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IC1LjLptJ china.huanqiu.comarticle这个字的40年,是几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e3pmh1nnq/e7tl4e30940年前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四个经济特区设立 40年后 四个经济特区的沧桑巨变 举世瞩目 一个“特” 字 石破天惊 特区“特”在哪? “特”在敢 敢闯敢试 为全国趟出一条路 “特”在拼 埋头苦干 为全国树起一面旗 深圳市获得2000年国际“花园城市”桂冠,成为我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新华社记者陈学思摄 太多“第一次” 刻进几代中国人的记忆里 首创精神至今 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深圳 1979年7月8日 是个被历史铭记的日子 深圳蛇口工业区一声炮响 开启改革开放的乐章 建港填海的“开山炮”在深圳蛇口炸响(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建设中的蛇口工业区。新华社记者 杨绍明 摄(1981年10月28日发) 深圳蛇口工业区一座办公大厦(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佑珠 摄 率先取消粮票 打破“大锅饭”工资制度 工程招标制、用工合同制 房地产商品化…… 一个又一个 “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措 在争议声中 破浪前行 中国内地第一个商品房小区“东湖丽苑”。记者 杨绍明 摄(1981年10月28日发) 1986年4月10日至20日,深圳技术交易会在深圳市举行。这是中国首次举办的以出口技术为主的大型交易会。新华社记者 潘家珉 摄(1986年4月29日发) 新中国第一张 股票 第一家 律师事务所 第一次 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 第一个 出口工业区 第一家 互联网银行…… 1983年发行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张股票样本。新华社稿 (1999年8月25日发) 1987年12月1日,深圳市政府首次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新华社记者 程至善 摄 短短40年 深圳创造了约1000个“第一” 引领中国经济迈入高速增长期 制造业的迅速扩张 也倒逼深圳“腾笼换鸟” 华为、腾讯等明星企业由此诞生 2009年4月29日拍摄的QQ2009好友面板界面,腾讯公司的字母“QQ”商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被认定为“驰名商标”。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这是位于深圳的华为全球研发总部大楼(2010年6月3日摄)。新华社发 2010年 “特区中的特区”前海启程 10年来推出制度创新成果560项 其中全国复制推广51项 2017年9月7日在深圳前海拍摄的前海石。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深圳前海片区景色(2020年10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超过1000个公园的“千园之城” 实现公交车100%纯电动化 5G独立组网全覆盖 智慧绿色生活让人们的 获得感越来越多 2017年12月2日,一辆智能驾驶公交车阿尔法巴行驶在道路上。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深圳市民中心和莲花山公园(2020年10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与深圳相比 同年“出生”的珠海、汕头和厦门 在发展速度上稍逊一筹 但敢为人先的气质别无二致 珠海 全国第一张 银行卡 第一 次 百万科技重奖 第一个 知识产权法庭 …… 何曾想到 一个昔日落后的边陲小镇 屡开全国风气之先 原来只有几条街道,几家店铺的广东省珠海市,如今已变成楼房林立的我国南方海滨新城。新华社记者 李长永 摄(1982年8月17日发) 2005年11月7日,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和评审团的代表在为生产出的第一台超低温中央空调揭幕。新华社记者 周文杰 摄 在全国率先 提出 环境保护“八个不准” 率先 实现12年免费教育 …… 造就了今日的 绿色之城 幸福之城 伶仃洋上 横跨粤港澳三地的 港珠澳大桥成为新的网红地标 这座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 早已不复当年模样 2018年10月24日,车辆行驶在港珠澳大桥上。