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nUfZPWv0X china.huanqiu.comarticle倾力打造“营商丰县、服务无限”国际化营商环境 建设示范城市/e3pmh1nnq/e3pn60p0i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的亮丽名片、核心竞争力。营商环境的好坏优劣,直接决定现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引进企业的层次、要素聚集的质量。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本质是营商环境的竞争;高质量发展的竞赛,本质是营商环境的竞赛。拼政策、拼资源已经成为过去,唯有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增强环境软实力,才能持续提升生产要素集聚能力,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培育发展新动能。近年来,丰县把优化营商环境、发展工业经济作为全局工作的头版头条和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工业立县、产业强县”发展战略,对标国内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水平,聚焦企业群众办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围绕“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目标,倾力打造“营商丰县、服务无限”营商服务品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2020年,丰县跻身中国县域营商环境百强榜第36位,获评中国“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县”,营商便利度考核中跃升全省第9位。一、聚焦流程再造,畅通政务服务“高速路”。近年来,按照“能简化就简化,能线上办理就线上办理,能不见面审批就不见面审批”的要求,对标国内先进城市最优标准,开展“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次数的“五减”行动,全方位推进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全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 一是持续深化审批改革。推进江苏政务服务网与政务大厅线上线下融合办公。线上方面,在江苏政务服务网丰县综合服务旗舰店开设“一件事”专栏,上线了20个涉及民生、企业等高频服务事项;线下方面,梳理出涉及个人、企业的50项“一件事”清单,进行环节整合、流程优化。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综合受理窗口,开设“一件事”专窗,实现了线上“一次登录、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目标。积极推行企业设立全程电子化,实现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内办结常态化;推行企业开办“容缺受理”、免费刻章服务,落实“一次性告知”、双向承诺等制度,有效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事项,办理时间压缩至原来的29.2%,办件数量达到总办件量的83%以上。二是精准提升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三集中三到位”,所有进驻事项均纳入“一窗受理”范围;完善不见面审批,42家部门1121项政务服务事项与江苏政务服务网对接,实现事项入库完整率、办事指南上报完整率100%;积极推进智慧政务“1113”工程(“一门”“一网”“一件事”+“三级全覆盖”),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路或不跑路。通过事项材料精细化梳理,有效降低了综合受理窗口人员业务门槛,提高窗口统筹利用率、避免窗口业务忙闲不均,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部门审批效率,实现政务服务标准化、精准化、产品化、平台化、协作化,提升政务服务整体水平。三是改革创新审批模式。在县行政审批大厅设置企业“一窗受理”“绿色通道”服务窗口,实行投资建设项目“全链条”审批,实现从企业到政府办事跑多窗、多流程向“一窗式受理”“一链式办结”转变;积极运用“徐州市公共资源远程不见面开标大厅”开展开标活动,新冠疫情期间,在全市完成首例不见面开标。四是推进数据资源共享。推进数据信息资源整合,扩大基础数据库,构建数据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加快推进电子证照全量归集,提升证照归集质量,率先在全省开展了区县一级电子证照库建设,实现全县信息系统整合连接,2020年12月7日,丰县第一张电子证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签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全县首批高频推广的电子证照之一,丰县首批应用电子证照包括:身份证、驾驶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营业执照、结婚证、出生医学证明等30类证照,实现了103种电子证照的管理目录化、注册标准化,截止目前共转换存量数据证照1.7万余条。电子证照库建设是丰县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工作的一个重大进展,也是丰县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一项新突破,电子证照库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二、聚焦对标对表,畅通发展环境“快车道”。坚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发展工业的生命线,突出要素保障,努力打造“低成本、高效率、无干扰”的发展环境。 一是强化要素供给保障。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积极推进“二区四特七园区”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载能力,增强园区的产业集聚功能;同时在人才引进、土地供应等方面优先给予园区提供支撑,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今年新落地1亿元以上项目53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个。二是做足做活“金融生态”。召开金融系统营商环境大会,出台《丰县金融营商环境活动年工作方案》,全力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最后一公里”,积极搭建“银税”“银商”合作平台,加强“银企保”对接,金融机构专设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窗口,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积极破解企业融资难题,金融营商环境得到全面优化,全县存款余额增长15.82%,全市增速第二位;各项贷款余额增长28.04%,全市增速第一位。三是建立健全诚信体系。持续加强政府机构失信问题专项治理,清存量、防增量,有效治理政府失信问题;加快完善信用平台,建立信用库,着力提升信用信息归集数量和质量,加大失信企业名单归集和公示力度;抓好涉企优惠政策落实,建立工作机制,加大招商引资、产业扶持、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政策落实力度。