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yzC3GlO0Ow china.huanqiu.comarticle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黄连铺:由苦到甜的变迁/e3pmh1nnq/e7tl4e309“黄连铺,黄连铺,一家老小打地铺。”这是早年间,在河南省汝南县黄连铺村流传的一首民谣,如今,黄连铺人常说的一句话是,“黄连铺,黄连铺,条条柏油路,由穷变成富”。从两首民谣里,我们感受到这个小村庄的巨大变化。 黄连铺村坐落在汝南宿鸭湖西岸,曾经十年九涝,村里百姓穷得叮当响。49岁的黎二妮是黄连铺土生土长的村民。7年前,她在村里办起了这家小卖部。早上七点,配送小哥们就把黎二妮前一天订的各种商品准时送到了这里。 汝南县老君庙镇黄连铺村村民 黎二妮: 平时送货不管。就是他送来往这儿一放,你只需要点数就行了。 现在方便的物流让黎二妮进货非常省心,而就在几年前,黄连铺的路坑坑洼洼,路面一遇到下雨下雪就变得泥泞不堪,要想进货,是一件特别头疼的事。 四年前,县里实施交通扶贫政策,对村里的主干道进行了硬化,柏油路通到了家门口。黎二妮告诉记者,外面的东西方便买了,村里的农副产品也更容易卖出去了。最近两年,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导下,当地政府投资建起了蔬菜大棚、服装加工厂,还成立了观光采摘和产供销一体化农业综合体项目。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产业让黄连铺人的腰包渐渐鼓起来了。 汝南县老君庙镇小方村“扶贫车间”工人 崔冯朝阳: 在家里面带孩子,还可以照顾老人,平均每个月3000多块钱,好的话4000多块钱也拿过,挺好的。 产业多了,就业的机会也就多了,不少在外的年轻人又回到了村里。黎二妮小卖部的生意也随之越来越红火,原来的只卖些生活日用品到现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一应俱全。小卖部也从刚开始的九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一百多平方米。 汝南县老君庙镇黄连铺村村民 黎二妮: 越做越大,开始一间房子,后来两间房子,现在四间房子,村民各方面他们手里宽裕了,舍得吃了,也舍得喝了。 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8213元增长到了13157元。近几年,村里人的生活越来越好,很多人都盖了新房,黎二妮也盖起了一栋二层小楼。 汝南县老君庙镇黄连铺村村民 黎二妮: 发展到这个地步我也盖起了大房子,屋里还是白白的墙,不用开灯都可亮了,感觉到心里可美了,高兴得不得了。 1594297638872责编:蒋莉蓉央视新闻客户端159429763887210[]//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5f4e3cd95fdbd7d767e8ac2e65d940c9.png{"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黄连铺,黄连铺,一家老小打地铺。”这是早年间,在河南省汝南县黄连铺村流传的一首民谣,如今,黄连铺人常说的一句话是,“黄连铺,黄连铺,条条柏油路,由穷变成富”。从两首民谣里,我们感受到这个小村庄的巨大变化。 黄连铺村坐落在汝南宿鸭湖西岸,曾经十年九涝,村里百姓穷得叮当响。49岁的黎二妮是黄连铺土生土长的村民。7年前,她在村里办起了这家小卖部。早上七点,配送小哥们就把黎二妮前一天订的各种商品准时送到了这里。 汝南县老君庙镇黄连铺村村民 黎二妮: 平时送货不管。就是他送来往这儿一放,你只需要点数就行了。 现在方便的物流让黎二妮进货非常省心,而就在几年前,黄连铺的路坑坑洼洼,路面一遇到下雨下雪就变得泥泞不堪,要想进货,是一件特别头疼的事。 四年前,县里实施交通扶贫政策,对村里的主干道进行了硬化,柏油路通到了家门口。黎二妮告诉记者,外面的东西方便买了,村里的农副产品也更容易卖出去了。最近两年,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导下,当地政府投资建起了蔬菜大棚、服装加工厂,还成立了观光采摘和产供销一体化农业综合体项目。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产业让黄连铺人的腰包渐渐鼓起来了。 汝南县老君庙镇小方村“扶贫车间”工人 崔冯朝阳: 在家里面带孩子,还可以照顾老人,平均每个月3000多块钱,好的话4000多块钱也拿过,挺好的。 产业多了,就业的机会也就多了,不少在外的年轻人又回到了村里。黎二妮小卖部的生意也随之越来越红火,原来的只卖些生活日用品到现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一应俱全。小卖部也从刚开始的九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一百多平方米。 汝南县老君庙镇黄连铺村村民 黎二妮: 越做越大,开始一间房子,后来两间房子,现在四间房子,村民各方面他们手里宽裕了,舍得吃了,也舍得喝了。 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8213元增长到了13157元。近几年,村里人的生活越来越好,很多人都盖了新房,黎二妮也盖起了一栋二层小楼。 汝南县老君庙镇黄连铺村村民 黎二妮: 发展到这个地步我也盖起了大房子,屋里还是白白的墙,不用开灯都可亮了,感觉到心里可美了,高兴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