个数逾200个,成交规模近1500亿元。种业科技方面,聚集了官春云、印遇龙等7位院士,20余家科研院所,60余个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20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是全国现代种业领域科研能力最强、科技成果最集中的区域之一。标准服务方面,打造了全国首个标准化产业集聚区,与英国标准化协会、法国标准化协会等国际标准化组织达成战略合作,先后引进60余家专业机构,与30余个行业组织成立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三、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 长沙片区聚焦“八大行动”“九项工程”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中非经贸博览会永久落户长沙片区的平台优势,加快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对非贸易额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21年同比增长531.03%,今年1-6月同比增长356.22%。一是搭建新平台。建设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入驻对非贸易企业866家,其中龙头企业108家。设立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开通6个非洲国家对公即期结售汇业务。打造中非经贸博览会常设展馆,可一站式领略37个非洲国家的风土人情。二是探索新机制。建立中非跨境产能合作新体系,形成了“政府主导、专业智库支撑、企业主体完成”一体化推进模式。探索对非本币结算贸易,破解非洲国家外汇短缺问题,扩大对非贸易规模。建立马达加斯加粮食全产业链合作模式,有望帮助马达加斯加成为第一个率先实现粮食自给的非洲国家。三是培育新支撑。加快推进非洲特色农产品进口准入进程,取得坦桑尼亚对华开放腰果出口的首单直采权,非洲卢旺达干辣椒在国内首次进口上市,相继打通咖啡、可可、腰果等10条进出口产业链,形成108个非洲特色产品品牌。7月28日-29日,14个非洲国家驻华使节走进自贸区长沙片区,考察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情况。 下阶段,长沙片区制定了“4585”总体工作思路:紧扣四大主题,聚焦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内陆地区高端现代服务业中心、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中部地区崛起增长极四大发展主题,扎实推进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建设。做大五类产业,确保对非本币结算贸易、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二手工程机械设备出口、跨境电商、“四品一械”等5类产业各实现进出口额500-1000亿元。攻坚八项突破,在制度创新、外贸规模、外资增速、外联辐射、平台质效、项目建设、环境优化、特色领域等八个方面实现突破。全力实现五个目标,到2026年,实现进出口总额5000亿元以上,在2021年基础上增长5倍,实现总额占全省30%以上,占全市5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50%以上,达到15亿元美元;实有企业50000家以上,其中实绩占比80%以上;聚焦肯尼亚、马达加斯加、柬埔寨等重点目标国家,设立商务领事代表处5个以上;形成国家、全省首创制度创新成果50项以上(其中国家首创制度15项)。 1660563152881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崔舒飞环球时报1660563152881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5f45fbf28298402a87dc67330fa402ccu5.jpg{"email":"cuishufei@huanqiu.com","name":"崔舒飞"}
2020年9月,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批,涵盖长沙、岳阳、郴州三个片区,其中长沙片区总面积79.98平方公里,定位打造“一基地、一中心、一先行区、一增长极”(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内陆地区高端现代服务业中心、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和中部地区崛起增长极)。 自获批以来,长沙片区牢记“为国家试制度 为地方谋发展”使命任务,坚持“大胆试 大胆闯 自主改”,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外资外贸方面。2021年,实现进出口总额948.94亿元,同比增长25.07%,占全省和全市的比重分别为15.8%、34.1%。实际使用外资1.86亿美元,同比增长54.7%。今年1至6月,长沙片区实现进出口总额590.21亿元,同比增长35.22%。实际使用外资1.28亿美元,同比增长90.03%。市场主体方面。2021年,新设立企业6978家,同比增长117.7%,新增金融机构42家。今年1-6月,新设立企业3826家,较去年同期增长81.84%,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6家。新落户湘银担保等金融机构18家,其中星城融资租赁联合山河智能顺利完成“融资租赁+工程机械设备出口”试点业务。制度创新方面。长沙片区承接省实施方案的113项改革任务,实施率达94.69%,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47项,33项入选省级第一批制度创新成果,16项拟作为省级复制推广经验,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等4项拟申报国家级复制推广经验。“邮快跨”集约发展新模式获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第25期)刊发,成为湖南自贸试验区获批以来首个国家级案例。招商引资方面。2021年,长沙片区新引进项目72个,总投资额1071.57亿元,其中广汽菲克品牌振兴、怡亚通供应链中南地区区域总部等“三类500强”项目10个。2022年1-6月,新引进项目64个,总投资额539.4亿元,其中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苏宁易购平台华南运营总部等“三类500强”项目11个。长沙片区现有储备项目162个,预计总投资额超1400亿元,其中北汽福田汽车南方基地、博世新能源电动压缩机等重点项目76个。 