今年法制审核161件、重大案件审核30件,治理完成涉政府机构失信案件7件。四是突出规范执法监管。出台《关于打造一流执法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推进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和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推动实现行政执法机关监管执法信息全公开,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积极探索开展涉企包容审慎监管,建立市场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免罚清单,做到过罚相当,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扩大清单范围,有效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今年办结免于处罚案件5件、减轻处罚案件2件。三、聚焦堵点痛点,畅通服务企业“直通车”。企业的“堵点”“痛点”就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县委县政府突出问题导向,提升服务质效,全力打造“企业服务直通车”为企服务金名片。一是设立服务发展专线。4月17日,开通直通县委书记、县长的“962518丰县服务企业发展专线”。全天候、最快速、专业化解决企业开办、经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县委书记高度重视,五次召开962518丰县服务发展专线接办情况分析会,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第一时间签批交办,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二是建全服务企业制度。按照市级重大项目“一项目一专班”、县级重大项目“一项目一人”模式,成立重大项目服务专班18个,每周调度工作情况,包挂人员常驻一线办公,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推动项目快建设、快投产;积极推进综合性企业服务中心高效运行,完善企业诉求办理回应制度、涉企事项报备制度、督查问责制度,通过徐州市综合性企业服务平台及时对外公开相关政策性文件,精准提供“立体化”、“一网式”、“便利化”、“全过程”服务,精选了一批业务精、素质高的代办员,为企业全程做好代办服务,用“政府跑腿换来企业减负”。三是开展公开服务承诺。组织14家营商环境项目责任人、8家职能部门“一把手”和13家银行金融机构负责人公开服务承诺,接受社会各界咨询与监督。同时发挥县人大、政协监督职能,每年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人大专题询问会、政协代表视察会,直击企业关注的堵点、痛点,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常态抓好作风效能。持续推进机关作风建设检查,强化督查问责刚性制约机制,加大对负面典型的问责曝光力度,对影响营商环境的坚决做到“零容忍”。全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立案查处15人,移送司法机关2人,建议辞退1人,调整工作岗位4人,第一种形态处置28人。“营商环境是丰县招商引资的闪亮名片、事关区域核心竞争力、事关区域发展影响力。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这一观念已经成为丰县人民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1618899493899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崔舒飞环球时报1618899493899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903d64ef97ba08604e09e6f8c1ae6f60u1.png{"email":"cuishufei@huanqiu.com","name":"崔舒飞"}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的亮丽名片、核心竞争力。营商环境的好坏优劣,直接决定现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引进企业的层次、要素聚集的质量。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本质是营商环境的竞争;高质量发展的竞赛,本质是营商环境的竞赛。拼政策、拼资源已经成为过去,唯有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增强环境软实力,才能持续提升生产要素集聚能力,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培育发展新动能。近年来,丰县把优化营商环境、发展工业经济作为全局工作的头版头条和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工业立县、产业强县”发展战略,对标国内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水平,聚焦企业群众办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围绕“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目标,倾力打造“营商丰县、服务无限”营商服务品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2020年,丰县跻身中国县域营商环境百强榜第36位,获评中国“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县”,营商便利度考核中跃升全省第9位。一、聚焦流程再造,畅通政务服务“高速路”。近年来,按照“能简化就简化,能线上办理就线上办理,能不见面审批就不见面审批”的要求,对标国内先进城市最优标准,开展“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次数的“五减”行动,全方位推进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全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 一是持续深化审批改革。推进江苏政务服务网与政务大厅线上线下融合办公。线上方面,在江苏政务服务网丰县综合服务旗舰店开设“一件事”专栏,上线了20个涉及民生、企业等高频服务事项;线下方面,梳理出涉及个人、企业的50项“一件事”清单,进行环节整合、流程优化。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综合受理窗口,开设“一件事”专窗,实现了线上“一次登录、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目标。积极推行企业设立全程电子化,实现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内办结常态化;推行企业开办“容缺受理”、免费刻章服务,落实“一次性告知”、双向承诺等制度,有效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事项,办理时间压缩至原来的29.2%,办件数量达到总办件量的83%以上。