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jMQn china.huanqiu.comarticle超硬核!撒贝宁和科学家放表白大招,网友:芳心纵火犯!/e3pmh1nnq/e3pmh1obd导读昨天,撒贝宁和科学家吕广宏登上热搜,为大家送上了一份来自科学界的硬核表白教程。网友看后赞叹:简直是芳心纵火犯!昨晚话题#撒贝宁和科学家教你表白#登上热搜,并引起网友热议:在近期的央视节目《开讲啦》中,主讲嘉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院长、科技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专项首席科学家吕广宏讲到了氘与氚的核聚变反应,并用“充足、高效”四个字概括了聚变能源的特点。充足到什么程度呢?足够我们使用到地老天荒。而就是这“地老天荒”四个字,让小撒也灵机一动,想出了一段硬核表白:我对你的爱,就像海水里的氘在核聚变之后所释放出的能量一样——供你用到地老天荒。经过小撒和科学家吕广宏的文理碰撞,得出的这段情话一出,立刻引爆了评论区......理科生要表白,看来真没文科生什么事儿了给太阳穿衣服?他让科幻走进现实如果你以为核聚变离我们远,那你错了,其实我们每天都和它有接触。比如,太阳散发热量就是一种聚变,还有我们熟知的钢铁侠,钢铁侠胸前的亮晶晶的东西就是一个小的核反应堆……吕广宏在演讲中这样描述核聚变的未来:通过氘与氚的核聚变反应,这种能源“充足、高效”足够我们使用到地老天荒。仰望星空,更需脚踏实地,在地球上研究聚变装置就像建造一个“人造太阳”,不仅需要内部燃料稳定运行外面材料也得能hold住。这就好比给太阳穿上衣服对这种“防护服”的要求极其苛刻需要进行实验模拟当时,美国、日本、荷兰等国都有类似的模拟装置,而我国在这方面仍属空白……在这样的条件下,吕教授从2007年开始与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罗广南研究员筹划建设,历时七年终于建成了国内第一台、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台用于材料辐照的直线等离子体装置,命名为STEP (Simulator for Tokamak Edge Plasma)。吕教授和现场展示的STEP装置图吕教授说,不知同学们会不会理解“咱们没有设备,而国外有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我们一定得有自己的装置!这么大的工程一定需要全人类的合作参与这就是“人造太阳”工程仅次于人类空间站的第二大国际合作计划“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2006年,欧盟、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和中国七个国家和地区,共同投资108亿欧元,建设一个全球最大的聚变装置,称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也就是ITER计划。在ITER基础上,中国也在筹划建设自己的实验堆——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已经进入工程设计阶段。有人可能会问:这样的投入是否值得?毕竟聚变能源实现还要假以时日而现有能源还能使用200-300年对此,吕教授说:聚变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作为首席科学家,吕教授2009年获批“托卡马克等离子体与壁材料相互作用研究” ITER项目,并于2013年获得滚动支持。2018年,吕教授再次作为首席科学家获批“聚变堆金属材料中子辐照计算模拟”项目,凝聚国内核材料计算模拟方面的优势力量,将为建设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以及未来的反应堆关键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持。面对“科学无用”的质疑,吕广宏认为,1+1为什么等于2?也许这对我们没有实用,但科学就是要追求答案,好奇心就是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人人都是钢铁侠的未来你有没有被震撼到?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整理编辑:张博 张小松)综合:央视节目《开讲啦》、@央视新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ID:BUAA_1952)、新浪微博。1555303200000责编:王丹中国青年报155530320000011[]//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9/0415/20190415124216210.jpg{"email":"wangdan@huanqiu.com","name":"王丹"}
导读昨天,撒贝宁和科学家吕广宏登上热搜,为大家送上了一份来自科学界的硬核表白教程。网友看后赞叹:简直是芳心纵火犯!昨晚话题#撒贝宁和科学家教你表白#登上热搜,并引起网友热议:在近期的央视节目《开讲啦》中,主讲嘉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院长、科技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专项首席科学家吕广宏讲到了氘与氚的核聚变反应,并用“充足、高效”四个字概括了聚变能源的特点。充足到什么程度呢?足够我们使用到地老天荒。而就是这“地老天荒”四个字,让小撒也灵机一动,想出了一段硬核表白:我对你的爱,就像海水里的氘在核聚变之后所释放出的能量一样——供你用到地老天荒。经过小撒和科学家吕广宏的文理碰撞,得出的这段情话一出,立刻引爆了评论区......理科生要表白,看来真没文科生什么事儿了给太阳穿衣服?他让科幻走进现实如果你以为核聚变离我们远,那你错了,其实我们每天都和它有接触。比如,太阳散发热量就是一种聚变,还有我们熟知的钢铁侠,钢铁侠胸前的亮晶晶的东西就是一个小的核反应堆……吕广宏在演讲中这样描述核聚变的未来:通过氘与氚的核聚变反应,这种能源“充足、高效”足够我们使用到地老天荒。仰望星空,更需脚踏实地,在地球上研究聚变装置就像建造一个“人造太阳”,不仅需要内部燃料稳定运行外面材料也得能hold住。这就好比给太阳穿上衣服对这种“防护服”的要求极其苛刻需要进行实验模拟当时,美国、日本、荷兰等国都有类似的模拟装置,而我国在这方面仍属空白……在这样的条件下,吕教授从2007年开始与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罗广南研究员筹划建设,历时七年终于建成了国内第一台、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台用于材料辐照的直线等离子体装置,命名为STEP (Simulator for Tokamak Edge Plasma)。吕教授和现场展示的STEP装置图吕教授说,不知同学们会不会理解“咱们没有设备,而国外有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我们一定得有自己的装置!这么大的工程一定需要全人类的合作参与这就是“人造太阳”工程仅次于人类空间站的第二大国际合作计划“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2006年,欧盟、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和中国七个国家和地区,共同投资108亿欧元,建设一个全球最大的聚变装置,称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也就是ITER计划。在ITER基础上,中国也在筹划建设自己的实验堆——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已经进入工程设计阶段。有人可能会问:这样的投入是否值得?毕竟聚变能源实现还要假以时日而现有能源还能使用200-300年对此,吕教授说:聚变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作为首席科学家,吕教授2009年获批“托卡马克等离子体与壁材料相互作用研究” ITER项目,并于2013年获得滚动支持。2018年,吕教授再次作为首席科学家获批“聚变堆金属材料中子辐照计算模拟”项目,凝聚国内核材料计算模拟方面的优势力量,将为建设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以及未来的反应堆关键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持。面对“科学无用”的质疑,吕广宏认为,1+1为什么等于2?也许这对我们没有实用,但科学就是要追求答案,好奇心就是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人人都是钢铁侠的未来你有没有被震撼到?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整理编辑:张博 张小松)综合:央视节目《开讲啦》、@央视新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ID:BUAA_1952)、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