一、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 长沙是世界第三大工程机械产业集聚地,被誉为“工程机械之都”,形成三一集团、铁建重工、山河智能、中联工起等世界50强工程机械企业齐聚的“世界级”产业现象;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总产值连续第11年稳居全国第一;中国智能制造50强企业占全国十分之一,居全国第一。长沙片区以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为核心,持续增强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和国际竞争力。比如,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通过签订创新协议、制定示范场景、引进创新平台、建立专业智库等方式,共培育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示范企业140个,智能制造企业对规模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达85%,获批5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长沙片区工程机械行业规模实现了从800亿到1600亿的历史性跨越式发展。比如,探索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2021年,全球工程机械贸易额高达100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全球工程机械二手设备交易规模将超过100万台,新机和二手设备交易比将达到1:1,全球交易规模将达到4000亿美元。长沙片区通过组建率先制定工程机械二手设备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安全评估标准,探索出口退税规则,构建售后服务体系,破解中国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系统性难题,推动工程机械过剩产能转移。 二、打造内陆地区高端现代服务业中心 长沙片区以扩大规模、树立亮点、强化赋能为思路,构建临空经济、跨境电商、会展经济、种业科技、标准服务为主导的高端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临空经济方面,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入选2021年全球百大最佳机场,是中部首家千万级“四星级国际机场”,通航国内外近150个城市,年旅客吞吐量达2600万人次,四小时航空经济圈覆盖全球1/3的人口。跨境电商方面,率先全国建立跨境电商人才评价体系,每年培训输送专业人才3000人以上;实现国际邮件、国际快件、跨境电商三种业务一站通关,日均处理能力由5万件提升至30万件。2021年,长沙片区跨境电商同比增长71.74%。会展经济方面,建成中部地区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会展中心、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博鳌亚洲论坛经安会、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世界计算大会等国际性展会,每年举办的展览个数逾200个,成交规模近1500亿元。种业科技方面,聚集了官春云、印遇龙等7位院士,20余家科研院所,60余个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20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是全国现代种业领域科研能力最强、科技成果最集中的区域之一。标准服务方面,打造了全国首个标准化产业集聚区,与英国标准化协会、法国标准化协会等国际标准化组织达成战略合作,先后引进60余家专业机构,与30余个行业组织成立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三、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 长沙片区聚焦“八大行动”“九项工程”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中非经贸博览会永久落户长沙片区的平台优势,加快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对非贸易额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21年同比增长531.03%,今年1-6月同比增长356.22%。一是搭建新平台。建设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入驻对非贸易企业866家,其中龙头企业108家。设立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开通6个非洲国家对公即期结售汇业务。打造中非经贸博览会常设展馆,可一站式领略37个非洲国家的风土人情。二是探索新机制。建立中非跨境产能合作新体系,形成了“政府主导、专业智库支撑、企业主体完成”一体化推进模式。探索对非本币结算贸易,破解非洲国家外汇短缺问题,扩大对非贸易规模。建立马达加斯加粮食全产业链合作模式,有望帮助马达加斯加成为第一个率先实现粮食自给的非洲国家。三是培育新支撑。加快推进非洲特色农产品进口准入进程,取得坦桑尼亚对华开放腰果出口的首单直采权,非洲卢旺达干辣椒在国内首次进口上市,相继打通咖啡、可可、腰果等10条进出口产业链,形成108个非洲特色产品品牌。7月28日-29日,14个非洲国家驻华使节走进自贸区长沙片区,考察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情况。 下阶段,长沙片区制定了“4585”总体工作思路:紧扣四大主题,聚焦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内陆地区高端现代服务业中心、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中部地区崛起增长极四大发展主题,扎实推进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建设。做大五类产业,确保对非本币结算贸易、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二手工程机械设备出口、跨境电商、“四品一械”等5类产业各实现进出口额500-1000亿元。攻坚八项突破,在制度创新、外贸规模、外资增速、外联辐射、平台质效、项目建设、环境优化、特色领域等八个方面实现突破。全力实现五个目标,到2026年,实现进出口总额5000亿元以上,在2021年基础上增长5倍,实现总额占全省30%以上,占全市5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50%以上,达到15亿元美元;实有企业50000家以上,其中实绩占比80%以上;聚焦肯尼亚、马达加斯加、柬埔寨等重点目标国家,设立商务领事代表处5个以上;形成国家、全省首创制度创新成果50项以上(其中国家首创制度1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