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0月30日电
十月下旬的呼伦贝尔已经迈入了冬天,在从阿荣旗通向查巴奇鄂温克民族乡的公路两旁,已经处处能够看见前两天降雪后的积雪。气温很寒冷,做客阿荣旗的外乡人,已经全部按照冬天的标准把自己武装起来了。但临近中午的时候,在北中国煦烈的阳光照耀下,还是会感到浑身热烘烘的。大家谈论着:果然冬日里只要有暖阳,就会热乎乎的。
2016年10月,全国妇联、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组成的探访团,走入了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的百姓家中,实地调查回访慰问“母亲健康快车”公益项目在阿荣旗实施两年来的效果。
“母亲健康快车”项目是2003年7月启动的,由全国妇联、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国务院扶贫办主办,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承办的大型健康慈善项目。该项目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募集善款,购置医疗救治专用车辆,捐赠给贫困落后地区,由地方妇联组织协同车辆使用医院,以农村妇女、贫困地区妇女、少数民族地区妇女、城市流动妇女为重点服务对象,定期在乡村开展卫生知识普及、健康咨询和义诊、贫困妇女免费健康检查、药品及健康资料发放、孕产妇住院分娩免费接送、基层医务工作者培训以及特殊病例救助等服务。
阿荣旗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下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单位,属于国家级贫困县,2014年12月,呼伦贝尔市的“母亲健康快车”项目在阿荣旗举行了交车仪式,由中国建设银行赞助,全国妇联、中国妇基会向呼伦贝尔市捐赠了5台“母亲健康快车”。阿荣旗获得了其中的2台,分别配属在其下辖的查巴奇鄂温克民族乡与音河达斡尔鄂温克民族乡的中心卫生院。
“母亲健康快车”项目在阿荣旗运行两年以来,究竟获得了怎样的效果?对当地的医疗卫生、尤其是针对妇女的医疗卫生究竟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让事实说话——回访
10月24日下午三点半,全国妇联、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当地妇联与中国建设银行志愿者一同探访了查巴奇鄂温克民族乡查巴奇民族村的农户隋成慧家。查巴奇乡是一个很有历史底蕴的民族乡镇,乾隆时期的索伦劲旅名将、曾参加大小金川战役、清缅战争等战争的传奇将领海兰察就出生在查巴奇。
隋成慧家是查巴奇民族村的一家普通汉族农户,全家有6垧田地,以种地为生。隋成慧的丈夫还搞一点粮食收购,日子过得还算殷实。2015年4月10日,妊娠期间的隋成慧突然动产,其丈夫向乡卫生院拨打急救电话。当天上午9点,乡卫生院接到电话后立即抵达隋成慧家,在确定孕妇已经动产之后,医护人员即用“母亲健康快车”将孕妇送往阿荣旗人民医院。途中医生使用车上急救设备,保持孕妇左侧卧位,供给胎儿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氧气,监测胎心,平安抵达人民医院。当日,孕妇剖宫产娩出一个健康男婴。
隋成慧戴着眼镜,是一个漂亮的、胖乎乎的妇女。她坐在炕头,跟大伙儿聊起了去年那惊心动魄的一天。
“去年4月10号,预产期还没到,突然就疼起来了。我又是高龄产妇,今年46岁了,又有糖尿病,当时也不知道是要生,还是有其他的毛病,很是担心,害怕。”
“查巴奇离阿荣旗有六十多里路,路很不好走。我丈夫就打通了母亲健康快车的热线,很快,车就来家了。在路上就开始做胎心监测,到了旗医院,一点多进手术室开始做剖腹产手术,两点多就生下了。”
在采访过程中,那个在惊险中降生的孩子——盛俊涵,现在已经一周岁多了,长成了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小俊涵一直快乐地在地上玩耍,好奇地盯着采访团队的灯箱和摄像机。突然,小俊涵跑进了里屋,正当大家奇怪的时候,他从里屋又跑回来了,还拿出来一个响着铃的手机,高高地举起来,示意母亲隋成慧快接电话。大家看到小俊涵这么懂事,都很惊奇,也很欣慰。
隋成慧最后说:“真是,如果没有这台健康快车,我们就不知道怎么办好了,现在能不能有小俊涵都不好说呢。真是感谢母亲健康快车!”
