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M3STTBh1D china.huanqiu.comarticle广州市营商环境简介/e3pmh1nnq/e3pn60p0i2021年上半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3万亿,同比增长13.7%,高于全国(12.7%)、全省(13%)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两年平均增长5.2%,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36.0亿元,增长14.5%,比一季度提高1.9个百分点。从发展动能看,近年来,我们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现代服务业强市,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产业、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培养若干千亿级产业新集群,谋划打造世界级汽车生产基地,增强经济发展新支撑力,国际资本、科技和高端人才竞相涌入,展现蓬勃发展活力。2020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5731亿元,占GDP比重24.25%。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全年汽车产量突破295万辆,居全国城市首位。超高清视频及新型显示产业产值1800亿元,4K板卡出货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1万亿元,占GDP比重65.9%。跨境电商进出口总规模444.4亿元,居全国第一。广州在全国各大平台开展直播的商家数和每天在淘宝的直播场次均居全国第一。我们将把握“双循环”新格局的重大历史契机,以城市更新、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为抓手,推出最务实管用政策组合,为广大企业发展搭建绝佳舞台。广州是实力之城。广州城市面积7434平方公里,服务管理人口超2200万,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综合实力大幅跃升,成为中国最开放、经济最发达、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从经济基础看,2020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25019.11亿元,同比增长2.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近7000亿元,增长16.5%,占全省18%;202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18.66亿元;外贸进出口总值9530.1亿元;全市实际使用外资493.72亿元,全年增长7.5%,高于全国1.3%,高于全省1%,外商投资企业累计3.4万家。 广州是创新之城。广州在《自然》增刊《2020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发布的全球科研城市排名第15。在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发布的全球创新集群排名中,广州-深圳-香港联合排名全球第2。现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63家,连续5年广东省排名第1。国家重点学科占全省98%,国家重点实验室21家,占全省70%,技术合同成交额居全国第2,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数连续三年居全国城市第1。科技企业孵化器405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1家,16家获得A类评价,居广东省第1。高新技术企业1.2万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数连续三年全国第1。高校82所,占全省80%,居全国第2,在校大学生131万人,居全国城市第1。广州是枢纽之城。广州陆海空铁河等交通运输方式齐备,是国家重要的通信枢纽,从人流物流资金流到信息流、从有形流动到无形链接,广州是名副其实的流量聚合中枢。从人员流入看,连续5年常住人口年增40万以上,始终保持全国前3;全年旅游接待人数2.45亿人次,是全国最受欢迎的十大旅游目的城市之一。广州国际交往活跃,外国驻穗总领事馆66个,国际友城87个,常住外国人3.9万,居全国第3。地铁里程数和客流量位列全国第3,是国内客运强度最高、增量最多的城市,且以每年80-100公里的里程增加。从港口流量看,白云国际机场全球航线317条,全球航点234个,是国家第三大航空枢纽,2020年旅客吞吐量4376.8万人次,排名世界第11位。广州港航线通达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202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6.36亿吨,增长12.6%,居全球第4,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351万标箱,增长6%,居全球第5,2020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全球第13。广州南站旅客到发量31.8万人次/日,全国第1,全年铁路旅客发送量8853.4万人次,高铁班次数量484对次/日,全国第1。广州是机遇之城。广州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行业,产业配套能力居全国前列,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这里时空交汇,为广州“双循环”互动发展带来新契机,为国内外广大客商创造新商机。从营商环境看,广州营商环境综合评分全国第1,5次荣获《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一名,8次获“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称号。广州登记财产仅需60分钟,开办企业仅需0.5天,获得电力仅需3天,办理建筑许可仅需11天。2020年,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中国医药创新协会共同授予广州“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生物医药创新城市”称号。从招商引资看,2020年全市新落地亿元以上项目417个,其中超100亿元项目25个,落地项目全年投入资金共1022.52亿元,协议达产总产值6827.8亿元;全年实际使用外资71.43亿美元,增长8.1%;在穗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330家,超过120家在广州设立总部机构,投资项目1468个。《环球时报》将广州评为“2020中国十大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和“2020中国十大外商投资最满意城市”。从市场主体看,截至2020年底实有市场主体数量269.67万户,占全省19.47%,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1682户。其中,企业数量158.43万户,占市场主体比重58.75%。从重点项目看,大院大所大平台大装置加快推进,高超声速风洞、冷泉系统、人类细胞谱系、极端海洋科考设施等4大科学装置加快布局建设。