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3zEp china.huanqiu.comarticle你还没放下对我的爱,我怎么舍得转身离开?/e3pmh1nnq/e3pmh1obd飞越2000公里来找你,只想说一句“感谢”。今天是父亲节,环环想致敬一位父亲。几天前,环环的编辑部收到一张照片↓提供照片的赵先生说,这些存报属于他的父亲赵晋文。从1993年1月3日《环球文萃》创刊号,到最新一期《环球时报》,4000多期报纸就这样静静躺在书柜里,像在回忆它走过的24年。其中,有60张报纸缺了席。24年,也只缺席了这60张。“我父亲很爱看环球时报,一直订着看。如今他得了癌症,已在弥留之际,我们很意外,他什么都没嘱咐,就嘱咐我们要和报社联系,他想把攒下的《环球时报》捐给报社,想给它们找个归宿”,赵先生说。“他想给它们找个归宿”。突然觉得,这话很耳熟。似曾听过。连赵晋文的名字,好像都很熟悉。是不是他?↓2005年7月22日,《环球时报》为报纸出版1000期做了份特刊。家在四川西昌的赵晋文是6名获奖的“千期收藏者”之一。环环(ID:huanqiu-com)当时派记者走进了赵晋文的家,听他讲述对《环球时报》的爱。“我1990年离休,从四川省雷波县搬到西昌。由于以前是县档案局局长,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年都看邮局的报刊目录。1992年,我在报刊目录上看到了《环球文萃》,觉得它肯定是世界各地的新闻消息,看了第一期,我放心了,以后觉得很好,就一直订到现在”。那年的“现在”,赵晋文72岁。如今,他已84岁高龄。赵晋文年轻的时候是老革命,1949年就参加工作了。因为一辈子从事档案保管,存报这件事,在赵晋文身上特别自然。“您这么认真,做这些事,家人支持吗?”当年的环环问。“他们跟我说,要这么多报纸干什么,卖掉算了。我说,我不卖,舍不得。这些资料挺好的,我还要翻一翻。等我不在世了,可以把它们捐给档案馆或图书馆,也算为它们找个归宿吧……”如今,躺在病床上的赵晋文没有力气再翻阅那些《环球时报》了。儿子找到了环环(ID:huanqiu-com),询问能否给父亲发一封感谢信,算是帮他尽了孝。我们便发出了这封信↓但环环(ID:huanqiu-com)觉得很不够。所以,就在昨天,环环(ID:huanqiu-com)登上了前往西昌的航班。但对《环球时报》的关心,从未改变。所以,要给他看看最新的报纸↓临走时,他问,存报的归宿是否已找好?“存报很好,它们正在回家。”摄影:张思杨 采访:冬瓜侠 视频制作:Do执笔:冬瓜侠 摄影:张思杨来源:环球网(ID:huanqiu-com)149776038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胡适真环球网149776038000011[]//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7/0618/12/42/20170618124228573.jpg{"email":"hushizhen@huanqiu.com","name":"胡适真"}
飞越2000公里来找你,只想说一句“感谢”。今天是父亲节,环环想致敬一位父亲。几天前,环环的编辑部收到一张照片↓提供照片的赵先生说,这些存报属于他的父亲赵晋文。从1993年1月3日《环球文萃》创刊号,到最新一期《环球时报》,4000多期报纸就这样静静躺在书柜里,像在回忆它走过的24年。其中,有60张报纸缺了席。24年,也只缺席了这60张。“我父亲很爱看环球时报,一直订着看。如今他得了癌症,已在弥留之际,我们很意外,他什么都没嘱咐,就嘱咐我们要和报社联系,他想把攒下的《环球时报》捐给报社,想给它们找个归宿”,赵先生说。“他想给它们找个归宿”。突然觉得,这话很耳熟。似曾听过。连赵晋文的名字,好像都很熟悉。是不是他?↓2005年7月22日,《环球时报》为报纸出版1000期做了份特刊。家在四川西昌的赵晋文是6名获奖的“千期收藏者”之一。环环(ID:huanqiu-com)当时派记者走进了赵晋文的家,听他讲述对《环球时报》的爱。“我1990年离休,从四川省雷波县搬到西昌。由于以前是县档案局局长,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年都看邮局的报刊目录。1992年,我在报刊目录上看到了《环球文萃》,觉得它肯定是世界各地的新闻消息,看了第一期,我放心了,以后觉得很好,就一直订到现在”。那年的“现在”,赵晋文72岁。如今,他已84岁高龄。赵晋文年轻的时候是老革命,1949年就参加工作了。因为一辈子从事档案保管,存报这件事,在赵晋文身上特别自然。“您这么认真,做这些事,家人支持吗?”当年的环环问。“他们跟我说,要这么多报纸干什么,卖掉算了。我说,我不卖,舍不得。这些资料挺好的,我还要翻一翻。等我不在世了,可以把它们捐给档案馆或图书馆,也算为它们找个归宿吧……”如今,躺在病床上的赵晋文没有力气再翻阅那些《环球时报》了。儿子找到了环环(ID:huanqiu-com),询问能否给父亲发一封感谢信,算是帮他尽了孝。我们便发出了这封信↓但环环(ID:huanqiu-com)觉得很不够。所以,就在昨天,环环(ID:huanqiu-com)登上了前往西昌的航班。但对《环球时报》的关心,从未改变。所以,要给他看看最新的报纸↓临走时,他问,存报的归宿是否已找好?“存报很好,它们正在回家。”摄影:张思杨 采访:冬瓜侠 视频制作:Do执笔:冬瓜侠 摄影:张思杨来源:环球网(ID:huanq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