据悉,类似的病例还有很多。查巴奇民族乡卫生院院长郑玉兰向大家介绍说,“母亲健康快车”上配备了包括吸氧、心电监护等在内的抢救设备。2014年2月份配备到了查巴奇乡,投入运行两年来,进行了应急抢救、妇幼医疗、妇科两癌筛查等若干医疗行动,被群众热切地称为民心车。两年来,“母亲健康快车”团队利用节假日走遍了查巴奇乡大大小小的村落,近到中心卫生院所在的镇子,远到二百多里外的阿力格亚林场,行程一万多公里,接到了三十多例孕妇急救电话,累计共发放六千五百多份健康宣传材料,举办八十多场次健康宣传讲座,被大家称为宣传车。
郑院长沉痛地回忆起没有母亲健康快车时的情景,那是十几年以前,医疗机构的救护车配备不足,村村通公路工程还没有实施,通往乡镇的道路都是泥泞的土路,很不好走。大约2005年,深夜十一点多,当地榆树村有一位孕妇出现大出血,村民们用门板把孕妇抬出村,又借用拉木头的四轮车,送到乡卫生院。胎儿的胎位不正,属于胎盘前置,一路颠簸之后,胎儿的一条腿已经出来了。医护人员进行了压迫止血,又紧急向大医院转诊,然而最终也没能挽救回孕妇与胎儿的生命。
郑院长惋惜地说:“如果那时能有一辆好使的车,安安稳稳的,孕妇能躺下来,送得早一点,做一个剖宫产,很容易就能抢救下来。现在好了,有了母亲健康快车以后,真是帮了很大忙,我们孕妇医疗这一块,再也不会出现这种痛心的事情了。”
探访团马不停蹄,又到了查巴奇乡嘎达奈村,探访住在该村的白淑荣老人。
白淑荣老人今年76岁,去年9月13日,她在家突然感到胸闷、呼吸困难,家属向乡卫生院打电话请求救治。此时患者已经出现了意识障碍、呼吸困难等症候,情况危急,医护人员随即通知“母亲健康快车”司机做好出车救治准备,同时通知旗人民医院做好接诊准备。经过抢救,老人转危为安。
当访问团到达嘎达奈村时,白淑荣的老伴陈秀山已经站在大门口迎接了。访问团送上大米和食用油等慰问品,随即被热情地迎入家中。见到了白淑荣老人。
白淑荣老人盘腿坐在炕头,精神矍铄。她老伴今年八十四岁,白淑荣和他育有四个儿女,大儿子叫陈国华,今年55岁了。陈国华动情地说:“要是没有健康快车,情况那么危急,老太太可就真过去了。当时我和妹妹在家,急的没办法。幸好平时医院宣传到位,忽然想起了“母亲健康快车”,赶紧打电话,这才救下我母亲的命。“
经询问,大儿子跟前还有个儿子,是白淑荣老人的孙子,买了收割机,农忙时给种粮大户们收割玉米,一年纯收入能达到七八万。小重孙子也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
临出门前,白淑荣老人的老伴陈秀山说:“现在好了,我老两口还在一块儿,还能给小辈们忙乎点,四世同堂,生活得很幸福。感谢母亲健康快车。”
不只是隋成慧和白淑荣,还有家住音河乡富吉村、以摆摊为生的张淑娟;张淑娟当时患了急性阑尾炎,也接受了“母亲健康快车”的救治。
义诊——为老年人保驾护航
音河达斡尔鄂温克民族乡是阿荣旗下属的一个乡镇,全镇下辖八个行政村,共有人口一万三千余人。每年每季度都要举行一次义诊,每次义诊都会有一百多例病患被诊断。
10月25日,采访团到达音河达斡尔鄂温克民族乡中心医院,时值医院里正在举行每季度一次的义诊。十里八乡的群众都来了,其中以老年人居多。
正在检验科外排队的纪桂清,今年65岁,脑梗两年了。两年前,农忙季节,本来在家里刨地。睡了一晚,第二天起来,半拉身子就不好使了。经过住院治疗,情况好转。出院时医生嘱咐她要定期做检查,乡村义诊是每个季度一次,于是她每个季度都来医院做一次免费体检。
李世花,今年73岁,家住音河乡和平村,患有心肌缺血。每次义诊都基本要来,免费检查身体。
在医院大厅的门口,坐着两位医生,在发放宣传材料,并给患者做信息登记。这两位医生一位叫刘贵晨,是新建村村医。另一位叫王国东,是新立村村医。据悉,每个季度都要举行义诊,旗里面会下来专家坐诊,乡医院怕忙不开,还会召集各村村医过来帮忙。