新兴产业龙头项目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创维超高清显示科技产业园、维信诺第6代柔性AMOLED模组生产线、恒大智能汽车、宝能动力电池、广汽丰田五线、三一集团华南总部、南方智媒大厦、阿里巴巴华南电子商务物流中心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我们将围绕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加快打造新能源智能汽车、新型显示、生物医药、轨道交通、集成电路等“五大全产业链”,着力打造世界生产中心与世界消费中心的关键节点。广州是智慧之城。广州是中国三大通信枢纽、互联网交换中心和互联网国际出入口之一,国际出口带宽超2000G;拥有25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接入二级节点、32.9亿个标识注册量,均居全国第1;建成5G基站4.8万座,连续两年全省第1,5G用户643万户。“一窗”综合受理的政务服务事项1628项,国家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考核全国第2,政府透明度全国同类城市第1。12345政府服务热线获评“中国最佳政府服务热线”和“全球最佳公共服务金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2020全年收入4905亿元,全国占比5.8%,增速连续15年15%+。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8个全国第1。跨境电商连年位居全国第1,快递业务量稳居全国第2,增速居北上广深津五大城市首位。广州是品质之城。这里有深厚的人文底蕴、现代的都市风貌、友善的新老市民、宜居的城市环境,不论是创业还是生活,广州是值得托付的品质之城。广州文旅设施完善,拥有2230多年建城史,3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项国家级非遗项目、49处省文物保护单位、56家博物馆、66家A级景区、815处历史建筑。广州图书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繁忙的图书馆,广州大剧院是世界十大歌剧院之一,星海音乐厅是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演出场馆之一。广州医疗资源集聚,这里是中国第三大医疗中心,广东省9家国家百强医院全部在广州,入选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8家医院也全部在广州。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超5550个,拥有38家三甲医院,2020年诊疗量1.26亿人次。广州教育资源丰富,现有高校82所,占全省80%,数量居全国第2;国家重点学科47个,占全省98%,广东省5所“双一流”高校全在广州;在校大学生31万人,居全国城市第1。广州城市环境优美,这里四季繁花似锦,公园星罗棋布,建成区绿地率39.9%,绿化覆盖率45.5%,森林覆盖率42.1%,人均绿地面积17.96平方米,享有“花城”美誉。PM2.5平均浓度23微克/立方米,连续四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在国家中心城市及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常住人口超千万的大城市中率先达标,“广州蓝”频频刷爆朋友圈。广州还是享誉世界的“美食天堂”、国际时尚之都和国际消费中心。漫步广州城市CBD和“微改造”网红打卡点,可以聆听传承数百年的戏曲,体味“食在广州”的味蕾记忆,感受中西合璧、古今交融、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公共服务,提升人居环境,传承历史文脉,以“绣花”功夫推动城市品质持续升级,让广州更加宜居宜游宜业,持续焕发云山珠水、吉祥花城的无穷魅力。1635407716052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崔舒飞环球时报1635407716052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9ee0009d1dd1816a8b24bbd966ff3216u5.jpg{"email":"cuishufei@huanqiu.com","name":"崔舒飞"}
2021年上半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3万亿,同比增长13.7%,高于全国(12.7%)、全省(13%)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两年平均增长5.2%,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36.0亿元,增长14.5%,比一季度提高1.9个百分点。从发展动能看,近年来,我们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现代服务业强市,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产业、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培养若干千亿级产业新集群,谋划打造世界级汽车生产基地,增强经济发展新支撑力,国际资本、科技和高端人才竞相涌入,展现蓬勃发展活力。2020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5731亿元,占GDP比重24.25%。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全年汽车产量突破295万辆,居全国城市首位。超高清视频及新型显示产业产值1800亿元,4K板卡出货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1万亿元,占GDP比重65.9%。跨境电商进出口总规模444.4亿元,居全国第一。广州在全国各大平台开展直播的商家数和每天在淘宝的直播场次均居全国第一。我们将把握“双循环”新格局的重大历史契机,以城市更新、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为抓手,推出最务实管用政策组合,为广大企业发展搭建绝佳舞台。广州是实力之城。广州城市面积7434平方公里,服务管理人口超2200万,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综合实力大幅跃升,成为中国最开放、经济最发达、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从经济基础看,2020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25019.11亿元,同比增长2.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近7000亿元,增长16.5%,占全省18%;202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18.66亿元;外贸进出口总值9530.1亿元;全市实际使用外资493.72亿元,全年增长7.5%,高于全国1.3%,高于全省1%,外商投资企业累计3.4万家。 广州是创新之城。广州在《自然》增刊《2020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发布的全球科研城市排名第15。在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发布的全球创新集群排名中,广州-深圳-香港联合排名全球第2。现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63家,连续5年广东省排名第1。国家重点学科占全省98%,国家重点实验室21家,占全省70%,技术合同成交额居全国第2,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数连续三年居全国城市第1。