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N0C5R5sNs china.huanqiu.comarticle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营商环境概况/e3pmh1nnq/e3pn60p0i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自2017年2月24日正式挂牌成立以来,紧紧围绕“边疆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先行区、改革创新重要平台、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引领区、绿色生态宜居示范区”发展定位,充分发挥自治区高质量发展“试验田”作用,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优质高效营商环境,扎实推进“创新、引领、绿色”新区建设,推动产城融合发展,高端产业快速集聚。今天的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就如一轮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旭日,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蓬勃升起。2020年,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荣获《2020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发展评估报告》指数发布中“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区域)”。一、硬件提质,发展进入快车道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位于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东部和南部,南临黄河,北拥草原,属呼包鄂榆城市群的核心区域,是联结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重要枢纽,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新区铁路、公路、航空三位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处于中国三大电网之一的内蒙古西部电网核心地段,电力资源充足。新区依托独特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坚持“科学规划,谋定后动”,统筹谋划产城发展布局,新区规划建设面积496平方公里,整体呈“一核两翼”的发展格局,中部核心区按照“产城融合”的思路,着力发展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草原特色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南翼重点发展传统能源化工产业,打造国家能化循环经济示范区;北翼重点打造科技创新示范区、金融商务服务区和区域陆路国际物流枢纽中心。截止目前,新区各类专项规划及“多规合一”规划空间体系基本确立,总体框架全面拉开。10kV电力管廊基本建成,市政配套路网、中水厂等项目加快建设,起步区市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生态绿化、园林景观已成规模。地热资源开发、地热供热示范、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等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园、数聚小镇、金融小镇三大产业平台建成投用,高端、高新等产业集群快速发展,高端经济要素和创新资源集聚,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2019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设立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正在积极申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大力提升网络传输能力和效率。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在新区分别投资建设了IDC数据中心,全部建成后服务器数量可达368万台,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确定为“国家火炬和林格尔新区大数据特色产业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呼和浩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制定出台《关于促进中国(呼和浩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的若干政策》,线上公共服务平台成功与海关总署实现直连,线下园区加紧建设。成功承办2019CCF全国高性能计算机学术年会、2019“一带一路”马球公开赛(内蒙古站)、2019内蒙古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峰会,新区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引领内蒙古自治区加快对外开放重要引擎作用正在逐渐显现。二、政策支撑,招商引资显成效新区成立以来,先后制定出台了《内蒙古和林尔新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试行)》《内蒙古和林尔新区金融小镇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试行)》《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招商引资企业生产厂房、办公场所等相关配套服务补贴办法(暂行)》《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产业投资导向目录》等一系列惠企政策,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导向,从人才待遇、土地和办公用房(厂房)保障、企业上市融资、研发创新等多个方面对入驻企业予以奖补。截至目前,新区已为入驻企业兑现运营补贴、厂房租金补贴、开办补贴、建设补贴、企业高管人才奖励、毕业生补贴等各类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奖补资金1亿余元。通过奖补资金的杠杆作用,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投资活力。新区成立至今共签约落地产业项目87个,总投资987.51亿元。新区核心区新增各类市场主体874家,新增注册资本348.7亿元。各类产业投资主体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显著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187.7%,税收收入年均增速达130.4%。三、深化改革,政务环境新模式一是着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充分发挥部门集中、权责集中的优势,精简工程建设领域审批程序,归并审批事项,逐项进行流程再造,将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审批时限压缩在70个工作日以内。二是着力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对于符合条件的产业项目采取“自主承诺、审图开工、严格监管、违诺处罚”的改革措施,率先在内蒙古自治区实现“拿地即开工”,推动承诺制项目开工时间平均提前120天,为招商引资企业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创造了极大便利条件。三是着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主动转换角色,以“五星级店小二”为定位,提供高品质服务,研究推行工商申报助手、企业托管办法、提供住所证明等改革措施,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刻制公章一厅办结,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为注册企业提供免费刻章、免费邮寄服务,有效提升企业开办效率。四是着力推进政务集成式服务。新区全面优化“零跑腿”公共服务大厅环境,全面实行“一窗受理、一网审批、一章出证、一站办结”工作机制,审批事项全部实现四个“百分百”,即网上可办率100%、一窗受理率100%、群众满意率100%、事项进驻大厅率100%。