村医王国东介绍,经过持续不断地义诊和宣传,老百姓的健康意识、健康常识有了很大提高。以前这个地方,由于饮食结构多油多盐、高脂高热量的问题,以及气候寒冷等原因,心脑血管疾病是高发病。而现在,村里、屯里的家家户户都知道做饭要少放油盐,多吃蔬菜,多锻炼。
群众的健康意识不但有了提高,很多医学医疗常识也逐渐知晓了。他们发放的医学健康宣传材料,不论是营养类的、还是中蒙医结合养生类的,总是很抢手,每次都供不应求。老百姓不但自己拿一份,还帮没来的邻居拿一份。
“比方说义诊时要做血糖检测,以前,老百姓不知道要测空腹血糖,早饭吃得饱饱的,来了没法儿做。现在知道检测血糖要空腹了,都不吃早饭,而是带点儿食物,做完抽血才吃。”王国东说到。
基层群众的素质在提高,基层医疗工作者的技能也在提高。在音河乡,不但每个季度举行义诊,而且相应地还会举办一次村医培训。
“今天忙乎完,我们明天就要去旗里面上课了,接受这个季度的培训。”村医刘贵晨说到。
孕妇学校——保证下一代
2012年,音河达斡尔鄂温克民族乡中心医院建立了孕妇学校,一个月免费培训一次,事先都要通过电话通知到辖区每个孕妇,争取做到不漏一个。
音河达斡尔民族乡中心医院院长程凯峰介绍称,孕妇学校还建立孕妇档案,每个孕妇都能享受5此免费孕检,每次孕检前也都要电话提醒。一年能培训100人左右,去年放开二胎了,今年培训的孕妇预计更多一点。
音河乡中心医院妇科医生高佳新大夫介绍称,截至目前,今年在妇科登记的二胎产妇有56人,已经超过了一胎产妇。说明国家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在音河乡受到了群众欢迎。同时表示,产妇更多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吴桂花,家住音河乡富吉村,家里以奶牛养殖为主要经济来源。吴桂花曾患有瘢痕子宫,以前通过剖腹产生了一个孩子。后来又药物流产两次,二胎政策开放之后,准备要一个二胎。但是很不幸,出现了胎停。今年又准备要一个孩子,预产期是今年12月份中旬。一个月前,在家的时候突然开始腹痛,打电话给音河乡中心医院,医院派出了“母亲健康快车”,考虑到病情的严重性,送到了扎兰屯中蒙医院。经过治疗,目前已经正常妊娠。
李红梅,今年33岁,一直患有甲亢。经常性流产。后来在齐齐哈尔市做了试管婴儿,成功怀上了孕。今年九月份,在家妊娠期间,突然出现了宫缩痛。孕妇非常紧张,担心要早产。音河乡中心医院同样派出了“母亲健康快车“,将患者送到了阿荣旗人民医院,后来经过救治,正常产下一个婴儿。
高佳新大夫说,每次孕妇及家属都非常感激,有的还想给母亲健康快车付钱。我们只好解释说,这是建设银行赞助的,妇联主办的母亲健康快车,这都是免费的。
大爱之光——建设银行志愿者
在这场慰问回访的活动中,还活动着一群身披红色绸带的特殊人物,他们向接受义诊的群众发放宣传材料,宣讲健康理念。这些人就是建设银行志愿者。
据悉,在“母亲健康快车”行动中,中国建设银行从2011年起向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共捐资2900万元,用以购置医疗救治专用车辆193辆,为贫困落后地区妇女定期免费健康检查、病人的紧急救治、孕产妇住院分娩免费接送等提供服务。
陈玲是一位大眼睛的漂亮女士,也是一名建设银行志愿者。她是建设银行新疆区分行的员工,负责新疆地区的母亲健康快车。她介绍,新疆分行在2012年向总行申请了12辆“母亲健康快车“的赞助指标,2014年也申请了12辆赞助指标,全部捐赠出去,大部分在南疆乡村地区、民族地区运行。
