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j9PQISzJB china.huanqiu.comarticle川渝高竹新区高质量发展创新举措/e3pmh1nnq/e3pn60p0i在川渝两省市党委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在广安市委市政府、渝北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新区按照“一家亲、一盘棋、一体化”理念,秉持“经济活动一体开展,社会事务属地管理”改革思路,大胆闯、大胆试,奋力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实现路径,在运行管理、规划编制、开发建设、基础配套、要素保障五个方面率先迈出实质性步伐。 一、突出“同城融圈”,推进发展规划一体化。一是高起点谋划。按照“先定山水后定城”思路,打破行政区划,一体编制新区概念性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和产业、交通、城市设计等专项规划,确保规划一幅图、全域一张网。二是高标准编制。新区概念性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已经渝北、广安规委会审查通过,并由两省市自然资源部门组织专家开展联合咨询;为保障过渡期项目落地,已编制完成7.61平方公里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初步方案。三是高要求落地。探索建立跨省域“统一编制、联合审查、一体实施”改革体制,实行“一个本子、两家同步”审查机制,确保与渝广两地规划同图、实施同步。 二、突出“同城共建”,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一是交通基础同城。南北大道二期已全面通车,三期项目正加快推进。重庆路一期基本完成,川渝路二期已启动用地组件报征,南北大道连接线计划于7月中旬启动建设,包茂高速高竹互通预计2022年底前建成通车。正在争取启动渝广城际、重庆主城至新区轻轨等项目前期论证工作,加快构建“2铁、2高、3快”综合交通网络。二是产业协作同链。聚焦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文旅康养等主导产业,以川渝科创基地为载体引进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四川汽车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新签约重庆工职院高竹校区等项目33个、协议投资310亿元。目前,新区入驻企业171户,建成投产72户,规上工业企业39户,高新技术企业8户,为长安、吉利、比亚迪等提供一二级配套企业40余户。 三、突出“同城共赢”,推进开发建设一体化。一是资本共投。由广安、渝北以对等股权分别注资5亿元,共同组建高竹开发集团公司,打造“投融建管运”一体的城市综合运营商,累计获得各类可用融资70亿元。二是市场共兴。创新推行“小管委会+大公司”管理运行模式,把全部资源、全域开发、全部收益归集到高竹开发集团公司,以实现新区“长周期、大平衡”的市场化运营目标。三是利益共享。按照“存量收益由原行政辖区各自分享,增量收益五五分成”原则,形成高竹新区存量锁定及过渡期运行管理方案,制定新区共投、共建、共享利益分配机制,构建起跨省域市场化、公司化开发运营新模式。 四、突出“同城共享”,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一是着力教育医疗资源共建共享。与重庆工职院签订入驻协议,与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经济建设职业技术学校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深入对接重庆八中、四川华西医院等项目落地新区建设分院(校)。二是着力生产生活同城便利。开通新区至重庆主城双凤桥跨省际运行的公交专线。开通重庆“023”电话区号,正逐步协同新区范围内两地通讯套餐设计、资费标准等服务事项。启动建设香炉山、竹苑等城市配套项目,持续提升城市品味品质。三是着力生产要素同城同价。一体推进新区水环境治理和给排水设施建设,渝北区卫星水库实现跨省域供水。按照规划、建设、服务、政策“四统一标准”保电供气,在全国率先建成投运跨省域的新区供电服务中心,用市场化机制引导新区燃气资源整合,逐步实现水电气要素同城同价。 五、突出“同城共管”,推进运行管理一体化。一是创新运行管理机制。实行“领导小组+管委会+国有公司”三级管理模式,由领导小组作为决策层,管委会作为执行层,高竹开发集团作为落实层,扁平化推进新区开发建设。二是系统集成管理权限。在广安市首批授权或委托新区行使地市级经济管理事权134项、邻水县梳理下放事权159项的基础上,梳理形成申请两省市拟下放行政权力184项,正由两省市“双城办”推动落实。按照“制度设计有利于效率”原则,加快编制新区“两区”改革实施方案。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出台《高竹新区行政权力试运行事项清单》。三是探索跨省法务联动。两地公安、检察、司法等部门已联合组建警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探索建立高竹新区综合法务区。 1657177257643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崔舒飞环球时报1657177257643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35d1c2f64bba83dfef78363a4d5bdd32u5.jpg{"email":"cuishufei@huanqiu.com","name":"崔舒飞"}