增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建立健全“办不成事”投诉、整改、反馈机制,对搜集到的问题,逐项研究分析、追根溯源,形成工单派发有关部门或窗口限期整改解决。在企业自助服务区设有免费打印、复印和扫描服务,所有审批事项全部配置辅助申报功能,服务指南、审批事项、办理要件、办理程序、申报条件、办理方式、承诺时限、收费标准等全部公开透明。研究制定了“零跑腿”公共服务大厅管理办法、工作人员行为规范、24小时值班制度、服务用语规范、考勤制度等管理办法和制度,通过强化制度体系,对内实现规范管理、对外树立良好服务形象。五是着力推进人才引进改革。“内蒙古自治区人才改革试验园区”建设扎实推进,人才资金累计投入1.2亿元,累计引进培养各类人才团队50多个,各类人才5000多人,取得成果400多项。清华大学—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分布式数据处理系统(校级)联合研究中心正式启动运营,积极募集储备了一批可落地的高端产业化项目;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BIM 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四、服务延伸,提升企业获得感一是全面推行“企业零跑腿”服务机制。聚焦企业反映突出的办事堵点,对标“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等先进做法,全面推行“企业零跑腿”服务,从市场准入到项目建设提供全程代办、全生命周期免费“跑腿服务”,招商引资项目相关审批事项办理效率平均提高50%以上,确保招商引资企业入驻及项目建设手续“全程无忧”。二是积极开展“区域先评估”试点工作。为解决投资项目评估评价事项多、耗时长、成本高等问题,在新区核心区云谷片区积极探索推进区域评估工作,由新区管委会统一组织提前完成规划区域内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涉及的前置性评估评审工作,形成整体性、区域化评估成果,作为相关事项审批和验收的依据,供区域内建设项目免费共享使用,不再进行单个项目的评估评价。三是大力推进“标准地”改革。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探索推进标准地挂牌出让改革,提早谋划开展项目用地储备工作,推动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由“项目等地”转变为“地等项目”,加快好项目、大项目落地和建设进程。四是全面提升线上服务水平。按照“打造政务服务一张网、做活改革创新一盘棋”的思路,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全面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的线上服务能力,为方便企业办理相关业务,网上政务服务大厅设置了常见问题、申报指南、操作指南、在线咨询、在线投诉等功能,提供管家式服务。推出企业套餐服务,包含工商登记、印章刻制、银行开户、税务登记,系统提供引导式操作指南和远程辅助办理功能。此外,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包含企业设立、投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政务大数据智能支撑、公共服务、中介超市、政策解读及检索、专家评审等功能模块,全方位支撑用户网上办事,全面提升企业网上办事体验感和获得感。 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和群众对营商环境的体验最敏锐,也最深刻。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以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新区为目标,先行先试,勇于创新,积极推行改革举措,优化服务模式,聚焦企业关注的“焦点”,解决企业办事的“痛点”,打通办事流程的“堵点”,助力落地新区项目快速建设投产达效,推进产业迅速转型升级,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推动新区成为广大投资者创业发展的热土,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提供新区经验,谱写新区篇章。1622596374571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崔舒飞环球时报162259637457111[]{"email":"cuishufei@huanqiu.com","name":"崔舒飞"}
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自2017年2月24日正式挂牌成立以来,紧紧围绕“边疆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先行区、改革创新重要平台、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引领区、绿色生态宜居示范区”发展定位,充分发挥自治区高质量发展“试验田”作用,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优质高效营商环境,扎实推进“创新、引领、绿色”新区建设,推动产城融合发展,高端产业快速集聚。今天的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就如一轮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旭日,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蓬勃升起。2020年,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荣获《2020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发展评估报告》指数发布中“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区域)”。一、硬件提质,发展进入快车道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位于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东部和南部,南临黄河,北拥草原,属呼包鄂榆城市群的核心区域,是联结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重要枢纽,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新区铁路、公路、航空三位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处于中国三大电网之一的内蒙古西部电网核心地段,电力资源充足。新区依托独特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坚持“科学规划,谋定后动”,统筹谋划产城发展布局,新区规划建设面积496平方公里,整体呈“一核两翼”的发展格局,中部核心区按照“产城融合”的思路,着力发展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草原特色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南翼重点发展传统能源化工产业,打造国家能化循环经济示范区;北翼重点打造科技创新示范区、金融商务服务区和区域陆路国际物流枢纽中心。截止目前,新区各类专项规划及“多规合一”规划空间体系基本确立,总体框架全面拉开。10kV电力管廊基本建成,市政配套路网、中水厂等项目加快建设,起步区市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生态绿化、园林景观已成规模。地热资源开发、地热供热示范、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等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园、数聚小镇、金融小镇三大产业平台建成投用,高端、高新等产业集群快速发展,高端经济要素和创新资源集聚,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2019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设立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正在积极申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大力提升网络传输能力和效率。