陈玲介绍,确定捐赠地点有三条标准,第一,考察贫苦的程度;第二,是否为自治区定点扶贫村,第三,是否为建行的县级机构所在地。如此,捐赠行动对对业务很有帮助,实现了银行与地方双赢。除此之外,还开展了贫困大学生救治计划,贫困高中生的成长计划。1996年,在帕米尔高原建立起了全国第一所建行希望小学。
慈善,也不仅仅表现在捐赠捐款上。慈善的形式多种多样。本次活动的所在地、呼伦贝尔市建设银行分行副行长杜欣谈起,就在前两个星期,呼伦贝尔血站告急,分行立即组织员工义务献血,30多人参加,平均献血量超过300cc,总计超过10000cc。
中国建设银行公关部业务经理杜媛介绍称,自己从2012年开始参与“母亲健康快车“的赞助项目工作,至今是第五年了。她跑遍了新疆哈密、广西、内蒙古等地,负责“母亲健康快车”项目的考察、审计等工作。
杜媛刚开始参与时,有一种疑惑:为什么基层医院就没有救护车,还需要企业来帮助?刚开始时,老百姓的卫生常识非常少。她曾经遇到过一个老太太,说,我都这么大年纪了,还做什么妇科检查呢。问老百姓哪年出生的,忘了。问老年妇女哪年绝经的,也忘了。
随着一年一年和妇联的合作,工作的开展,大家的健康常识有了,知道“母亲健康快车“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人开始主动打电话了。原来大家还以为是收钱的,现在知道了是免费的。有时候男同志也来蹭母亲健康快车、蹭义诊了。
杜媛表示,从建行本身来讲,对于这种慈善活动,也有了一个认识上的提高。原来只埋头做项目,侧重外宣,希望营造一个良好形象;现在则加大内宣,用慈善来进行员工教育,增强员工凝聚力,通过走访基层,凝聚员工。杜媛说,生活水平提高后,大家发现凝聚员工,靠钱、靠升职都很难。还是要靠精神感召。这个项目对我们也有很大帮助。
与此同时,作为捐赠方,建设银行也在加强对项目的监督检查,对项目本身有严格的审计要求。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实处,收到实效。
系统的螺丝钉——妇联工作者
杨洪利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妇联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说到采访,她是拒绝的。她不停地在推脱采访,一直在说工作太微小,没什么说的,几乎逮不到人影。但是,在采访的最后一天晚上,记者需要向当事人求证几个问题,杨洪利迅速打电话,准确地提供了信息。在侧面了解患者情况时,她对采访者的信息就了如指掌,能够清晰地提供一个第三者视角。
这样的人物,在当地妇联还有很多。比如拍摄车队要提前行动时,能迅速地安排好车辆。当团队中有记者提出要再次回访采访对象时,能快速地联系到被采访人。而这些工作者,我们甚至都不知道她们的名字。
再好的构想也需要落实。正是由于这种细致、琐碎的工作,才能让一个系统高效地运转起来,才能让一件件实事通过这个系统落到实处。可想而知,这个遍布全国贫困地区,累计运行13年,救治万余人的“母亲健康快车”项目背后,是多少妇联同志默默无闻地付出。
为期三天的探访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归程时,探访团的车队奔驰在悠长蜿蜒的公路上,周围是一望无际的、成熟之后灰黄的草原,收割过玉米的田地则露着黑色的土壤——这里是中国宝贵的黑土地带——写满了蒙文与汉字的交通标牌从车窗外一掠而过,提醒着我们行走在祖国的北疆。祖国是无比辽阔的,她饱经苦难,又无比富饶。我们要用富裕反哺贫穷,消灭贫穷,借助母亲健康快车,把爱洒满祖国的边疆。
冬日的暖阳照耀着,车队在奔驰,一切都弥漫着辽阔而又热烈的气氛。