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hcRX0MH9m china.huanqiu.comarticle成都:打造营商环境3.0版 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e3pmh1nnq/e3pn60p0i由人民日报社指导、《环球时报》社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高峰论坛暨《2020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发展评估报告》发布会近日在北京举行。论坛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应对外部压力,推动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展开全方位讨论,形成诸多共识。发布会上,成都市荣获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根据环球舆情调查中心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调查显示,成都在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取得积极成效,为企业在蓉稳步发展赋能加力的同时,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高效的服务保障。成都市网络理政办副主任赵仕品在论坛接受采访时说,成都瞄准世行标准、国家标准和国内城市最高标准,制定的营商环境3.0版本即将于近期正式出台,大概涉及到126个改革点,是对2.0版的全面完善,多项“红利”将让企业更加便捷。如企业开办时间将从1.0版时的5个工作日压缩到0.5个工作日,工程建设审批时间也将实现从120个工作日到90个工作日,再到80个工作日的压缩。 除了高标准对标之外,成都将网络理政工作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积极构建以城市大脑为核心的网络理政新平台,集成全市266个信息系统,接入9.7万路视频数据、11.6万个点位物联传感数据,把经济运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政府职能,连同社会诉求,全部搬到网络理政中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精心构建网上政府、数字政府,培育“办事不求人,办成事不找人”的社会文化和工作机制,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社会诉求“一键回应”,着力打造“蓉易办”政务服务平台及营商环境品牌。秉持“企业与城市相互赋能”的理念,成都将企业需求和城市机遇有机链接,更大力度实现从“给优惠”向“给机会”“给场景”转变,分类发布政府需求、政府供给能力、企业能力、企业协作需求四张清单,今年已发布7批次共2300余条供需信息,成功对接800余条,为新经济小微企业实现融资超100亿元。积极帮助企业找市场,分行业分领域面向社会每月推出100个新场景和100个新产品,累计关注流量超过1亿人次,推动政企间、企业间供需信息、资源要素高效对接和精准匹配。《中国特色城市营商环境发展评估报告》从政务管理效力、产业发展实力、城市品牌影响力、社会普惠发展推动力和商业可塑活力这5方面对城市发展进行综合评估。成都营商环境指数为92.2,排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其中,成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标特别突出,指数为99.6,在所有城市中名列第一。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8.3万户,同比增长18.7%,新登记数量和增速均位居副省级城市第1名;企业登记数达92.2万户、位居副省级城市第2名。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298.6亿元、增长0.6%。其中,二季度增速达3.9%,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53.3亿元、增长4.1%,进出口总额逆势增长23.5%,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45.4%。1598922913869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崔舒飞环球时报159892291386910[]{"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由人民日报社指导、《环球时报》社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高峰论坛暨《2020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发展评估报告》发布会近日在北京举行。论坛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应对外部压力,推动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展开全方位讨论,形成诸多共识。发布会上,成都市荣获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根据环球舆情调查中心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调查显示,成都在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取得积极成效,为企业在蓉稳步发展赋能加力的同时,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高效的服务保障。成都市网络理政办副主任赵仕品在论坛接受采访时说,成都瞄准世行标准、国家标准和国内城市最高标准,制定的营商环境3.0版本即将于近期正式出台,大概涉及到126个改革点,是对2.0版的全面完善,多项“红利”将让企业更加便捷。如企业开办时间将从1.0版时的5个工作日压缩到0.5个工作日,工程建设审批时间也将实现从120个工作日到90个工作日,再到80个工作日的压缩。 除了高标准对标之外,成都将网络理政工作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积极构建以城市大脑为核心的网络理政新平台,集成全市266个信息系统,接入9.7万路视频数据、11.6万个点位物联传感数据,把经济运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政府职能,连同社会诉求,全部搬到网络理政中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精心构建网上政府、数字政府,培育“办事不求人,办成事不找人”的社会文化和工作机制,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社会诉求“一键回应”,着力打造“蓉易办”政务服务平台及营商环境品牌。秉持“企业与城市相互赋能”的理念,成都将企业需求和城市机遇有机链接,更大力度实现从“给优惠”向“给机会”“给场景”转变,分类发布政府需求、政府供给能力、企业能力、企业协作需求四张清单,今年已发布7批次共2300余条供需信息,成功对接800余条,为新经济小微企业实现融资超100亿元。积极帮助企业找市场,分行业分领域面向社会每月推出100个新场景和100个新产品,累计关注流量超过1亿人次,推动政企间、企业间供需信息、资源要素高效对接和精准匹配。《中国特色城市营商环境发展评估报告》从政务管理效力、产业发展实力、城市品牌影响力、社会普惠发展推动力和商业可塑活力这5方面对城市发展进行综合评估。成都营商环境指数为92.2,排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其中,成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标特别突出,指数为99.6,在所有城市中名列第一。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8.3万户,同比增长18.7%,新登记数量和增速均位居副省级城市第1名;企业登记数达92.2万户、位居副省级城市第2名。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298.6亿元、增长0.6%。其中,二季度增速达3.9%,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53.3亿元、增长4.1%,进出口总额逆势增长23.5%,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