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这是2020年9月13日拍摄的珠海大剧院(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汕头 从“百载商埠”到“活力特区” 中国著名侨乡汕头 起步区只有1.6平方公里 被称为“巴掌特区” 繁忙的汕头港码头。建设汕头经济特区的物资从这里源源运进。新华社记者 刘玉生 摄(1985年7月11日发) 这是汕头经济特区广场一角。新华社记者 李长永 摄(1985年7月20日) 厦门特区湖里工业区厦华电子有限公司彩色电视机厂基板装配生产线。新华社记者 李开远 摄(1987年11月2日) 但早在20世纪80年代 汕头就凭借24小时审批答复制度 开全国政府机关承诺制的先河 中国首座现代化大跨度悬索桥——广东汕头海湾大桥日前胜利竣工。新华社记者 王敬德 摄(1995年12月25日发) 2002年3月30日,台商在沙盘上了解珠海市唐家湾高新技术产业带企业分布情况。新华社记者 周文杰 摄 率先 改干部委任制为聘请制 率先 对土地实行“五统一”管理 率先 开通地方政府信用网 率先 开通信息高速公路 …… 每一个“率先” 都是对创新 的最好注解 厦门 “鹭岛”厦门 一辈子要去的几个地方之一 高颜值的背后 是高质量的发展 厦门国际机场于1983年10月22日正式通航。通航典礼剪彩后,三叉戟B261飞机正式启航。新华社记者 黄兴泉 摄 全国第一个 以“国际”冠名的民用机场 第一家 按现代企业制度 运营的航空公司 第一家 中外合资银行 …… 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1985年11月28日在厦门经济特区开业。新华社记者 黄兴泉 摄 飞行归来的厦航空中小姐。张国俊 摄(1997年4月23日发) 全国第一个住宅光纤传输高速信息网——厦门大学海滨住宅小区高速信息网开通。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1998年4月13日发) 一流的营商环境 一流的人居环境 一流的生态环境 定格成神州大地上 14亿人奋斗的生动缩影 2017年6月29日航拍的云层下的福建厦门鼓浪屿民居。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2020年9月2日拍摄的厦门集美新城景观(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弹指一挥间 沧海变桑田 在改革开放最前沿 四个特区经历过风雨 也见证过奇迹 新时代有新使命 新起点绘新蓝图 放眼未来 敢闯敢试的奋进精神 在这片热土上继续生长 勇立潮头的经济特区 必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来源:新华社 1602730713586责编:樊羽玮新华社160273071358611[]{"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40年前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四个经济特区设立 40年后 四个经济特区的沧桑巨变 举世瞩目 一个“特” 字 石破天惊 特区“特”在哪? “特”在敢 敢闯敢试 为全国趟出一条路 “特”在拼 埋头苦干 为全国树起一面旗 深圳市获得2000年国际“花园城市”桂冠,成为我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新华社记者陈学思摄 太多“第一次” 刻进几代中国人的记忆里 首创精神至今 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深圳 1979年7月8日 是个被历史铭记的日子 深圳蛇口工业区一声炮响 开启改革开放的乐章 建港填海的“开山炮”在深圳蛇口炸响(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建设中的蛇口工业区。新华社记者 杨绍明 摄(1981年10月28日发) 深圳蛇口工业区一座办公大厦(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佑珠 摄 率先取消粮票 打破“大锅饭”工资制度 工程招标制、用工合同制 房地产商品化…… 一个又一个 “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措 在争议声中 破浪前行 中国内地第一个商品房小区“东湖丽苑”。记者 杨绍明 摄(1981年10月28日发) 1986年4月10日至20日,深圳技术交易会在深圳市举行。这是中国首次举办的以出口技术为主的大型交易会。新华社记者 潘家珉 摄(1986年4月29日发) 新中国第一张 股票 第一家 律师事务所 第一次 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 第一个 出口工业区 第一家 互联网银行…… 1983年发行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张股票样本。