二是精准提升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三集中三到位”,所有进驻事项均纳入“一窗受理”范围;完善不见面审批,42家部门1121项政务服务事项与江苏政务服务网对接,实现事项入库完整率、办事指南上报完整率100%;积极推进智慧政务“1113”工程(“一门”“一网”“一件事”+“三级全覆盖”),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路或不跑路。通过事项材料精细化梳理,有效降低了综合受理窗口人员业务门槛,提高窗口统筹利用率、避免窗口业务忙闲不均,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部门审批效率,实现政务服务标准化、精准化、产品化、平台化、协作化,提升政务服务整体水平。三是改革创新审批模式。在县行政审批大厅设置企业“一窗受理”“绿色通道”服务窗口,实行投资建设项目“全链条”审批,实现从企业到政府办事跑多窗、多流程向“一窗式受理”“一链式办结”转变;积极运用“徐州市公共资源远程不见面开标大厅”开展开标活动,新冠疫情期间,在全市完成首例不见面开标。四是推进数据资源共享。推进数据信息资源整合,扩大基础数据库,构建数据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加快推进电子证照全量归集,提升证照归集质量,率先在全省开展了区县一级电子证照库建设,实现全县信息系统整合连接,2020年12月7日,丰县第一张电子证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签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全县首批高频推广的电子证照之一,丰县首批应用电子证照包括:身份证、驾驶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营业执照、结婚证、出生医学证明等30类证照,实现了103种电子证照的管理目录化、注册标准化,截止目前共转换存量数据证照1.7万余条。电子证照库建设是丰县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工作的一个重大进展,也是丰县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一项新突破,电子证照库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二、聚焦对标对表,畅通发展环境“快车道”。坚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发展工业的生命线,突出要素保障,努力打造“低成本、高效率、无干扰”的发展环境。 一是强化要素供给保障。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积极推进“二区四特七园区”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载能力,增强园区的产业集聚功能;同时在人才引进、土地供应等方面优先给予园区提供支撑,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今年新落地1亿元以上项目53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个。二是做足做活“金融生态”。召开金融系统营商环境大会,出台《丰县金融营商环境活动年工作方案》,全力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最后一公里”,积极搭建“银税”“银商”合作平台,加强“银企保”对接,金融机构专设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窗口,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积极破解企业融资难题,金融营商环境得到全面优化,全县存款余额增长15.82%,全市增速第二位;各项贷款余额增长28.04%,全市增速第一位。三是建立健全诚信体系。持续加强政府机构失信问题专项治理,清存量、防增量,有效治理政府失信问题;加快完善信用平台,建立信用库,着力提升信用信息归集数量和质量,加大失信企业名单归集和公示力度;抓好涉企优惠政策落实,建立工作机制,加大招商引资、产业扶持、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政策落实力度。今年法制审核161件、重大案件审核30件,治理完成涉政府机构失信案件7件。四是突出规范执法监管。出台《关于打造一流执法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推进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和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推动实现行政执法机关监管执法信息全公开,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积极探索开展涉企包容审慎监管,建立市场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免罚清单,做到过罚相当,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扩大清单范围,有效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今年办结免于处罚案件5件、减轻处罚案件2件。三、聚焦堵点痛点,畅通服务企业“直通车”。企业的“堵点”“痛点”就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县委县政府突出问题导向,提升服务质效,全力打造“企业服务直通车”为企服务金名片。一是设立服务发展专线。4月17日,开通直通县委书记、县长的“962518丰县服务企业发展专线”。全天候、最快速、专业化解决企业开办、经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县委书记高度重视,五次召开962518丰县服务发展专线接办情况分析会,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第一时间签批交办,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二是建全服务企业制度。按照市级重大项目“一项目一专班”、县级重大项目“一项目一人”模式,成立重大项目服务专班18个,每周调度工作情况,包挂人员常驻一线办公,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推动项目快建设、快投产;积极推进综合性企业服务中心高效运行,完善企业诉求办理回应制度、涉企事项报备制度、督查问责制度,通过徐州市综合性企业服务平台及时对外公开相关政策性文件,精准提供“立体化”、“一网式”、“便利化”、“全过程”服务,精选了一批业务精、素质高的代办员,为企业全程做好代办服务,用“政府跑腿换来企业减负”。三是开展公开服务承诺。组织14家营商环境项目责任人、8家职能部门“一把手”和13家银行金融机构负责人公开服务承诺,接受社会各界咨询与监督。同时发挥县人大、政协监督职能,每年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人大专题询问会、政协代表视察会,直击企业关注的堵点、痛点,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常态抓好作风效能。持续推进机关作风建设检查,强化督查问责刚性制约机制,加大对负面典型的问责曝光力度,对影响营商环境的坚决做到“零容忍”。全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立案查处15人,移送司法机关2人,建议辞退1人,调整工作岗位4人,第一种形态处置28人。“营商环境是丰县招商引资的闪亮名片、事关区域核心竞争力、事关区域发展影响力。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这一观念已经成为丰县人民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