科技企业孵化器405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1家,16家获得A类评价,居广东省第1。高新技术企业1.2万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数连续三年全国第1。高校82所,占全省80%,居全国第2,在校大学生131万人,居全国城市第1。广州是枢纽之城。广州陆海空铁河等交通运输方式齐备,是国家重要的通信枢纽,从人流物流资金流到信息流、从有形流动到无形链接,广州是名副其实的流量聚合中枢。从人员流入看,连续5年常住人口年增40万以上,始终保持全国前3;全年旅游接待人数2.45亿人次,是全国最受欢迎的十大旅游目的城市之一。广州国际交往活跃,外国驻穗总领事馆66个,国际友城87个,常住外国人3.9万,居全国第3。地铁里程数和客流量位列全国第3,是国内客运强度最高、增量最多的城市,且以每年80-100公里的里程增加。从港口流量看,白云国际机场全球航线317条,全球航点234个,是国家第三大航空枢纽,2020年旅客吞吐量4376.8万人次,排名世界第11位。广州港航线通达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202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6.36亿吨,增长12.6%,居全球第4,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351万标箱,增长6%,居全球第5,2020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全球第13。广州南站旅客到发量31.8万人次/日,全国第1,全年铁路旅客发送量8853.4万人次,高铁班次数量484对次/日,全国第1。广州是机遇之城。广州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行业,产业配套能力居全国前列,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这里时空交汇,为广州“双循环”互动发展带来新契机,为国内外广大客商创造新商机。从营商环境看,广州营商环境综合评分全国第1,5次荣获《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一名,8次获“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称号。广州登记财产仅需60分钟,开办企业仅需0.5天,获得电力仅需3天,办理建筑许可仅需11天。2020年,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中国医药创新协会共同授予广州“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生物医药创新城市”称号。从招商引资看,2020年全市新落地亿元以上项目417个,其中超100亿元项目25个,落地项目全年投入资金共1022.52亿元,协议达产总产值6827.8亿元;全年实际使用外资71.43亿美元,增长8.1%;在穗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330家,超过120家在广州设立总部机构,投资项目1468个。《环球时报》将广州评为“2020中国十大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和“2020中国十大外商投资最满意城市”。从市场主体看,截至2020年底实有市场主体数量269.67万户,占全省19.47%,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1682户。其中,企业数量158.43万户,占市场主体比重58.75%。从重点项目看,大院大所大平台大装置加快推进,高超声速风洞、冷泉系统、人类细胞谱系、极端海洋科考设施等4大科学装置加快布局建设。新兴产业龙头项目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创维超高清显示科技产业园、维信诺第6代柔性AMOLED模组生产线、恒大智能汽车、宝能动力电池、广汽丰田五线、三一集团华南总部、南方智媒大厦、阿里巴巴华南电子商务物流中心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我们将围绕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加快打造新能源智能汽车、新型显示、生物医药、轨道交通、集成电路等“五大全产业链”,着力打造世界生产中心与世界消费中心的关键节点。广州是智慧之城。广州是中国三大通信枢纽、互联网交换中心和互联网国际出入口之一,国际出口带宽超2000G;拥有25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接入二级节点、32.9亿个标识注册量,均居全国第1;建成5G基站4.8万座,连续两年全省第1,5G用户643万户。“一窗”综合受理的政务服务事项1628项,国家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考核全国第2,政府透明度全国同类城市第1。12345政府服务热线获评“中国最佳政府服务热线”和“全球最佳公共服务金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2020全年收入4905亿元,全国占比5.8%,增速连续15年15%+。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8个全国第1。跨境电商连年位居全国第1,快递业务量稳居全国第2,增速居北上广深津五大城市首位。广州是品质之城。这里有深厚的人文底蕴、现代的都市风貌、友善的新老市民、宜居的城市环境,不论是创业还是生活,广州是值得托付的品质之城。广州文旅设施完善,拥有2230多年建城史,3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项国家级非遗项目、49处省文物保护单位、56家博物馆、66家A级景区、815处历史建筑。广州图书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繁忙的图书馆,广州大剧院是世界十大歌剧院之一,星海音乐厅是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演出场馆之一。广州医疗资源集聚,这里是中国第三大医疗中心,广东省9家国家百强医院全部在广州,入选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8家医院也全部在广州。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超5550个,拥有38家三甲医院,2020年诊疗量1.26亿人次。广州教育资源丰富,现有高校82所,占全省80%,数量居全国第2;国家重点学科47个,占全省98%,广东省5所“双一流”高校全在广州;在校大学生31万人,居全国城市第1。广州城市环境优美,这里四季繁花似锦,公园星罗棋布,建成区绿地率39.9%,绿化覆盖率45.5%,森林覆盖率42.1%,人均绿地面积17.96平方米,享有“花城”美誉。PM2.5平均浓度23微克/立方米,连续四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在国家中心城市及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常住人口超千万的大城市中率先达标,“广州蓝”频频刷爆朋友圈。广州还是享誉世界的“美食天堂”、国际时尚之都和国际消费中心。漫步广州城市CBD和“微改造”网红打卡点,可以聆听传承数百年的戏曲,体味“食在广州”的味蕾记忆,感受中西合璧、古今交融、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公共服务,提升人居环境,传承历史文脉,以“绣花”功夫推动城市品质持续升级,让广州更加宜居宜游宜业,持续焕发云山珠水、吉祥花城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