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在新区分别投资建设了IDC数据中心,全部建成后服务器数量可达368万台,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确定为“国家火炬和林格尔新区大数据特色产业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呼和浩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制定出台《关于促进中国(呼和浩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的若干政策》,线上公共服务平台成功与海关总署实现直连,线下园区加紧建设。成功承办2019CCF全国高性能计算机学术年会、2019“一带一路”马球公开赛(内蒙古站)、2019内蒙古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峰会,新区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引领内蒙古自治区加快对外开放重要引擎作用正在逐渐显现。二、政策支撑,招商引资显成效新区成立以来,先后制定出台了《内蒙古和林尔新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试行)》《内蒙古和林尔新区金融小镇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试行)》《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招商引资企业生产厂房、办公场所等相关配套服务补贴办法(暂行)》《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产业投资导向目录》等一系列惠企政策,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导向,从人才待遇、土地和办公用房(厂房)保障、企业上市融资、研发创新等多个方面对入驻企业予以奖补。截至目前,新区已为入驻企业兑现运营补贴、厂房租金补贴、开办补贴、建设补贴、企业高管人才奖励、毕业生补贴等各类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奖补资金1亿余元。通过奖补资金的杠杆作用,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投资活力。新区成立至今共签约落地产业项目87个,总投资987.51亿元。新区核心区新增各类市场主体874家,新增注册资本348.7亿元。各类产业投资主体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显著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187.7%,税收收入年均增速达130.4%。三、深化改革,政务环境新模式一是着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充分发挥部门集中、权责集中的优势,精简工程建设领域审批程序,归并审批事项,逐项进行流程再造,将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审批时限压缩在70个工作日以内。二是着力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对于符合条件的产业项目采取“自主承诺、审图开工、严格监管、违诺处罚”的改革措施,率先在内蒙古自治区实现“拿地即开工”,推动承诺制项目开工时间平均提前120天,为招商引资企业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创造了极大便利条件。三是着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主动转换角色,以“五星级店小二”为定位,提供高品质服务,研究推行工商申报助手、企业托管办法、提供住所证明等改革措施,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刻制公章一厅办结,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为注册企业提供免费刻章、免费邮寄服务,有效提升企业开办效率。四是着力推进政务集成式服务。新区全面优化“零跑腿”公共服务大厅环境,全面实行“一窗受理、一网审批、一章出证、一站办结”工作机制,审批事项全部实现四个“百分百”,即网上可办率100%、一窗受理率100%、群众满意率100%、事项进驻大厅率100%。增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建立健全“办不成事”投诉、整改、反馈机制,对搜集到的问题,逐项研究分析、追根溯源,形成工单派发有关部门或窗口限期整改解决。在企业自助服务区设有免费打印、复印和扫描服务,所有审批事项全部配置辅助申报功能,服务指南、审批事项、办理要件、办理程序、申报条件、办理方式、承诺时限、收费标准等全部公开透明。研究制定了“零跑腿”公共服务大厅管理办法、工作人员行为规范、24小时值班制度、服务用语规范、考勤制度等管理办法和制度,通过强化制度体系,对内实现规范管理、对外树立良好服务形象。五是着力推进人才引进改革。“内蒙古自治区人才改革试验园区”建设扎实推进,人才资金累计投入1.2亿元,累计引进培养各类人才团队50多个,各类人才5000多人,取得成果400多项。清华大学—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分布式数据处理系统(校级)联合研究中心正式启动运营,积极募集储备了一批可落地的高端产业化项目;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BIM 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四、服务延伸,提升企业获得感一是全面推行“企业零跑腿”服务机制。聚焦企业反映突出的办事堵点,对标“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等先进做法,全面推行“企业零跑腿”服务,从市场准入到项目建设提供全程代办、全生命周期免费“跑腿服务”,招商引资项目相关审批事项办理效率平均提高50%以上,确保招商引资企业入驻及项目建设手续“全程无忧”。二是积极开展“区域先评估”试点工作。为解决投资项目评估评价事项多、耗时长、成本高等问题,在新区核心区云谷片区积极探索推进区域评估工作,由新区管委会统一组织提前完成规划区域内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涉及的前置性评估评审工作,形成整体性、区域化评估成果,作为相关事项审批和验收的依据,供区域内建设项目免费共享使用,不再进行单个项目的评估评价。三是大力推进“标准地”改革。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探索推进标准地挂牌出让改革,提早谋划开展项目用地储备工作,推动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由“项目等地”转变为“地等项目”,加快好项目、大项目落地和建设进程。四是全面提升线上服务水平。按照“打造政务服务一张网、做活改革创新一盘棋”的思路,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全面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的线上服务能力,为方便企业办理相关业务,网上政务服务大厅设置了常见问题、申报指南、操作指南、在线咨询、在线投诉等功能,提供管家式服务。推出企业套餐服务,包含工商登记、印章刻制、银行开户、税务登记,系统提供引导式操作指南和远程辅助办理功能。此外,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包含企业设立、投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政务大数据智能支撑、公共服务、中介超市、政策解读及检索、专家评审等功能模块,全方位支撑用户网上办事,全面提升企业网上办事体验感和获得感。 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和群众对营商环境的体验最敏锐,也最深刻。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以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新区为目标,先行先试,勇于创新,积极推行改革举措,优化服务模式,聚焦企业关注的“焦点”,解决企业办事的“痛点”,打通办事流程的“堵点”,助力落地新区项目快速建设投产达效,推进产业迅速转型升级,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推动新区成为广大投资者创业发展的热土,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提供新区经验,谱写新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