新华社稿 (1999年8月25日发) 1987年12月1日,深圳市政府首次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新华社记者 程至善 摄 短短40年 深圳创造了约1000个“第一” 引领中国经济迈入高速增长期 制造业的迅速扩张 也倒逼深圳“腾笼换鸟” 华为、腾讯等明星企业由此诞生 2009年4月29日拍摄的QQ2009好友面板界面,腾讯公司的字母“QQ”商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被认定为“驰名商标”。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这是位于深圳的华为全球研发总部大楼(2010年6月3日摄)。新华社发 2010年 “特区中的特区”前海启程 10年来推出制度创新成果560项 其中全国复制推广51项 2017年9月7日在深圳前海拍摄的前海石。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深圳前海片区景色(2020年10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超过1000个公园的“千园之城” 实现公交车100%纯电动化 5G独立组网全覆盖 智慧绿色生活让人们的 获得感越来越多 2017年12月2日,一辆智能驾驶公交车阿尔法巴行驶在道路上。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深圳市民中心和莲花山公园(2020年10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与深圳相比 同年“出生”的珠海、汕头和厦门 在发展速度上稍逊一筹 但敢为人先的气质别无二致 珠海 全国第一张 银行卡 第一 次 百万科技重奖 第一个 知识产权法庭 …… 何曾想到 一个昔日落后的边陲小镇 屡开全国风气之先 原来只有几条街道,几家店铺的广东省珠海市,如今已变成楼房林立的我国南方海滨新城。新华社记者 李长永 摄(1982年8月17日发) 2005年11月7日,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和评审团的代表在为生产出的第一台超低温中央空调揭幕。新华社记者 周文杰 摄 在全国率先 提出 环境保护“八个不准” 率先 实现12年免费教育 …… 造就了今日的 绿色之城 幸福之城 伶仃洋上 横跨粤港澳三地的 港珠澳大桥成为新的网红地标 这座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 早已不复当年模样 2018年10月24日,车辆行驶在港珠澳大桥上。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这是2020年9月13日拍摄的珠海大剧院(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汕头 从“百载商埠”到“活力特区” 中国著名侨乡汕头 起步区只有1.6平方公里 被称为“巴掌特区” 繁忙的汕头港码头。建设汕头经济特区的物资从这里源源运进。新华社记者 刘玉生 摄(1985年7月11日发) 这是汕头经济特区广场一角。新华社记者 李长永 摄(1985年7月20日) 厦门特区湖里工业区厦华电子有限公司彩色电视机厂基板装配生产线。新华社记者 李开远 摄(1987年11月2日) 但早在20世纪80年代 汕头就凭借24小时审批答复制度 开全国政府机关承诺制的先河 中国首座现代化大跨度悬索桥——广东汕头海湾大桥日前胜利竣工。新华社记者 王敬德 摄(1995年12月25日发) 2002年3月30日,台商在沙盘上了解珠海市唐家湾高新技术产业带企业分布情况。新华社记者 周文杰 摄 率先 改干部委任制为聘请制 率先 对土地实行“五统一”管理 率先 开通地方政府信用网 率先 开通信息高速公路 …… 每一个“率先” 都是对创新 的最好注解 厦门 “鹭岛”厦门 一辈子要去的几个地方之一 高颜值的背后 是高质量的发展 厦门国际机场于1983年10月22日正式通航。通航典礼剪彩后,三叉戟B261飞机正式启航。新华社记者 黄兴泉 摄 全国第一个 以“国际”冠名的民用机场 第一家 按现代企业制度 运营的航空公司 第一家 中外合资银行 …… 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1985年11月28日在厦门经济特区开业。新华社记者 黄兴泉 摄 飞行归来的厦航空中小姐。张国俊 摄(1997年4月23日发) 全国第一个住宅光纤传输高速信息网——厦门大学海滨住宅小区高速信息网开通。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1998年4月13日发) 一流的营商环境 一流的人居环境 一流的生态环境 定格成神州大地上 14亿人奋斗的生动缩影 2017年6月29日航拍的云层下的福建厦门鼓浪屿民居。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2020年9月2日拍摄的厦门集美新城景观(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弹指一挥间 沧海变桑田 在改革开放最前沿 四个特区经历过风雨 也见证过奇迹 新时代有新使命 新起点绘新蓝图 放眼未来 敢闯敢试的奋进精神 在这片热土上继续生长 勇立潮头的经济特区 必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