在川渝两省市党委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在广安市委市政府、渝北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新区按照“一家亲、一盘棋、一体化”理念,秉持“经济活动一体开展,社会事务属地管理”改革思路,大胆闯、大胆试,奋力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实现路径,在运行管理、规划编制、开发建设、基础配套、要素保障五个方面率先迈出实质性步伐。 一、突出“同城融圈”,推进发展规划一体化。一是高起点谋划。按照“先定山水后定城”思路,打破行政区划,一体编制新区概念性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和产业、交通、城市设计等专项规划,确保规划一幅图、全域一张网。二是高标准编制。新区概念性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已经渝北、广安规委会审查通过,并由两省市自然资源部门组织专家开展联合咨询;为保障过渡期项目落地,已编制完成7.61平方公里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初步方案。三是高要求落地。探索建立跨省域“统一编制、联合审查、一体实施”改革体制,实行“一个本子、两家同步”审查机制,确保与渝广两地规划同图、实施同步。 二、突出“同城共建”,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一是交通基础同城。南北大道二期已全面通车,三期项目正加快推进。重庆路一期基本完成,川渝路二期已启动用地组件报征,南北大道连接线计划于7月中旬启动建设,包茂高速高竹互通预计2022年底前建成通车。正在争取启动渝广城际、重庆主城至新区轻轨等项目前期论证工作,加快构建“2铁、2高、3快”综合交通网络。二是产业协作同链。聚焦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文旅康养等主导产业,以川渝科创基地为载体引进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四川汽车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新签约重庆工职院高竹校区等项目33个、协议投资310亿元。目前,新区入驻企业171户,建成投产72户,规上工业企业39户,高新技术企业8户,为长安、吉利、比亚迪等提供一二级配套企业40余户。 三、突出“同城共赢”,推进开发建设一体化。一是资本共投。由广安、渝北以对等股权分别注资5亿元,共同组建高竹开发集团公司,打造“投融建管运”一体的城市综合运营商,累计获得各类可用融资70亿元。二是市场共兴。创新推行“小管委会+大公司”管理运行模式,把全部资源、全域开发、全部收益归集到高竹开发集团公司,以实现新区“长周期、大平衡”的市场化运营目标。三是利益共享。按照“存量收益由原行政辖区各自分享,增量收益五五分成”原则,形成高竹新区存量锁定及过渡期运行管理方案,制定新区共投、共建、共享利益分配机制,构建起跨省域市场化、公司化开发运营新模式。 四、突出“同城共享”,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一是着力教育医疗资源共建共享。与重庆工职院签订入驻协议,与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经济建设职业技术学校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深入对接重庆八中、四川华西医院等项目落地新区建设分院(校)。二是着力生产生活同城便利。开通新区至重庆主城双凤桥跨省际运行的公交专线。开通重庆“023”电话区号,正逐步协同新区范围内两地通讯套餐设计、资费标准等服务事项。启动建设香炉山、竹苑等城市配套项目,持续提升城市品味品质。三是着力生产要素同城同价。一体推进新区水环境治理和给排水设施建设,渝北区卫星水库实现跨省域供水。按照规划、建设、服务、政策“四统一标准”保电供气,在全国率先建成投运跨省域的新区供电服务中心,用市场化机制引导新区燃气资源整合,逐步实现水电气要素同城同价。 五、突出“同城共管”,推进运行管理一体化。一是创新运行管理机制。实行“领导小组+管委会+国有公司”三级管理模式,由领导小组作为决策层,管委会作为执行层,高竹开发集团作为落实层,扁平化推进新区开发建设。二是系统集成管理权限。在广安市首批授权或委托新区行使地市级经济管理事权134项、邻水县梳理下放事权159项的基础上,梳理形成申请两省市拟下放行政权力184项,正由两省市“双城办”推动落实。按照“制度设计有利于效率”原则,加快编制新区“两区”改革实施方案。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出台《高竹新区行政权力试运行事项清单》。三是探索跨省法务联动。两地公安、检察、司法等部门已联合组建警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探索建立高竹新区综合法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