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a3dxcgk0b china.huanqiu.comarticle2020环球城市杨凌投资环境介绍/e3pmh1nnq/e3pn60p0i杨凌示范区成立于1997年,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腹地,东距西安82公里,西距宝鸡86公里,总面积135平方公里,总人口24万。杨凌是一座躬耕农业的使命之城。杨凌肩负着为我国“三农”发展“探路”的国家使命,也寄托着亿万农民朋友“科技致富”的殷切期望。初心源于使命、贵在坚守。 4000多年前,农业始祖后稷在杨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结束了中国漫长的原始农业时代,开启了传统农业的进程,杨凌成为华夏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1934年,于右任先生和杨虎城将军在杨凌创办了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身)。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陆续在杨凌布局了十所农林水科教单位,杨凌成为西北乃至全国最重要的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农科城”。1997年,党中央和国务院立足现代农业发展战略,批准设立了我国第一个农业高新区,由国家22个部委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共管,拥有省级经济管理权和部分省级行政管理权。杨凌示范区成立后,国务院先后下发三次批复支持杨凌示范区发展。2018年国务院《批复》明确提出,要把杨凌建设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核心区,新时代乡村振兴、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引领示范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党中央、国务院及陕西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为杨凌“追赶超越”注入了强大动力,也带来了无限希望和机遇。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杨凌已从昔日的关中小镇嬗变为在海内外颇具影响力的“农科新城”。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杨凌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推广,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设立不超过30个农业高新区。杨凌是一座孵化农业梦想的创新之城。杨凌因创新而生,也必将因创新而强。我们坚持以创新作为立区之本、发展之机、活力之源。“杨凌农科”818.58亿元,位居全国区域品牌前列。杨凌拥有丰富的农科教资源。驻有两所涉农高校,拥有70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和7000多名专业农科教人才,从这里先后走出了20名两院院士。主动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发起建立“121”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全国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两个联盟”、“第六产业”研究中心、中美食品安全研究中心等60多个创新平台,以大协作、大联合作战的方式,加快推进关键领域农业科技联合攻关。杨凌拥有富集的农业科技成果。目前世界小麦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碧蚂一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小偃6号”、第一例成年体细胞克隆山羊等数以千计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均诞生在杨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的六次更新换代中,四次都是杨凌品种主导的。近年来,每年审定动植物新品种达30多个,有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300多个,年增专利1380多项,万人发明专利数全省第一、全国领先。杨凌拥有成熟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我们坚持“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机制,实施“区校一体、融合发展”战略,按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思路,组织实施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重大项目。出台了《区校融合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方案》,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评价体系。拥有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国家(杨凌)旱区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等科技成果交易展示平台,在全国建立了318个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促进各类科技成果在杨凌展示交易、转移转化。构建形成了创业能力培育、创业孵化、创业资源共享、创业投融资“四位一体”的创业工作体系。杨凌拥有完善的涉农产业体系。围绕建设涉农工业战略高地,持续放大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五链协同”效应,大力抓招商、上项目、促投资、稳增长,形成了现代种业、生物医药、涉农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人工智能设施农业、环保农资、休闲农业、农业科技服务业等八大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先正达、科迪华、美国嘉吉、新西兰环球园艺、加拿大麦肯、步长制药、济川药业、华为、华侨城等一批知名企业先后入驻发展。杨凌已成为陕西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杨凌是一座文明包容的开放之城。杨凌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机遇,持续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和交流。2017年4月,中国(陕西)自贸试验区杨凌片区正式获批建设,这是我国55个自贸试验片区中唯一的农业自贸试验片区,成为推动我国农业领域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最引人注目的平台和窗口。2020年10月22日,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在杨凌揭牌。每年一届的杨凌农高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被誉为农业科技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品牌价值评价达871.19亿元,位居中国农业品牌价值榜首。目前,已经连续举办27届,累计吸引了7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参会,已成为中国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的重要平台和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的重要窗口。依托上述平台,杨凌先后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与产业合作关系,建成13个国际农业合作平台,自2005年以来,累计为100多个国家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开展培训,杨凌的“朋友圈”遍布五大洲。为共享全球创新要素、拓展对外合作新领域,我们夜以继日加快建设杨凌综合保税区、自贸大厦、国际农产品及食品购物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对标国际贸易标准和投资贸易规则,大胆试、勇敢闯、自主改,推行“多证合一、多项联办”审批模式,“一元钱可创办公司,一小时即可完成注册的“杨凌效率”,为投资者营造了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1611045660256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崔舒飞环球时报1611045660256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cf1df5fd4ecca57ede8953aeea2a029cu5.jpg{"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杨凌示范区成立于1997年,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腹地,东距西安82公里,西距宝鸡86公里,总面积135平方公里,总人口24万。杨凌是一座躬耕农业的使命之城。杨凌肩负着为我国“三农”发展“探路”的国家使命,也寄托着亿万农民朋友“科技致富”的殷切期望。初心源于使命、贵在坚守。 4000多年前,农业始祖后稷在杨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结束了中国漫长的原始农业时代,开启了传统农业的进程,杨凌成为华夏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1934年,于右任先生和杨虎城将军在杨凌创办了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身)。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陆续在杨凌布局了十所农林水科教单位,杨凌成为西北乃至全国最重要的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农科城”。1997年,党中央和国务院立足现代农业发展战略,批准设立了我国第一个农业高新区,由国家22个部委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共管,拥有省级经济管理权和部分省级行政管理权。杨凌示范区成立后,国务院先后下发三次批复支持杨凌示范区发展。2018年国务院《批复》明确提出,要把杨凌建设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核心区,新时代乡村振兴、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引领示范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党中央、国务院及陕西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为杨凌“追赶超越”注入了强大动力,也带来了无限希望和机遇。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杨凌已从昔日的关中小镇嬗变为在海内外颇具影响力的“农科新城”。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杨凌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推广,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设立不超过30个农业高新区。杨凌是一座孵化农业梦想的创新之城。杨凌因创新而生,也必将因创新而强。我们坚持以创新作为立区之本、发展之机、活力之源。“杨凌农科”818.58亿元,位居全国区域品牌前列。杨凌拥有丰富的农科教资源。驻有两所涉农高校,拥有70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和7000多名专业农科教人才,从这里先后走出了20名两院院士。主动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发起建立“121”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全国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两个联盟”、“第六产业”研究中心、中美食品安全研究中心等60多个创新平台,以大协作、大联合作战的方式,加快推进关键领域农业科技联合攻关。杨凌拥有富集的农业科技成果。目前世界小麦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碧蚂一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小偃6号”、第一例成年体细胞克隆山羊等数以千计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均诞生在杨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的六次更新换代中,四次都是杨凌品种主导的。近年来,每年审定动植物新品种达30多个,有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300多个,年增专利1380多项,万人发明专利数全省第一、全国领先。杨凌拥有成熟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我们坚持“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机制,实施“区校一体、融合发展”战略,按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思路,组织实施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重大项目。出台了《区校融合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方案》,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评价体系。拥有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国家(杨凌)旱区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等科技成果交易展示平台,在全国建立了318个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促进各类科技成果在杨凌展示交易、转移转化。构建形成了创业能力培育、创业孵化、创业资源共享、创业投融资“四位一体”的创业工作体系。杨凌拥有完善的涉农产业体系。围绕建设涉农工业战略高地,持续放大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五链协同”效应,大力抓招商、上项目、促投资、稳增长,形成了现代种业、生物医药、涉农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人工智能设施农业、环保农资、休闲农业、农业科技服务业等八大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先正达、科迪华、美国嘉吉、新西兰环球园艺、加拿大麦肯、步长制药、济川药业、华为、华侨城等一批知名企业先后入驻发展。杨凌已成为陕西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杨凌是一座文明包容的开放之城。杨凌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机遇,持续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和交流。2017年4月,中国(陕西)自贸试验区杨凌片区正式获批建设,这是我国55个自贸试验片区中唯一的农业自贸试验片区,成为推动我国农业领域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最引人注目的平台和窗口。2020年10月22日,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在杨凌揭牌。每年一届的杨凌农高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被誉为农业科技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品牌价值评价达871.19亿元,位居中国农业品牌价值榜首。目前,已经连续举办27届,累计吸引了7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参会,已成为中国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的重要平台和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的重要窗口。依托上述平台,杨凌先后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与产业合作关系,建成13个国际农业合作平台,自2005年以来,累计为100多个国家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开展培训,杨凌的“朋友圈”遍布五大洲。为共享全球创新要素、拓展对外合作新领域,我们夜以继日加快建设杨凌综合保税区、自贸大厦、国际农产品及食品购物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对标国际贸易标准和投资贸易规则,大胆试、勇敢闯、自主改,推行“多证合一、多项联办”审批模式,“一元钱可创办公司,一小时即可完成注册的“杨凌效率”,为投资者营造了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